在博客里轻松使用LaTeX 数学公式[转]
笔者最近的博文有不少数学相关内容,发现利用一些网上服务、jQuery和CSS,可以更轻松地在博客里使用语法排版方程式。
是基于
的排版系统。而
就是美国著明计算机教授高德纳(Donald E. Knuth),为了编写他的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而设计的系统,对于数学公式的排版支援十分强大。
线上LaTeX数学公式编辑器
笔者最初使用这个线上LaTeX数学公式编辑器,输入公式时,就会产生一个影像档案(如GIF、PNG、SVG),把该HTML代码复制到博客即可。例如:
| 1 | \sqrt{a^2+b^2} | 
选择输出为HTML,该编辑器就会产生以下的HTML代码:
| 1 | <imgsrc="http://latex.codecogs.com/gif.latex?\sqrt{a^2+b^2}"title="\sqrt{a^2+b^2}"/> | 
这HTML码就能显示该公式
这个方法已算不错了,但还有3个小问题:
- 每次修改,都要从IMG找到代码,复制过去编辑器,再复制过来,比较麻烦。 
- 希望像一般技术书籍,为公式加入编号,方便评论和沟通时使用。
- 万一想改变生成影象的服务、输出格式、大小设置等,就要修改每个地方。
于是,笔者想到使用jQuery,把放置代码的特定的HTML标记,自动变换成IMG标记,并使用CSS作编号。 
jQuery作转换
笔者最近才得知jQuery,是百分百新手,请各位不吝赐教。
现时希望支持两种数学公式,一种是文字中的内联(inline)公式,另一种是整行独占的公式。笔者分別采用span和div标记,并共同使用math作为class:
| 1 | <spanclass="math">latex code</span> | 
| 2 | <divclass="math">latex code</div> | 
之后,就使用以下JavaScript代码,在网页载入后做这个转换:
| 1 | // math.js | 
| 2 | $(document).ready(function() { | 
| 3 |     $(".math").each(function(i) { $(this).html("<img src=\"http://latex.codecogs.com/png.latex?"+ this.innerHTML + "\"/>"); }); | 
| 4 | }); | 
CSS排版
最后,利用CSS2计数器(CSS2 counter),为非内联的公式加入编号。 编号的方式各有喜好,笔者博客里使用采用(节.公式编号)格式,笔者定义"节"(section)是以<h2>为层级,公式编号则是在一个章节里从1开始。在博客园中,博客内文是在div.entry之内,以下CSS代码就能为公式加上编号和置中(可加进博客"修改设置 -> 通过CSS定制页面风格"):
| 1 | body { counter-reset:section 0; } | 
| 2 | div.entry h2:before { counter-increment:section; content: counter(section) ". "} | 
| 3 | div.entry h2{ counter-reset:equation } | 
| 4 | div.math:before { counter-increment:equation; content: "("counter(section) "."counter(equation) ")"; float:right; } | 
| 5 | div.math img { display: block; margin-left:auto; margin-right:auto; } | 
| 6 | span.math img { border:none; vertical-align:middle; } | 
测试1
| 1 | <p>牛顿力学第三定理是</p> | 
| 2 | <divclass="math">\vec{F}=m \frac{d \vec{v}}{dt} + \vec{v}\frac{dm}{dt}</div> | 
| 3 | <p>当中<spanclass="math">\frac{d \vec{v}}{dt}</span>是速度相对于时间的改变。 </p> | 
| 4 | <p>爱因斯坦的能质守衡公式是</p> | 
| 5 | <divclass="math">E=mc^2</div>  | 
牛顿力学第三定理是
当中是速度相对于时间的改变。 
爱因斯坦的能质守衡公式是
(可看到方程计数器的递增,使编号由(4.1)变成(4.2)。)
测试2
| 1 | <p>计算两个矢量<spanclass="math">\mathbf{A}</span>和<spanclass="math">\mathbf{B}</span>之间的夹角<spanclass="math">\theta</span>,可用</p> | 
| 2 | <divclass="math">\cos \theta = \frac{\mathbf{A} \cdot \mathbf{B}}{\left \| \mathbf{A} \right\| \cdot \left \| \mathbf{B} \right\|}</div> | 
计算两个矢量和
之间的夹角
,可用
(可看到h2标记把计方程数器重置,使编号变成(5.1)。)
结语
对于简单的公式,笔者现在可以直接使用HTML编辑器输入代码,修改也容易。透过CSS把显示的格式和内容分离,将来改变皮肤、或
影象生成服务等也变得容易。
一个缺点是,读者透过RSS等方式,只能看见源码。
读者可于这里下载代码。
关于的进阶公式输入方法,可参考中文维基:数学公式
来源:http://www.cnblogs.com/miloyip/archive/2010/04/26/1720877.html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