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相机标定的12条准则
精确的标定对于大多数机器视觉和计算机视觉任务的性能至关重要。以下是我们通过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总结出的最佳实践建议:
1、选择合适尺寸的标定板
标定板需足够大以有效约束参数。理想情况下,当相机正面对齐拍摄时,标定板应至少覆盖图像总面积的一半。
2、在近似工作距离下进行标定
相机需聚焦于实际应用的近似工作距离(WD),且标定时及标定后不得更改镜头焦距和光圈。
3、标定板应具备高特征数量
优先使用精细图案,但需注意:过度精细的图案会降低检测鲁棒性。建议仅在相机分辨率高于300万像素且光照可控良好的场景中使用精细图案。
4、采集不同角度和倾斜的图像
移动标定板以覆盖图像全区域并确保均匀采样:
- 正面对齐图像(fronto-parallel images)可用于准确计算镜头畸变;
- 焦距和主点估计依赖于透视缩短(foreshortening)观测,需采集水平和垂直方向倾斜±45度以内的图像。超过45度倾斜会降低特征定位精度并引入偏差。
5、使用优质光源
光照条件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
- 标定板应采用可控的漫射光照明,强点光源会导致光照不均,可能引发检测失败并浪费相机动态范围;
- 阴影也会产生同样负面影响。
6、保证足够的观测数量
通常至少需要6张标定板图像进行标定。若使用高阶相机模型或畸变模型,增加观测数量可提升精度。
7、考虑使用编码标定板(如CharuCo板)
此类标定板可覆盖相机传感器和镜头边缘区域,有效约束畸变参数;即使部分特征点不满足其他条件,仍可采集有效数据。
8、标定精度依赖于标定板精度
激光或喷墨打印的标定板仅适用于验证和测试场景。
9、正确安装标定板和相机
- 为减少大型标定板的形变,建议垂直安装或平铺在刚性支撑面上,必要时移动相机而非标定板;
- 使用高质量三脚架,采集过程中避免触碰相机。
10、剔除无效观测
仔细检查单视图和单特征的重投影误差(reprojection errors),若存在异常值,需剔除后重新标定。
11、低重投影误差≠良好标定
低误差仅表明数据与模型匹配,可能存在过拟合风险。参数不确定性(Parameter uncertainties)才是衡量相机模型约束程度的关键指标。
12、分析重投影误差分布
误差的方向和大小不应与位置相关(即应呈随机分布)。Calib.io的Camera Calibrator软件提供强大的可视化工具,可用于分析重投影误差。
遵循上述实践可最大程度保证标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参考资料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