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实际的问题!视角遮挡和分割缺失确实是基于空间关系匹配(无论是2D图像还是3D场景图)的最大挑战之一。不完整的关系描述会导致匹配歧义甚至匹配失败。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多层次的,从关系表示的设计到匹配算法的鲁棒性,再到利用更高层次的上下文。
核心思路:从“精确匹配”转向“鲁棒的一致性验证”
当信息不完整时,目标不再是找到一个与先验模型完全一致的匹配,而是找到一个在最核心、最可见的关系上保持一致,并且与缺失信息不矛盾的匹配。以下是一套组合拳式的解决方案:1. 关系表示层的改进
a) 使用鲁棒的关系谓词,软化二元判断
不要使用严格的二元关系(如“A在B左边”),而是使用连续、可度量的关系。- 坏例子:
is_left_of(A, B)(True/False) - 好例子:
- 距离:
distance(A, B) = 3.5m - 相对方向:
relative_bearing(A, B) = -30度(A在B的左侧30度) - 空间关系分数:
leftness_score(A, B) = 0.8(一个0到1的连续值,表示“A在B左边”的置信度)
- 距离:
b) 对关系进行分层和加权
不是所有关系都同等重要。根据关系的稳定性和判别力为其分配权重。- 高权重关系:
- 支撑关系:
on(table, cup)。如果杯子和桌子都被检测到,这个关系非常稳定且具有高度判别力。 - 包含关系:
inside(room, table)。房间和内部物体的关系通常很稳定。
- 支撑关系:
- 低权重关系:
- 相对方位:
left_of(chair, plant)。这种关系随观察视角变化很大,可靠性低。
- 相对方位:
c) 建模关系的可见性概率
为地图中的每个关系附加一个可见性概率。这个概率可以基于历史观测数据学习得到,或是根据常识手动设定。- 例子:
on(cup, table)的可见性概率可能很高(0.9),因为杯子通常在桌面上。 - 应用:在匹配时,如果在当前观测中,一个高可见性概率的关系缺失了,那么这应该成为一个扣分项。相反,如果一个低可见性概率的关系缺失了,则情有可原,不扣分或少量扣分。
2. 匹配算法层的改进
a) 部分子图匹配,而非全图匹配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不要试图将当前观测的完整场景图与先验地图进行匹配,而是寻找最大的一致性子图。
- 算法:这可以转化为在两张图(观测图G_obs和地图G_map)之间寻找一个最大公共子图或图同构的近似解。可以使用图匹配算法或启发式搜索。
- 过程:
- 为观测到的实体寻找所有可能的地图候选。
- 尝试将观测图中的关系子集与地图中的关系子集进行匹配。
- 寻找一个匹配,使得已匹配关系的加权一致性分数最高,而忽略未匹配的关系。
b) 假设-验证框架(RANSAC思想)
- 假设:随机选取观测中一个小而可靠的关系子集(例如,两个确定存在的物体及其关系)。
- 验证:根据这个假设生成一个候选的位姿变换,然后将地图中的其他物体投影到当前视角。
- 评分:检查有多少投影后可见且在当前观测中也确实被检测到的物体/关系是一致的。
- 迭代:重复多次,选择支持证据最多的那个假设。
这种方法对异常值(即因遮挡而缺失的关系)不敏感。
3. 利用高层上下文和推理
a) 利用拓扑和功能上下文
- 拓扑:如果你匹配上一个“书桌”,那么附近很可能有“椅子”和“台灯”。即使“台灯”被遮挡,你也可以在匹配时赋予这个假设更高的权重。
- 功能:在厨房环境中,“水槽”和“冰箱”通常相距不远。这种常识可以作为匹配的软约束。
b) 时序信息融合(针对机器人序列图像)
如果机器人是在连续移动中,不要只依赖单帧图像。
- 多帧融合:将连续多帧中检测到的零散关系聚合起来。前一帧看到的“椅子在桌子下”,在当前帧即使桌子被遮挡,这个信息仍然可以作为辅助证据。
- SLAM中的位姿预测:即使重定位失败,里程计也能提供一个粗略的位姿估计。这个估计可以大大缩小关系匹配的搜索空间。
总结
解决遮挡和分割缺失下的关系匹配问题,没有单一的“银弹”,而是需要一个系统工程方法:
- 基础:设计鲁棒的、可度量的关系表示,而不是僵硬的二元谓词。
- 核心:采用部分子图匹配算法,寻找最大一致性子集,而不是要求100%匹配。
- 策略:为不同关系分配可靠性权重,并利用假设-验证框架(如RANSAC)来应对不确定性。
- 增强:引入高层上下文(拓扑、功能常识)和时序信息来弥补单帧观测的不足。
通过这种组合策略,系统能够容忍相当程度的信息缺失,并在不完整的数据下做出鲁棒的匹配决策。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