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对习练好三皇炮捶拳的浅见

Posted on 2007-02-14 09:57  foolnet  阅读(155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对习练好三皇炮捶拳的浅见
作者不祥
   
  一、 三皇炮捶的源流及风格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中华武术再遇大发展时机。做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三皇炮捶拳幸乘这股强劲的东风得以发展。《三皇炮捶汇宗》一书的出版和北京体育大学音像出版社《三皇炮捶》VCD教学光盘的发行,使该拳种迅速推向了全国许多爱好者就如何把握该拳种的风格特点、技术要领;如何正确理解拳理;如何正确运用拳理指导练功实践等一系列问题,纷纷来信要求帮助。笔者愿以自己浅薄的知识,试图解疑,对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 三皇炮捶的源流及风格特点


  习练三皇炮捶拳首先应对该拳源流有所了解。进而明了该拳种的特点,逐渐掌握其风格。再而悟明拳理,在拳理的指导下来进行锻练,将收到事半功倍效果。若不明拳理,忽略了他的风格特点,将风格独特的三皇炮捶拳演成四不象,岂不贻笑大方。
  三皇炮捶门历史渊源悠久,起源年代难以考定。据古谱记载:自盘古三皇治世,人皇氏战胜禽兽虫蛇,又战胜蚩尤部落,由此而创下的技击之法,后人称之为“三皇炮捶”。故本门奉人皇氏(轩辕黄帝)为祖,世称“人宗门”、“人祖门”、“三皇门”。随着历史的变迁,三皇炮捶拳不断地繁衍传递、发展完善,到了明朝末清朝初期,河北冀县武术名家乔三秀传授此艺时始有文字记载和文物可考。乔三秀传其后人乔龄(字鹤龄),乔龄将此艺奥妙真谛传给了宋彦超(字迈伦)、于连登、张文彩、王双奎四名弟子。宋彦超、于连登根据自己身体素质和爱好,在演中发挥了各自的特长。于连登继承了传统拳架;宋彦超所操之拳演为新架。由此,三皇炮捶形成了拳理一致,拳式大同小异,各有特色的“于”、“宋”两种风格。清朝道光二十五年,宋彦超来京创办了“京都会友镖局”,以武会友,从事保镖生涯,同时传授武艺。从此开拓了北京三皇炮捶门历史的新纪元。到了清朝同治五年,于连登之子于鉴(字镜堂),先得其父亲授,后来京拜宋彦超为师,得宋拳之奥妙后技更精绝,功达上乘。彼此于鉴在京大开山门,会友镖局生意兴隆,三皇炮捶门得到很大发展,培育造就了几代众多著名拳师。此间于、宋两拳风格又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今天三皇炮捶的四大特点:
<一>、简练朴实、合于阴阳。
三皇炮捶拳套路短小精悍,运动路线大多是直来直往,没有复杂的高难度动作技巧,外表看是粗拳笨腿,内情却精微细致。古拳谱介绍此门拳术:“表里精细,上步有情理,步下有圈劲。此拳以气为主,以理当先。理者君也,气者臣也,君臣匹配,乃能致胜”。演练三皇炮捶拳一招一式,一收一发,一蓄一放,一呼一吸,不急不燥,明快有力,沉稳刚劲,气劲合一,刚柔并济,朴实无华,美在自然。
<二>、沉稳刚劲,发力擤气。
行拳要求:心平气和,机体放松自然,不急不燥;要求收颏顶颈,领起精神;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收臀提肛;撑膝圈裆,足趾抓地。这样做到上虚下实,虚灵稳健。松而不懈,摽而不僵,内力充实,以气发力,极柔极刚。心静体松,发力擤气,自然顺畅。
<三>、气势勇猛,劲不妄用。
练拳时要神、意、气、劲、形合一。神不外溢,意不旁驰,以意领气,以气发力,气劲合一,劲不妄用。招式之变化犹如迅雷不及掩耳,使人防不胜防。气势威猛,常以利斧破硬柴的劲力表现出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气势,给人一种清新爽快之感。
<四>、内外合一,周身一家。
本拳要求内三合精、气、神,与外三合手、眼、身协调一致,做到六合。以腰为轴,上下相照,左右相合,前后相应,前后、上下、左右、内外浑圆一体,一动无处不动,一静无处不静,一发无处不发,一合无处不合。四肢百骸,协调统一,内气外形,神足劲整,内外合一,周身整齐。

二、 习练三皇炮捶拳的步骤和方法

  初学三皇炮捶拳应当从休息下手学起,这是个普遍问题,我认为即便是有些武术基础的人,只要是初学,都应先学本拳种的、也就是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基本功夫。当然,抽筋、踢腿、活肩、转腰等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俗话说“使肌肉、筋脉换过劲来”。准备活动做好之后,第一步,首先应该掌握本拳种对步型的特殊要求。例如“弓蹬步”,要求前脚斜后脚顺,两脚前后距离是自己脚长的三倍;两脚横向距离是自己脚的一脚长。前腿弓膝到髁骨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向外撑殿;后脚尖尽量向里扣,角度在45度以内,脚跟用力蹬地,不拧不拔,后腿蹬直。上体配合,拧腰、顺肩、切胯。
  又如本拳种的特殊步型“圈裆步”(又称四六步)的站法,可从弓蹬步变化面成。即站弓蹬步时的身体重心向后移成前重四成,后重六成,前腿斜伸,后腿拐立,臀部重心落在后脚上,两膝向外撐展,两足脚趾屈扣扒地,收臀,尾尻骨向内勾,使裆部圈圆。故谓之“圈裆步”,或称“四六步”。此步左右式互换练习,以站一步延时耗式为宜,又以反复进步和反复退步其步型不变为标准。
  第二步,学好站桩功和发力功。本门桩功叫“伏虎桩”,又叫做“抓虎势”。桩步的站法与圈裆步同。当左脚在前站圈裆步时、左手前伸成虎爪、屈臂沉肩坠肘,爪与肩同高;右手屈指成虎爪置于肋腹前。两肩平。收颏顶颈,含胸拔背,收臀提肛,气沉丹田,两胯根平,两眼平视前方。调匀呼吸,左右式相同。
练习伏虎桩的要领是:丹田用力鼓,两手如抓虎,胸中劲要散,两如掘土,人得此宝不加功,好似土埋铁难明,存心倍练无敌手,修身得道气爽清。站此桩时间逐渐延长,直至站到肩不酸、腰不痛、腿不颤,心平气稳为度。左右式互换练习。伏虎桩基本掌握之后即可练习发力。发力可以同伏虎桩结合起来交替练习。发力训练以“十字炮”为准,十字炮又叫“十字捶”。动作自伏虎桩演变而来,即双手五指屈扣握拳,前拳屈肘回收经肋下向后冲击,拳眼朝下;同时,后拳经胸前向前冲击,拳眼朝上;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前腿弓膝,后腿蹬直成弓蹬步。“十字捶”式定型。由十字捶变抓虎式(伏虎桩)即后脚向前上步成圈裆步,上肢、躯体按伏虎桩的要求变成伏虎桩势再由此式演变成上述的十字捶,只是左右换式、其动作及动作要领相同。
  练十字捶时要求拧腰、切胯、顺肩;头顶、颈梗;沉肩、坠肘、挺腕;含胸、实腹、尾声闾中正。特别要强调的是,冲拳发劲时丹田之内气聚合,同时必须用鼻孔擤气,做到气劲合一,发力擤气。拳歌中写到:十字捶、左右冲、左打肋、右打胸。左右换式是冲打对方胸肋之意,并非是“前打肋后打胸”之谬论。
练习十字捶发力功时,必须做到“五要”。即:浮气要聚,本力要勇,虎腕要挺,腰眼要茎,心气要和。发力练习要表现出一派凛凛正气和以利斧破硬柴的劲力,勇猛直闯,所向无敌的独特风格。
  伏虎桩和发力功是习练三皇炮捶的基础,基础打好了再往下学就不难了。再往下学就可以习练套路了。三皇炮捶有十几个套路,后一个套路都要比前一个套路深化一层。要按照顺序练,第一路是基础,必须学好。否则后面的套路就难以学好了。
  习练套路动作,第一,只要放松,不准用力。用力者无力,用气者有力。松不等于懈,松是要求不准用拙蛮的力,是骨关节松开,使内气通畅。初练不松,体势必僵,用力则拙僵。松而不僵,用气发力,不用一丝拙力。这是一条练三皇炮捶的捷径。
  第二,发力擤气,不准憋气。发力擤气,丹田自然聚合,膈肌鼓荡;上胸虚含不实,气道顺畅。憋气就是气道不顺,横气浊生,拙力必至,胸满气逆,努劲伤内。练拳无论动作大小,皆应擤气。永无练功伤内之虞。
  第三,只要气沉丹田,不准挺胸翘臀。气沉丹田,上虚下实,沉稳平和,无拙气产生;挺胸翘臀,背部僵挺不灵,胸部实满气浮;翘蓼时气难沉入丹田,裆部无圈劲。
  松而不懈,摽而不僵,用气发力,出劲快且猛。开合团发,刚柔变化。气沉丹田,阴聚阳散,出手如炮。
  习拳先求拳架准确顺畅。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强调的就是实践,实学真练,来不得半点虚假,骗人只能骗自己,却骗不了明眼了。
  再求周身整齐,协调合一。进而再深化气劲合一,刚柔变化。要达到这种水平,无论是在拳路的内外都要另下一定功夫,练好三皇炮捶拳这仅是个初步。要达到高层次,就需要继续练许多功夫。否则,就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面。

三皇炮捶分三层功夫:


初层功夫:沉稳刚劲、气劲合一。
中层功夫:活滑柔顺、刚柔相济。
高层功夫:飘忽劲灵、快猛巧捷。


  此三层功夫,一环套着一环,环环相扣,层层深化。后层是在前层功夫纯熟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不可逾越,功到自然成。上天有梯,练功有法,非明师指点不可得,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