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hub部署资源拼接n8n配置rss访问

 

1,docker 安装  rsshub

1)下载镜像

docker pull diygod/rsshub:chromium-bundled
 
停止以前的 

docker stop rsshub
docker rm rsshub

 

2)启动带有浏览器插件的  镜像 

docker run -d --name rsshub -p 1200:1200 diygod/rsshub:chromium-bundled

 

服务器  ,安装成功,  以后再  1200后边配置  rss资源 链接即可

http://IP:1200

 

 

image

 

 

2,服务器端口配置

服务器安全组,放开端口  1200

 

 

3,rss官网查看 资源链接 。

https://docs.rsshub.app/routes/government#zhon-guo-jun-wang-jun-dui-ren-cai-wang

热榜咨询 rss

https://docs.rsshub.app/zh/routes/new-media#%E7%83%AD%E6%A6%9C

image

 

http://服务器IP:1200/pingwest/tag/ChinaJoy/1/fulltext

This XML file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any style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it. The document tree is shown below.
<rss xmlns:atom="http://www.w3.org/2005/Atom" version="2.0">
<SCRIPT id="allow-copy_script"/>
<channel>
<title>品玩 - ChinaJoy</title>
<link>https://www.pingwest.com/tag/ChinaJoy</link>
<atom:link href="http://101.201.73.103:1200/pingwest/tag/ChinaJoy/1/fulltext" rel="self" type="application/rss+xml"/>
<description>品玩 - ChinaJoy - Powered by RSSHub</description>
<generator>RSSHub</generator>
<webMaster>contact@rsshub.app (RSSHub)</webMaster>
<language>en</language>
<lastBuildDate>Wed, 27 Aug 2025 13:22:53 GMT</lastBuildDate>
<ttl>5</ttl>
<item>
<title>小米「人车家全生态」亮相2025 ChinaJoy</title>
<description>8月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简称ChinaJoy),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此次ChinaJoy展览为期4天。<p>8月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简称ChinaJoy),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此次ChinaJoy展览为期4天。在N5馆中,小米以「人车家全生态」为核心,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智能生活体验展,成为展会备受关注的科技焦点。</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5/08/01/portal/2025/08/01/04TmHmHSR4w2Q73zaimNwd_s84ks03X0" title="" alt="" width="1265" height="71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本次小米的参展主题为 “以人为中心,构建「人车家全生态」”,旨在通过小米澎湃OS,将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智能家电以及电动汽车等智能终端无缝连接,全面展示了小米在人、车、家领域的深度融合与生态构建成果,为用户打造无处不在的智能生活体验。</p><p>在820平方米的展台上,小米布置了三个主要区域,分别为汽车展示体验区、个人移动计算中心,以及情景展示区。汽车展示体验区无疑是全场焦点,重点展出了小米SU7 Ultra赛道专业套装版、小米YU7 Max宝石绿,以及小米SU7 Max熔岩橙三款产品。</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5/08/01/portal/2025/08/01/244_0rChWQnDXMT21H3dk6Pyx9DW_TP7" title="" alt="" width="1265" height="84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小米汽车自推向市场以来,凭借卓越的智能化配置与出色的驾驶体验,为众多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出行新体验。6月底,小米汽车发布了首款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既有优雅的设计、顶级性能和超长续航,同时具备先进智能科技、先进安全架构,是为时代精英打造的先进SUV,吸引大批观众驻足拍照与亲身体验。</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5/08/01/portal/2025/08/01/t1CK4K84wj16w7P03r_Jr4S5jKy6i4Z7" title="" alt="" width="1265" height="84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个人移动计算中心内,小米带来了Xiaomi 15系列、Xiaomi MIX Flip 2、Xiaomi MIX Fold 4,以及REDMI K80系列、REDMI Turbo系等产品,可穿戴设备可以看到Xiaomi Watch S4系列、小米手环10以及Xiaomi 开放式耳机 Pro等新产品。其中,小米AI眼镜备受关注,作为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具备多种创新性设计,用科技为用户创造崭新的生活与工作体验。</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5/08/01/portal/2025/08/01/50rpJpH460eT0haWzWK7K1Q_ZcT4nrWi" title="" alt="" width="1265" height="84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此外,小米展台设置了四种生活情景空间,分别为阅读空间、高智感客厅、创作空间、健身空间,展示了小米空调、冰箱、智能电视等大家电,以及扫拖机器人、投影仪、智能门锁等AIoT产品。借助小米澎湃OS,这些设备实现了智能互联与协同运作,为现场用户打造了一个可触摸、可体验的真实场景。</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5/08/01/portal/2025/08/01/iX6e0HmsN33xMynbbFXx7Z08t7nR3z2p" title="" alt="" width="1265" height="84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展会期间,小米还在展台区域设置了互动环节,用户到展台参观,即可在接待台领取定制金句矿泉水和定制雪糕。小米展台内部还设置5个打卡任务,用户可在展台领取定制金句矿泉水和定制雪糕,在接待台领取任务卡,并在不同区域完成不同打卡任务后,可在接待台获赠互动礼品。</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5/08/01/portal/2025/08/01/a_J6e0ZfZT65A5C8NncMxa4G7c4BA0Ys" title="" alt="" width="1265" height="84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在2025 ChinaJoy 的精彩呈现,向公众展示了其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小米将持续深耕底层技术,不断推动 「人车家全生态」的完善与拓展,为用户打造更加智能、便捷、美好的生活方式。</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w/306584</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w/306584</guid>
<pubDate>Thu, 31 Jul 2025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快讯</author>
</item>
<item>
<title>汇量科技参展2023 ChinaJoy,以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助推开发者出海</title>
<description>作为开发者全球增长平台,汇量科技(Mobvista)在展会上发布了业内首个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打通出海全链路,助力出海开发者降本增效。<p>7月28日至31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在上海举行,手游出海依旧是备受游戏展商关注的重点。作为开发者全球增长平台,汇量科技(Mobvista)在展会上发布了业内首个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打通出海全链路,助力出海开发者降本增效。</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7/28/portal/2023/07/28/K4wBYJKrEw6NhQ1ZNNpYin26hF1nHWZ6" title="" alt="" width="2048" height="136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2022年,全球手游收入出现首次回落,2023年H1回落趋势进一步持续。汇量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曹晓欢表示,放眼全球,手游行业正在回归理性,虽然全球手游已经度过高速增长期,但中国游戏出海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汇量科技此次发布的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将主要在围绕互动创意、增长变现、分析调优等不同增长阶段,针对性帮助开发者突破增长平台期。</p><p>作为面向开发者的“出海全家桶”,该解决方案包含多个出海平台及工具。</p><p>开发者在互动创意制作阶段,可通过创意制作平台 Playturbo 实现自动化打造优质创意,提升创意效率与质量;在增长变现阶段,通过跨渠道智能投放工具 XMP 简化投放流程,解放人力压力;通过程序化移动广告平台 Mintegral 一站完成增长与变现,全面提升产品用户量级与变现能力;在分析调优阶段,则可通过增长分析与发行决策平台 SolarEngine 热力引擎全面洞察业务数据,制定更优的增长决策。</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7/28/portal/2023/07/28/JKm5Fm2SKdBhpe6E3JJPPxz46ph31drY" title="" alt="" width="1078" height="46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汇量科技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示意图</p><p>有业内人士指出,汇量科技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的推出,或将解决开发者出海过程中面临的三大主要难题。通过一站式的SaaS工具智能套件,让创意生产、跨渠道投放、程序化买量与变现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解决了人效低难适应出海快节奏的痛点;通过聚合零散、繁杂的平台和工具,解决了数据四分五裂、ROI难评估的痛点;以及将出海全链路的数据打通,为开发者更精细化的全球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p><p><b>打破“围墙花园”,建立天然流量匹配</b></p><p>在海外推广中,Google、Facebook等平台体量大、自成一体,对广告通常“自产自销”,这类平台被形象地称为“围墙花园”。在这些媒体之外,还有许多诸如坐拥大客群的移动应用、游戏、垂直网站等,被统称为“开放网络”。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消费者每天花费在“开放网络”的时间是“围墙花园”的3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开放网络”虽各自的流量有限,但化整为零后,可以满足开发者大范围、多场景、跨群体的广告投放需求。</p><p>汇量科技首席产品官方子恺介绍,作为 Mobvista 旗下的程序化互动式移动广告平台,Mintegral 在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中主要赋能增长变现环节,帮助开发者实现用户规模与变现收益的全球增长。</p><p>在推广获客方面,开发者可基于 Mintegral的自助投放平台,灵活选择 CPI、CPM、oCPI 等竞价方式,在行业领先的 AI 技术加持下,通过覆盖不同品类、各个市场的优质流量,精准触达目标用户,快、准、狠地扩大全球用户规模。在广告变现方面,开发者只需通过全球主流聚合平台,或直接接入 Mintegral SDK,就能利用 Mintegral 覆盖全球的优质广告资源,在应用内竞价技术与智能算法的多重加持下,让每个广告位的价值实现最大化,规模化提升变现收益。</p><p>第三方数据检测机构 Singular 汇总了2022年全球数千家头部广告网络在安卓、iOS双端的投放表现,Mintegral 进入了iOS端全球全品类ROI最佳广告平台五强、游戏ROI最佳广告平台十强等多项榜单。 </p><p><b>热力引擎升级,助力启动业务飞轮</b></p><p>作为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中的重要一环,热力引擎在本次ChinaJoy上带来了升级版本。方子恺提到,升级后的热力引擎进一步强化了全球全域数据的整合分析与策略验证能力,帮助开发者实现归因分析、用户粒度ROI分析,有效衡量渠道价值,为投放和变现策略调优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同时,还提供应用内埋点及参数管理,配合多种分析模型与AB测试功能,全面还原用户全生命周期旅程,挖掘用户需求及业务增长点,快速验证并推行产品迭代优化,为开发者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实现规模化增长赋能。</p><p>方子恺表示,“热力引擎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全面、易用、透明的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将帮助开发者形成用户档案,使开发者清楚了解用户是谁、从哪里来、怎么来、来了之后做了什么,形成全链路的企业一方数据,进而赋能到外部流量增长体系的投放、素材、变现调优中,充分提升团队协作效率,降低沟通、试错、决策成本,引导业务正向发展。”</p><p>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成立于2020年的手游发行商 Touka Games,通过汇量科技提供的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整体成本降低50%,ROI提升60%。凭借不足百人的团队,Touka Games 在短短三年内已经成功推出上百款游戏,并吸引了过亿的累计用户。“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帮助我们在互动创意、用户增长、变现增益等环节实现了降本增效,在有限的预算内,最大化释放生产力、提升整体效果。”Touka Games 相关负责人表示。</p><p>公开资料显示,凭借创新技术产品、全球化网络以及本地化服务能力,汇量科技至今已为119个国家的10000多个活跃的应用开发者提供完整的广告和分析工具套件,包括用户获取、变现、分析、创意自动化和智能媒体采买等,能大幅提升广告营销 ROI,有效帮助移动应用突破增长平台期。目前汇量科技全球日均触及超过35亿个活跃移动设备,覆盖250多个国家和地区。</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w/286010</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w/286010</guid>
<pubDate>Thu, 27 Jul 2023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快讯</author>
</item>
<item>
<title>2022ChinaJoy 宣布线下展会延期 将举办线上展</title>
<description>ChinaJoy组委会今天宣布,第二十届ChinaJoy线下展会延期举办,而ChinaJoy线上展(CJ Plus)将于2022年8月27日至9月2日在MetaJoy元宇宙数字世界中举办。<p>品玩6月1日讯,ChinaJoy组委会今天宣布,第二十届ChinaJoy线下展会延期举办,而ChinaJoy线上展(CJ Plus)将于2022年8月27日至9月2日在MetaJoy元宇宙数字世界中举办。</p><p>根据公告,ChinaJoy展会主办方之一汉威公司已经全面启动2022 ChinaJoy 线上展(CJ Plus) 的项目落地和各项筹备工作。汉威公司将在MetaJoy元宇宙数字世界中,搭建、构筑ChinaJoy线上展(CJ Plus),通过这一极具开创性的数字世界互动体验平台与线上展现形式,更好的服务于ChinaJoy品牌及全球合作企业、广大Z世代群体,持续推动数字娱乐产业蓬勃发展;助力全球数字娱乐企业更好地开展产品展示、互动体验、宣传推广。</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w/264575</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w/264575</guid>
<pubDate>Tue, 31 May 2022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快讯</author>
</item>
<item>
<title>为了把车卖给年轻人,车企瞄上了二次元</title>
<description>去ChinaJoy不但能看coser,还能看新车。 <p><font>今年的ChinaJoy在7月30日正式开幕,这届</font><font>ChinaJoy硬生生成了一个小型车展</font><font>,</font><font>在C</font>hinaJoy<font>上发布或亮相的新车包括影豹</font><font>、</font><font>摩卡</font><font>、</font><font>玛奇朵</font><font>、</font><font>好猫</font>GT<font>、</font><font>ID.4 X</font><font>,</font><font>画风也是破次元</font><font>,</font><font>先感受一波海报</font><font>:</font></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1/07/30/rbNH727Aem34H78z13yf5GdtffSZdkfy.jpeg" title="" alt="" width="4032" height="226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ChinaJoy<font>,</font><font>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font><font>,</font><font>是全球数字娱乐领域最具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font><font>,</font><font>此处可以划重点</font><font>:</font><font>数字</font><font>、</font><font>互动娱乐</font><font>,</font><font>完美贴合了车企们的智能化</font><font>、</font><font>年轻化转型,所以对于车企们来说</font><font>,</font><font>这简直是跨界融合的绝佳机会</font><font>。</font></p><p><font>当然</font><font>,</font><font>今年并不是车企第一次参加</font>ChinaJoy<font>。</font><font>早在</font>2017<font>年</font><font>,</font><font>江铃驭胜</font>S330<font>曾作为官方指定用车</font><font>,</font><font>参与过</font>ChinaJoy<font>,</font><font>目的就是希望这款车能更贴近年轻人</font><font>。</font></p><p><font>这一年</font><font>,</font><font>阿尔法</font>·<font>罗密欧也被植入到</font>3D<font>漂移竞速手游</font><font>《</font><font>一起来飞车</font><font>》,</font><font>参加了这届</font>ChinaJoy<font>。</font></p><p><font>这算是汽车品牌在</font>ChinaJoy<font>的早期试水</font><font>,</font><font>采用的官方指定用车和植入游戏都是比较保守的方式</font><font>,</font><font>达到的破圈效果也比较有限,算是一次浅尝辄止的互动。</font></p><p>2019<font>年</font><font>,</font><font>欧拉作为</font>ChinaJoy2019<font>官方唯一汽车合作品牌</font><font>,</font><font>在</font>ChinaJoy<font>上举办了漫展首秀</font><font>,</font><font>并且发布了旗下首个动漫形象</font>IP“<font>欧拉酱</font>”<font>,</font><font>同时还亮相了欧拉</font>R1<font>青春版</font><font>。</font></p><p><font>这不仅是电动车品牌首次登陆</font>ChinaJoy<font>,</font><font>并且通过打造二次元形象与游戏跨界融合</font><font>,</font><font>终于有点内味儿了</font><font>。</font><font>此后的欧拉也专攻萌宠形象</font><font>,</font><font>品牌形象深入人心</font><font>。</font></p><p><font>这一年</font><font>,</font><font>蔚来</font>ES6<font>也亮相了</font>ChinaJoy<font>,</font><font>并且还卖起了车</font><font>。</font><font>蔚来与拥有众多粉丝的游戏设备公司雷蛇来了一场跨界联名</font><font>,</font><font>展出的</font>ES6<font>暗夜探索者版</font><font>,</font><font>采用雷蛇专属造型套件,包括了雷蛇标志图案和饰条,碳纤维贴膜包围,绿色卡钳及定制尾标</font><font>,</font><font>限量销售</font>88<font>台</font><font>,</font><font>这场联名被称为史上最贵周边</font><font>。</font></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1/07/30/K7hei8J1n6A9yhj3XiX2B66MWkD62tZr.jpeg" title="" alt="" width="1080" height="7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font>过去几年</font><font>,</font><font>从江铃到蔚来</font><font>,</font><font>车企们都在以不同方式参与</font>ChinaJoy<font>,</font><font>但是</font><font>,</font><font>今年的</font>ChinaJoy<font>,</font><font>发布新车</font><font>,沉浸式体验,跨界互动,</font><font>且参与品牌数量之多</font><font>,</font><font>确实是第一次</font><font>。</font></p><p><font>比如</font><font>,</font><font>比亚迪玩起了沉浸体验</font><font>,</font><font>与原创国漫觉醒刀客亮相</font>ChinaJoy<font>,</font><font>广汽传祺直接把新车影豹的上市活动搬到了</font>ChinaJoy<font>,</font><font>在有待揭晓的上市活动中</font><font>,</font><font>据称还要集齐</font>coser<font>、</font><font>剧本杀</font><font>、</font><font>手办</font><font>、</font><font>奥运等时下流行元素</font><font>。</font></p><p><font>当然</font><font>,</font><font>玩的最大的就是属长城了</font><font>。</font><font>这次包括哈弗</font><font>、</font>WEY<font>、</font><font>欧拉三个品牌全部亮相</font>ChinaJoy<font>,</font><font>哈弗亮相的是哈弗大狗和赤兔两款车型</font><font>,</font><font>并通过个性化设计</font><font>,</font><font>将展示的次元车贴量产并限量发售</font><font>。</font></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1/08/02/1y5_8Kt6kn975AWck6Mn5rB2GMFiR45G.jpg" title="ChinaJoy哈弗展台 图片来源:长城官方图片" alt="ChinaJoy哈弗展台 图片来源:长城官方图片" width="2000" height="133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ChinaJoy哈弗展台 图片来源:长城官方图片</figcaption></figure><p>WEY<font>品牌亮相的是摩卡和玛奇朵两款车型</font><font>,</font><font>在展会现场趣味解锁玛奇朵黑科技,</font>WEY<font>品牌二次元</font><font>AI</font><font>汽车人虚拟形象也将首次亮相,展会特别设立的虚拟赛车、百变痛车、电竞对战、摩卡酷拍、智能咖啡体验、互动互娱六大特设区域,</font><font>还邀请了人气游戏主播皮克桃站台</font><font>,</font><font>活脱脱一个游戏版车展展台</font><font>。</font></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1/07/30/w7x4w46HFYD7fNP3AGYi73J6ZRRkm2QW.jpeg" title="皮克桃在WEY展台组队挑战王者荣耀“咖“WEY”争夺赛 图片来源:WEY品牌发布" alt="皮克桃在WEY展台组队挑战王者荣耀“咖“WEY”争夺赛 图片来源:WEY品牌发布" width="16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皮克桃在WEY展台组队挑战王者荣耀“咖“WEY”争夺赛 图片来源:WEY品牌发布</figcaption></figure><p><font>作为</font>ChinaJoy<font>的老玩家</font><font>,</font><font>欧拉就显得游刃有余了</font><font>。</font><font>这次欧拉品牌打造了一座</font>“喵星次元城”<font>,</font><font>还亮相了新车好猫</font>GT<font>。</font></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1/08/02/TWm2fd6w6JsPS136_2JC2ebQPmD_e7Xk.jpg" title="ChinaJoy欧拉展台 图片来源:长城官方图片" alt="ChinaJoy欧拉展台 图片来源:长城官方图片" width="2000" height="133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ChinaJoy欧拉展台 图片来源:长城官方图片</figcaption></figure><p><font>说了这么多</font><font>,</font><font>打卡</font>ChinaJoy<font>的似乎都是自主品牌</font><font>。</font><font>其实</font><font>,</font><font>这次大众</font>ID.4 X<font>也在</font>ChinaJoy<font>上玩了一次跨界</font><font>。</font></p><p><font>上汽大众</font>ID.4 X<font>集结宝可梦皮卡丘和</font><font>KPL</font><font>英雄花木兰</font><font>打造痛车</font><font>,</font><font>嗯</font><font>,</font><font>痛车</font><font>,</font><font>又是一个二次元才懂的词</font><font>,</font><font>意思是</font><font>将喜爱的动漫角色、动漫公司或者角色名字之类的字画贴(喷)在车上,以作装饰。为了成功破圈,二次元星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font></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1/07/30/j5M26_c768_BGyCy7D556ABY4hByxQhh.jpg" title="图片来源:ChinaJoy官网" alt="图片来源:ChinaJoy官网" width="700" height="48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图片来源:ChinaJoy官网</figcaption></figure><p><font>如今</font><font>,</font>ChinaJoy<font>的人气</font><font>,</font><font>加上车企们谈起目标受众必提</font>“Z<font>世代</font>”<font>,</font><font>所以营销的舞台自然也要多点变化</font><font>。</font></p><p><font>而且</font><font>,</font>ChinaJoy<font>虽然经常被我们狭义地理解为游戏展</font><font>,</font><font>但其实人家是正儿八经的互动娱乐展</font><font>,</font><font>参展的除了游戏之外</font><font>,</font><font>涵盖了</font>5G<font>技术及产品</font><font>、</font><font>短视频</font><font>、</font><font>互联网影视</font><font>、</font><font>社交平台等多个领域</font><font>,</font><font>可以说</font><font>,</font><font>和互联网沾上边的</font><font>,</font><font>都有机会打入</font>ChinaJoy<font>。</font></p><p><font>今年</font><font>,</font><font>车企们都在重点打造智能化软实力</font><font>,</font><font>营销上讲究破圈</font><font>,</font><font>除了以往参加</font>CES<font>重点传播一下智能</font><font>、</font><font>科技</font><font>,</font><font>在疫情之下不能参加国际车展进行全球展示</font><font>,</font><font>车企也需要寻找新的路径。</font></p><p><font>另一方面</font><font>,</font><font>智能化转型</font><font>,</font><font>对于车企来说其实也是一次重要的品牌升级</font><font>。</font><font>这也是为什么此次自主品牌参与</font>ChinaJoy<font>的热度比合资品牌</font><font>、</font><font>豪华品牌多的原因</font><font>。</font></p><p><font></font><font>可以预见</font><font>,</font><font>接下来几年的</font>ChinaJoy<font>,</font><font>车企参与的热度会一年比一年高</font><font>,</font><font>车展的舞台早已不够发挥了</font><font>,</font><font>是时候开辟营销新战场了</font><font>。</font></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a/247010</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a/247010</guid>
<pubDate>Sun, 01 Aug 2021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董楠</author>
</item>
<item>
<title>iQOO 8下月发布 可能拥有今年最佳好屏</title>
<description>以“超级玩家 生而强悍”为主题的iQOO品牌展区落地ChinaJoy E4馆<p>品玩7月31日讯,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简称ChinaJoy)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展。以“超级玩家 生而强悍”为主题的iQOO品牌展区落地ChinaJoy E4馆,iQOO展台设置了多种硬核互动体验区,诸如色彩研究所和120W超级充能站等区域。同时,还未正式发布的新一代iQOO旗舰iQOO 8也亮相,着重对外展示了其在屏幕显示上的大幅提升效果。</p><p>活动期间穿插不限时惊喜秀场,并邀请重磅嘉宾助阵。其中,KPL全能王阿泰AT、B站2020百大UP主啊吗粽、武汉eStarPro冠军上单诺言、抖音主播温柔可爱赵萌萌、B站舞蹈区知名UP主青鸾等重磅嘉宾的到场,让参展者和酷客们过足了电竞瘾。此外,还有夺宝开箱环节,参展者和酷客通过解锁多重任务就可以赢取限定惊喜。</p><p>在整个iQOO展台的区域设置中,新一代iQOO旗舰所在的体验区域人气最旺。新一代iQOO旗舰与普通机型相比,在显示分辨率、色彩还原度、亮度和对比度以及功耗方面展现出顶级的素质,效果逼真细腻,色彩真实,让人过目不忘。iQOO产品线总监简重表示,“新一代iQOO旗舰不仅是iQOO有史以来最好屏,相信也将是2021年最佳好屏”。据悉,新一代iQOO旗舰预计将于八月正式发布。</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1/07/31/portal/2021/07/31/4Zf2C7d2Jk6Y8tQR7GjQDR517t5616W5.png" title="" alt="" width="2077" height="138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w/247030</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w/247030</guid>
<pubDate>Fri, 30 Jul 2021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快讯</author>
</item>
<item>
<title>当骁龙遇上游戏,一切都有所不同</title>
<description>手机SoC芯片只是高通未来游戏生态的第一步。 <p>ChinaJoy再一次获得了成功。</p><p>在全球疫情依旧肆虐之下,ChinaJoy 2020成功举办,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更值得骄傲的,是一众主流游戏、硬件厂商一如既往的支持。</p><p>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本届ChinaJoy共包含10个展馆,共计12.5万平米,参展企业总计400家左右,其中BTOC参展企业近200家,BTOB参展企业200家左右。</p><p>尽管受疫情影响参展商数量相比2019年大幅缩减,但是腾讯、网易、和完美世界等主流游戏厂商依旧鼎力支持。同时,随着手游市场的持续火热,以高通骁龙芯片为核心的智能手机厂商成为了ChinaJoy 2020绝对的主角,这是高通在ChinaJoy舞台上的第二次包馆,高通骁龙主题馆也是ChinaJoy 2020唯一的主题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0/08/11/X5a5cPj_pzdni6Q4sf55F36Crc797sMA.jpeg" title="" alt="" width="1269" height="84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2><b>全球游戏环境大好</b></h2><p>相比2019年的首次主题包馆,高通ChinaJoy 2020的声势更加浩大。</p><p>此次,高通携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小米、OPPO、OnePlus、iQOO、黑鲨、努比亚、联想、魅族、realme在内的九大终端品牌,以及腾讯游戏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高通骁龙主题馆,几乎覆盖了整个国产手机圈。</p><p>高通公司产品市场副总裁孙刚在主题演讲中则表示,“高通骁龙主题馆实现全馆5G覆盖,在骁龙展位有超过50家合作伙伴带来了超过60项技术和终端展示。”</p><p>SuperData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游戏总收入达到了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数字游戏收入为1094亿美元,同比增长3%。而数字游戏又可按平台来划分,其中移动游戏(手游)收入为644亿美元58.9%,远超PC游戏和主机游戏总收入。</p><p>中国市场方面,《2020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截至6月),移动游戏实际收入占市场总收入的75.04%,已经成为绝对的主力军。</p><p>而伽马数据近日的发布《2019-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上市企业竞争力报告》则显示,从2019年开始,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迅速,2020年上半年增幅尤其明显。该报告预测道,2020年移动游戏市场实际收入占中国游戏总体市场的比例将达到75.7%。</p><p>另一方面,随着5G规模化部署的全面加速,5G高速率、低时延等连接优势将成为包括移动游戏在内整个数字娱乐产业向前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此次ChinaJoy,高通便联合三大运营商在主题馆内进行了全面的5G网络部署,特别是在中国电信和中兴通讯的助力下,高通骁龙主题馆内实现了5G SA/NSA双模网络覆盖。</p><p>在5G的加持下,游戏玩家将能够体验更加极致的游戏体验,他们将不再受网络的限制,也让云游戏等新兴移动游戏形态成为可能。全球知名游戏和电竞数据分析公司Newzoo此前的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云游戏市场规模将达3.56亿美元,截至2023年底,这一数字或达32亿美元。</p><p>此外,受益于5G,XR(VR+AR)产业也将高速发展,有市场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XR产业规模将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这也是高通发力的重点。</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0/08/11/5eY3s5AWKQRs1wJ69cr3N1Gni5WHD25P.png" title="" alt="" width="1006" height="53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目前,除了针对移动游戏推出的骁龙865芯片,高通还面向XR终端推出了全球首个支持5G的XR平台——骁龙XR2,该平台支持每秒90帧,3K x 3K单眼分辨率,集成强大的AI处理能力,支持头部追踪和七个摄像头并发。此外,高通还针对PC端推出了骁龙8cx计算平台。</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0/08/11/PjHkCkGjaG1WwctCT4HY12YBr79JB6_X.png" title="" alt="" width="1004" height="56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全球游戏市场(以移动游戏为主)前景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身处移动游戏硬件市场上游芯片端的高通无疑成为了巨大的受益者。</p><h2><b>技术驱动游戏</b></h2><p>身为智能手机的心脏,以高通骁龙为代表的手机SoC芯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手机OEM厂商针对手游设计的产品亮点几乎都离不开芯片端在背后的技术支持,而高通骁龙芯片的强悍游戏性能则离不开骁龙Elite Gaming。</p><p>骁龙Elite Gaming初登场是在上代芯片骁龙855上,如今骁龙865迎来了进一步升级。“为了满足游戏玩家对极致游戏体验的不断追求,骁龙865通过一系列软硬件新技术的开发和深度优化,从超流畅游戏体验、高品质的HDR画面体验、以及端游级别的游戏特性三个方面,为玩家带来出色的游戏体验”,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表示。</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0/08/11/8GARP54cF13CT2s5Q57Adpr6a27f3wYA.png" title="" alt="" width="1005" height="56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首先,新一代骁龙 Elite Gaming利用骁龙865强大的硬件性能和智能优化技术,能支持智能手机为玩家带来每秒90帧、120帧甚至更高帧率的超流畅游戏体验。简单来说,就是骁龙865得以支持更高刷新率的手机屏幕和更高帧率的游戏体验。在大家常玩的头部手游中,骁龙865能够支持90帧率游戏的《和平精英》、以及120帧率的《QQ飞车》和《穿越火线》,这都得益于骁龙Elite Gaming所支持的高帧率手游。</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0/08/11/DM59N21_kmN3xE9z_66r7954AtMF3Ryw.jpeg" title="" alt="" width="1269" height="84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其次,骁龙Elite Gaming还支持True 10-bit HDR、超现实画质增强和Adreno HDR快速混合等技术,为移动游戏带来最高的HDR品质,让玩家体验身临其境的极致视效,《天涯明月刀》电影级别的绚丽色彩和光影特效便是源自于此。</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0/08/11/13Tzm6kYpiyyEfp9JNf35YHwsABt1ynz.png" title="" alt="" width="1191" height="67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0/08/11/S3n1hDT5zNB75MGiakWb1T455nJh72R6.png" title="" alt="" width="1191" height="67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其中,True 10-bit HDR充分利用顶级屏幕的显色性能,为玩家呈现超过十亿种色彩;而超现实画质增强则充分发挥Adreno GPU显示处理器的多种先进特性,利用局部色调映射,画质增强等硬件优化模块,对游戏画面亮度、色彩、对比度、饱和度和锐度等参数实时精细调整;Adreno HDR快速混合则解决的是复杂视觉特效(粒子特效)的显示问题。</p><p>最后,骁龙Elite Gaming还支持端游级特性,即首次在智能手机上实现GPU驱动独立更新,并支持类PC端的增强渲染、多动态光照、和动态模糊等先进渲染技术,为游戏玩家提供更极致的游戏画面,简单来说就是让手机看起来更PC了。</p><p>熟悉游戏PC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游戏PC区别于普通PC最大的差异便是支持强大的独立显卡,以渲染更出色画质的游戏画面,如今智能手机也可以了。目前,Adreno GPU驱动更新率先在小米10系列和Redmi K30 Pro等手机中小范围试水,高通方面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的骁龙平台手机支持。</p><h2><b>骁龙的游戏生态</b></h2><p>在今年的ChinaJoy高通骁龙主题馆内,我们不但能够体验5G手机带来的流畅游戏,还能够享受基于骁龙平台的PC云游戏和XR游戏,这些亦是高通骁龙芯片未来发力的重点,5G手机只是高通骁龙游戏生态走向未来的第一步。</p><p>目前,高通骁龙平台支持的5G和AI等前沿技术正广泛赋能5G智能手机、5G PC、XR、和云游戏等多种类型的终端和娱乐服务。同时,高通骁龙Elite Gaming游戏特性带来强悍的游戏性能,让玩家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网络游戏的畅快和喜悦。</p><p>随着5G商用的不断推进,全球游戏产业将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5G极速连接、低时延、高可靠性将彻底改变现今的游戏规则,我们不但能够随时享受高速网络下的流畅游戏体验,甚至还可以在手机端体验PC端的知名3A级游戏大作。当然,这些不单需要高通骁龙在芯片端的支持,更需要小米Ov等智能终端厂商、以及游戏开发者的共同努力,在整个游戏生态体系中,这三者缺一不可。</p><p>作为智能手机产业链的上游芯片厂商,高通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手机行业的心。如今,随着高通骁龙芯片平台的不断技术升级,芯片端已经成为当今移动游戏行业的关键驱动力,而移动游戏的蓬勃发展又可以反哺芯片的进一步升级,这对于移动游戏市场和智能手机市场而言,无疑是双赢的结局。</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a/215998</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a/215998</guid>
<pubDate>Mon, 10 Aug 2020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钟文</author>
</item>
<item>
<title>小米5G+AIoT生态产品亮相ChinaJoy</title>
<description>2020去年ChinaJoy展会上,小米以“Hey 探索者”为展区主题,开展了丰富的观众互动活动。<p>PingWest品玩8月1日讯,2020去年ChinaJoy展会上,小米以“Hey 探索者”为展区主题,开展了丰富的观众互动活动。今年小米不仅继续为观众带来多款备受期待的热门游戏,更全方位展现了小米集团的旗舰产品以及生态链的最新力作。</p><p>在展区内,小米将小米之家“搬进”了,集中展示了小米10 Pro、Redmi K30等最新旗舰手机及小米OLED大师电视等20余款不同品类的前沿AIoT科技产品。在游戏方面,小米还准备了《最终幻想:勇气启示录 幻影战争》《DNF》手游等8款未上线的重磅游戏供观众体验。</p><p>小米认为,今年是5G商用一周年,伴随着5G的进一步普及和扩展,5G所支持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不仅为游戏产业带来更多机遇,也带动包括内存、闪存、WiFi等相关的产业链技术迅猛升级,在拉动产业革命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一大批应用场景。</p><p>这是小米持续推动5G+AIot战略的原因。小米已在多个公众场合宣布,2020年小米会持续推进“5G+AIoT”双引擎战略,并计划在未来5年至少投入500亿元。截至今年3月31日,小米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达到2.52亿台。小米称,在5G赋能AIoT这一时代技术背景下,小米也将不断强化“5G+AIoT”贯穿全集团、全产品、全平台、全场景的服务能力,致力于让用户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w/215388</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w/215388</guid>
<pubDate>Fri, 31 Jul 2020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快讯</author>
</item>
<item>
<title>第18届ChinaJoy今日开启,约400家企业参展</title>
<description>参展企业将带来千余款游戏,40000余台游戏体验机以及数字娱乐和智能娱乐软硬件。<p>PingWest品玩7月31日讯,<a href="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74822">据解放日报消息</a>,7月31日起,第18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正式开启。本届展会面积12.5万平米,涵盖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10个展馆,总计参展企业约400家。它们将带来千余款全球顶级游戏大作,40000余台游戏体验机以及数字娱乐和智能娱乐软硬件。</p><p>本届ChinaJoy增设了5G云游戏主题展区、二次元游戏主题展区、桌游主题展区、独立游戏主题展区和“洛裳华服·赏”活动等。</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w/215275</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w/215275</guid>
<pubDate>Thu, 30 Jul 2020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快讯</author>
</item>
<item>
<title>当骁龙本牵手5G,你需要重新认识PC了</title>
<description>直击ChinaJoy 2019:首次“包馆”的高通带给我们的远不止手机。 <p>2018年8月5日,ChinaJoy 2019以一个全新的成绩圆满落幕。</p><p>统计数据显示,本届ChinaJoy展会四天合计入场人数高达36.47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8月3日单日入场人数达13.4万人次,创历届ChinaJoy单日入场人次之最。</p><p><b>作为当今ChinaJoy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硬件已经逐渐成为ChinaJoy的“头牌”,而基于硬件的游戏体验也成为了ChinaJoy现场的绝对主题之一。随着手机游戏的崛起,ChinaJoy迎来了手机+PC、附带些VR的全新硬核时代。PingWest品玩了解到,ChinaJoy 2019展区现场体验机超过5000台。</b></p><p>对于硬件厂商而言,ChinaJoy已经成为其“秀肌肉”的重要舞台,众多黑科技产品的发布令ChinaJoy在国内的影响力远高于其他科技类展会,而“包馆”这一“壮举”则证明了厂商对ChinaJoy的足够重视。今年,“包馆”行列增加了一名大咖成员。高通首次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以“高通骁龙”的品牌命名整个E4馆,并且首次实现全馆5G覆盖,这也自然备受业界瞩目。</p><p>这一现象如果放到此前以游戏为绝对主角的时代,恐怕连想都不敢想。</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6/cG5hiZf00wxP561pdZQfF38pH5DP55Tp.jpg" title="ChinaJoy 2019上,高通首次包馆" alt="ChinaJoy 2019上,高通首次包馆" width="2480" height="165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ChinaJoy 2019上,高通首次包馆</figcaption></figure><h2>高通骁龙本C位出道</h2><p>提及高通,相信很多朋友最先想到的便是手机。目前,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搭载高通骁龙芯片的手机产品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移动时代的继续推进,以及5G时代的即将来临,高通也开始将其业务的触角延伸至PC领域,而高通的加入也已经开始逐渐影响着整个PC的市场格局。</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6/55rc46s6YaGdBR1Y8afn7MBamHG5CNW0.jpg" title="ChinaJoy 2019高通骁龙本展台" alt="ChinaJoy 2019高通骁龙本展台" width="6016" height="401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ChinaJoy 2019高通骁龙本展台</figcaption></figure><p>PingWest品玩发现,在ChinaJoy 2019上,高通不但携手各大OEM厂商带来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搭载骁龙移动平台的旗舰手机、游戏手机,还带来了来自联想、三星、华为、麦本本等基于骁龙850移动计算平台的笔记本,以及搭载骁龙8cx计算平台的参考设计产品。如今的高通骁龙系笔记本凭借长续航、即开即用、联网待机、静享办公等特性已经逐渐成熟,然而如若追根溯源,还要从2016年说起。</p><p>2016年12月,在微软WinHEC 2016深圳大会上,微软联合高通推出了Win10 ARM系统,并首次展示了基于高通当时的旗舰芯片骁龙820的Win10笔记本电脑。</p><p>在当时的现场演示中,搭载骁龙820的Win10 PC已经可以流畅运行《坦克世界》等PC端游,播放4K视频,运行微软office、Adobe Photoshop等Windows办公软件。</p><p>“当时我们首次在高通平台上体验到这些内容足以让人眼前一亮”,一位当时在现场的媒体告诉PingWest品玩。</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6/G7WZ72zdZR4MPT378xfDs5GyzGB5h6Wb.jpg" title="ChinaJoy 2019上基于骁龙850的华为MateBook E" alt="ChinaJoy 2019上基于骁龙850的华为MateBook E" width="6016" height="401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ChinaJoy 2019上基于骁龙850的华为MateBook E</figcaption></figure><p><b>对于PC市场来说,高通的加入打破了多年来英特尔主导、AMD帮衬的整体格局,移动市场老大的加入为PC这个传统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b></p><p>2017年12月,在高通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联合华硕、惠普推出了基于骁龙835移动PC平台的笔记本电脑——华硕NovaGo和惠普Envy X2,这也是高通骁龙笔记本首次实现量产。随后的CES 2018上,包括联想在内的PC厂商相继推出基于高通骁龙835的笔记本电脑,因此2018年又被称为“骁龙本元年”。</p><p>值得一提的是,迫于高通的“压力”,在CES 2018上,英特尔也联合各大OEM厂商推出实时在线(Always Connected PC全时互联)的笔记本电脑,从此实时在线便成为了PC领域又一重要细分市场,“高通骁龙本的出现让‘实时在线’开始受到重视”,一位PC行业分析人士指出。</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6/Dd3G6f2BXb_NwK_ksGZFaK6pSsJ4bhT6.jpg" title="ChinaJoy 2019上基于骁龙850的麦本本小麦X228" alt="ChinaJoy 2019上基于骁龙850的麦本本小麦X228" width="6016" height="401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ChinaJoy 2019上基于骁龙850的麦本本小麦X228</figcaption></figure><p>继骁龙835之后,2018年6月的台北电脑展上,高通正式推出骁龙850移动计算平台,这是高通专为Windows ACPC笔记本产品而打造的新一代移动平台。</p><p>自此,在5G尚未真正普及之前,完全摆脱手机处理器型号束缚的骁龙850成为了高通骁龙本的标配。<b>对于高通而言,如果说骁龙835是一块“试验田”,那么骁龙850就是高通骁龙本全面播种的起点。</b></p><h2><b>5G时代将至,PC如何做?</b></h2><p>IFA 2018上,高通携联想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骁龙850的笔记本电脑——联想Yoga C630,高通骁龙本全面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目前轻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品类。</p><p>PingWest品玩了解到,高通骁龙850移动计算平台是基于骁龙845进化而来,其CPU依旧采用8核Kryo 385架构,主频提升至2.96GHz,而GPU则是Adreno 630,TDP热功耗为5W。</p><p>测试数据显示,相比骁龙835,骁龙850整体性能提升30%,电池续航时间提升20%(最长续航时间达25小时),4G上网速度提升20%,AI性能提升3倍。骁龙850支持HDR显示、4K视频播放、1080p 120FPS解码等。</p><p>相比英特尔x86处理器,骁龙850的优势在于集成度较高,其内置骁龙X20 LTE模块能够带来最快1.2Gbps的4G下载速率,以及150Mbps的4G上传速率,而内置的Hexagon 685 DSP令笔记本在休眠状态下仍可以接收消息。</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6/15P5k7P_5dyM0hE2yf2P5y6f1jWPH21i.jpg" title="ChinaJoy 2019高通骁龙本展台" alt="ChinaJoy 2019高通骁龙本展台" width="2560" height="170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ChinaJoy 2019高通骁龙本展台</figcaption></figure><p>在ChinaJoy 2019,高通携手各大OEM厂商带来一众基于骁龙850移动计算平台的笔记本电脑,其中不乏即将发布的新品,包含三星Galaxy Book 2、华为MateBook E、联想YOGA C630、麦本本小麦X228、以及基于骁龙8cx计算平台的样机。</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6/zDSeBhx748eCyak053m76H6swXzHZ3eA.jpg" title="现场观众利用华为MateBook E玩游戏" alt="现场观众利用华为MateBook E玩游戏" width="2560" height="170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现场观众利用华为MateBook E玩游戏</figcaption></figure><p>在现场的实际测试和体验中,PingWest品玩发现,基于骁龙850的高通骁龙本实时在线的上网能力、出色的续航时间、以及轻薄安静低温的产品形态让“高通骁龙笔记本”有了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标签。</p><p>一位笔记本产品经理告诉PingWest品玩,“低功耗让骁龙本更加省电、安静、轻薄,因此骁龙本对于追求轻办公长续航的商旅人士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p><p><b>作为高通发力PC的关键芯片平台,骁龙850在综合性能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然而,从各大媒体测试数据来看,骁龙850尽管有着实时在线、长续航等优势,但是性能上仍有一些改善空间,直到骁龙8cx的出现。</b></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7/x9CWc6rp5kXH6jJeAFhHr16Tas4_yzmh.jpg" title="" alt="" width="1827" height="113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与骁龙850发布的时间节点完全相同,在2018年的高通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推出了骁龙8cx计算平台,这是高通针对PC推出的下一代芯片,也是高通旗下首款采用7nm工艺制程的PC芯片。</p><p>骁龙8cx采用了全新的命名方式,其中“c”代表Computing,“x”代表eXtreme(极致)。相比骁龙850,骁龙8cx在性能上拥有了质的飞跃。搭载Kryo 495 CPU的骁龙8cx的计算峰值性能可媲美英特尔的15W高性能解决方案。同时,骁龙8cx图像性能是骁龙850的2倍,能效更是有60%的提升。</p><p>MWC 2019上,高通宣布推出全新骁龙8cx 5G计算平台,一大亮点是其采用了高通骁龙X55 5G调制解调器,这是高通未来主推的主力5G基带,骁龙8cx也因此成为了全球首个实现商用的5G笔记本芯片组,为即将到来的5G时代提前布局。</p><p>在2019年5月的台北电脑展上,高通携联想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骁龙8cx 5G计算平台的5GPC。</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6/JTifQfj9bKGzcx4ZdZr573_zrcFKeNGS.jpg" title="ChinaJoy 2019上现场观众体验基于骁龙8cx计算平台的笔记本" alt="ChinaJoy 2019上现场观众体验基于骁龙8cx计算平台的笔记本" width="6016" height="401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ChinaJoy 2019上现场观众体验基于骁龙8cx计算平台的笔记本</figcaption></figure><p>“每次蜂窝通信网络的迭代会带来一个全新机遇,5G也不例外”,一位通信产业分析人士告诉PingWest品玩,“5G或令实时在线成为PC行业未来的一个重要细分化市场。对于高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全新机会。”</p><p><b>作为智能手机产业链的上游芯片厂商,高通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手机行业的心。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相信高通将凭借着其在5G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对于5G笔记本芯片的提早布局,成为5G PC领域重要的芯片厂商。</b></p><p><b>未来,骁龙本或将成为未来PC领域的一个重要市场,始终在线、始终连接、长续航、静享办公、以及与5G的结合将令骁龙本的性能更加强大,为用户带来更佳优质的体验。</b></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a/192348</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a/192348</guid>
<pubDate>Wed, 07 Aug 2019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Cao Holmes</author>
</item>
<item>
<title>小霸王游戏机坠落始末:一场不如意的“如意”梦</title>
<description>从雄心勃勃开造游戏机到被解散,这家最早名为“如意”的创业公司,在冠以小霸王的名字并造出游戏机后,一切并不如意。 <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5/9Wc1hQ11SzJk4M6Z17DX4W77xA_7rn6w.jpg" title="图片来源网络" alt="图片来源网络" width="2520" height="157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图片来源网络</figcaption></figure><p><i></i><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zGWBXEKl9gCuTWba6s4pGg"><i>本文</i></a><i>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ID:wowjiemian)丨作者:彭新</i></p><p>8月3日,吴松还是出现在了上海ChinaJoy的现场。</p><p>一年前的同一天,是他作为小霸王上海分公司CEO的高光之日。去年此时,吴松正站在ChinaJoy的舞台上,宣布用一款4999元的“新游戏电脑”,要再次让小霸王回归舞台中心。</p><p>而现在,他的身份与周边彼此穿身而过的参会者并没有太多不同。</p><p>一年前的发布如一场未散尽的梦,历经周折,小霸王上海分公司已宣布解散,吴松也不再是参与者。</p><p>作为兜转许久的游戏人,吴松把云游戏作为新的方向,又奔波在数个会场。</p><p>晚上8点,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年圆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值此,你才能依稀捕捉到他对往事的部分情绪。</p><p>“还是满感慨的。”吴松说。</p><h3><b>并不如意</b></h3><p>很长一段时间里,吴松不敢打开微博。</p><p>“一上微博,就有人在下面问,到底怎么回事,你们还发不发(游戏机)了。”他说。</p><p>今年春天,吴松和界面新闻记者吃了一顿午餐。相比一年前,他蓄了胡子,神态更显疲惫。“我现在在行业内就跑会刷个脸,但圈里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很坦白地说,我们没钱了。”</p><p>一开始,吴松仍怀抱雄心。他认为自己曾在英伟达、百家合(微软与东方明珠合资公司,负责微软平台国内游戏发行)、斧子科技任职,中国几乎没有比他更完整地经历过中国游戏机行业的变迁。</p><p>之后加入小霸王上海分公司担任CEO,他本以为自己能联手小霸王完成中国自己的游戏主机梦。</p><p>小霸王曾是国民最为熟知的品牌之一。它成立于1987年,主营业务为教育、娱乐硬件的研发和销售。</p><p>上世纪90年代初,电脑刚在国内兴起,在这段从电视到电脑的过渡期,小霸王学习机于1993年横空出世。不少80后的童年记忆里都少不了小霸王学习机这个名字,说是说学习机,但其实孩子们最爱的还是用它插上卡带来玩各种游戏。</p><p>做“学习机”的小霸王就这样走上了游戏之路。1994年,第二代小霸王学习机出厂,由成龙担任代言人,小霸王狂潮席卷中国。在任天堂红白机的中国仿制者身上:魂斗罗、超级玛丽、坦克大战、沙罗曼蛇、大力水手、忍者神龟、三国志,诸多经典,成为一代中国人共同的童年回忆。</p><p>但之后,小霸王却在游戏主机市场缺位了。聚光灯依然属于任天堂、索尼、微软。</p><p>直到2018年初,小霸王造游戏主机的计划因一起公告意外进入公众视野。同年8月,吴松在ChinaJoy公布了这款售价4999元的“新游戏电脑”。</p><p>但距离去年ChinaJoy仅仅一年时间,这台游戏机未曾发售就生死未卜。多位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5月13日,直接负责小霸王游戏机项目的小霸王上海分公司已经遣散。至今,该公司又陷入欠薪风波。</p><p>在等待游戏机上市无望的日子里,员工接连离开,不愿空耗时间。实际操盘游戏机项目的小霸王上海分公司(下称小霸王),从最高峰期的80人,解散前只有不到40人。在离开的员工看来,这一切看起来又成为一次昂贵的试错。一批游戏人激情而来、唏嘘离开。</p><p>小霸王母公司益华集团的前期投入,成为昂贵的沉没成本,并拖累公司财报。而为游戏机耗巨资研发专用芯片的AMD,没有收到芯片研发尾款,内部人事受到影响。</p><p>所有人看起来都是受害者。</p><p>这家位于上海、最早名为“如意”的创业公司,在冠以小霸王的名字、并造出游戏机后,一切并不如意。</p><p>“一直有人说,‘哎呀,你看那个吴松又出来做游戏机了,是不是骗投资人钱啊’。我很想说,‘我不是’。” 吴松告诉界面新闻。</p><h3><b>重启小霸王</b></h3><p>小霸王游戏机得以重新启动,部分原因在于一颗AMD芯片。</p><p>时间回拨到三年前,王峰的斧子科技刚刚结束了战斧游戏机发布,这款游戏机采用定制版安卓系统,造型颇似PS4。吴松在斧子科技曾担任首席战略官,主要负责内容规划,主导游戏引进工作。</p><p>不过,战斧最终失败了,这款游戏机经历了很多挫折,比如在供应链上。</p><p>游戏媒体触乐曾报道,为战斧游戏机提供Tegra处理器芯片的英伟达,就因同业竞争问题(英伟达旗下也有一款安卓游戏机),一度威胁对斧子芯片“断供”。又比如技术问题,有斧子前员工告诉界面新闻,“由于游戏移植技术简陋、SDK开发缓慢、芯片性能不足等问题,在斧子上跑的很多游戏效果极差,最后只能用手游充数。”</p><p>作为内容规划师,吴松是较早意识到斧子失败并主动离开的人。他认为斧子在技术、进展方面存在诸多限制,他也不愿意在一件已经看不到结果的事情上继续耗下去。</p><p>《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游戏市场全年实际销售收入2144.4亿元,占全球游戏市场比例约为23.6%,其中,游戏主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占比不足1%——在中国做游戏机,你得接受1%这个事实。</p><p>一个“国产游戏机”运动的高潮很快就此落幕,但曾经的参与者又拿到一次机会,这个机会最早是AMD给的。</p><p>那时AMD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主推的APU芯片,架构上融合了CPU和GPU,但不被市场接受。英伟达如日中天,GPU有着更好的性能,英特尔在CPU的垄断地位看起来无可撼动——只有在游戏机市场,AMD获得了完全胜利:APU在能耗、性能优化上领先对手一筹,受到游戏机厂商青睐。有一段时间,索尼、微软、任天堂三家公司市面上的游戏机都使用了AMD方案。</p><p>无论是吴松、还是小霸王员工,在提到小霸王项目的缘起时,都提到AMD的主要推动作用。</p><p>中国游戏机解禁后,AMD看到了国内市场的潜力,他们想从索尼微软背后走到前台,后来便找到了吴松。</p><p>当时吴松仍有犹豫,他手上已经有“很多很好的offer”。周边的朋友得知消息后也一再劝说,为什么要再次踏入游戏主机这个坑?但吴松觉得自己还有热情,理应让这个机会成为现实。</p><p>再后来,他遇到益华集团董事长陈健仁。</p><p>益华集团旗下主要业务益华百货,是广东省第六大综合零售商。同时,益华集团也是小霸王品牌目前的持有者。</p><p>2016年3月份,吴松带着和AMD谈好的合作计划来到中山,联系到陈健仁,两个人聊了不少。“他听到了这个项目,就毅然决然地,希望让小霸王这个品牌再度回归。”吴松说,“他对这个品牌是有感情的。”</p><p>这种一拍即合,是否含有太多冲动的成分?很难说,内部员工猜测,在目睹段永平出走小霸王,接连打造出步步高、OPPO乃至vivo,创造更大的成功后,再回顾小霸王现状,这很难让陈健仁保持冷静。</p><p>吴松先找来了斧子的前同事,又发挥自己在游戏行业的人脉,迅速组起了团队。公司最高峰时达到五十多人,吴松觉得自己的事业逐渐有了雏形。</p><h3><b>艰难起步</b></h3><p>AMD拿出了芯片,这颗芯片的代号非常中国化,就叫“凤凰(Fenghuang)”,它是一颗仅有的为中国公司产品定制的APU游戏芯片。</p><p>益华2018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其游戏机项目相关款项支出共计1.62亿人民币,这几乎是中国公司向游戏机投入的最大规模资金。</p><p>不过,这对于开发一款全新的游戏机来说足够吗?</p><p>在推销初代游戏机Xbox时,微软就以每年10亿美元的代价让更多的消费者接纳这一主机市场的新品。当Xbox在美国上市,同时期的PS2全球的销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台,但比尔盖茨仍坚持推出下一代Xbox——每年10亿美元的投入,Xbox也才勉强挤出一块市场。</p><p>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戏主机巨额开发投入的例子是,在最新财报会议中,索尼承诺将2018年的营业收入与2019年的当前业绩展望之间的差额(约311亿日元,合19.3亿人民币),用于开发下一代游戏主机。</p><p>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一款主机及其生态的培养所要耗费的资金的数量级和耐心,可能都是益华未曾想到过的。</p><p>吴松当时觉得,这已经是国内他能找到的最好的游戏机开发团队,如果绕开以前那些坑,离成功的可能性还要更近一些。不管怎么说,在当时的中国市场环境下,对于开发一台主机和构建一套围绕这台主机的生态系统而言,这已经是“最有可能成功”的阵容了——斧子科技的那些最早成员们,也是这样觉得。</p><p>但小霸王的员工发现实际并非如此。“作为创业公司,尤其是游戏主机、硬件的初创公司,招人是非常非常难的。”小霸王员工陈大发感慨。</p><p>小霸王没有具有号召力的领军人物,很难吸引到人才。陈大发说,当他对外讲起小霸王,对方第一反应通常是,“小霸王还没死?”</p><p>不仅如此,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连招到足够多的人,都成为了小霸王无法解决的问题。</p><p>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从头开发系统的难度极大。和战斧游戏机内置安卓系统不同,小霸王选择了微软的Windows IoT(物联网版操作系统),进行定制化开发。在陈大发看来,至少斧子有大把的安卓开发人员可以招,但相比较下来,Windows开发工程师就太少了,尤其是内核级的开发人员,可以说是凤毛麟角。</p><p>人手不足的问题始终贯穿着主机开发团队。“我丝毫不怀疑小米的MIUI、甚至老罗的锤子有上百号人在开发,你要想想,这可只是一个定制系统的UI界面啊。” 陈大发说。“而开发主机系统,还牵涉到大量底层构架的重写,更不用说和每个硬件的驱动匹配了。”</p><p>负责小霸王软件系统有多少人?答案是20多个。除了AMD要负责系统和芯片的调试以外,这20人需要包办后台设计、游戏商店、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开发等等。庞大的工作量,让最终开发团队面对最初的产品规划,只能不断做减法。</p><p>这可能是最初计划的游戏机转变成一台“游戏电脑”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AMD对小霸王这么做还是有些不高兴的,因为这就和其他电脑定位重叠了。”陈大发说。</p><p>此外,在几乎空白的国内市场,对于所谓的“丰富的游戏主机开发经验”,吴松可能也高看了自己和团队。</p><p>一个例子是,在开发手柄时,小霸王曾期望尝试较大差异化,脱离主流微软Xbox手柄的外观设计范畴。但事实上,小霸王开发过多套模具,最终还有部分原型在定型阶段均被放弃,浪费许多成本。</p><p>“最后就是让游戏机点亮(电脑维修习惯用语,意为电脑能开机),我觉得就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了。”陈大发说。</p><h3><b>摆脱山寨</b></h3><p>“小霸王”这个品牌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曾让其内容团队非常痛苦。</p><p>“我们的英文名是‘Subor’,当我和老外解释什么是Subor的时候,他们弄不明白。最后我们干脆说自己就是中国的雅达利,外国人就都懂了。” 陈大发说。</p><p>可是回过头,外国人上网一查,反应大都是“这不就是红白机在中国的盗版山寨?”</p><p>雅达利和红白机两款分别在国外掀起社会风潮的经典游戏机,就这样奇妙地在小霸王身上混淆于一身,成为小霸王在海外最初的印象剪影。</p><p>这种情况并非意料之外,国内对于小霸王品牌印象,也与其过往的山寨形象难以切割。最早创建小霸王上海时,对于如何利用小霸王品牌,吴松团队也顾虑重重。</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5/t3tFaC43N99_eAnG8mbxA02f5A6ZP9kP.jpeg" title="" alt="" width="580" height="29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起初,吴松曾计划为游戏机和公司起名叫“如意(Ruyi)”——这个名字体现在公司内部邮箱的域名上,一些员工仍用这个名字来指代公司。</p><p>界面新闻记者在“天眼查”中查询发现,名为“广东小霸王如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正就多个商标进行申请,包括“RUYI如意”以及对应图形LOGO,申请时间为2018年1月12日。</p><p>但这场更名行动并不顺利,由于“如意”商标申请未获监管部门通过,小霸王不得不弃用该名称。</p><p>吴松的压力很大。作为CEO,他发挥自己人脉优势抓游戏内容,他需要软磨硬泡在全世界找一些愿意给小霸王移植的主机和PC游戏。</p><p>商业社会总有自己的规则。合作方并不在乎小霸王的雄心如何,他们首先会问的问题是,“你能给我什么?”然后吴松发现,自己能给到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多。</p><p>2018年4月4日,一篇突然出现于小霸王官网的公告,让在游戏机市场沉寂多年的小霸王再度进入人们视野(此公告曾由界面新闻率先披露)。在这篇署名为“小霸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告中,小霸王宣称正式重新回归游戏机市场,大力开发更加重视玩家体验的游戏主机与游戏平台,并将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尤其是游戏版权作为自己的企业战略。</p><p>这是一份诡异的公告,它并未刻意公开。甚至对于当事人而言,公告被媒体迅速发现并报道,有些出乎预料——多位小霸王员工一直到看了新闻,才知道公告的存在。</p><p>为什么小霸王要发表公告,是给谁看的?</p><p>“其实是给日本人看的。”小霸王内部知情人士称。一篇已被删除的小霸王兄弟公司微信公告曾提到,日本游戏公司的万代南梦宫、光荣将会为小霸王提供游戏。</p><p>小霸王在海外签约游戏时,就有日本开发商基于历史原因表示不信任,“日本人在淘宝上一搜‘小霸王’,全部都是山寨的小霸王游戏机,他们该怎么相信你?”他说,“他们要小霸王把山寨机全部下架。”</p><p>日本人要求小霸王给出一个更诚恳的姿态,与过去进行切割,让他们放心。</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5/2RXz51DMX6Ytj25j_i3_62N29hhEhixH.jpeg" title="" alt="" width="580" height="49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公告具有中英双语言版本。</p><p>公告让小霸王获得了大量曝光,公众惊讶、质疑不一而足。出乎小霸王内部预料的是,这种讨论给小霸王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完全负面的,媒体的大面积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让小霸王内部前期低落的士气回振。</p><p>“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关注我们做游戏机。”有人说。</p><p>看起来,“小霸王,其乐无穷”这句曾经经典的广告语,还能让许多人产生共鸣。</p><h3><b>首次亮相</b></h3><p>在那次“意外”之后,小霸王唯一也是至今最后的一次大规模宣传,是在2018年的ChinaJoy。</p><p>2018年8月3日,小霸王正式公开了自己的新产品——被命名为“新游戏电脑Z+”,主打电子竞技和一些独占游戏的主机。发布会很是热闹,包括微软、代工厂仁宝、一些外国游戏内容方前来捧场,益华的陈健仁也来了。</p><p>吴松那时候接受了大量的采访,解释游戏机的定位、价格。他说“中国的主机市场,一定要有一个中国团队。”</p><p>AMD也同步公开了和小霸王的合作,主要负责AMD游戏芯片开发的半定制业务部门总经理Jack Huynh当时说,为小霸王设计游戏芯片,“给AMD在中国市场提供了机会。”</p><p>这是AMD在微软、索尼、任天堂后,第四次为一家公司开发游戏芯片——还是一家中国公司——这让小霸王的新产品是如此独特。</p><p>去年,小霸王在ChinaJoy E7号展馆09号展位搭建了展台,E7展馆是CJ会场上唯一一个主机游戏占有主要展区规模的展馆,旁边是英伟达(英伟达展示了自己的Shield游戏机)、对面是vivo,稍远一点是微软、索尼和育碧。</p><p>经历过了这么多,吴松有点感慨。当时他觉得,自己努力了这么久,兜转一圈,终于让自己一手打造的游戏机可以和英伟达、微软和索尼同场竞技。</p><p>尽管首次亮相还有些许粗糙,一位在现场试玩了小霸王Z+的玩家表示了宽容。他说,尽管游戏试玩简陋,但至少小霸王拿出了诚意,至少这些游戏是拿得出手、可以玩的。</p><p>这是吴松想坚持的理念,他说,整个展台全是试玩机,所有的游戏都放给大家玩,他想完全用内容说话。</p><p>但并不是所有人对小霸王在ChinaJoy的亮相表示认可,一位参与过微软CJ展台搭建的微软前员工看到小霸王展台后认为,以微软的标准,其展台搭建可以用“很差”来形容,甚至带来的品牌形象都可能是负面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5/EZ6M55W38AyzHw58H7JWt8157xB2j1eC.jpeg" title="" alt="" width="580" height="3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但他同时也承认,这种要求对于小霸王而言过于苛责,“在展台成本投入上,微软可能是小霸王的四五倍。”</p><p>吴松在ChinaJoy上宣布,小霸王Z+将在2018年8月正式在京东开启预售。就这样,小霸王游戏机的首次亮相,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p><p>随后几个月里,陆续有媒体收到了小霸王的测试工程样机,并发布了评测。但一年过去,游戏机仍未上市。</p><p>少为人知的是,参展ChinaJoy在正式确定下来前,并不受中山总部的认可,发布会也是一拖再拖才确认到7月。</p><p>经多方确认,中山其实一开始是不同意去ChinaJoy的,原因有二:一是没钱,当时益华的资金链就已经很紧张;二是产品依然不成熟,没有到能够立马上市的程度——其中包括不成熟的软件、系统、大量BUG,以及未准备充分的游戏内容。</p><h3><b>“钱是最大的问题”</b></h3><p>小霸王没钱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其实并不突然。从2018年初,来自中山方面的拨款就变得时有时无,这让游戏机的研发很难继续下去。</p><p>因为益华也没钱了。</p><p>根据益华集团3月发布的2018年全年业绩,益华集团2018年亏损1.174亿元人民币。在国家调控和经济宏观原因影响下,依赖的房地产行业融资剧减,益华集团自顾不暇。</p><p>吴松对此已有觉察。他曾多次向益华提到融资问题,对方一摆手,说“钱不是问题,以后益华也可能用发行可转债的方式融资。”但最后钱还是成了最大的问题。</p><p>资金已经成了小霸王最大的难题,小霸王员工称,上海团队解散前,剩下的不到40名员工,每月工资均有延迟发放,有人向界面新闻记者展示了劳动纠纷调解协议书。吴松不否认此说法,他表示从小霸王的财务来看,过去每月都只是“涉险过关”。</p><p>“难受到什么程度?仁宝在仓库里有三千台机器,但是不能发货,我们跟仁宝交涉,对方说‘可以,但先把款项给结了’。但这笔钱益华也给不了。” 陈大发说。</p><p>3000台,按照5000元每台的售价计算,一共1500万。</p><p>一位小霸王负责商务的员工回忆,当他和国内公司谈游戏合作,当对方问到钱的时候,自己总是很难启齿,“你懂的,最后大家明白了。吴松一直跟我说,钱不是问题,为什么钱不会是问题?钱就是最大的问题。” </p><p>吴松一开始觉得,在益华这样的家族企业,有陈健仁大家长式管理、强力推进的项目似乎并不会太担心资金问题,但事实出乎他的意料。“陈老先生看懂了,不代表益华董事会的其他人能够看懂,据我所知,在益华内部,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个项目不看好。”</p><p>况且,小霸王也并非是益华大举扩展业务的唯一一笔投资:据知情人士透露,益华还投资了包括军工、教育等产业在内的诸多项目,令人眼花缭乱。</p><p>上海和仁宝都拿出方案,但又一一被否决。比如,将库存的一部分机器先拿出来销售,部分回笼货款,或者将机器放在台湾销售,这样可以规避掉一些监管问题。</p><p>但是,当母公司财务紧张,持续烧钱的游戏机业务是否仍值得继续?这成为益华和小霸王两方都绕不开的问题。</p><p>回想起来,包括吴松在内的多位小霸王内部人员认为,作为创业公司,小霸王并没有做好对投资人的预期管理。“钱可以花在任何地方,比如说房地产,但是凭什么就投在你这个看不到回报希望的游戏机上面?”有人反问,“当投资人质疑项目价值,事情就危险了。”</p><p>作为益华“局外人”,吴松觉得毫无办法。“我跟陈老先生讲,希望我自己去向董事会说明这个项目的前景,至少比那些什么都不懂的老人去猜更好吧?但是没有机会。”</p><p>AMD相关负责人也去了中山,质问过陈健仁,“你为什么要把项目关掉?因为你知道吗,团队关掉之后,这个项目的估值基本上就是零。”</p><h3>错失时机</h3><p>在上海创建小霸王分公司后,吴松原本觉得,自己终于有足够的权限和自由,做一些想做的事情。但他不得不承认,来自中山益华的一条线,仍牢牢地拴住了这家公司,而背后牵引着小霸王方向的手,对这份事业几乎都不太了解。</p><p>他是个重视时机的人,两方牵扯下,当最重要的资金被卡住,他愈发发现,小霸王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p><p>“如果你能看看我们签下来的游戏,就一定会感到非常兴奋。”吴松告诉界面新闻,他仍然对小霸王在内容上的努力感到骄傲。</p><p>在去年的ChinaJoy上,小霸王宣布,游戏《狙击精英》开发商Rebellion Developments 的新游戏《奇异小队(Strange Brigade)》将登陆小霸王游戏电脑,且在游戏内为中国玩家设置新角色。《苍翼默示录》及《罪恶装备》开发商 Arc System Works,为小霸王独家打造一款《双截龙》游戏。小霸王还资助了一款名为《嗜血印》的独立游戏开发。</p><p>小霸王员工则避谈Z+的“游戏机”说法,“如果你看他的配置、系统、做工,对比相同定位的产品,它仍是有竞争力的。”</p><p>但这些游戏随着小霸王资金链出问题后,还有多少有机会出现在这台游戏机上?没人能说得清。</p><p>一封小霸王内部沟通邮件显示,资金短缺问题,直接导致了上海团队在引进人才、建设团队、软件研发、游戏引进、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严重滞后。甚至对于所有与小霸王合作过的供应商均存在拖欠款项的情况,“以至于三年来小霸王收到律师函无数,还有三份法院传票。”</p><p>“已经Ready的产品不能上架售卖,多少有点不能接受。”吴松仍难掩可惜,他曾带着仁宝的人找到陈健仁,但益华仍没有能力付清货款。</p><p>但也有员工表示,若按期发售游戏机,小霸王必然亏本,“已经购买游戏机的用户一定会流失,当他们安装上Windows后,不会再去登陆你的商店,这意味着你不能依靠服务获取持续性收入。</p><p>“伤害早已产生,曾经答应小霸王首发并分销的京东,从原预定的首发日算起,“双十一”,“双十二”,连续三次被小霸王“放鸽子”。</p><p>而一些日本的开发商已经明确表态,不再与小霸王接洽、商谈合作,对吴松的拜访避而不见,“我已经感觉到了,从去年游戏版号受限开始,包括我们,一系列事情让他们对中国市场失望透顶。”吴松说。</p><p>更不用提益华三年里向小霸王砸入的大量的游戏机研发和上海公司的运营资金了。</p><p>吴松在今年三月告诉界面新闻,为了挽救项目,他正在努力寻找一个各方能接受的方案,并建议益华,自己能全程参与到小霸王的融资工作中,保证项目能够继续进行。</p><p>包括海尔、小米、惠普,不管互联网还是IT、家电以及电脑领域,吴松都曾有前去拜访,寻求支持,但这几家能够给出的帮助并不太多,益华能够让渡的权利也实在有限。</p><p>上海团队终究还是没能等来解决方案。</p><p>在上海分公司解散前的一个月,吴松萌生退意,当他向董事会提出辞职的消息传开后,引起公司上下关系紧张,被一部分员工视为“背叛”。</p><p>小霸王游戏机出师未捷,已成先烈。但这已经不是上海小霸王员工现在关心的了,在被拖欠了三个月工资后,剩下的37位小霸王把公司微信群改为“小霸王离职善后”,开始向中山发起劳动仲裁,追诉工资和离职补偿。包括吴松在内,这些人和小霸王已经没有太多关系。</p><p>三年前,吴松带着益华的期许,雄心勃勃地踏上重启小霸王的征途;三年后的今天,所有参与者都未能如意——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境况也已一地鸡毛。</p><p>益华如今也无暇自顾,很难说小霸王还能有复活的机会。无论如何,这个曾经的国民品牌,也再与吴松无关了。(应受访人要求,陈大发,杨迅、张宇为化名)</p><p><i><b>*文章经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PingWest品玩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b></i></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a/192342</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a/192342</guid>
<pubDate>Sun, 04 Aug 2019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界面新闻</author>
</item>
<item>
<title>惠普ChinaJoy现场发布暗影精灵5 Super台式电脑,携“内力扫描仪”齐登场</title>
<description>PingWest品玩8月4日讯,在今日的ChinaJoy现场,惠普携暗影精灵5 Super游戏台式电脑首次亮相,暗影精灵5 Super游戏台式电脑搭载第九代智能英特尔酷睿S系列处理器,具有强大性能、精悍外观和灵活的拓展性,旨在为中国玩家带来更多元的选择和定制化的游戏体验<p>PingWest品玩8月4日讯,在今日的ChinaJoy现场,惠普携暗影精灵5 Super游戏台式电脑首次亮相,暗影精灵5 Super游戏台式电脑搭载第九代智能英特尔酷睿S系列处理器,具有强大性能、精悍外观和灵活的拓展性,旨在为中国玩家带来更多元的选择和定制化的游戏体验。今年的惠普展台首次以“玩出内力”为主题,现场新奇的互动装置引发玩家体验热潮。惠普首次提出“内力”的概念,鼓励玩家通过游戏不断取得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5/65AD6m9XymeDf5R7jEaGND8y_5Q48B76.jpg" title="" alt="" width="3998" height="95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惠普展台在活动现场设置了“内力扫描仪”。通过该装置,玩家可在游戏的同时,看到脑内实时活动的模拟动画,亲眼见证自己的“内力”——创造力、策略力、反应力、意志力、合作力、记忆力和专注力等,随游戏进程而波动变化。新奇的理念和科技体验,引爆全场玩家热情参与。</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5/eJXbcX7bhsXF7D74TG4bMW7Q7z6wksm8.JPG" title="" alt="" width="5760" height="384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现场,用户被工作人员协助佩戴“内力扫描仪”,在游戏过程中,玩家澳航放的屏幕会实时反馈出用户脑中的模拟动画。对局结束后用户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得出自己的活动数据。</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5/y6hk415fKS_W3hJ_WBrAaxe789ad665m.jpeg" title="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最高的居然是记忆力……" alt="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最高的居然是记忆力……" width="411" height="81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最高的居然是记忆力……</figcaption></figure><p>作为惠普暗影精灵的亲密战友,RNG战队成员也空降活动现场,为全新推出的暗影精灵5Super游戏台式电脑站台应援,并佩戴“内力扫描仪”与粉丝现场对战,展示出顶级战队的 “玩出内力”。</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5/891eGR_scD5yRC4xjdDHxm4NND4rBCYR.png" title="" alt="" width="864" height="57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暗影精灵5 Super最高可搭载第九代智能英特尔酷睿i7-9700F处理器。显卡支持从NVIDIA GeForce GTX 1660ti 到最高NVIDIA GeForce RTX 2060 Super和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的多种选择。</p><p>最高可采用1TB PCIe SSD + 2x 3TB 7200rpm HDD组合存储,出厂采用16GB (8*2)双通道内存,高效配合RTX显卡和处理器,为玩家带来更优质、顺畅的游戏体验。</p><p>暗影精灵5 Super 依旧采用暗影精灵系列经典黑红配色,拥有25升全金属大机箱,延续无工具开箱设计, 采用行业标准组件,保证机器拓展性。搭载两个机械硬盘接口,方便日后升级第二块机械硬盘,最高可支持32GB内存。全系标配80 Plus电源,充分支持各项高能耗操作。</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w/192327</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w/192327</guid>
<pubDate>Sat, 03 Aug 2019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快讯</author>
</item>
<item>
<title>ChinaJoy历史回顾,英特尔包馆“成瘾”</title>
<description>连续三年包馆的英特尔,今年干了点什么? <p>2019年8月2日,ChinaJoy 2019如期而至。</p><p>如果说曾经的ChinaJoy凭借着吸引眼球的ShowGirl一度“跑偏”,那么如今不得不“弱化ShowGirl标签”的ChinaJoy已经蜕变为一场专注于游戏及硬件的全球顶级数字娱乐产业盛会。</p><p>统计数据显示,ChinaJoy 2018展会四天合计入场人数高达35.45万人次,比起首届的4.5万人次,整整涨了8倍。</p><p>ChinaJoy也与美国E3、东京电玩展、德国科隆游戏展一道,并称为“全球游戏界四大展会”。</p><p>作为当今ChinaJoy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硬件之于ChinaJoy的地位俨然已经提升至一个全新高度。随着手机游戏的大热、高通首次包馆后,硬件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算起来,另一家硬件厂商英特尔也连续包馆达三年。这些头部厂商的动作,足以证明CJ对他们的重要性。</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2/E5045N0HhckmADw2bcX54CzX8dw2jQEH.jpg" title="" alt="" width="6016" height="401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放眼望去,ChinaJoy的十五个展馆里,不单单是硬件展区,游戏展区也随处可见硬件厂商的设备支持,基于硬件的游戏体验俨然成为了近些年ChinaJoy的主旋律,排上两个多小时玩上一款心仪已久的游戏在ChinaJoy上再正常不过了。</p><p>“虽然妹子没得看了,但是现场游戏体验非常棒,我可以玩一天不重样”,一位ChinaJoy忠实老观众告诉PingWest品玩,“就是人有点多,排队有些浪费时间。”</p><h2>走向正轨的ChinaJoy,硬件成为“必选项”</h2><p>很多朋友或许并不知道,首届ChinaJoy于2004年1月在寒冷的帝都北京正式举办,彼时只有《凯旋》、《刀剑》等少量新作的发布,令首届ChinaJoy略显“惨淡”。</p><p>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新浪正式代理《天堂2》的爆炸性新闻无疑成为首届ChinaJoy游戏相关的最大亮点,而周星驰的站台也让“初出茅庐”的ChinaJoy迅速登上了头版头条,这一切都奠定了ChinaJoy不平凡的未来之路。</p><p>2004年10月,匆匆举办的第二届ChinaJoy正式“落户”魔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自此上海成为了ChinaJoy的固定举办城市,也成为了中国游戏产业的重要根据地。</p><p>而同一年举办两届这件事,在以后的ChinaJoy上再也没有出现过。</p><p>2005年7月,第三届ChinaJoy正式举办,至今仍然被奉为神作的《魔兽世界》和暴雪首次参展,ChinaJoy也开始逐渐展现了其在中国乃至全球游戏产业的真正影响力。</p><p>2006年7月,第四届ChinaJoy举办,索尼PS3正式亮相,一个名为丁贝莉的女孩也让ChinaJoy从此“跑偏”了整整8年,直到2015年官方“2cm”禁令的颁布。</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2/5hx65D3z6301e65HhkEcEKicb4i25NJe.jpg" title="" alt="" width="6000" height="400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howGirl的大尺度的确让ChinaJoy人气大增,然而这绝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一位参加多年ChinaJoy的老牌游戏参展商告诉PingWest品玩,“游戏永远都是E3、CJ这些展会的主角,本末倒置会令CJ得不偿失。”</p><p>事实证明,保守的ShowGirl并没有损减ChinaJoy的热度,而是令ChinaJoy走向了正轨,现场游戏体验也正式成为了ChinaJoy的核心,每年递增的参观人数令ChinaJoy继续扩散着它的影响力。</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2/fi3DG4G3GEX3888kYhAWGZbYWW5h3JBh.jpg" title="" alt="" width="6016" height="401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俗话说“软硬不分家”,优秀的游戏体验自然少不了硬件厂商的支持。也正因如此,如今的ChinaJoy已经成为了英特尔等硬件厂商秀肌肉的重要舞台,重磅新品、黑科技的发布一点也不比台北电脑展和美国CES的少(可能有些夸张),硬件厂商的新品发布也因此成为CJ上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2019年8月1日,ChinaJoy 2019前夜,英特尔正式发布了第十代酷睿处理器,并配备全新的英特尔锐炬Plus显卡,专为笔记本电脑和2合1电脑设计。在随后的ChinaJoy展会上,联想便展示了搭载该处理器的两款新品——联想YOGA C940和YOGA S940,其中联想YOGA C940将于IFA 2019上正式发布,其上一代产品为备受关注的联想YOGA 7 Pro。</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2/T90s75WRfT207zf2R4ZdMADxa34JjeWZ.jpg" title="联想YOGA C940" alt="联想YOGA C940" width="1920" height="12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联想YOGA C940</figcaption></figure><p>统计数据显示,ChinaJoy入场总人数已经从首届的4.5万人次增长至了2019年的35.45万人次,翻了8倍!同时有分析人士指出,ChinaJoy 2019四天合计入场人数预计达40万人次。</p><p>“如今,在中国想要找到一个比ChinaJoy更适合秀游戏硬件产品的舞台,显然非常困难。相比CES、MWC和AWE,ChinaJoy的特定观众游戏人群是无法被替代的”,一位ChinaJoy 2019现场媒体评论道。</p><h2>连续三年包馆的英特尔,仍是焦点</h2><p>如果说腾讯游戏、网易游戏、暴雪、育碧、西山居等游戏厂商的存在让ChinaJoy 2019拥有了雄厚的软实力,那么以英特尔和高通为首的硬件厂商则让本届ChinaJoy的硬实力空前。</p><p>作为ChinaJoy开办17年来首家包揽主题馆的参展商,英特尔自2017至今已经连续包馆三年,如今的“英特尔主题馆”已经成为ChinaJoy现场玩家集中的“重灾区”,基于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下的强悍游戏性能吸引着无数游戏爱好者前来围观。</p><p>对于ChinaJoy而言,英特尔不单单是其官方顶级合作伙伴,更是为了吸引更多PC硬件厂商的加盟。作为PC产业的绝对领导者,英特尔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PC行业的心。</p><p><b>正如日本半导体原材料断供影响整个韩国半导体产业的运作,英特尔等上游厂商的努力也直接影响着整个PC行业的前行,而PC产业形态、性能、功能等层面的演进,同样离不开英特尔的底层芯片技术。</b>在英特尔的带动下,2018年全球游戏笔记本销量同比增长31%。</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2/61BR201eRJ5m4dE7a42W4iaz__a9Awec.jpg" title="ChinaJoy 2019雷蛇展台" alt="ChinaJoy 2019雷蛇展台" width="799" height="53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ChinaJoy 2019雷蛇展台</figcaption></figure><p>ChinaJoy 2019上,英特尔“率领”联想、惠普、雷蛇、清华同方、京东、天猫、网鱼网咖等合作伙伴包揽12,000平方米E2场馆,并带来了诸多重磅PC硬件产品,包含惠普暗影精灵系列、联想拯救者系列、雷蛇灵刃天使系列等。同时,诸多搭载“地表最强处理器”酷睿i9-9900K的游戏主机为现场游戏玩家提供了强劲的游戏动力,而所有这些强悍的游戏硬件确保了整个英特尔主题馆游戏体验的顺畅。</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2/43Wes74z53R1c4aMBeD6S5A1j5EbDdix.jpg" title="" alt="" width="6016" height="401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PingWest品玩了解到,2019年上半年,京东销售的超97%的游戏PC设备均搭载英特尔处理器,其中酷睿i7处理器占比达48%,酷睿i7处理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戏玩家的首选配置。</p><p>同时,一款备受游戏玩家喜爱的游戏PC,需要贴合用户需求、从产业链上下游联合为用户量身定制,而作为上游芯片厂商的英特尔无疑成为了关键驱动力,例如搭载第9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惠普暗影精灵5 Super游戏台式电脑主机便是这样一款产品。</p><p>除了京东这个渠道,在今年的ChinaJoy上,英特尔四度携手天猫开启超级品牌日。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英特尔在天猫超级品牌日销量高达1.64亿,同比增长51%。</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2/Ssa77Z68hQ8ZJ1t047538i7xE8CdNY3X.jpg" title="" alt="" width="6016" height="401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2019年4月,英特尔与天猫再次签署2019年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大数据、设计师款电脑、新零售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7月,英特尔在天猫发布创意设计PC,开启创意PC元年,未来在天猫超级品牌日平台上,游戏玩家将可以买到更多独特的定制货品。</p><p><b>作为全球PC行业的引领者,如今的英特尔正在与京东、天猫等渠道一道,全面赋能OEM PC厂商,以为游戏玩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带来了游戏体验上的近一步提升。</b></p><p>伴随着ChinaJoy走过的几年,游戏已经从单纯的像素级别的小游戏演变成了如今画质逆天的大型单机网游,而玩游戏的硬件也从简单的红白机升级为了如今的游戏PC、游戏手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2/PE8as7WXn6FrpA5y14QtRCRZHC2z6jcS.jpg" title="" alt="" width="6000" height="400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ChinaJoy已经不单单是游戏厂商秀肌肉的舞台,硬件厂商对于ChinaJoy的重视有过之而无不及,ChinaJoy也已逐渐成为包括英特尔在内的硬件厂商发布重磅新品的重要舞台。</p><p>由于手游的大热,以“高通”为首的手机厂商正逐渐挑战着英特尔率领的PC军团在ChinaJoy上的“地位”,但是就ChinaJoy 2019来看,后者仍是主角。</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a/192207</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a/192207</guid>
<pubDate>Sat, 03 Aug 2019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Cao Holmes</author>
</item>
<item>
<title>ChinaJoy 2019:小米手机首次参展</title>
<description>PingWest品玩8月2日讯,小米手机首次正式参加ChinaJoy,带来了最新的小米MIX3 5G版等多款手机新品,用户可以现场体验最新的5G技术在视频、VR等方面的体验<p>PingWest品玩8月2日讯,小米手机首次正式参加ChinaJoy,带来了最新的小米MIX3 5G版等多款手机新品,用户可以现场体验最新的5G技术在视频、VR等方面的体验。</p><p>同时,小米现场还发布了多款LINE FRIENDS联名款新品、小爱ChinaJoy限定版新品,此次小米还将小米之家搬到了ChinaJoy的展台上,现场发布的所有新品均在小米之家有售。</p><p>此外,《王者荣耀》官方授权历时多日的“大魔王杯”王者荣耀小米百城挑战赛也将在此次小米ChinaJoy现场角逐冠军奖杯。8月4日,小米还将联合英伟达、Intel在ChinaJoy现场发布新款小米游戏本。</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19/08/02/_T_Ec4aa224NE447s7Gm1H25ztDe5B61.jpeg" title="" alt="" width="1269" height="84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w/192253</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w/192253</guid>
<pubDate>Thu, 01 Aug 2019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快讯</author>
</item>
<item>
<title>腾讯任天堂公布合作细节:将对Switch经典游戏本地化</title>
<description>PingWest品玩8月2日讯,据新浪科技报道,腾讯今日公布了与任天堂合作细节<p>PingWest品玩8月2日讯,<a href="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hk/2019-08-02/doc-ihytcitm6408754.shtml">据新浪科技报道</a>,腾讯今日公布了与任天堂合作细节。包括双方合作把一些经典任天堂游戏的本地化,以及未来上线简体中文版游戏等。腾讯Switch项目负责人钱赓表示,国行Switch将延续任天堂的设计和系统,目前,腾讯正和任天堂合作把一些经典任天堂游戏的本地化工作完成,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简体中文版游戏上线。</p><p>此外,双方将联手建立适合中国环境的网络服务,利用云服务设立适合国内玩家网络服务,给玩家带来更低的延迟体验。</p><p>腾讯还将优化eShop商店系统,玩家可以使用微信支付购买商店中的游戏。</p><p>据悉,国行Switch将采用1年保修的策略。但对于外界关心的国行Switch售价以及发售时间,双方尚未公布。</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w/192243</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w/192243</guid>
<pubDate>Thu, 01 Aug 2019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快讯</author>
</item>
<item>
<title>ChinaJoy就是宅男们的朝圣</title>
<description>来 ChinaJoy 感受“信仰”的力量! <p>8 月 3 日,一年一度的 ChinaJoy 终于开展了。</p><p>这是我第一次来 ChinaJoy,也是我同事白老师的第三次。我们最大的感受都是—这个展会越办越“信仰”了,ChinaJoy 就是宅男们的一次朝圣。</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11eb4a33846209dfaf29617bc4f64149.jpg" title="" alt="" width="16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主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开展第二天,8 月 4 日,也是开展后的第一个休息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总人数达到了 13 万人次。其中参展商有 2.4 万人次,普通观众达到了 8.9 万人次。</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08eb6bb21bac8166964c65e1382ff50a.jpg" title="B站展台等待观看UP主“咬人猫”跳舞的观众们" alt="B站展台等待观看UP主“咬人猫”跳舞的观众们" width="3001"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B站展台等待观看UP主“咬人猫”跳舞的观众们</figcaption></figure><p>这么多人在相近的时间段前往新国际博览中心,造成了展馆周围的大堵车。8 月 3 日晚六点,我在浦东嘉里城附近尝试打车,滴滴快车显示有 200 人排队。花木路地铁站入口也排起了堪比北京五道口晚高峰时期的长队。</p><p>信徒这么多,那些连场馆都没去过的“云唱衰”们可以暂时停止吐槽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00082d01fe3dba0efa21bfaecfe51c37.jpg" title="" alt="" width="4096" height="27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3>PC硬核玩家的仪式感很重要</h3><p>作为一年一度宅男们朝圣的盛会,ChinaJoy 最需要的就是能充值信仰的仪式感。</p><blockquote><p>对于 PC 游戏硬核玩家来说,仪式感就是最好的游戏硬件。</p></blockquote><p>比如为了硬核游戏玩家,英特尔包下了整个 E5 展馆。在这个展馆,联合参展的 PC 厂商们提供了很多“肥宅快乐机”,比如这样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6eb3a21b8b16e6c663f22866b8ccdb8e.jpg" title="" alt="" width="2000" height="15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还有左边那个塔式主机,据说这个机箱售价都要一万块。</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6bdf7c73ee320498375d356153b3da73.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还有这种球形的机箱。</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58ec2fd2333478989dcbebde6e1fa123.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以及绝地求生大逃生中空投外形的机箱。</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6e9c110b7ea29d25f0e15522d121b669.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对于我们这样喜欢在电脑上玩赛车游戏的直男来说,这样坐在电脑前开车的体验确实有些不太够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96538487dac5426bdbf686a8441c4cec.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英特尔的 E5 展馆,我终于见到了另我满意的“老司机”开车装备。我终于不再需要鼠标和手柄,而是握着真实的方向盘,脚踩刹车或离合。</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8a1edb60db2e38e586338b9438792782.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样的游戏体验非常接近真实的开车。更重要的是,在展馆现场,你可以玩到的赛车游戏全部都是 VR 沉浸式的。握着真正的方向盘,戴着 VR 眼睛开车,游戏宅们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16dc608ecacd8d7acbd7fd075de061df.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你以为这就是最真实的赛车游戏了?看了另一家展台,我才感受到游戏装备升级的无止境。</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1c4c5db850cb2e749358478fb723ab87.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辆车不仅能让你手握真实的方向盘,脚踩真实的油门,还在座椅底部加了震动结构。有了这个设计,你甚至可以在玩 VR 赛车游戏的时候感受到真实的颠簸。</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8534a3e5f16aeed8d92273ab9f0ff10a.gif" title="" alt="" width="633" height="35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用于模拟颠簸感的机械部件是这样工作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d419bcf9031f6fbd6c77549c04a35e8d.gif" title="" alt="" width="647" height="36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你以为这就是最好的装备?并没有,在这台车旁边,我还看到了用于玩跳伞游戏的顶级装备。</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737aef6e7b135803541c55c385866293.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戴上 VR 头显之后,你就可以体验接近真实的跳伞感受。</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33366fd64e61e3628b2964bb1df6b789.gif" title="" alt="" width="642" height="36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些装备对于普通玩家可能都太过于硬核,很多人只是想在工作之余通过游戏放松一下。</p><blockquote><p>对于大众玩家来说,更重要的是品牌的信仰</p></blockquote><p>比如知名灯厂雷蛇,就深谙此道。</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4261e25918e6df305cae420783dec2a3.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为了便于灯厂的粉丝们前来朝圣,雷蛇不仅提供了自家全套的外设和游戏本供粉丝体验,而且索性在英特尔和雷蛇的联合展台卖起了信仰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5fad3083a57f77d41a329ee07fc19fe1.jpg" title="雷蛇信仰水,当然也必须是绿色的。“干了这杯雷蛇水,从此都是雷蛇粉”" alt="雷蛇信仰水,当然也必须是绿色的。“干了这杯雷蛇水,从此都是雷蛇粉”"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雷蛇信仰水,当然也必须是绿色的。“干了这杯雷蛇水,从此都是雷蛇粉”</figcaption></figure><p>为了更好的展示自家机械键盘,灯厂甚至做了一把超大号的机械键盘,每个按键接近我的手掌那么大。</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3ae758eaa37dc2fa0205c7950e4c2498.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25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终于同时摸到了灯厂家的三种外设。</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82fe33592c837fa3a513748f0c49ac22.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如果说灯厂这些很有仪式感的信仰我还可以理解的话,育碧和暴雪的信仰我就完全理解不了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a0e5e4c80fbeff612462c90d1bd71b22.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可能是因为我几乎不玩刺客信条、全境封锁吧。本来我还想去育碧的纪念品店里拍几张照片,结果发现无论是育碧的展台还是商店都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4362124489c6a0648c596a705b0a7556.jpg" title="育碧展台外排队的粉丝" alt="育碧展台外排队的粉丝"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育碧展台外排队的粉丝</figcaption></figure><p>所以,隔着玻璃,我只拍到了育碧商店里的一角。</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e994ff0f8a59212f78e535d036be572e.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当然,说到品牌的信仰,怎么可能忘记“索尼大法好”。</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763e3a9184a38765d7caa3886229beb6.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除了现场试玩 Playstation VR,你还可以与黑衣人的 Coser 合影。</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fde75628009630b473d5cd78f58b6bf7.jpg" title="" alt=""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除了这些游戏相关的品牌,我竟然还看到了蔡司。当然,蔡司不是来展示游戏的,而是来卖给你擦手机屏幕的湿巾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bc95e649aea917f328bacb2f577ac339.jpg" title="" alt="" width="3648" height="547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也算是游戏周边了,比如我的同事建国,已经用蔡司手机清洁湿巾来擦他最喜欢的亮黑色一加6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2dc4bc1d6ee66419eaa355513914a4aa.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25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3>ChinaJoy 中的手机们</h3><p>从主机到 PC 到掌机再到手机,无论载体是什么,游戏本身依然是 ChinaJoy 上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p><p>只不过,和过去两年相比,今年的 ChinaJoy 中,手机游戏的比重俨然增长了不少。与之对应的是游戏手机在本次 ChinaJoy 中露脸的频率也高了不少。玩家们很自然的由手游而延伸到的对某一款手机的偏好和信仰。</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d593c845ed5bb2696063c0298eca346b.jpg" title="ROG Phone,手柄模式" alt="ROG Phone,手柄模式" width="2000" height="133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ROG Phone,手柄模式</figcaption></figure><p>两个月之前,曾在台北电脑展上满足手机游戏发烧友终极幻想的 ROG Phone 也出现在了本次 ChinaJoy 上。</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2888772102b20e725c2995508f7351b0.jpg" title="ROG Phone,底座模式" alt="ROG Phone,底座模式" width="2000" height="133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ROG Phone,底座模式</figcaption></figure><p>配置一出,再次引起观众的尖叫是意料之中的。不过,对于关注这款手机已久的发烧友而言,ROG Phone 的此次亮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这款手机确认要在大陆市场上市了。</p><p>因为电子竞技而被特别关注的旗舰还有 vivo NEX。</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a31ab33fea859a2cff5e223dfe771f91.jpg" title="" alt="" width="2000" height="133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说来也是巧合,vivo 的展台此次与索尼 PlayStation、微软 Xbox 在同一个展区,大有要比肩两大主机制造商的意思。并且这个展台规模非常之大,因为 vivo 将“百人团战 志竞非凡”总决赛放到了 ChinaJoy 上。</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9d4d85b050ce2fdb56609d7c47237928.jpg" title="" alt="" width="2000" height="133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上百人聚集在同一个展台,用同一款 vivo NEX 进行同一个电子竞技项目的比拼,再加上解说的战鼓擂,整个场面还是十分燃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0058c4da3da36f7e0badfe0b9a001d77.jpg" title="" alt="" width="6000" height="4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当然,游戏之外,ChinaJoy 是观众与心目中的二次元男神女神难得的接近机会。于是,举起手机四十五度仰角,或微笑或鬼脸,都是整个展会上最常见的指定动作。</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e6353a62d1869e0dfb37201af5e62fb5.jpg" title="" alt="" width="1038" height="69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很显然,自拍已经成了现代人的刚需。</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9e3116b19a761b8d4b3cfef992e72e7b.jpeg" title="" alt="" width="2560" height="19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有了这个前提,二次元圣地 AcFun 旁边的美图展台人潮涌动,也就不难理解了。除了因为展台有美图手机与各个知名动漫 IP 合作的定制版,大家也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看的一面拍下来,当然也希望能和自己的二次元偶像拍张“结婚照”。</p><p>这个时候怎么能不用美图手机自拍呢?作为随身带着美图 T9 的精致 boy,白老师自然是要与 curator 自拍一张,发朋友圈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dde3ec05bfc3decb89659b622bd31c26.jpg" title="自拍好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alt="自拍好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width="3000" height="225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自拍好才是最有说服力的</figcaption></figure><h3>Coser 要颜值也要才华</h3><p>大多数宅男们都是冲着 Coser 去的,青春与二次元就在这里尽情绽放了。不过有一点令人挺失望,至少我很失望。由于近年来大众审美的某些变化,就连 Coser 们的脸都长得千篇一律。再也见不到从前的 Coser 们百般旖旎的样子。</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6/42e5c36be8d5a64ec784471590ce06fb.jpeg" title="Curator:是心动的感觉" alt="Curator:是心动的感觉" width="1620" height="107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Curator:是心动的感觉</figcaption></figure><p>于是在今年 ChinaJoy 展会上,当我发现几位与众不同的 Coser 时,便熟练地拿起了相机。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e69706d86a88bc8d5c055088983bac19.jpg" title="" alt="" width="4096" height="27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比如游族网络,刚与 HBO 合作,拿下《权力的游戏》的手游版权,就请人来 Cosplay 剧中的白鬼。</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8c1a28a2abdd025966a63d093d89a54b.jpg" title="" alt="" width="4096" height="27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br>不得不说,细节的还原程度非常高了。我特意挤到最前排的 C 位拍下了白鬼脸上的纹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f67c33dfabf955f483901ab9fe02044a.jpg" title="" alt="" width="4096" height="27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br>拿起相机前,我看到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一位 Coser 面对拍摄者们频繁的更换 Pose 要求,已经面露不悦。但后来的拍摄者明显没有要停止的意思,甚至有人开始要求合影。看到这里或许你和我一样不解,为什么她会感到焦躁呢?</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2aee1e71fb43433a8012a261e6031f14.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其实她并不是一位 Coser,而是打扮成初音未来的模样预备上台表演扬琴,大家都误解了。拍 Coser 的美貌固然重要,但也得相互理解,将对方的美留在相机里,那才是对 Coser 们的付出的尊重啊。 <br><br>话说回来,究竟是谁让我毫不犹疑地拿起了相机?一张图你就明白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6/a7d39801dc6222b430cf5c2e4caefcc8.jpg" title="" alt="" width="5472" height="364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位众多镜头追随的焦点对象,叫 Ayasa 岛村绚莎,是一位来自日本的小提琴演奏家。如果你看过《进击的巨人》,那或许对她有所耳闻。Ayasa 曾用小提琴演奏过《进击的巨人》的主题曲《红莲の弓矢》,原本充满激情的曲子在她的手中变得更燃,曲子一出瞬间圈粉无数。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2dca7002037fe95abe5154e068333482.gif" title="" alt="" width="676" height="3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br>在现场虽然我没听到这首神曲,但是她为我们演奏了《Spectrum feat.B.EYES》。强烈安利大家去搜索试听!用“小提琴演绎日式摇滚”,说的就是 Ayasa 了。 <br><br>Ayasa 从 3 岁开始学习拉小提琴,毕业于日本弦乐第一名的桐朋学园大学演奏专业。由于个人非常喜欢动漫,因此自己会用心地 cosplay 成动漫中的角色进行演奏,例如“千本樱”、“清水洁子”等等。动漫角色演奏动漫主题曲,这种破壁的冲击感,恐怕让所以爱好者们心之向往。</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6/614365161eb0605313b3667bcdc2526a.jpg" title="" alt="" width="5472" height="364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也不难怪 Ayasa 的出场吸引了全场的镜头了吧。在现场看过 Ayasa 的演奏之后,我的同事建国彻底被她圈粉。</p><p>除了圈粉无数的 Ayasa,神还原的游戏类 coser 也同样值得敬佩。</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45c56faf1c4f8b2b0a143a29618f2b9b.jpg" title="" alt="" width="2000" height="3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还有我在网易游戏展台拍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9a9cda2ca3e97727e064a35c53d48d27.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以及这位“孙悟空”。</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5fdc53c63409b94d80c053db5b3a8fed.jpg" title="" alt="" width="3000" height="2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还有网易阴阳师。</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7/10cc9d2e66f9a36de8b67c968c569112.jpg" title="" alt="" width="2000" height="3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期待明年的 ChinaJoy。</p><p>本文作者:李小白、curator、建国<br> </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a/175616</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a/175616</guid>
<pubDate>Mon, 06 Aug 2018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于叔</author>
</item>
<item>
<title>第一次邂逅 ChinaJoy 的高通,把做好手游体验当成一件正经事</title>
<description>高通在手游上的认真态度,堪比宅男们在 ChinaJoy 上拍摄漂亮小姐姐的专注。 <p>今年的 ChinaJoy 伴着“云雀”台风的登陆如期开启了,场外潺潺雨水同场内的阵阵声浪相映成趣。以往低调的高通今年在 E4 展馆开设了自己的展台,齐聚市面上骁龙 845 旗舰手机的展台吸引了不少数码爱好者,其中不乏手游玩家。</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5/38b50f33b30f1214a4c6569446db76a5.jpg" title="" alt="" width="6000" height="4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是高通与 ChinaJoy 的第一次邂逅。</p><h3>手机游戏元年</h3><p>近两年手游愈加风靡,几乎达到了每一位年轻人都是游戏玩家的地步。在手机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同时,手游也浸入男女老少的消遣日常。“据第三方数据统计,现在全球有21亿的移动游戏玩家,预计2021年,这个数字会达到27亿。”高通产品市场和销售副总裁孙刚介绍到。</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5/08160103e1d9dc9f26e8df962be7b130.jpg" title="" alt="" width="4032" height="302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从前“相约召唤师峡谷”的口号逐渐变成了“战狼们,集合了”。</p><p>无论“农药”还是“吃鸡”,或是狂野飙车,都离不开强劲的设备支持。今年的手机厂商们日常主打“黑科技”,还在不断提高用户在手游上的体验。“农药”和“吃鸡”更是成为衡量一部手机性能高低的标杆游戏,出门不说一场游戏下来满帧,都不好意思跟别人约战。</p><p>“今年可以说是‘游戏手机元年’。”</p><p>是啊,普通手机都纷纷以游戏性能作为标杆,连厂商们都开始主推游戏手机了。在这背后的市场宽度可想而知。根据 Newzoo 的数据显示,截至到 2017 年,全球游戏产业已经达到了 1089 亿美元的规模。同时主机游戏、PC 游戏增速放缓,移动游戏驱动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5/6738d094459162d9229dfe342857d0ec.jpg" title="" alt="" width="3432" height="257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3>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h3><p>追求 PC 和游戏主机级别的游戏体验,是每一位玩家的目标。其实也是厂商们努力的一致方向,若能完美满足游戏需求,通常来说,手机日常使用所要调用的资源就是小菜一碟。其中手机处理器的作用不可忽视。</p><p>于是高通选择了在 ChinaJoy 露个面,同英特尔在 PC 游戏行业一样,宣告了自己在手机行业的地位。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目前市面上几乎整个 Android 阵营的旗舰手机,都采用了高通骁龙 845 处理器,并且仍有 130 多款搭载骁龙 845 处理器的设备正在开发中。</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5/42e9a29946cb9ccab7755973d8958fdb.jpg" title="" alt="" width="3811" height="285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作为一名“吃鸡”玩家,我对手机的要求并不高:流畅、耗电少、不发烫。如果是专业玩家恐怕还要再加个“音质好”。高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集合了产业生态各家的心血,除了为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移动游戏解决方案,高通还与多家游戏引擎厂商合作。当设备还在开发的时候,就同步进行了游戏引擎针对性优化 。</p><p>骁龙 845 处理器上的主要核心硬件有 Adreno GPU、Kryo CPU、Hexagon DSP 以及 LTE 调制解调器、Aqstic 音频芯片等。每一块分别负责图形处理、音频处理以及网络处理等工作。在网络方面,我不得不说一下 iPhone X 令人失望的信号。在同一个运营商,同一个厕所的情况下,iPhone X 往往会显示“无信号”,而我的一加 6 则还能正常刷微博。</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5/3a0962918976d9da0824f626dc28c0a8.jpg" title="" alt="" width="4032" height="302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网络不应该成为与“吃鸡”队友集合的壁垒。</p><p>据高通产品市场总监秦牧云介绍,骁龙 845 集成了 X20 LTE 调制解调器,与前一代骁龙 835 搭载的 X16 LTE 调制解调器相比,实际使用的网络速度提升了 20%。其实后者还被应用在了华硕的骁龙本上。骁龙 845 可支持 5 个载波的聚合,最高可以支持 1.2Gbps 下载速度,对于日常游戏来说已经绰绰有余。</p><p>WiFi 方面,骁龙 845 则支持 802.11 ac Wi-Fi。“如果结合我们自己的 AP 技术,在运营商 WiFi 环境下,可以最高提升连接设置速度达 16 倍,并在整个网络容量上实现 30%的效率提升。”秦牧云对于骁龙 845 的网络支持非常自信。</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5/0f2300d803246d0e86477addceb41559.jpg" title="" alt="" width="3941" height="295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高通在手游上的认真态度,堪比宅男们在 ChinaJoy 上拍摄漂亮小姐姐的专注。</p><p>因此不难怪一加 6 成为了我的“吃鸡”专用设备。家里、机场都可以玩游戏,信号差还发烫的 iPhone X 真的让我很头疼。</p><h3>越来越不安分的高通</h3><p>高通在今年尤其高调。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并且是高通应得的。</p><p>在移动平台上,高通的巨大优势已是业界共识。“幕后英雄”如今选择了走上台面,骁龙旗舰手机的包装盒、锤子发布会现场的旗帜、小米 8 透明探索版背后点睛的高通骁龙处理器 Logo,以及上海的 ChinaJoy。高通对于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无法忽视,消费者市场亦对其有了新的看法。</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5/7429e8a1c102dc8ce3ea98ffd616b8d0.jpg" title="锤子 R1 发布会上的高通旗帜" alt="锤子 R1 发布会上的高通旗帜" width="3497" height="262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锤子 R1 发布会上的高通旗帜</figcaption></figure><p>线下实体店的导购话术中,从前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十核处理器”。最近却有一个改变,一些导购开始宣传“骁龙 845 处理器”。</p><p>高通在游戏行业的布局不仅限于目前移动设备的研发,它还定义了一个新的概念——XR(扩展现实),作为 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以及 MR(混合现实)的统称。在未来 10 - 20 年中,VR 将会成为游戏的另一种呈现方式,或许还是主流方式。</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5/92d67abed61d698af9651d1b89af3a10.jpg" title="" alt="" width="3917" height="293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以交互方式为例,游戏玩家在虚拟世界中可以体验到跑步、场景转移等动作。相比手机上的手势操作,这些动作涉及到的动作维度更多,即大家所说的“六自由度(6DoF)”。“在未来的游戏世界里,我们可能需要精准识别10个手指头,甚至是在握手状态时也可识别出每个手指的位置,区分出左右手。这是我们认为未来手势追踪想要实现的一个场景。”高通产品市场资深经理郭鹏说道。</p><p>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小米 VR 一体机、HTC VIVE Focus、Pico 小怪兽2 VR 一体机、爱奇艺奇遇二代 VR 一体机等消费级别的硬件设备。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它们都采用了高通骁龙处理器。</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5/8c8572f49f0a4a25e6a6e701d7cb0a5b.jpg" title="" alt="" width="3892" height="291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我体验的 HTC VIVE Focus 游戏中,VR 的真实效果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有多真实呢?一款射箭游戏中,画面上没有准心也没有力度的显示,全凭借你对方向和拉弓的把握。经过多次尝试之后,我才能准确地击中目标。那时候的真实感太令人震撼了。</p><p>高通与 ChinaJoy 的首次邂逅对其自身来说无疑是里程碑式的,在众多游戏、动漫、硬件厂商中独树一帜。高通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消费者市场不断渗透,在可预见的未来,骁龙 Logo 将会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标志。</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default/20180805/d3b310683308fb533887b0ce45968eba.jpg" title="" alt="" width="5708" height="380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对了,高通还做了一件看起来非常“无私”的事情。他们把原来的京东上的“骁龙专区”升级成了“骁龙旗舰店”。店铺会首发各类搭载骁龙处理器的旗舰手机,但店铺本身并不销售任何产品,而是把首页作为了一个导流页面。</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a/175601</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a/175601</guid>
<pubDate>Sun, 05 Aug 2018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唐健博</author>
</item>
<item>
<title>Chinajoy 2017:育碧CEO亲自出马与粉丝合影</title>
<description>当然在本届Chinajoy上,由于某些原因,《Far Cry 5》和《刺客信条:起源》的试玩是不存在的。 <blockquote><p>来源:<a href="https://www.ithome.com/html/it/318118.htm">IT之家</a> </p><p>作者:白猫</p></blockquote><p>IT之家7月27日消息,作为最受国内玩家喜爱的游戏厂商之一的育碧,近年来大力推广游戏中文化的行动,不管是全新推出的3A大作,还是已经发售近十年的老游戏,育碧正在逐渐添加简体中文的支持。而这个行动也受到了广大玩家的支持,作为回报,在Steam上育碧游戏的国区销量经常处于数一数二的位置。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7/7/20170727_124342_563.jpg" title="" alt="" width="600" height="33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Chinajoy上面,这家法国企业在E7搭建了自己的展台,同时带来了大量的游戏。包括大家十分熟悉的《荣耀战魂》、即将发布的《The Crew 2》、《英雄无敌》和《疯兔》。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7/7/20170727_124402_975.jpg" title="" alt="" width="600" height="106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或许育碧认为这样子做还不过瘾,于是CEO Yves亲自出马,前往E7展台亲自视察,当然这位CEO的存在感太低,即使在旁边,粉丝们也不太能够认得出来。当然各家媒体还是认识这位久经考验的企业高层,纷纷上去合影。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7/7/20170727_124420_329.jpg" title="" alt="" width="600" height="106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视察完育碧展台之后,Yves接受了媒体们的采访,表示对于中国用户十分地感谢,目前育碧在中国的销量越来越多,离不开国内玩家的支持,同时育碧正在有计划的推进老游戏中文化行动,未来将会给众多老游戏添加中文支持。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img.ithome.com/newsuploadfiles/2017/7/20170727_124433_179.jpg" title="" alt="" width="600" height="106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当然在本届Chinajoy上,由于某些原因,《Far Cry 5》和《刺客信条:起源》的试玩是不存在的。 </p><p>IT之家编辑,Chinajoy现场报道 </p><p><a href="https://s.growingio.com/w0Y77l" target="_blank">与品玩本条资讯有关的所有精彩评论<span class="s1">,</span>戳这里即刻拥有</a></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a/126661</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a/126661</guid>
<pubDate>Wed, 26 Jul 2017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颛顼</author>
</item>
<item>
<title>【Jaxlee专栏】音乐、汗水、碰撞和迷茫的聚会</title>
<description>一场或许你也参加了的有着音乐、汗水、碰撞和迷茫的聚会,一场每年一次的聚会。你不知道该参加还是不该参加。聚会上每个人都在完成自己的角色:挣点钱或者出个名;坚持几天完成任务;得到参加了的成就。当聚会结束的时候,才是醒过来的时候。 <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MG_07121.jpg" title="" alt="" width="1754" height="81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走在会场里,你很难痛快的呼吸或者行走,面对那动辄一个小时的长队,又没有什么动力加入到他们当中。区域越重要,音乐声越大,大到无法分辨是那个舞台放出的什么音乐,甚至习惯一会之后你都不觉得那是噪音,只觉得失去了听力。 </p><p>每年的 ChinaJoy 都是一次盛会,无论是游戏厂商,互联网厂商,动漫文化厂商,还是社会媒体,科技媒体,行业媒体,又或者是 ACG 爱好者,Coser 还是米原康正,都得跟 CJ 扯上点关系。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MG_1266.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MG_1267.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DSCF4884.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DSCF4885.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我参加过三次 CJ,第一次是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在北京举行的 CJ,当时还是大学生的我,为了一睹属于中国的游戏展,一睹一些只听说过没见过的“偶像”怀着激动地心情参加。第二次是前年的 CJ,当时作为一个单身宅男,我毫不掩饰是为了那个听说过没见过的“拆奶罩”,为了一睹 ShowGirl 的风采,怀着激动而期待的心情参加。而今年,是为了工作而去。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DSCF4890.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DSCF4893.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每年一次的 CJ 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例行公事,第一次去,心情是激动的,第二次去,心情是期待的,第三次,真的很难形容心情。当踏进会场的那一刻开始,巨大的展牌霓虹灯伴随着音乐扑面而来,参观的观众或者闲逛,或者向自己设定好的目标进发。有一个每届 CJ 不落的朋友告诉我,他的经验是,先去网易游戏的展台领礼物,然后去索尼、微软这些大厂排队,排一个,然后去转别的,下午再排另外一个。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DSCF4894.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DSCF4895.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对于他这种丰富的经验我深感佩服,由于目的不同,我在完成了索尼的体验任务之后,就开始去每个展台发掘有趣的事情,这时候人渐渐地多了起来,没办法大步流星的穿梭与各个会场。由于人数的增加,空气也变得稀薄起来,唯独在展台 ShowGirl 前方式空旷的——大家都退出一米以外开始照相,而我则特别喜欢从这各区域穿出去。 </p><p>说到 ShowGirl,每年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每年的话题又都不一样。对于厂商来说,ShowGirl 永远是展会之后在寿宁路伴着小龙虾讨论的事情,当然,如果你想把它拿到台面上来讨论,大家又都十分默契。以至于我至今也不敢辨认这些关于 ShowGirl 的事情是真是假。而在台面上的,则大多都是被动的评选各种十大:十大最美,十大最萌,十大最低俗什么的。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DSCF4899.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今年的 ShowGirl 因为一纸禁令,真的看不到任何半点事业线,也难怪,往年的事业线也不是自愿主动的露出来,就想用长枪短炮对着事业线猛拍的作者一样,挣点钱,有机会的话出出名,也是这些女孩子们的工作。没了事业线,明显拍照的人都少了,但女生们的整体素质却高了。也是,以前有线的,反正镜头也不会对准脸拍,现在不一样了,你有半点懈怠,全被镜头抓的一清二楚。 </p><p>转了一圈之后,有点失望,因为与我想象的 CJ 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手游占据了大半江山,另外一部分被端游占领,看不到什么新鲜有趣的玩意儿,只能看见一个个匆忙的工作人员的身影,忙着招呼观众,忙着招呼相熟不相熟的媒体,忙里偷闲的去区域和区域中间抽根烟。媒体和厂商通常会约定在 CJ 碰面聊天,但真的碰面,也就是匆匆打个招呼,最多出去抽根烟,便匆匆进入下一场,根本没有心情聊什么正事。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DSCF4898.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粗转一遍场地,人越来越多,气温也高了上来,汗水开始浸透了衣服。来 CJ 最怕的就是背着双肩包,一方面错身的或者转身的时候一定会撞到别人,另外一方面,背包会让你的后背喘不过气。走到 N3 区域的罗森想要买瓶水喝,随便拿起哪瓶都是跟外面的气温差不多——这时候外面大概 40 度上下,这种天气真的没法喝下去。放下水,走出罗森,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有些展台在午休了,此时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 ShowGirl 眼中都透着不一样的光彩:休息啦~吃饭啦~ </p><p>我去相熟的厂商朋友那里蹭了一瓶“常温”的“小茗同学”,在室外迅速抽完一根烟,开始继续在会场里面游荡。这时候通常肚子是饿的,可是看到席地而坐吃饭的人们,没有一点勇气是没法冲到人群当中买那 40 块钱一份的盒饭的。没办法,我在 E4 馆里找个地方站一会——这里是进门的场馆,没有展台,停留的人也不多,还比较凉快,总算让自己的耳朵休息一下,然后思考思考下午的安排。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MG_1286.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虽说思考下午的安排,实际上也没什么具体的安排。本来,在 CJ 上你就很难按照安排来走,该干嘛呢?排队试玩会游戏?多拍点照片?去哪个展台看看现场比赛?谁知道哪个展台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漫无目的的走吧。 </p><p>下午的时间几乎不怎么记得了,大概都在微信群里看别人的吐槽,已经有几个朋友在计划收馆之后去哪家小龙虾吃一顿了。这时候无论是观众还是工作人员脸上都显露出疲态,身上的汗碱已经十分明显。在 CJ 上有两个颜色的衣服特别不适合穿:白色和黑色,白色被汗水打湿之后会透出来,黑色则会变成难看的白色。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MG_1280.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MG_1283.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逛完了所有的展区展台,在我确定不会发现什么足以改变游戏界的苗头之后,我决定离开会场,回酒店洗个澡然后等待晚上的聚餐,据说大家一致同意晚上不吃小龙虾吃烤串。往外走的时候,不比入场的时候轻松,你得小心手提大袋小袋的观众,小心那些感觉一碰就倒的 ShowGirl,也得小心满身汗碱的工作人员。 </p><p>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丢失的东西,穿过长长的会场,走到芳甸路兰花路的路口,迎面来了一辆大巴,上面有好几位拿着水枪身穿比基尼的美女向路人喷水。被喷了一身水,突然感觉精神为之一振,终于从那里走出来了。</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a/54972</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a/54972</guid>
<pubDate>Sun, 02 Aug 2015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jaxlee</author>
</item>
<item>
<title>CJ 看什么:在海外和在中国两个面貌的 PS4</title>
<description>都说索尼大法好,但是 PS4 在海外和在中国其实是两个面貌:在海外他是家用游戏主机的王者,有着无数的大作;在中国,他是手游和网游厂商的聚集地,这些游戏即使开发在 PS3 上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这能说他错了么? <p><em>PingWest 品玩带来的 ChinaJoy 2015 系列报道,第一站,是于 7 月 29 日下午举行的索尼中国发布会。</em> </p><p>像每届电玩展一样,ChinaJoy 也是索尼重要的一场发布活动,尤其是在游戏机已经正式解禁的情况下。所以这届 ChinaJoy 对索尼来说意义也很重大,它带来了 PlayStation 4 及多款即将发布的游戏,以及首次在中国展示的虚拟现实设备 Morpheus。听上去是令游戏迷兴奋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来了这场发布会,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p><p>相比起 E3,索尼在中国并没有更多的东西可说,着重点还是在于中国的游戏开发商、开发者、游戏平台及索尼的合作。在游戏方面,海外大作只有未定日期的《圣斗士星矢》、《街头霸王V》和《变形金刚》得到了全场的欢呼,《最终幻想XIV》早已在 PC 上运营,所以明年开始在中国运营 PS4 版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而《炽焰帝国II》也是一个大型网游,更多的海外游戏大作,则完全没有提及。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DSCF4861.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DSCF4863.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IMG_12431.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紧接着说到中国制作的 PS4 游戏,你会仿佛穿越到了另外一场发布会:久游,完美世界,掌趣,软件之星;仙剑、幻境战国、战国破坏神、侠客风云传——这确实 ChinaJoy 的节奏,但一点都不像我们心目中的 PS4。 </p><p>由于我们根本就缺乏主机游戏开发的厂商——对不起,是根本就没有。所以在 PS4 上出现的,几乎都是这些手游、网游。而你也不能要求这些厂商为 PS4 进行什么转变。中国的游戏市场从厂商到用户都很难进行大的变革,也不需要进行大的变革,毕竟现有的市场中,厂商赚钱用户开心。在中国针对这些游戏进行开发、运营,对索尼来说也远比将海外大作引入到中国来的轻松愉快。所以,在海外和中国两个面貌的 PS4 也就顺理成章了。 </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DSCF4847.jp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不过,还是有一个部分给了中国玩家一点希望的:索尼的虚拟现实设备 Morpheus。作为索尼游戏战略的重要一步,Morpheus 虽然并没有给出更多的信息,甚至发售时间、首发地区和游戏都还没能确定。但是索尼全球工作室总裁、PlayStation 业务主管吉田修平表示,他们会尽力推动 Morpheus 在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进程。无论是哪边的开发者,虚拟现实设备对他们,以及对索尼来说都是全新的,一定会让全球玩家都感受到这一点。 </p><blockquote><p>关于吉田修平更多的采访及 Morpheus 的体验,我们将会在明天为你呈现。</p></blockquote><p></p></description>
<link>https://www.pingwest.com/a/54744</link>
<guid isPermaLink="false">https://www.pingwest.com/a/54744</guid>
<pubDate>Tue, 28 Jul 2015 16:00:00 GMT</pubDate>
<author>jaxlee</author>
</item>
</channel>
</rss>

  

 

4, 拼接地址   获得 xml 资源


http://服务器IP:1200/pingwest/user/7781550877/article/fulltext

image

 

 

 

5, n8n 使用 链接

image

 

 

 

 

http  rss   获取   xml

image

 

xml  转 json

 

image

 

json   提取 每个  item 

image

 

[
  {
    "title": "《黑神话:悟空》这四年承受着最大的质疑,也接受着玩家最大的善意",
    "description": "今天我们就是来开香槟的。\n<p><strong>今天我们就是来开香槟的。</strong></p><p><strong></strong>自2020年8月20日第一支表面宣传实则招聘的13分钟实机演示视频放出以后,关于《黑神话:悟空》和其开发商游戏科学的讨论就已经超越了游戏本身。</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z7FDB7E6eTb76zAKBTc7B1yk4472ABaw\" title=\"\" alt=\"\" width=\"1101\" height=\"81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段被内行和外行看来都是顶级水准的宣传片,将游戏科学卷进了巨大的舆论风暴当中。短暂的全网吹捧过后,压在游戏科学和所有期待《黑神话:悟空》玩家头顶的是一片横跨四年的名为质疑的乌云。</p><p>虽然游戏没有发售就理应受到质疑。经历过2077和星空这些堪称灾难级别的画饼之后,大部分玩家都开始遵循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的原则去看待一款游戏的宣发。不管再怎么宣发,没发售就是原罪。</p><p>但对于期待着黑悟空的玩家来说,<strong>这四年确实等的太过于辛苦和小心翼翼。</strong></p><p><strong></strong>在黑悟空之前,“国产”、“西游题材”、“ARPG玩法”、“3A级别”这些标签每一个都是宣传亮点,但聚在一起就是准粪作认证。</p><p><strong>不过,在2024年8月20日之后,过去四年所有的积压的质疑声音都烟消云散。现在回看甚至还有点好笑。</strong></p><p><strong></strong>我就想看看当时都是谁在说哪些屁话,现在出来乖乖罚站。</p><h3><strong>发售之初</strong></h3><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jB66Kbs41n11k62CKy2PHEpf24f4n64x\" title=\"\" alt=\"\" width=\"547\" height=\"19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dT4J65kK5iBWZ66j7mC1yrdCabHS6ntF\" title=\"\" alt=\"\" width=\"516\" height=\"20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3>腾讯投资风波</h3><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1T7j2F1iP1a4r7AdN11Cis14MdKTEMep\" title=\"\" alt=\"\" width=\"1189\" height=\"8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3>第二个实机演示</h3><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zz26W22Q14h_iEkZ2612KD3c818RPEEr\" title=\"\" alt=\"\" width=\"1708\" height=\"27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75h_wYPXc1N_iRN7fCmsWmtdJxW2p4kp\" title=\"\" alt=\"\" width=\"1706\" height=\"25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3><strong>员工离职风波</strong></h3><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2iAGEKPh6N6H6aj6Za1766dCjSW874_K\" title=\"\" alt=\"\" width=\"1237\" height=\"24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3>像某某款其他游戏</h3><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1F1D74x74fYeQzP7E3Jf_AciYdS6PEYs\" title=\"\" alt=\"\" width=\"984\" height=\"13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1tF8141pcTQFmeQftPD3eNPGC1aJXn41\" title=\"\" alt=\"\" width=\"657\" height=\"11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3><strong>价格风波</strong></h3><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FNnDi8p1yj4inc5nA511QhrD1mM4k142\" title=\"\" alt=\"\" width=\"1071\" height=\"21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3>IGN发癫风波</h3><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paFA1E_fSjjW2K6mc2A1Swt34PPSe4A4\" title=\"\" alt=\"\" width=\"1449\" height=\"46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其实在游戏行业,除了小岛秀夫会整些宣传游戏的花活之外,很少有游戏制作人敢将自己的作品传播周期拉长到两年或以上的时间维度。</p><p>时间越长,变数越多。</p><p>但早期为了组建团队,游戏科学不得不选择提早公开项目,来用优秀的项目获得足够充足的人才储备。</p><p>在第一支宣传片发布后,游戏美术设计总监杨奇在内部会议上要求所有人一定要回到预告片发布之前的工作状态中去,甚至是以前该怎么摸鱼就怎么摸鱼的状态。</p><p>首席游戏设计师江栢村也并没太在意首次亮相之后的爆火,“之前看到太多预期很高但产品最后不太行的情况,所以我目前感觉还好。”</p><p>回看过去关于游戏科学核心团队所有资料,会发现这只团队稳健的可怕:</p><ul><li>2020-2023年,每年公布两次开发进度,在2023年开启第一次线下试玩;</li><li>所有试玩都采用线下的模式,玩家能跟开发者直接交流;</li><li>进入2024年开始加快宣发节奏,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新鲜事发生;</li><li>临近发售又举行了150人大型线下试玩;</li><li>定价298元也是合情合理。</li></ul><p>结果证明,游戏科学这四年里的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p><p>回看整个《黑神话:悟空》这四年来的宣发和舆论节奏,<strong>在被质疑的同时也接受着游戏玩家最大的善意。</strong></p><p><strong></strong>上面截取的当时的一些言论,固然在早期质疑声音比较多,但我在翻看的时候超过90%的言论都是认真的在给游戏科学加油。</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2xjwF665jQx4wBdK1zP64MSbXWwp2E3N\" title=\"\" alt=\"\" width=\"1065\" height=\"89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我承认我自己也是在真正玩到黑猴前,都不敢相信这款游戏能真的如期发售。我其实也做好了他会跳票的准备。</p><p>在支持的声音铺天盖地之际,会出现主动“唱衰”来降低期待值的声音,甚至还出现了官方公告被“断章取义”的梗,项目组集体去玩原神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TQbHFwpwtk41a4NxnQhK8aCWX8FQS4Br\" title=\"\" alt=\"\" width=\"750\" height=\"112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从各个游戏UP主的视频中,也能看到他们在分享试玩体验中的“中立客观”,<strong>优点挑着说,着重说缺点</strong>,这都是他们对这款游戏的一种保护。</p><p>这是一场大型的社会性试验,也是一次能被反复学习的传播学优秀案例。可以说是玩家们和《黑神话:悟空》的制作组共同努力,才让这部作品得以顺利落地。</p><p>根据游戏公司Valve公布的STEAM平台最新一周销量榜(2024年8月6日至13日)数据,《黑神话:悟空》预购拿下当期全球第一名。</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KSyAeYGx9ap7p4rGx16Abn4WGin417B4\" title=\"\" alt=\"\" width=\"1419\" height=\"68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team官方提供的下载统计数据显示,在《黑神话:悟空》预载开放后的不到4个小时内,Steam下载使用带宽量一路飙升,并在最高时达到了70Tbps,刷新了上次2077创造的51Tbps的记录。</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W8j98c6d5ZFi7CsQ4AA17ek18Xcea1rh\" title=\"\" alt=\"\" width=\"943\" height=\"88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可能大部分玩家上手玩过之后,会有一些玩家出现不适应、不喜欢的情况,但这也都正常现象。</p><p>游戏科学团队曾表示黑神话系列会有三部作品,悟空只是第一作。没有哪个游戏系列在第一作就能做到完美、出圈、大卖。《黑神话:悟空》能有现在的表现已经足够了。</p><p>已经开始期待黑神话IP的第二作了。</p><p>参考资料:IGN 独家 |《黑神话:悟空》爆红之后,我走进了游戏科学https://www.ign.com.cn/blackmythwukong/29838/interview/ign-du-jia-hei-shen-hua-wu-kong-bao-hong-zhi-hou-wo-zou-jin-liao-you-xi-ke-xue</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97552",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97552",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Mon, 19 Aug 2024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黄仁勋与扎克伯格最新实录:Meta的开源哲学是从哪来的?",
    "description": "<p>自 1974 年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首次举办以来,SIGGRAPH一直是展示计算机图形领域开创性研究的一个主要平台。北京时间 7 月 30 日早上 6 点,NVIDIA 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和 Meta 创始人兼 CEO 马克·扎克伯格在 SIGGRAPH 2024 上就 AI 领域新突破进行炉边谈话。</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7/30/portal/2024/07/30/47jKG486b4yXT_PwN6DEyskzy9Q1tziF\" title=\"\" alt=\"\" width=\"640\" height=\"45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h2>以下是黄仁勋与扎克伯格炉边对话实录全文:</h2><h3>生成式AI及其对Meta产品的影响</h3><p><strong>黄仁勋:</strong> 你能相信吗?他是现代计算的先驱之一,我必须邀请他参加Siggraph。马克,欢迎你的加入,很高兴你能来。这里是Siggraph,你知道的,参会者中有90%是博士。Siggraph的一大亮点是,它展示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结合。多年来,一些公司在这里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技术,包括Disney、Pixar和Epic Games等。当然,也不得不提英伟达,我们今年在这里提交了20篇关于人工智能与仿真交叉领域的论文。我们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大规模、高速度的模拟,例如使用可微分物理来创建模拟环境,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数据。因此,这两个领域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在Meta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Meta,你们在AI领域的成就令人赞叹。当媒体报道过去几年Meta如何投入AI领域时,我们都在使用来自Meta的PyTorch。你们在计算机视觉、语言模型、实时翻译等方面的开创性工作非常出色。<strong>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如何看待当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广告领域的进步,以及你们如何利用这些进展来增强业务运营或引入新功能?</strong></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话题。我很高兴能来到这里。Meta已经在Siggraph领域工作了8年了。虽然相比之下你们有28年的历史,但我对我们所取得的进展感到非常兴奋。例如,在2018年,我们展示了早期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头显中的手部追踪技术,以及我们在编解码器化身领域取得的进展,我们希望通过消费者级头显实现照片级逼真的化身。我们还完成了许多关于显示系统的工作,这将使混合现实头显更加轻便,比如采用先进的光学堆栈和显示系统。我非常兴奋能来这里讨论元宇宙和AI的进展。</p><p>在2018年,我们展示了我们在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中的一些早期手部跟踪工作。我们非常兴奋地完成了许多显示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使得混合现实头显变得非常轻便,采用了先进的光学堆栈和显示系统。</p><p>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所有这些围绕生成式AI的工作构成了一场有趣的革命。我们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大型产品,例如Instagram和Facebook的推荐系统,这些系统在过去几年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它们更多地依赖于推荐不同的公共内容。随着生成式AI的加入,我们迅速进入了一个新领域,这将使我们能够创造全新的内容。</p><h3>推荐系统和生成式AI的进展</h3><p><strong>黄仁勋:</strong> 但我认为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正在运行世界上最大的计算系统之一,即推荐系统。</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通用AI,而是越来越普遍地建立在所有变压器架构上的。</p><p><strong>黄仁勋:</strong> 将非结构化数据嵌入到特征中,这是我们一直在推动的质量改进的重要因素之一。</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过去,我们有不同的模型来处理不同类型的内容,比如用于推荐短视频的模型和用于推荐长视频的模型。但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创建更通用的推荐模型,这将使系统能够展示任何符合要求的内容,从而提高效率。</p><p>这只是我们所做的核心部分将如何演变的一个例子。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展示你今天想看的有趣内容,还能帮助你长期建立你的网络,识别你可能想关注的人或账户。</p><p><strong>黄仁勋:</strong> 这些多模态网络在识别模式和弱信号方面表现得更好。AI在你们公司的深入应用非常有趣。你们已经建立了GPU基础设施,这对运行大型推荐系统非常重要。</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这已经发展了20年。现在的AI不仅是基于术语的简单交互,而是包含了一个决策树,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模拟不同的决策结果。这就是我们对创造者AI的愿景,它将极大地促进我们的创新和内容创作。</p><p>我们希望授权所有使用我们产品的人,无论是平台上的创作者还是小企业,他们都可以创建自己的AI代理,以便更好地与客户互动和销售。我们称这套工具为AI工作室,它将使每个创作者都能构建自己的AI版本,作为他们社区可以与之互动的代理或助手。</p><p>如果你是一个创造者,你会希望更多地参与到你的社区中,但时间是有限的。通过创造这些代理人,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这就像你在社交系统上发布内容的一种新方式,允许代理人帮助完成这些任务。</p><p>同样地,我认为将来会有这样一种情况:人们可以为各种不同的用途创建自己的AI代理。有些是定制的、实用的,他们需要进行微调和训练;有些则是为了娱乐,或者仅仅是为了有趣,带有一点傻气或幽默的态度。虽然我们可能不会将元AI定位为助手,但我认为人们对查看和互动这些代理非常感兴趣。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用例是人们使用这些代理来应对复杂的社交情景,无论是职业上的,如何获得晋升或加薪的咨询,还是私人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我们希望不只有一种大型AI供人们互动。如果有多样性,我相信世界会更加美好、有趣。</p><p><strong>黄仁勋:</strong> 如果你是艺术家,你有自己的风格,你可以微调一个AI模型来反映这种风格。你可以要求它按照你的艺术风格创作,或者给它一件艺术品作为灵感。这将是非常酷的事情,未来每个网站或餐厅都可能拥有这样的AI。</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就像未来每个企业都有电子邮件地址、网站和社交媒体账户一样,我认为每个企业都将拥有一个AI代理来与客户互动。这将解决一些历史上非常困难的问题,比如客户支持通常与销售分开运作,但实际上应该是一体化的。</p><p><strong>黄仁勋:</strong> 你正在构建这些东西,我是你们的一个客户。</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作为CEO,你必须处理很多事情,但当你在组织中建立概念时,通常组织是分开的,因为它们针对不同的目标进行了优化。但理想的情况是,作为顾客,你不需要关心不同的渠道。如果你买的东西有问题,你只希望有一个地方可以解决问题并以不同方式与企业互动。这同样适用于创作者。</p><p><strong>黄仁勋:</strong> 这就是与客户的互动,尤其是如果他们的反馈能使你的公司变得更好。所有的AI互动都将捕获机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用于分析并改进AI。</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这个商业模式将更加整合,我们还处于相当早期的alpha阶段。但AI工作室允许人们创建他们的自定义代理和不同的东西,并开始使用这些工具,我对此感到非常兴奋。</p><p><strong>黄仁勋:</strong> 我可以使用AI工作室来微调我的图像集合吗?</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我们将实现这一点。</p><p><strong>黄仁勋:</strong> 然后我可以加载我写的所有东西,这样AI就可以使用这些信息作为我的数据库吗?</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基本上就是这样。</p><p><strong>黄仁勋:</strong> 每次我回到它,它都会再次加载它的记忆,就像我们的谈话从未中断过一样。</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正如任何产品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变得更好。有了训练工具,它的表现会更好。这不仅仅是关于你想让它说什么,通常创作者和企业也有他们想要避免的话题。</p><p>这不仅仅是文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视频与代理人交流。我认为我们很快就能实现这一点。即使基础模型的进展现在停止了,我认为我们应该为行业进行五年的产品创新,找出如何最有效地使用到目前为止建造的所有东西。</p><p><strong>黄仁勋:</strong> 我喜欢你的愿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AI,每个企业都可以在我们的公司拥有AI。我希望每个工程师和每个软件开发人员都拥有一个AI。我喜欢你的愿景是,你相信每个人和每个公司都应该能够制造自己的AI。所以当你开源Llama时,你实际上是开源的。我觉得那很棒。顺便说一句,我认为Llama2.1可能是去年AI领域最大的事件。及其原因。</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我以为是H-100,但你知道的。</p><p><strong>黄仁勋:</strong> 这是一个鸡还是蛋的问题。哪个先出现。</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H-100。是的,Llama2实际上不是H-100。</p><p><strong>黄仁勋:</strong> 是的,这个100,谢谢。我之所以说这是最大的事件,是因为它激活了每个行业的每个企业。突然间,每个医疗保健公司都在建立AI系统。每家公司都在发展AI。无论是大公司、小公司还是初创公司,都在投入到AI的建设中。这使得每个研究人员都能够重新接触AI,因为他们有一个起点可以做一些事情。</p><h3>Meta的开源哲学从何而来?</h3><p><strong>黄仁勋:</strong> 现在3.1版本已经推出了。我们一起合作部署3.1版本,正在将其推向全球企业,这种兴奋已经超出了预期。我认为它将使各种应用成为可能。<strong>但是请告诉我你的开源哲学是从何而来?你知道,你开源了PyTorch,现在它是AI框架的主流。现在你已经开源了LLaMA 3.1,围绕它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认为这很棒,但这一切的起源是什么?</strong></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7/30/portal/2024/07/30/_3Y7i72SABQ8M346FCPTcCWkbpaa4ibA\" title=\"\" alt=\"\"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这方面有很多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开源工作。部分原因是,坦率地说,我们是在其他一些科技公司之后开始建设像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这样的东西。而且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建造这些东西的时候,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就想,不如开放它,然后我们可以从周围的生态系统中受益。因此我们有很多这样的项目。我认为开放计算是最大的挑战之一,我们进行了服务器设计、网络设计,最终进行了数据中心设计并发布了所有这些。通过使这成为行业标准,所有供应链都围绕它进行组织,这为每个人节省了大量金钱。</p><p><strong>黄仁勋:</strong> 嗯,开放计算也是使英伟达HGX成为可能的原因,因为我们也为数据中心设计。这种方法确实奏效了。</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适用于每个数据中心。这是一段非常棒的经历。我们已经使用了许多基础设施工具,比如React和PyTorch。所以当我们开发LLaMA时,我们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对于AI模型,我认为有几种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公司的过去20年里,建造东西真的很有趣。其中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必须通过竞争对手的移动平台来定位我们的应用程序。所以,一方面,移动平台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这很棒。但另一方面,必须通过竞争对手交付产品是具有挑战性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7/30/portal/2024/07/30/S2h7NF2CXTkX42_T2awDbjeZ45e4b2XY\" title=\"\" alt=\"\" width=\"1869\" height=\"106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所以当你看到这几代计算技术时,存在着巨大的时代偏见,每个人都只关注移动设备并认为,因为苹果设定了条款。虽然技术上有更多的Android手机,但苹果在市场和所有利润上基本上拥有主导地位。所以我希望在下一代计算中,我们能回到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胜出的时代。总会有封闭和开放的系统共存,这有其原因。对双方都有好处。我不是极端主义者,我们做封闭源代码的东西。但我认为,对于整个行业正在构建的计算平台来说,如果软件特别是开放的,那么它就具有很大的价值。</p><p>对于LLaMA的AI以及我们在AR和VR方面的工作,我们基本上是在制作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类似于Android或Windows。这将使我们能够与许多不同的硬件公司合作,制造各种类型的设备,并基本上将生态系统恢复到一个开放的水平。我非常乐观地认为,在下一代中,开放的系统将会特别成功。</p><p>你知道,我只是想确保我们能够获取并构建我们将来要建立的基础技术。有时你被告知,不,你不能通过平台提供商来构建,我只是想,不,为下一代构建,我们将确保这一点。</p><p><strong>黄仁勋:</strong> 它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传播机会。</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抱歉,我有点激动。</p><p><strong>黄仁勋:</strong> 抱歉,我发出了哔哔声。</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我们做得很好,大概20分钟,但是谈到封闭平台,我会很生气。</p><p><strong>黄仁勋:</strong> 看,这太棒了。我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世界,有人致力于建造最好的AI,无论他们如何建造它,他们制造它,他们向世界提供它。然后,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AI,你仍然可以这样做。使用AI的能力是完全正确的。我不想自己做这件夹克。我更喜欢让这件夹克为我做。开源对我来说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我认为你可以拥有出色的服务,令人难以置信的服务,以及开放的服务和能力,我们基本上拥有整个光谱。你在LLaMA 3.1上做的事情真的很棒,你有4B和5B参数的模型,还有70B参数的模型,可以用来进行数据合成,使用较大的模型来教授这个模型。尽管较大的模型更加普遍,但它们不那么脆弱,你仍然可以构建较小的模型,以适应特定的操作领域或操作成本。你见过LLaMA Guard吗?我认为LLaMA Guard的设计非常出色。现在你建立一个模型的方式是透明的,你要奉献它,并且有一个世界级的安全团队和道德团队,你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建立它,每个人都知道它是正确建立的。所以我真的很喜欢它的这一部分。</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我把这个想法偏离了轨道。你知道,我确实认为在哪里有这种对齐,我们正在建立它,因为我们想要这个东西存在,我们想要把它从某种封闭的模型中切断。这不仅仅是一个你可以构建的软件,你需要一个生态系统</p><h3>人们想要更小的模型</h3><p><strong>黄仁勋:</strong> 所以你知道,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老年人,但我很敏捷。这就是CEO必须做的事情。我认识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LLaMA真的很重要。</p><p>我们建立了一个概念,将一个AI工厂称为AI铸造厂,这样我们就可以帮助每个人建造他们自己的AI。很多人都有建造AI的愿望,因为一旦他们将其融入他们的数据飞轮中,这就是他们公司的机构知识被编码并嵌入到AI中的方式。开源允许他们这样做,但他们真的不知道如何将整个系统转化为AI。所以我们创造了这个叫做AI铸造厂的东西,我们提供工具和专业知识。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们将整个事情变成一个AI服务。当我们完成后,他们就拥有了它。它的输出就是我们所说的Nim,这个神经微型英伟达推理微服务。他们只需下载它,然后在任何他们喜欢的地方运行它,包括在本地。我们拥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来自OEM的合作伙伴组成,他们可以将Nims运营到GSIs,我们与之合作创建基于LLaMA的Nims和管道。现在我们正在帮助世界各地的企业做到这一点。这真的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这实际上都是由LLaMA引发的。</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我认为帮助人们从大型模型中提炼出自己的模型的能力将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新事物,因为至少我不认为会有一个主要的AI代理,每个人都会与之交流。它不会处于同一水平。我不认为会有一个每个人都使用的模型。</p><p><strong>黄仁勋:</strong> 我们有一个设计AI的芯片,AI芯片设计AI,我们有一个编写代码的AI软件。我们的AI软件可以理解各种编程语言,因为我们用这些语言编码了各种东西。我们有一个软件AI可以理解Verilog,并帮助我们进行硬件设计。我们还有一个软件AI可以理解我们的错误数据库,知道如何分类错误并将其发送给正确的工程师。这些AI中的每一个都经过了微调,因此我们微调它们,并对其进行保护。比如,如果我们有一个芯片设计AI,我们不希望它涉及政治、宗教等话题,所以我们对其进行了限制。因此,我认为每个公司都会为他们的每个功能构建专门的AI,并且他们需要帮助才能做到这一点。</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我的意思是,未来的一个大问题是,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只是使用更大、更复杂的模型,而不是仅仅训练他们自己的模型以用于他们的用途?至少我敢打赌,它们将只是不同模型的大量扩散。</p><p><strong>黄仁勋:</strong> 我们使用最大的模型。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工程师们的时间仍然非常宝贵。因此,我们现在得到了405B参数模型的性能优化。如你所知,405B参数模型无法适应任何单一的GPU,无论它有多大。这就是为什么NVLink性能非常重要。</p><p>我们每个GPU都通过一个叫做NVLink的非阻塞开关连接。例如,在HGX系统中,有两个这样的开关。我们使所有这些GPU能够协同工作并高效运行。405B参数模型确实在执行时需要这种架构。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工程师的时间对我们非常宝贵。你知道,我们想要使用最好的模型,实际上它的成本效益只增加了几分钱,谁在乎呢?因此,我们只想确保向他们呈现最佳质量的结果。</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啊,我的意思是,四个或五个,我认为大约是推断GPT-4o模型成本的一半。所以在那个层面上,它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我的意思是,我认为人们正在设备上做事情或者想要更小的模型。他们只是要把它蒸馏下来。这就像是一套完全不同的服务。</p><p><strong>黄仁勋:</strong> AI正在运行。让我们假装我们正在雇用AI,芯片设计的AI可能是你每小时使用10美元,你知道的。如果你经常使用它,并且你在一大堆工程师中分享AI。因此,每个工程师可能都有一个与他们坐在一起的AI,成本并不高。我们付给工程师很多钱。对我们来说,每小时几美元可以放大某人的能力。这真的很有价值。</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 是的。我的意思是,你不需要说服我。</p><p><strong>黄仁勋</strong>:如果你还没有雇用AI,那就马上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全部。所以,让我们谈谈下一波技术发展。我真的很喜欢你们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工作。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模型是图像分割。现在我们正在视频上训练AI模型,以便能够理解世界模型。我们在机器人和工业数字化方面有很多用例,这些AI模型可以连接到整个生态系统中,以便更好地建模和表示物理世界。这使得机器人在这些模拟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运行你的应用程序。你将AI带入虚拟世界的愿景真的很有趣。告诉我们这方面的情况。</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好吧。有很多东西要讨论。我们实际上正在展示一个新的模型版本,我认为会在下一个Siggraph会议上展示。它现在不仅能处理图像,还能更快地处理视频。我想这些实际上是我在考艾岛牧场的牛。</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7/30/portal/2024/07/30/Hr9ac43cSP7G5284hAk44t3EJk4G98sd\" title=\"\" alt=\"\"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trong>黄仁勋</strong>:顺便说一句,这些牛有名字吗?<strong>扎克伯格</strong>:马克思。<strong>黄仁勋</strong>:美味的马克思。<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strong>黄仁勋</strong>:下次我们这样做的时候,马克来到我家,我们一起做了费城芝士牛排。下次你带牛的时候。<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比起你,我更像一个副厨师。真的很好,真的很好。<strong>黄仁勋</strong>:这是副主厨的评论。好的,听着,然后在晚上结束时。<strong>扎克伯格</strong>:你就像,嘿,你吃够了,对吧?我当时想,我不,我可以再吃一个。你就像,真的?<strong>黄仁勋</strong>:你知道,通常当你说一些像你更大的话时。<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那就像是,我们正在制造更多。<strong>黄仁勋</strong>:我们正在做更多的奶酪牛排。你吃饱了吗?通常你的客人会说,哦,是的,我很好。<strong>扎克伯格</strong>:给我另一个奶酪牛排,Jensen。<strong>黄仁勋</strong>:只是想让你知道他有多难解,所以我转过身来准备芝士牛排。我说,再切一些番茄。所以,马克。<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我递给他一把刀。我是一个精密切割机。<strong>黄仁勋</strong>:所以他切番茄,每一个都精确到毫米。但真正有趣的是,我预计所有的番茄都会切成薄片,像一副牌一样堆叠起来。但是当我转身时,他说他需要另一个盘子。原因是他切的所有番茄都没有相互接触。一旦他把一片番茄与另一片分开,它们就不能再碰了。<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伙计,如果你想让它们接触,你需要告诉我为什么。我只是个副厨师,好吗?<strong>黄仁勋</strong>:这就是为什么他需要一个不会评判的AI。<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就像这样。<strong>黄仁勋</strong>:这非常酷。它识别奶牛的轨迹,跟踪奶牛。<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这可以制作很多有趣的效果。因为它将是开放的,整个行业也有很多更严肃的应用。科学家们利用这些技术来研究珊瑚礁和自然栖息地,以及景观的演变等问题。能够在视频中做到这一点,并且作为一个零数据可以与之互动并告诉它你想要跟踪的内容,这是一项非常酷的研究。<strong>黄仁勋</strong>:例如,在仓库里,他们有很多摄像头。仓库AI监视一切,比如说,一堆箱子掉了下来,或者有人把水溅到地上,或者发生了其他事故,AI会识别它,生成文本并发送给某人,通知他们帮助正在路上。所以这是一种使用它而不是记录一切的方式。如果发生事故并开始记录每一纳秒的视频,然后返回并检索那个时刻,它只记录重要的东西,因为它知道它在看什么。因此,拥有视频理解模型和视频语言模型对于所有这些有趣的应用程序来说非常非常强大。</p><h3>革命性的计算: 智能眼镜和混合现实</h3><p><strong>黄仁勋:</strong> 现在,还有什么?除了跟我谈以外,你们还打算做什么?</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7/30/portal/2024/07/30/t2C7JMBPMER0BXkz0xNn2wpA2y2jQP4k\" title=\"\" alt=\"\"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所有的智能眼镜都配备了这些功能。当我们考虑下一个计算平台事业部时,我们会将其细分为混合现实、耳机和智能眼镜。我认为人们更容易接受智能眼镜,因为它几乎适用于今天所有戴眼镜的人。这意味着全球将有超过十亿人使用智能眼镜,这将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对于VR耳机,我认为有些人会觉得它适用于游戏或其他用途,而有些人可能不喜欢。</p><p>我认为智能眼镜和混合现实头显将共存。智能眼镜将成为永久性的手机替代品,而混合现实头显则更像是工作站或游戏机,当你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会话时,你会希望它能提供更多计算能力。尽管智能眼镜外形小巧,但它们的计算能力有限,就像手机一样。</p><p><strong>黄仁勋</strong>:这恰逢各种突破和生成式AI的兴起。</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我们正在从不同的角度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正在开发我们认为理想的全息AR眼镜所需的所有技术,包括定制芯片和显示技术。这些眼镜看起来像普通眼镜,但配备了更多技术。</p><p>我们已经接近实现全息影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将进一步接近这一目标。尽管这将是昂贵的,但我相信它最终会成为一个产品。</p><p>我们还在与世界顶级眼镜制造商Essilor和Luxottica合作,他们制造了市面上几乎所有大品牌的眼镜。我们的目标是,在保持时尚外形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融入技术。</p><p><strong>黄仁勋</strong>:眼镜行业的英伟达。</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我想他们可能会喜欢这个比喻。我们一直在努力让下一代产品更具吸引力,同时保留功能性。</p><p><strong>黄仁勋</strong>:你正在与之交谈的AI非常互动。你现在拥有视觉语言理解能力和实时翻译功能。你可以用一种语言与我交谈,而我听到的却是另一种语言。</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屏幕的加入确实很棒,但它会增加眼镜的重量并提高成本。因此,虽然许多人可能想要全全息显示,也有很多人更喜欢轻薄的眼镜。</p><p><strong>黄仁勋</strong>:对于工业应用和一些工作场景,这是必需的。</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我认为消费者产品同样重要。在Covid期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所有人都变得孤立,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Zoom。未来不远,我们将能够进行虚拟会议,感觉就像我们真的在场一样。</p><p><strong>黄仁勋</strong>:我可以使用我不常戴的设备。</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我们的产品将包括各种款式的眼镜。我认为将它们设计成时尚而实用的框架不会太难。</p><p><strong>黄仁勋</strong>:这些眼镜现在是宽松的风格。</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风格。</p><p><strong>黄仁勋</strong>:我正在努力找到自己的道路。</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成为一种风格,这样我就可以在眼镜上市之前影响它。</p><p><strong>黄仁勋</strong>:你的风格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现在还早,但我觉得如果你的业务未来很大一部分是时尚眼镜,这是我应该开始关注的事情。我们将不得不让我每天都是同样版本的我退休,但这也是关于眼镜的事情。即使是手表或手机,人们也不希望它们看起来都一样。</p><p><strong>黄仁勋</strong>:是的,我认为那是对的。马克,这是一个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整个计算堆栈正在被重新发明。你知道安德雷称之为软件1和软件2,现在我们基本上处于软件3的时代,我们的计算方式已经从通用计算转变为使用这些生成神经网络。这项技术,生成式AI,对消费者、企业行业和科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影响。</p><h3>英伟达决定继续制造计算机,而不是越来越小的设备</h3><p><strong>黄仁勋</strong>:我们正在制造的产品让我非常兴奋。有人问我是否会有一个Jensen AI?这正是所谓的创意AI,我们只是在构建自己的AI。我加载了我写的所有内容,并进行了微调,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助手和伴侣。这些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事情。</p><p>我们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和你一起工作真的很棒。我知道建立一家公司并不容易,你要转变它。当然,从桌面到移动设备,从虚拟现实到AI,所有这些设备,观看真的非常特别。英伟达自己也改变了很多次,我很清楚这有多难。这些年来我们俩都经历了很多挑战。这就是成为先驱和创新者所需的。所以看着你真的很棒。</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同样地,我不确定这是否是一个转折点。如果你继续做你之前的事情,同时还要补充新的内容,那就会有更多的发展。我认为这很有趣,因为看着你们的旅程非常激动人心。</p><p><strong>黄仁勋</strong>: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径。</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是的,确实。</p><p><strong>黄仁勋</strong>:我们决定继续制造计算机,而不是越来越小的设备。</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这一时期可能看起来不那么时髦。</p><p><strong>黄仁勋</strong>:确实非常不时髦,但现在看来很酷。我们从构建一个图形芯片、一个GPU开始,现在你们部署一个GPU时,仍然称之为漏斗H-100。你们的数据中心规模已经非常庞大。</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这正是你在Siggraph上得到Jensen问答的方式。</p><p><strong>黄仁勋</strong>:\"哇,让我们出去闲逛吧。\"我得到了马克·扎克伯格的Q&A,你是我的客人。我想确保这一点。</p><p><strong>扎克伯格</strong>:有一天,你会说,\"嘿,是的,我们在几周后的Siggraph有活动。\"我觉得那天我不会在丹佛做任何事情。听起来很有趣。</p><p><strong>黄仁勋</strong>:完全正确。哦,那天下午我什么也没做,只是出现了。但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了。你们建造的这些系统,它们是巨大的系统,非常难以协调,非常难以运行。你说你比大多数人晚进入GPU旅程,但你的经营规模比任何人都要大。这真的令人难以置信。祝贺你所做的一切。你是时尚的偶像。</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97022",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97022",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Mon, 29 Jul 2024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OpenAI 联合创始人 Ilya Sutskever 宣布成立新公司SSI,一切都与OpenAI反着来",
    "description": "SSI更像一个研究室,不会将精力构建其他主线之外的商业产品上。\n<p>今日凌晨,前 OpenAI 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 官宣了它的下一站——创办一家新公司,名为Safe SuperIntelligence(简称 SSI)。</p><p>并对外开启了招聘,其表示:“我们将一口气追求安全的超级智能,只有一个重点、一个目标和一个产品。我们将通过一支精干的小团队取得革命性的突破来实现这一目标。”</p><p>这意味着,SSI更像一个研究室,不会将精力构建其他主线之外的商业产品上。</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6/20/portal/2024/06/20/ME87_3d22RtCSi1Tcj47SRw832FtdN8a\" title=\"\" alt=\"\" width=\"877\" height=\"61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SI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回归了 OpenAI 最初建立时的概念:一个研究机构试图建立一种人工智能,可以在许多任务上可以与人类匹敌甚至超越人类。</p><p>然而,OpenAI 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对庞大算力的资金需求,不得不改变发展路径,与微软建立紧密合作,并着力开发商业化产品。所有主要的人工智能参与者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随着人工智能模型规模的指数级增长,他们需要为不断膨胀的算力买单。</p><p>这些经济现实使得 Safe Superintelligence 成为了投资者的一场豪赌。投资者们押注苏茨克维尔及其团队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与拥有更多资源和领先优势的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脱颖而出。这些投资者慷慨解囊,却不期望在此过程中诞生出利润丰厚的热门产品。</p><p>此外,SSI 所追求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目前尚不明朗。该公司采用了人工智能行业术语“Superintelligence”,指的是一种与大多数大型科技公司所追求的大语言模型截然不同的系统。业界对于这种智能是否可行,以及公司将如何构建这种智能尚未达成共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6/20/portal/2024/06/20/84Sd17G4X1tiHp17xiHT4RYF3cchsCt5\" title=\"\" alt=\"\" width=\"489\" height=\"60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SI的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 Daniel Gross 和 Daniel Levy。Daniel Gross曾担任苹果公司的人工智能负责人。Gross 因投资多家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而闻名,其中包括由3D 游戏之父John Carmack创立的Keen Technologies。</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6/20/portal/2024/06/20/cG3Xyr65NmKD7kxdCyEA8cx1JnB2814_\" title=\"\" alt=\"\" width=\"879\" height=\"40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另一位联合创始人Daniel Levy 在与Ilya Sutskever于OpenAI共事期间,因其在训练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方面的卓越能力而声名鹊起。Levy表示:“我认为现在是启动这样一个项目的最佳时机。我的愿景与Ilya完全一致:组建一支小而精的顶级团队,所有人齐心协力,专注于实现SSI这一共同目标。”</p><p>Safe Superintelligence 将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和以色列特拉维夫设立办事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6/20/portal/2024/06/20/i9R784mTirp7F3QQX5J5kz2ND_Q11DkP\" title=\"\" alt=\"\" width=\"892\" height=\"77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根据彭博社报道,当被问及他与 Altman 的关系时,Sutskever 只说两人关系“很好”,并表示 Altman 对新企业“大致了解”。</p><p>Ilya Sutskever花了数年时间思考安全问题,并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些方法。然而,对于安全超级智能的具体细节尚未进行讨论。Sutskever说:“从最基本的层面上讲,SSI应具备不对人类造成大规模伤害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它成为一股向善的力量,并在一些关键价值观的基础上运作。这些价值观可能是过去几百年来支撑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比如自由、民主和独立。”</p><p>同时他也表示,大型语言模型将在SSI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他的目标是更强大的系统。他说,目前的系统是“你与它对话,然后就结束了。”而他想要追求的系统将更加通用,功能更加广泛。他说:“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可以自主开发技术的巨大超级数据中心。这太疯狂了,对吧?我们希望能为它的安全性做出贡献。”</p><p>鉴于其创始团队的实力以及人们对该领域的浓厚兴趣,Safe Superintelligence 筹集资金可能不会遇到什么困难。Gross表示:“在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中,筹集资金并不是其中之一。”</p><p><b>以下为SSI公告全文:</b></p><p>超级智能已经触手可及。</p><p>构建安全的超级智能(SSI)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技术问题。</p><p>我们创建了世界上首个直击目标的SSI实验室,唯一的目标和产品就是安全的超级智能。</p><p>它被称为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p><p>SSI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名称以及我们整个产品路线图,因为这是我们的唯一重点。我们的团队、投资者和商业模式都一致致力于实现SSI。</p><p>我们将安全性和能力作为需要通过革命性工程和科学突破来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步推进。我们计划尽快提升能力,同时确保我们的安全性始终领先。</p><p>这样,我们才能在和平中扩展。</p><p>我们唯一的关注点意味着不会被管理层的琐事或产品周期分心,而我们的商业模式则意味着安全性、保障和进步都不受短期商业压力的影响。</p><p>我们是一家美国公司,在帕洛阿尔托和特拉维夫设有办事处,在那里我们有深厚的根基和招募顶级技术人才的能力。</p><p>我们正在组建一支精简、顶尖的全球最佳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团队,专注于SSI及其他。</p><p>如果你就是我们寻找的人,我们提供一个机会,让你实现自己一生的工作,并帮助解决我们时代最重要的技术挑战。</p><p>时机已到。加入我们。</p><p>Ilya Sutskever, Daniel Gross, Daniel Levy</p><p>2024年6月19日</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95905",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95905",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Wed, 19 Jun 2024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通义千问开源王炸,1100亿参数称霸开源榜单,中文能力全球第一",
    "description": "已经有太多人讨论和使用 Qwen 大模型了。\n<p><b>一款开源模型火不火,看生态中的产品对他的支持有多快就知道了。</b></p><p>4 月 26 日,通义千问一言不合又开源了,直接甩出1100亿参数的王炸模型Qwen1.5-110B ,刷新开源模型性能新高。模型发布还不到 24 小时,Ollama 便火速上线了对 110B 的支持。这意味着你除了在魔搭社区和 HuggingFace 上白嫖 Demo 以外,能在模型发布的第一时间,就将它部署到你自己的电脑上。</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GH45YiGWy83GGe5HEK4E257pr13a5YPW\" title=\"\" alt=\"\" width=\"1166\" height=\"72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还有一些像是 SkyPilot 的云部署平台,也是第一时间发推去蹭 Qwen1.5 的热度。纵观大模型开源社区,也只有 Llama 是人人都想蹭。Qwen系列持续开源大半年,在开源生态里的位置已经渐渐开始向Llama 靠近。</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3dMCRFr01WXr8NyyHpypjp2G86s793fb\" title=\"\" alt=\"\" width=\"1162\" height=\"44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发布当天,Qwen1.5-110B 占领了 Hacker News 热度榜首一段时间,上一次有这么多热度和讨论,还是去年8月通义千问首次宣布开源的时候。不过,人们讨论的方向,已经从当时的“这是什么?”转变为认真的讨论“这有多强?”。质疑的噪声随着 Qwen 的实力增强逐渐消散。</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K4J617Dnzi1t7i865Xy5py4XdxdZt_FE\" title=\"\" alt=\"\" width=\"592\" height=\"49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有的网友对于Qwen1.5-110B在摘要生成、信息提取方面的能力表示肯定,认为效果好于Llama 3。</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zDk_6ESZ__25t45T26Y82iZ2Zj1ezA4m\" title=\"\" alt=\"\" width=\"1186\" height=\"101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不过也有的朋友表达喜爱的方式有些粗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7riB556ci175GZ5ayAm55NYA3aT7ahk5\" title=\"\" alt=\"\" width=\"1172\" height=\"12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次通义千问发布的 Qwen1.5-110B 开源模型是 Qwen 系列的首个千亿参数的模型,110B相比同一系列的72B模型性能有明显提升。而通义千问72B此前一直是最受社区欢迎的开源模型,说句屡屡霸榜也不为过。不过在这个模型中,没有对预训练的方法进行大幅改变,因此性能提升主要来自于<b>模型规模的增加。</b></p><p>Qwen1.5-110B与其他Qwen1.5模型相似,采用了相同的Transformer解码器架构,使用了分组查询注意力(GQA)。支持32K tokens的上下文长度,支持英、中、法、西、德、俄、日、韩、越、阿等多种语言。</p><p>从跑分性能上来看,大部分测试项目都超越了 Llama 3 70B:</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0Dpt5rt47_7js4a6H678CjyY_8zMzhjf\" title=\"\" alt=\"\" width=\"1296\" height=\"102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除了跑分,我们更好奇 Qwen1.5-110B 的实际表现如何,跟 Llama 3-70B 又有多大区别?接下来就实测看看。</p><h2>Qwen1.5-110B VS Llama 3 70B</h2><p>先来几个新鲜的弱智吧问题:</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zZ7Tkyk7F0QDt771crW8h3Q7Rd_1BGKr\" title=\"\" alt=\"\" width=\"1926\" height=\"50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jnWy6587h67wMKGKFf74sGy5z7sEc6BK\" title=\"\" alt=\"\" width=\"1916\" height=\"57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dET5PxHtwi0_6Z088x0yRtrfr4AZnX4E\" title=\"\" alt=\"\" width=\"1944\" height=\"67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没有进行任何人格化Prompt 的前提下,<b>Qwen1.5-110B 的语言更有逻辑,信息更丰富,都是正确答案。而 Llama 3 的回答比弱智吧还要弱智一点</b>,不仅有一个半小时是 1.5 小时这种废话文学,还有电动车变三轮车这种幻觉。或许对于弱智吧来说这才是正确答案?</p><p>再来看看它的中文理解能力怎么样:</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PCCfQzNC_F74Chny2fBJ6H61s22R94Hk\" title=\"\" alt=\"\" width=\"1924\" height=\"7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句话的正确回答应该是:我一下就把“把手”/“车把”给握住了。</p><p>Qwen 的回答是正确的,只不过少了一层握住车把的意思。而 Llama 3 自以为自己很搞笑。</p><p>再进行一轮跟进的连续问答:</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4tj55e55HSH81F78h14enZK7SZY4bfjp\" title=\"\" alt=\"\" width=\"1956\" height=\"83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b>多让 Qwen 思考一次,基本上完全回答正确了问题。而 Llama 3 依然在搞笑。</b>我真给 Llama 3 的回答看笑了。</p><p><b>来一道正儿八经的数学题:</b></p><p>王老太上集市上去卖鸡蛋,第一个人买走<span>篮子里</span>鸡蛋的一半又一个,第二个人买走剩下鸡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span>篮子里</span>还剩一个鸡蛋,请问王老太共卖出多少个鸡蛋?</p><p><b>他们的答案是:</b></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AwcaK18WrT6kr11Nz7ztW7M3aj8ax570\" title=\"\" alt=\"\" width=\"1934\" height=\"81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Qwen 思路清晰,答案正确。而 Llama 3 过程是对的,但是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给解错了。而且从解题思路上来说,Qwen 是逆向思维,很巧妙。Llama是典型的小学生思维,相信所有小学生看到这道题都会用 Llama 3 的方式來解题。</p><p>在没有清空聊天记录的情况下,用韩语沟通,Llama 3 会延续之前中文的回答习惯。Qwen 则更换成了韩语回答。</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xWX17Se01pF1NPBBSkrG6eXCYZ05DyfT\" title=\"\" alt=\"\" width=\"1902\" height=\"79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几道测试题 Qwen1.5-110B 完胜 Llama 3 70B。不是说 Llama 3 不行,只是在中文这块,Qwen1.5-110B说一句最强开源模型应该没什么争议了。</p><h2>把开源进行到底</h2><p>在Hugging Face 上,Qwen 系列模型几乎自开源以来就一直处于热度榜前列的位置,随着1.5 版本的到来,以及 72B 和 110B 大参数量模型的推出,更是一度成为了 Llama 之外最耀眼的开源模型之一。尤其在中文这一母语领域,基本是全网无代餐的存在。</p><p>自去年 8 月以来,通义千问的开源节奏马不停蹄。自2月初Qwen 1.5系列发布后,三个月里就推出了 10 款不同参数规格的开源模型,包括8款大语言模型、 Code系列模型和 MoE 模型。去年底,通义千问还开源了两款多模态模型,视觉理解模型Qwen-VL和音频理解模型Qwen-Audio。</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kGNPwxps7b4TpdBn3zE43Gf_FdJ3rf2t\" title=\"\" alt=\"\" width=\"1924\" height=\"11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如果还算上各种部署和调试的版本, HuggingFace 上已经有 76 个不同型号的 Qwen 模型。作为对比,Mistral 和 Llama 都只有个位数个模型。相比之下,Qwen 简直是开源界的劳模。</p><p>辛苦自然也是有回报的,大半年时间,Qwen 系列模型的下载量已经超过 700 万,HF和魔搭上随手都能翻到基于Qwen系列的模型和应用。</p><p>对于大量开发者和企业来说,从5亿到1100亿参数全覆盖的Qwen系列,提供了最理想的模型选型套餐。通义大模型近期频频公布客户合作信息,先后接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新东方、同程旅行、长安汽车等机构和企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基于通义千问开源模型开发了新一代天文大模型“星语3.0”,这是中国大模型首次“上天”,应用到天文观测领域。</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4/30/portal/2024/04/30/Ck2Qa0S65P52y57B2f2h1YZbAHGkaBxT\" title=\"\" alt=\"\" width=\"2978\" height=\"156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近期,随着模型能力逐渐拉齐,开闭源之争也变得更有讨论的意义。相比于追求自闭环商业化的闭源模型,开源赛道展开的是另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想象力。</p><p>有人用有人讨论,开源才有意义。</p><p>而从这个角度来说, Qwen 系列已经成为了国内目前最成功的开源产品,没有之一。</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94639",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94639",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Mon, 29 Apr 2024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民族品牌硬核出海,全世界都在体验“中国科技”?",
    "description": "",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v/294640",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v/294640",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Mon, 29 Apr 2024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最近超火的AI 浏览器 Arc,是“下一个互联网”还是只是另一个Chrome?|AI 鲜测",
    "description": "值得一试。\n<p>如果要列出最近硅谷最火的几个AI产品,Arc浏览器绝对是其中之一。</p><p>他们发布了一系列很高调的宣传片,对产品做了更新,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攒起来了一片用户好评。</p><p>在宣传片中,他们表示,这不只是一款浏览器,而是“一个跟互联网同等规模的平台”。</p><p>这款浏览器背后的公司名字叫做The Browser Company,成立于2019年。在2024 年之前,Arc是一款重新设计了交互逻辑的网页浏览器,奔着颠覆Chrome去。现在AI让它野心更大了。</p><p>所以这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我上手体验了一下。</p><p>首先是他的全新设计的交互界面。</p><p> Arc 的设计中,所有的标签栏、地址栏、收藏书签都聚集在左侧的侧边栏,右侧为整体的网页内容。再通过临时网页、分屏展示、快速启动等一系列功能,成功吸引到一批忠实用户。</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5/portal/2024/02/05/rt2Cd2Q4afaGHJh2t7__PJ4jEG08FBMy.png\" title=\"\" alt=\"\" width=\"2516\" height=\"145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2024 年年初这次聚焦于 AI 的更新之后,Arc 变成了一款<b>重新设计了网页检索逻辑的 AI 浏览器</b>,直接掀了 Google 搜索引擎的老家。</p><p>这次更新之后,可以通过直接在Arc 的搜索栏中键入需求,获得一个需要的网页,完全跳过了搜索引擎的页面。比如我想要看 Cybertruck 之前的预告片,他会直接给我一个 YouTube 网页:</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5/6_8FS9YWJjX_CY4M7QQsFB87Dti7p3se.GIF\" title=\"\" alt=\"\" width=\"715\" height=\"41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我想看关于 Vision Pro 的新闻,可以让他把页面都汇聚到一个文件夹中,方便我浏览:</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5/yWeTS7x9jKTdAKXy77kRza_9Pne40xd4.GIF\" title=\"\" alt=\"\" width=\"499\" height=\"28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官方的演示里有个功能叫做 Arc Explore(还未上线),可以将搜索和网页彻底融合。比如我想租一个 2 人住的酒店,Arc 会帮你浏览大量的网页,然后返回最佳的结果:</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5/F7m0dnNpANm7R07dN_rySQ4Kcd374GmC.GIF\" title=\"\" alt=\"\" width=\"466\" height=\"26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在所有的网页浏览过程中,再也不会出现搜索引擎这种物种。在 Arc 的设想中,只有需求和结果,不再需要中间的检索信息的过程。</p><p>除了桌面端,这次移动端甚至直接从 Arc Brower 改名为了 Arc Search,通过一个“Browser for Me”的功能,成为了一款 AI 搜索应用,类似于Perplexity。</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4/portal/2024/02/04/NZa1ZM3izNS61fyDH2ba577_cPsS2rmF\" title=\"\" alt=\"\" width=\"1248\" height=\"70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Browser for Me”功能就是字面意思——为我浏览网页。问他问题,他会整合一遍全网的信息,以解答你的问题为目标输出内容。</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4/portal/2024/02/04/wesYaXBPm6FQfNdwSE1G1Q6xws4838pP.jpeg\" title=\"\" alt=\"\" width=\"1179\" height=\"57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比如我问他最近杨波咋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4/rr39DH6B59dcTdk5By8Fk3CBziJ04Ap9.jpg\" title=\"\" alt=\"\"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不知道互联网上发生了啥梗,问一下它,比自己搜索半天要省事很多。</p><p>不管你用什么语言提问,得到的都将是英文的答案,哪怕是在中文信源中搜索的结果。</p><p>再换一个例子:“How to Buy Apple Vision Pro”。</p><p>它会搜索出Vision Pro的相关信息并汇总成一份Vision Pro 的购买指南,包括购买方式、价格、发布时间、Vision Pro 的配置等信息。</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4/7Y0A7jsGsfn0WzB1d1yr5dada726P578.jpg\" title=\"\" alt=\"\"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可惜的是,移动版的Browser for Me只能进行一轮对话,不能像其他AI搜索引擎和桌面端 Arc 演示的那样多轮对话。而且也暂时还不知道它用的是哪家的模型。</p><p>如果不满意Browser for Me这个Arc出品的AI搜索功能,它还支持其他的搜索引擎,比如最近正火的Perplexity。</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4/portal/2024/02/04/ttpNyy65arPDPe736WTFwXzySG59m640.jpeg\" title=\"\" alt=\"\" width=\"1179\" height=\"111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Arc Search + Perplexity已经能有一个完整的AI搜索浏览器的体验了。</p><p>比如最近又是Vision Pro又是Cybertruck,我就在想硅谷的酷产品最近可太多了,但特斯拉之前是在德克萨斯州,不能算硅谷。为了表述的严谨,就问一下<b>特斯拉到底是不是硅谷企业</b>:</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4/0atGjbPBasY_E37Rs71KDa3AtADHb00n.jpg\" title=\"\" alt=\"\"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还可以针对“最近的消息”进行追问,原来就是今天(2月4日)当天的消息,说特斯拉是硅谷企业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了。</p><p>当然,想使用Perplexity的会员服务,仍需另外付费。</p><p>但把默认搜索引擎换成Google、Bing这种,Arc Search 就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浏览器。</p><p>如此船新的体验,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删掉Chrome投入到新欢怀抱。然而在导数据这第一步我就卡了壳。在如此“简洁”的设置页面下,别说同步设置了,我甚至找不到账户、标签、插件等功能在哪。选择Open Settings,也只是跳转到系统的设置页面。</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4/G4azhYE8t5QRk6_XCN1R41Dr0YJBZS84.jpg\" title=\"\" alt=\"\"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我们问问Brower For Me,看能不能解决一下这个问题。然而,用中文还会卡在这个页面无法继续。</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4/m2wSnSPZC52278p7P6MX6Cjc96hzZrSJ.jpg\" title=\"\" alt=\"\"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换成英文虽然能给出一个答案,但这个答案也是“AI幻觉”,看似很有道理,但并不能解决问题:它让我在APP中登录Google账号就可以了,但是APP中并没有登录Google账号这个选项。</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4/N018ts7zb5m3_x04h0T56rX7ZQj5iH6J.jpg\" title=\"\" alt=\"\"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想试试通过桌面端能不能实现同步,Mac版能导入Chrome的数据,但哪怕是同一个iCloud账户也不能与iOS同步。Windows版目前仍未推出。</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2/04/portal/2024/02/04/9E5FkkfjN9_3FX5sTzsi0Ap67j7dK7N7.png\" title=\"\" alt=\"\" width=\"2910\" height=\"179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多平台的同步和易用性仍是让人能否更换常用平台的最直接因素。如果我在PC、Mac和手机的使用中产生了割裂的感觉,哪怕AI搜索再好用,那我依然会用Chrome作为我的常用浏览器。这是所有要挑战既有格局的产品都要面对的问题。Arc似乎还没找到办法。</p><p>但整体而言,不管是Brower For Me这个功能,还是接入Perplexity,AI 搜索确实是能给人一种不一样搜索体验。</p><p>我会推荐人们使用Mac版的Arc,虽然暂时它可能还不是“像互联网一样大的平台”,也不能在全平台方面持平 Chrome,让人无痛更换。</p><p>但这种跳过搜索引擎,完全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确实能带来浏览效率的提升。</p><p>搜索引擎决定一切信息获取的方式已经是过去式,上面充斥着大量无用的信息,人们无法通过搜索引擎获取问题的答案。</p><p>这也是Arc下的赌注。虽然它目前从技术原理上依然摆脱不了搜索引擎,但从用户的角度人们不在乎这些,当大家决定要跳过搜索引擎的时候,搜索引擎的地位可能就要改变,从一个直接控制着信息的唯一入口,变成一个“新的互联网”背后提供技术和接口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候,可能浏览器就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一个被动的载体,而真的能变成“和互联网一样大”的东西了。</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92378",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92378",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Mon, 05 Feb 2024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直播预告|空间计算的挑战与想象",
    "description": "AI技术突破能否为XR行业带来什么新的机会?\n<blockquote><br>本次活动是「未来科技力100人」系列人物专题的一场直播对话。「未来科技力100人」是科技内容品牌「未来科技力」团队独立策划制作的系列人物专题,专题将以图文、视频访谈,圆桌对话、播客畅聊等多种内容形式呈现,主要目的是挖掘那些在科技领域潜心耕耘并试图改变行业的人,发掘他们的创新贡献及其给行业带来的影响,为科技领域的读者打造专业、深度、有质感、有传播力的科技内容!参与直播活动嘉宾,将入围「未来科技力100人」年度评选名单,上榜嘉宾将享受相关的报道曝光权益。<br></blockquote><p>苹果发布首款MR头显 Vision Pro,并宣称我们即将进入空间计算时代。有行业人士大胆评论,苹果的Vision Pro 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移动设备。  </p><p>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继PC、智能手机之后,XR将有望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主要载体。</p><p>尽管依靠元宇宙概念的爆发,XR走进科技舞台的中央,但近几年来XR设备出货情况始终不温不火。 XR在中国市场落地的情况如何?行业目前面临的关键挑战是什么 ?在B端和C端市场,XR有哪些应用场景和发展潜力?空间计算能给XR赛道打开多大空间?AI技术突破能否为XR行业带来什么新的机会? </p><p>11月9日,「未来科技力100人」直播活动围绕<strong>《</strong><strong>XR</strong><strong>+</strong><strong>AI</strong><strong>,如何走进空间计算时代》</strong>主题,聚集XR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大咖,从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层面、空间计算与产业的结合、XR生态内容建设等多维度的深度探讨。</p><p>这是一场XR产业链C级决策者的深度对话,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预约直播!</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11/08/portal/2023/11/08/DTSBGjBN3CtDc8dbx7a2WCNX5D6zezHS.png\" title=\"\" alt=\"\" width=\"1125\" height=\"509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trong>【悉见科技】</strong>北京悉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AR空间地图引擎与虚实共生元宇宙平台的全球引领者。基于全栈自研的AR空间核心技术与多模态AIGC内容创作能力,将海量空间互联数字体验叠加于城市文商旅场景之上,打造空间计算时代的AR地图底座。</p><p><strong>【众趣科技】</strong>众趣科技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空间数字孪生云服务商,通过核心AI+AR空间计算与云端渲染技术,对真实物理空间进行高速全息复刻,构建数字孪生体,为用户提供高效的虚拟化空间建设服务。</p><p>【 <strong>ALVA Systems </strong>】 ALVA Systems 创立于 2011年,专注增强现实/人工智能(AR/AI)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自研空间计算技术底层算法,并率先拓展实际应用,是 AR 软件工具和技术服务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在工业领域,公司重点致力于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结合应用,是国际工业物联网与“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领跑者。</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89968",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89968",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Wed, 08 Nov 2023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OpenAI CEO 阿尔特曼最新访谈:越多人参与AI,才能更好的控制AI",
    "description": "OpenAI解释一切。\n<p>据外媒消息,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关于未来的讨论往往集中在所谓的 \"人工通用智能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上。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将有能力完成人类能够完成的任何工作,而且只会做得更好。</p><p>近期与 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和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的对话谈论了关于“AGI 的潜在收益和风险”的话题。</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10/24/portal/2023/10/24/sFFn30JCctm3feWP550_36H16H388R6F.png\" title=\"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 alt=\"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 width=\"600\" height=\"4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figcaption></figure><p>以下是他们谈话的节选:</p><p><b>AGI 将是人类迄今为止创造出的最好工具</b></p><p><b>问:为什么AGI是目标?</b></p><p><b>山姆·阿尔特曼:</b>在未来十年或几十年里,对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一是丰富和廉价的智能:越强大、越通用、越智能越好。我认为这就是 AG。然后二是丰富而廉价的能源。如果我们能在世界上完成这两件事,那么几乎很难想象我们还能做多少其他事情。我们坚信,只要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工具,他们就会做出让你惊讶的事情。我认为,AGI 将是人类迄今为止创造出的最好工具。</p><p>有了它,我们就能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将能以新的、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自己。我们将为彼此、为自己、为世界、为这个正在展开的人类故事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东西。这是新的,任何新事物都伴随着变化,而变化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p><p><b>问:它什么时候会出现,我们怎么知道它出现了?</b></p><p><b>米拉·穆拉蒂:</b>可能在未来十年,但这有点棘手。我们经常谈论智能,谈论它有多智能,谈论它是否有意识、有知觉等等,但这些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它们定义了我们自己的智能,而我们正在构建的东西略有不同。</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10/24/portal/2023/10/24/M3H61w8MrJ58Q7s6M_tcRMP86hNsNN_R.png\" title=\"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 alt=\"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 width=\"700\" height=\"39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figcaption></figure><p><b>问:有些人对你们用来训练某些模型的一些数据并不满意。比如:好莱坞,出版商。当您在做之后的模型时,您围绕数据做了哪些事情?</b></p><p><b>山姆·阿尔特曼:</b>首先,我们显然只能使用其他人允许的数据。挑战之一是,不同类型的数据拥有截然不同的所有者。因此,我们正在尝试很多东西。我们正在建立多样的合作关系,我们认为,就像任何一个新领域一样,我们会找到一些东西,成为新的标准。</p><p>此外,随着这些模型越来越智能,能力越来越强,我们需要的训练数据也会越来越少。我认为,由于我们正在取得的技术进步,有关数据的对话以及所有这一切的形态都将发生转变。</p><p><b>问:出版商们都想花钱买数据。这场竞赛的未来是谁能为最好的数据支付最多的钱吗?</b></p><p><b>山姆·阿尔特曼:</b>不,这正是我想说的。人们真正喜欢 GPT 模型的地方,从根本上说,并不在于它知道特定的知识。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找到这些知识。而是它有这种幼年推理能力,而且会越来越好。这才是它的真正意义所在。</p><p><b>阿尔特曼:我不希望AI跟人类保持亲密关系</b></p><p><b>问:未来我们是否会与这类机器人建立深厚的关系?</b></p><p><b>米拉·穆拉蒂:</b>这将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因为我们正在构建的系统将无处不在:在你的家中、在你的教育环境中、在你的工作环境中,甚至在你娱乐的时候。</p><p>这就是为什么把它做好实际上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设计这种互动,使其最终能够提升体验、带来乐趣、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强创造力。</p><p>我们还希望确保,在产品方面,我们对这些系统有一种掌控感,即我们可以引导它们做我们希望它们做的事情,而且输出是可靠的。随着它掌握更多关于你的喜好、你喜欢的东西、你做的事情的信息,以及模型能力的提高,它将变得更加个性化。</p><p>而且不只是一个系统。您可以拥有许多针对特定领域和任务的个性化系统。</p><p><b>问:责任重大。你将控制人们的朋友,也许还会成为人们的恋人。你如何看待这种控制?</b></p><p><b>山姆·阿尔特曼:</b>我们不会是这里唯一的参与者。会有很多人参与进来。因此,我们可以在技术发展的轨迹上 \"推波助澜\"。但是:</p><p>a)我们真的认为,决定权属于人类,属于整个社会;</p><p>b) 我们将是在这里构建复杂系统的众多参与者之一。会有提供不同服务的竞争产品,会有不同类型的社会拥护者和反对者,还会有监管方面的问题。</p><p>我个人对未来的这一愿景深表忧虑,因为在未来,每个人都会与人工智能朋友走得很近,甚至比人类朋友走得更近。我个人并不希望如此。我认为其他人会想要那样,有些人会建造那样的东西。如果那是世界想要的,而且我们认为有意义,我们就会去做。</p><p><b>在实验室中不会诞生安全的AI</b></p><p><b>问: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简单的聊天机器人。我们消除现在到处弥漫的对人工智能的恐惧? </b></p><p><b>山姆·阿尔特曼:</b>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就能想到值得高度警惕的情况。再说一遍,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对巨大的发展前景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积极影响感到非常兴奋。如果不为人类追求这些,那将是道德上的失败。但我们必须正视--这也发生在许多其他技术上--随之而来的弊端。</p><p>这意味着你要考虑风险。你会努力衡量自己的能力,并尝试以一种能够降低风险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技术。然后,当你说 \"嘿,这是一种新的安全技术 \"时,你就会把它提供给其他人。</p><p><b>问:其中有哪些?</b></p><p><b>米拉·穆拉蒂:</b>这不是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从数据到模型,再到产品中的工具,当然还有政策。然后再考虑整个监管和社会基础设施,以跟上我们正在构建的这些技术。</p><p>因此,当你考虑一路上有哪些具体的安全措施时,首先就是先推出技术,慢慢地与现实接触;了解它如何影响某些实际的用例和行业,并实际处理其中的影响。不管是监管还是版权,不管是什么影响,实际上都要吸收这些影响,处理好这些影响,然后继续发展越来越多的能力。我不认为在实验室、在真空中构建技术-——不与现实世界接触、不与现实中的摩擦接触——是真正安全部署技术的好方法。</p><p><b>山姆·阿尔特曼:</b>米拉提出的观点非常重要。要在实验室里让一项技术变得 \"安全 \"是非常困难的。社会使用事物的方式不同,适应的方式也不同。我认为,我们部署的人工智能越多,世界上使用的人工智能越多,人工智能就越安全,我们就越能共同决定:\"嘿,这里有一件事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容忍度,而人们担心的另一件事,则完全没问题。\"</p><p><b>为AI内容添加“水印”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b></p><p><b>问:现在,至少从 OpenAI 来说,还没有一种工具可以让我输入一张图片或一些文字,然后问 \"这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吗?\",对吗?</b></p><p><b>米拉·穆拉蒂:</b>就图像而言,我们的技术几乎 99% 可靠。但我们仍在测试,还为时尚早。</p><p><b>问:这是你计划发布的内容吗?</b></p><p><b>米拉·穆拉蒂:</b>是的。</p><p><b>问:图片和文字都可以吗?</b></p><p><b>米拉·穆拉蒂:</b>对于文字,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有意义的。对于图片来说,这个问题更直接一些。我们经常会做实验,推出一些东西,然后得到反馈。有时我们会把它收回来,做得更好,然后再次推出。</p><p><b>山姆·阿尔特曼:</b>对于内容 \"水印 \"这个概念,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看法。有很多人真的不希望自己生成的内容带有水印。另外,它也不是对所有内容都有超强的适应性。比如,也许你可以为图片加上水印,也许可以为较长的文字加上水印,也许不能为较短的文字加上水印。</p><p>这就是我们希望参与对话的原因。在这一点上,我们愿意遵循社会的集体意愿。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p><p><b>AI可能会加剧不平等</b></p><p><b>问:我们即将改变工作的性质。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没有参与这场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制定出这样一些框架,并自愿地去做一些事情,从而真正实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不会把其他人抛在后面?</b></p><p><b>米拉·穆拉蒂:</b>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这是一项终极技术,它可能真的会加剧不平等,让我们人类和文明的情况变得更糟。也有可能是惊人的,它可以带来很多创造力和生产力,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许很多人不想每周工作 8 小时或 100 小时。也许他们想每天工作四小时,然后做很多其他事情。</p><p>这肯定会对劳动力造成很大的干扰。</p><p><b>山姆·阿尔特曼:</b>这是一个超级重要的问题。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影响就业市场。我一点也不怕。事实上,我认为这是好事,我认为这是进步的方式。我们会找到新的、更好的工作。</p><p>我认为,作为一个社会,我们确实需要面对的是这种情况发生的速度。我们必须为这一转变做些什么。仅仅给人们全民基本收入是不够的。人们需要有自主权,有能力影响这一切,我们需要共同成为未来的设计师。</p><p>正如你所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参与这些讨论,但每年都会有更多人参与。把这个工具交到人们手中,让数十亿人使用 ChatGPT,不仅让人们有机会思考即将发生的事情并参与对话,还让人们利用这个工具推动未来的发展。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译/李晓贤)</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89477",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89477",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ue, 24 Oct 2023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Sam Altman中国对话全文:要警惕AI风险,但看懂神经网络比了解人在想什么容易多了",
    "description": "Altman: 中国有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AI安全需要中国的参与。\n<p>Sam Altman 的致辞发生在6月10日智源大会的AI安全与对齐分论坛上。现场座无虚席,这位OpenAI CEO在屏幕上出现时,现场响起掌声,几乎所有人都举起手机对着屏幕拍照。</p><p>不过Altman本人显得十分平静,甚至是谨慎。这是去年ChatGPT搅动全球AI热潮以来,Sam Altman 首度在中国背景的场合公开发表意见。</p><p>事实上当天他也在离中国不远的地方,此前他刚刚抵达首尔,见了韩国总统。在对话中他自己提到,上一次来中国是2016年。在发表演讲后,他还与智源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进行了一对一问答。以下为要点及实录。</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6/10/portal/2023/06/10/Zk2KMGz8PjAi39mtRj6Bi8BiZ7x8ijR9.png\" title=\"\" alt=\"\" width=\"1280\" height=\"9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要点:</p><ul><li>随着我们在技术上越来越接近AGI,不对齐的影响和缺陷将呈指数级增长。</li><li>OpenAI目前使用强化学习人类反馈技术来确保AI系统有用与安全,同时也在探索新的技术,其中一个思路是使用AI系统来辅助人类去监督别的AI系统。</li><li>十年内人类将拥有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AI System)。</li><li>OpenAI没有相关的新的有关开源的时间表,尽管他承认在有关AI安全的问题上,开源模型具有优势,但开源所有东西可能并不是一条(促进AI发展的)最佳路线。</li><li>看明白神经网络比看明白人类脑子容易多了。</li><li>中国有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AI安全需要中国研究者的参与和贡献。</li></ul><p><b>以下为演讲实录:</b><span></span></p><p><span>今天,我想谈谈未来。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在人工智能能力方面看到的增长速度。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为它们引入世界做好负责任的准备,科学史教会我们,技术进步遵循指数曲线。我们</span><span>已经能从历史中看到这一点</span><span>,从农业、工业到计算革命。人工智能</span><span>令人震撼的</span><span>不仅是它的影响力,还有它的进步速度。它拓展了人类想象力的边界,并且以快速的步伐进行着。</span><span></span></p><p><span>想象一下,在未来十年里,通常被称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系统,在几乎所有领域都超越了人类的专业水平。这些系统最终可能超过我们最大公司的集体生产力。这里面潜藏着巨大的上升空间。人工智能革命将创造共享财富,并使提高每个人生活水平成为可能,解决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和全球卫生安全,并以无数其他方式提高社会福祉。</span><span></span></p><p><span>我深信这个未来,为了实现它并享受它,我们需要共同投资于AGI安全,并管理风险。如果我们不小心,一个不符合目标的AGI系统,可能会通过提供没有根据的建议,破坏整个医疗系统。同样地,一个旨在优化农业实践的AGI系统可能会由于缺乏对长期可持续性的考虑而无意中耗尽自然资源或破坏生态系统,影响食品生产和环境平衡。</span><span></span></p><p><span>我希望我们都能同意,推进AGI安全是我们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我想把我剩下的讲话重点放在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哪里开始的地方。</span><span></span></p><p><span>一个领域是AGI治理</span><span>,</span><span>这是一项具有全球影响的技术。鲁莽开发和部署造成的事故成本将影响我们所有人。</span><span></span></p><p><span>在这方面,有两个关键</span><span>要素</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国际规范和标准,并通过包容的过程,在所有国家为AGI的使用制定平等统一的保护措施。在这些保护措施之内,我们相信人们有充分的机会做出自己的选择。</span><span></span></p><p><span>其次,我们需要国际合作来建立对日益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安全开发的全球信任,以可验证的方式。</span><span>这不是一件</span><span>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作为国际社会投入持续而重要的关注,才能做好这件事。道德经提醒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认为在这里采取最有建设性的第一步是与国际科技界合作。</span><span></span></p><p><span>特别是,我们应该促进增加透明度和知识共享的机制,关于AGI安全方面的技术进展。发现新出现安全问题的研究人员应该为了更大的利益分享他们的见解。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权利的同时,鼓励这种规范。</span><span></span></p><p><span>如果我们做好了这一点,它将为我们打开新的大门,让我们能够加深合作。更广泛地说,我们应该投资、促进和引导对目标和安全研究的投资。</span><span></span></p><p><span>在OpenAI,我们今天的目标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问题上,即如何让人工智能系统作为一个有用和安全的助手,在我们当前的系统中行动。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如何训练ChatGPT,使它不会发出暴力威胁或协助用户进行有害活动。</span><span></span></p><p><b><span>但是随着我们更接近AGI,任何不符合目标的潜在影响和程度都将呈指数增长。</span></b><span>为了提前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努力将未来灾难性结果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当前系统,我们主要使用来自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来训练我们的模型,使其作为一个有用和安全的助手行动。</span><span></span></p><p><span>这是后期训练目标技术中的一个例子,我们也在忙于开发新的技术。要做好这件事情需要很多艰苦的工程工作。从GPT-4完成预训练到部署它,我们花了8个月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我们在这方面走在了正确的轨道上。GPT-4比我们以前的任何模型都更符合目标。</span><span></span></p><p><span>然而,对于更先进的系统来说,目标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这需要新的技术方法,以及更多的治理和监督。想象一下,一个未来的AGI系统提出了10万行二进制代码。人类监督者不太可能检测到这样一个模型是否在做一些邪恶的事情。</span><span></span></p><p><span>所以我们正在投资一些新的和互补的研究方向,我们希望能够取得突破。</span><b><span>一个是可扩展的监督。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来协助人类监督其他人工智能系统。例如,我们可以训练一个模型来帮助人类监督者发现其他模型输出中的缺陷。第二个是可解释性。我们想尝试更好地理解这些模型内部发生了什么。</span></b><b><span></span></b></p><p><span>我们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使用GPT-4来解释GPT-2中的神经元。在另一篇论文中,我们使用模型内部信息来检测模型何时在说谎。虽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span><b><span>我们相信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产生解释的能力。</span></b><b><span></span></b></p><p><span>最终,我们的</span><b><span>目标是训练人工智能系统来帮助目标研究本身</span></b><span>。这种方法的一个有希望的方面是,它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而扩展。随着未来模型变得越来越聪明和有用作为助手,我们将找到更好的技术,实现AGI的非凡利益,同时减轻风险,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挑战之一。</span></p><p><b>以下为对话实录:</b></p><p>张宏江:我们离人工智能还有多远?风险是不是很紧迫,还是我们离它还很遥远?无论是安全的人工智能,还是潜在的不安全的人工智能。</p><p>Sam Altman :这个问题很难准确预测时间,因为它需要新的研究思路,而这些思路并不总是按照规定的日程来发展的。它可能很快就会发生,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我认为很难用任何程度的确定性来预测。但我确实认为,在未来十年内,我们可能会拥有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在这样的世界里,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是重要而紧迫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历史上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技术比许多人想象的更快地改变世界的例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系统的影响和加速度,在某种意义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认为做好准备,让它尽快发生,并且解决好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考虑到它们的影响和重要性,是非常有意义的。</p><p>张宏江:你感觉到了一种紧迫感吗?</p><p>Sam Altman:是的,我感觉到了。我想强调一下,我们并不真正知道。而且人工智能的定义也不同,但是我认为在十年内,我们应该为一个拥有非常强大系统的世界做好准备。</p><p>张宏江:你在刚才的演讲中也提到了几次全球合作。我们知道世界在过去六七十年里面临过很多危机。不过对于其中的很多危机,我们设法建立了共识和全球合作。你也正在进行一次全球之旅。你正在推动什么样的全球合作?你对目前收到的反馈感觉如何?</p><p>Sam Altman:是的,我对目前收到的反馈非常满意。我认为人们非常认真地对待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我认为在过去六个月里,这方面的讨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人们真正致力于找出一个框架,让我们能够享受这些好处,同时共同合作来减轻风险。我认为我们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来做这件事。全球合作总是很困难的,但我认为这是一种机会和威胁,可以让世界团结起来。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框架和安全标准,来指导这些系统的开发,这将是非常有帮助的。</p><p>张宏江:在这个特定的话题上,你提到了高级人工智能系统的对齐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我也注意到OpenAI在过去几年里投入了很多精力。你还提到了GPT-4是对齐方面的最佳例子。你认为我们能否通过对齐来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或者这个问题比对齐更大?</p><p>Sam Altman :我认为对齐这个词有不同的用法。我认为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实现安全人工智能系统的整个挑战。对齐在传统意义上是指让模型按照用户的意图行事,这当然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我们还需要回答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如何验证系统是否做了我们想要它们做的事情,以及我们要根据谁的价值观来对齐系统。但我认为重要的是要看到实现安全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全貌。</p><p>张宏江:是的,如果我们看看GPT-4所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它仍然是从技术角度来看的。但除了技术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常复杂问题是系统性的。人工智能安全可能也不例外。除了技术方面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和问题对人工智能安全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特别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科学家,我们应该做什么?</p><p>Sam Altman: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会说没有技术解决方案,其他一切都很难。我认为把很多精力放在确保我们解决了安全方面的技术问题上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提到的,弄清楚我们要根据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对齐系统,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需要技术输入,但它是一个需要全社会深入讨论的问题。我们必须设计出公平、有代表性和包容性的系统。而且,正如你指出的,我们不仅要考虑人工智能模型本身的安全性,还要考虑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所以建立安全分类器和检测器,可以在模型之上运行,可以监控使用策略的遵守情况,这也很重要。然后,我也认为很难提前预测任何技术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从真实世界中学习和迭代地部署,看看当你把模型放到现实中时会发生什么,并改进它,并给人们和社会时间去学习和更新,并思考这些模型将如何以好的和坏的方式影响他们的生活。这也很重要。</p><p>张宏江:你刚才提到了全球合作。你已经访问了很多国家,你提到了中国。但你能否分享一些你在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果?你对下一步有什么计划或想法?从这次世界之旅中,从你与各种政府、机构、机构之间的互动中?</p><p>Sam Altman:我认为通常需要很多不同的视角和人工智能安全。我们还没有得到所有的答案,这是一个相当困难和重要的问题。</p><p>此外,正如所提到的,这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使人工智能安全和有益的。涉及在非常不同的背景下了解不同国家的用户偏好。我们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才能实现这一目标。<b>中国拥有一些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从根本上说,我认为,考虑到解决高级人工智能系统对齐的困难,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最好的头脑。</b>所以我真的希望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在这里做出巨大的贡献。</p><p>张宏江:我明白今天的论坛是关注AI安全的,因为人们对OpenAI很好奇,所以我有很多关于OpenAI的问题,不仅仅是AI安全。我这里有一个观众的问题是,OpenAI有没有计划重新开源它的模型,就像在3.0版本之前那样?我也认为开源有利于AI安全。</p><p>Sam Altman:我们有些模型是开源的,有些不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你应该期待我们将来会继续开源更多的模型。我没有一个具体的模型或时间表,但这是我们目前正在讨论的事情。</p><p>张宏江:我们把所有的努力都投入到了开源中,包括模型本身、开发模型的算法、优化模型和数据之间关系的工具。我们相信有必要分享,并让用户感觉到他们控制了自己所使用的东西。你是否有类似的反馈?或者这是你们在OpenAI中讨论的内容?</p><p>Sam Altman:是的,我认为开源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最近也有很多新的开源模型出现。我认为API模型也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控制。你可以阻止某些用途。你可以阻止某些类型的微调。如果某件事情不起作用,你可以收回它。在当前模型的规模下,我不太担心这个问题。但是随着模型变得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强大,如果我们对此是正确的,我认为开源一切可能不是最佳路径,尽管有时候它是正确的。我认为我们只需要仔细地平衡一下。</p><p>张宏江:关于GPT-4和AI安全方面的后续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改变整个基础设施或整个AGI模型的架构,以使其更安全、更容易被检查?你对此有什么想法?</p><p>Sam Altman:这肯定有可能,我们需要一些非常不同的架构,无论是从能力还是从安全性方面来看。我认为我们将能够在可解释性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在当前类型的模型上,并让它们更好地向我们解释它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但是,如果在变换器之后还有另一个巨大的飞跃,那也不会让我感到惊讶。而且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原始的变换器之后,架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p>张宏江: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我也很好奇,下一步的AGI研究方向是什么?在大模型、大语言模型方面,我们会不会很快看到GPT-5?下一个前沿是不是在具身模型上?自主机器人是不是OpenAI正在或者准备探索的领域? </p><p>Sam Altman:我也很好奇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我最喜欢做这项工作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研究的前沿,有很多令人兴奋和惊讶的事情。我们还没有答案,所以我们在探索很多可能的新范式。当然,在某个时候,我们会尝试做一个GPT-5模型,但不会是很快。我们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我们在OpenAI刚开始的时候就做过机器人方面的工作,我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回到这个领域。</p><p> 张宏江:听起来很棒。你在演讲中也提到了你们是如何用GPT-4来解释GPT-2的工作原理,从而使模型更安全的例子。这种方法是可扩展的吗?这种方向是不是OpenAI未来会继续推进的? </p><p>Sam Altman:我们会继续推进这个方向。 </p><p>张宏江:那你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生物神经元上吗?因为我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有一些生物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他们想借鉴这个方法,在他们的领域里研究和探索人类神经元是如何工作的。 </p><p>Sam Altman: <b>在人工神经元上观察发生了什么比在生物神经元上容易得多。</b>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对于人工神经网络是有效的。我认为使用更强大的模型来帮助我们理解其他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我不太确定你怎么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人类大脑上。 </p><p>张宏江:好的,谢谢你。既然我们谈到了AI安全和AGI控制,那么我们一直在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个模型,那么会不会更安全?这就像核控制一样,你不想让核武器扩散。我们有这样的条约,我们试图控制能够获得这项技术的国家数量。那么控制模型数量是不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p><p>Sam Altman:我认为对于世界上有少数模型还是多数模型更安全,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有一个系统,能够让任何一个强大的模型都经过充分的安全测试?我们是否有一个框架,能够让任何一个创造出足够强大的模型的人,既有资源,也有责任,来确保他们创造出的东西是安全和对齐的? </p><p>张宏江:昨天在这个会议上,MIT未来生命研究所的Max教授提到了一种可能的方法,就是类似于我们控制药物开发的方式。科学家或者公司开发出新药,你不能直接上市。你必须经过这样的测试过程。这是不是我们可以借鉴的?</p><p>Sam Altman:我绝对认为,我们可以从不同行业发展出来的许可和测试框架中借鉴很多东西。但我认为从根本上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可以奏效的方法。 </p><p>张宏江:非常感谢你,Sam。谢谢你抽时间来参加这次会议,虽然是虚拟的。我相信还有很多问题,但考虑到时间,我们不得不到此为止。希望下次你有机会来中国,来北京,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讨论。非常感谢你。 </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83672",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83672",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Fri, 09 Jun 2023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知乎新定义的人、“货”、场",
    "description": "问题,可是知乎最好的“货”。\n<p>这些年来知乎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教育、视频、热榜、超话、综艺、网文。在知乎身上总能看到其他平台的影子。但哪怕是拥有破亿的月活用户,知乎仍保持着其独有的气质。哪怕再不喜欢知乎,也很难否认目前的知乎仍是一个能具备“获得感”的知识社区。</p><p>经过几年持续的解释和梳理,知乎将创作者重心定义为“职人”;将以“问题和讨论”为核心的内容体系外延至商业IP的建立;将平台定义为“以问答形式搭建的专业、多元、有价值的‘讨论场’”。</p><p>4月13日,知乎召开“2023知乎发现大会”,属于知乎的“人货场”,通过这场发布会,全方位的对外展示了出来。</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4/19/portal/2023/04/19/TeWjHmETAp3F3hk83zmPWr3A6dTpp86M.png\" title=\"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 alt=\"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 width=\"828\" height=\"51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figcaption></figure><h3><b>垂直内容的尽头是“职人”</b></h3><p>作为一项围绕创作体系、流量和收益等维度的创作者长期扶持计划,海盐计划正在进入第五个年头。流量扶持和变现手段成为了盐选计划的标杆配置。</p><p>从盐选计划4.0开始,知乎开始鼓励大家深耕垂类,鼓励创作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产出专业内容。相应的在产品形态上,也通过算法来帮助创作者找到自己的亮点。</p><p>从5.0开始,除了常规的流量扶持之外,给了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锚定职人创作者群体。</p><p>职人这个名词既熟悉又陌生,我们通常理解的职人是有专业的教育背景以及专业的职业身份,精通某项领域某种技能的群体。站在知乎的角度,社区业务负责人张宁进一步解释道:“目前我国潜在的职人群体超过3亿,这些职人群体与知乎的用户群体高度吻合,他们很多都是活跃在一二线城市的职业工作者,在工作领域和兴趣爱好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p><p><b>知乎讲了十二年的专业。职人,成了这个概念最具体的表现。</b></p><p>知乎CEO 周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每个人在某个领域都是一个专家。”其实是职人之于知乎最宝贵的特征,也区别于彼专家和此专家。</p><p>相应在产品形态上,知乎开放全新的蓝标认证,参与用户可以进行学历、在职公司及职位和职业资格这三类认证。获得“职人”蓝标认证之后,可以获得盐选计划一系列的扶持。</p><p>在张宁看来,“职人”这个词跟“匠人”有点相似,都表示外人对其行业技能认可的尊重,是一种尊称。</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4/19/portal/2023/04/19/Z3G77D83fAMdpEnWAnpkJxDahSdk_DCG.png\" title=\"知乎战略副总裁、社区业务负责人张宁\" alt=\"知乎战略副总裁、社区业务负责人张宁\" width=\"831\" height=\"55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知乎战略副总裁、社区业务负责人张宁</figcaption></figure><h3><b>所有标签都成为了多元“讨论场”中的一元</b></h3><p>与其说知乎是一个内容平台,倒不如说知乎是一个问题集合体。很多问题其实没有准确的答案,需要通过“讨论”让答案尽可能的成熟。这个过程也是知乎几乎所有内容的核心逻辑。</p><p>知乎至今都没有抛去“社区”的定义,仍在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UGC平台。</p><p><b>知乎做的,就是搭建一个足够健全的场地,可以容纳各种形式的讨论的内容。</b></p><p>在发布会上宣布知乎App 9.0将于5月份上线,整个新版的变化一句话总结就是让人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更加方便了。</p><p>在新版APP中为“想法”更新了新编辑器,新编辑器升级了对图片、视频的多选、编辑、剪辑等功能。知乎产品经理龚子蕙介绍道:“我们发现,知友更愿意在视频想法里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于是,知乎的视频剪辑功能用提词器、智能字幕功能提升创作效率,以辅助口播类视频的制作”。</p><p>以及知乎在去年出品的三档自制节目,也是通过综艺栏目的方式将讨论抛向更广大的人群。</p><p>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人们对于这场发布会的期待可能并非知乎自身业务的进展,而是知乎有没有拿出一个自己的生成式语言大模型。知乎也确实没辜负人们的期待,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与面壁智能深度合作的AI大模型“知海图AI”。</p><p><b>相比于其他的语言大模型,“知海图AI”之于知乎除了提高生产力的工具之外,还有一层新的身份,就是这个巨大的“讨论场”中的一员。</b></p><p>周源表示:“我们在非常慎重考虑AI要以什么姿态进入社区?社区一定是以人为本,知乎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讨论分享,它是这么迭代起来的,它的起点是人,它的终点也是人。<b>但是AI不是人,这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AI只是一个环节</b>,它可以在生产力的场景,在讨论的体验以及工具化的这些部分。”</p><p>我们在使用如今的ChatGPT其实就是在向AI问问题,甚至我们还需要学习怎么更好的写Prompt来更高效的向ChatGPT问问题。</p><p><b>问题,可是知乎最好的“货”。</b></p><p>一个属于知乎的大语言模型,在经过大量问题和讨论结果的投喂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是一个令人期待的事情。</p><p>在新零售领域,如何在“人货场”三要素上发力,几乎是每一个电商人、直播人必学的课程。人货场搭建的好,几乎就等于自己的产品卖得好。现在知乎也搭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人、货、场。</p><p>做的是这门将问题讨论出答案的生意。</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80481",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80481",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ue, 18 Apr 2023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星纪魅族要用造车的标准做手机",
    "description": "拥有手机的汽车才是完全体?\n<p>一场发布会,让吉利+星纪魅族 = 华为?</p><p><span>3</span><span>月</span><span>30</span><span>日</span><span>,</span><span>星纪魅族召开成立之后的第一场发布会</span><span>,</span><span>主要发布了包括魅族</span><span>20</span><span>系列手机</span><span>、</span><span>Flyme</span><span> 10</span><span>操作系统</span><span>、</span><span>FlymeAuto车机系统以及领克</span><span>08</span><span>汽车</span><span>。</span><span>这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发布会</span><span>,</span><span>它有手机</span><span>、</span><span>操作系统</span><span>、</span><span>车机系统和汽车硬件产品</span><span>,</span><span>放眼全球</span><span>,</span><span>也只有华为一家是如此配置</span><span>。</span><span></span></p><p><b><span>在这场发布会之后</span><span>,</span><span>Flyme这个品牌从一个手机操作系统一跃成为像鸿蒙一样的角色</span><span>。</span><span>虽然仍有差距</span><span>,</span><span>但也是早晚的事情</span><span>。</span></b><span></span></p><p><span>作为一家巅峰时期也曾叱咤手机圈</span><span>,</span><span>与小米打得不相上下</span><span>,</span><span>却又一度濒临死亡的手机厂商</span><span>,</span><span>魅族时隔两年再次站在聚光灯下</span><span>,</span><span>以星纪魅族的名义焕发出第二春</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发布会由李书福亲自站台开场,主讲人沈子瑜也是目前吉利体系下智能化技术的一号人物</span><span>,</span><span>手上握着亿咖通</span><span>、</span><span>芯擎科技、星纪魅族三大重要资源</span><span>。</span></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3/31/2a26TMJXPiY_p684kBeHSp8rcYYGeat9.jpg\" title=\"\" alt=\"\" width=\"3966\" height=\"223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b><span>通过这场发布会</span><span>,</span><span>沈子瑜麾下的所有技术和成果都凝聚成了一部手机和一辆汽车对外展示</span><span>。</span></b><span></span></p><p><span>在发布会上首先登场的是魅族</span><span>20</span><span>系列手机</span><span>,</span><span>包括</span><span>魅族20 INFINITY无界版、</span><span>魅族</span><span>20 </span><span>Pro</span><span>、</span><span>魅族</span><span>20</span><span>三款机型</span><span>。</span><span>价格从</span><span>2999</span><span>元一路飙升至</span><span>8499</span><span>元</span><span>,</span><span>这也是魅族第一次将自己的定价拉升至</span><span>8000</span><span>元的档位</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三者均采用的是骁龙</span><span>8</span><span>Gen</span><span>2</span><span>处理器</span><span>,</span><span>理论上性能三者是完全相同的</span><span>。</span><span>区别在于手机的整体质感以及一些拍照</span><span>、</span><span>屏幕素质等体验</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从下面这张图都不用我说哪个是贵的</span><span>魅族20 INFINITY无界版,</span><span>哪个是相对便宜的魅族</span><span>20 </span><span>Pro</span><span>,</span><span>也能一眼看出来区别</span><span>。</span><span></span></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3/31/1_w6s__Z5szPcRJjGra4kB4hj51G8E3D.JPEG\" title=\"\" alt=\"\" width=\"1532\" height=\"125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b><span>不管星纪魅族把价格定到多高</span><span>,</span><span>这次在性能方面保持全系列统一</span><span>,</span><span>价格最低在</span><span>2999</span><span>元</span><span>,</span><span>我觉得称其一句良心不过分</span><span>。</span></b><span>至于性能之外的</span><span>,</span><span>就是按价收费了</span><span>,</span><span>花多少的钱享受多少的东西</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发布会上</span><span>,</span><span>沈子瑜频繁的提到一个词叫做“车规级”标准</span><span>,</span><span>意思是手机整体的稳定度</span><span>、</span><span>设计感是与汽车保持同水准的</span><span>。</span><span>比如沈子瑜提到手机的四个角应该要什么样的弧度才是最完美的弧度</span><span>?</span><span>给出的答案是汽车中的G</span><span>3</span><span>连续曲率</span><span>。</span><span></span></p><p><b><span>做汽车相关技术出身的沈子瑜</span><span>,</span><span>不免将做汽车的思路挪用至手机上</span><span>。</span></b></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3/31/portal/2023/03/31/0JkBpT0086aJ8G3_aHdyMyQ0DPy0Xnxw.png\" title=\"\" alt=\"\" width=\"2886\" height=\"133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pan>接下来登场的是Flyme</span><span> 10</span><span>系统</span><span>,</span><span>两个主要的变化</span><span>:</span><span>系统更流畅简洁</span><span>、</span><span>内存用量更少</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具体来说</span><span>,Flyme 10集成全新的OneMind 10.0超算AI引擎,</span><span>支持</span><span>动态分类内存回收,可以超长时间保持应用活跃,快速再次启动、任务切换,12GB内存时应用保活数最多达21个。</span><span>可达到</span><span>纳秒级动效计算,有效减少帧异常抖动,卡顿帧比例减少78%。系统还能够通过多轨能效调频、秒级纯净后台、自适应帧率等技术,</span><span>延长</span><span>续航</span><span>时间</span><span>。</span></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3/31/portal/2023/03/31/1F5b8fXB000GGPEHHEm2m06hMKxMB0Cn.png\" title=\"\" alt=\"\" width=\"2886\" height=\"133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pan>Flyme 10不可卸载应用只有通话、短信、图库、相机、设置、应用商店、浏览器</span><span>这</span><span>7</span><span>个应用</span><span>。</span><span>说别的都不如这一句话能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的手机“干净”了</span><span>。</span></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3/31/SxbeH2an_TskD937kh6wPRwAay38m633.png\" title=\"\" alt=\"\" width=\"2768\" height=\"120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pan>还有一些额外的小更新</span><span>,</span><span>像是个性化内容更丰富</span><span>、</span><span>提取图片文字</span><span>、</span><span>一键抠图等功能</span><span>。</span><span>用过iPhone且更新到iOS</span><span> 16</span><span>的用户应该都不会陌生</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紧接着</span><span>,</span><span>就是车机系统FlymeAuto的首次登台亮相</span><span>。</span></p><p><span>在过去以</span><span>博世经典的五域分类拆分整车,为动力域(安全)、底盘域(车辆运动)、座舱域/智能信息域(娱乐信息)、自动驾驶域(辅助驾驶)和车身域(车身电子)。</span><span></span></p><p><b><span>星纪魅族这次自定义了第六域</span><span>,</span><span>称为“手机域”</span><span>,</span><span>手机本身也将成为汽车的一部分存在</span><span>,</span><span>或者说拥有手机这个维度的汽车才是完全体的存在</span><span>。</span></b></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3/31/portal/2023/03/31/_jr8ismGX0D8SD1ym5K8pM0sdzQ0JN12.png\" title=\"\" alt=\"\" width=\"2886\" height=\"133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pan>在使用魅族手机的时候</span><span>,</span><span>FlymeAuto能无缝同步手机生态</span><span>,</span><span>实现手机与车机的无感链接上车既链接下车既自动断开</span><span>;</span><span>能在车机系统中看到小窗显示的手机页面</span><span>、</span><span>实现应用接力</span><span>;</span><span>能拥有UWB查找车辆功能</span><span>;</span><span>能将手机作为车机娱乐时的手柄</span><span>;</span><span>还能通过手机对车机进行OTA升级</span><span>。</span><span>沈子瑜表示</span><span>,</span><span>通过手机给车机OTA升级的成功率接近</span><span>100%。</span><span></span></p><p><span>这也能算是对此前领克车主苦恼于OTA升级的隔空回应了</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在没有魅族手机的情况下</span><span>,</span><span>Flyme Auto</span><span>也拥有</span><span>如然</span><span>空调</span><span>、多形态桌面、一镜到底、手势交互、Smart Bar、如然空调、小程序使用等</span><span>一系列</span><span>功能。</span><span>沈子瑜表示</span><span>:</span><span>“对于没有魅族手机加持下的Flyme Auto的使用,Flyme Auto也能降维打击现有车机。”</span></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3/31/portal/2023/03/31/2D1SK00af6Y265tDh_z2b83SHE0700br.png\" title=\"\" alt=\"\" width=\"2886\" height=\"133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pan>最后登场的是领克</span><span>08,</span><span>这款汽车将首发搭载FlymeAuto系统</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领克</span><span>08采用了概念车The Next Day的设计理念,长宽高分别为4820x1915x1685mm,轴距为2848mm,定义为中型SUV。</span><span></span></p><p><span>动力方面则会搭载Lynk E-Motive智能电混系统下全新开发的四缸电混专用发动机和电混专用变速箱。</span><span></span></p><p><span>内饰方面,领克08该车配备了全液晶仪表盘、15.4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和业界最大的92英寸HUD抬头显示,分辨率达到了2K,支持三车道级别导航、眼球追踪功能。</span><span></span></p><p><span>芯片方面</span><span>,</span><span>领克</span><span>08</span><span>首发搭载了出自亿咖通的</span><span>安托拉1000Pro计算平台,NPU总算力16 TOPS、GPU总算及高达1800G FLOPS。</span></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3/03/31/W53WtM31T6nbKGMK3FzD0hs0wDDQ9w0p.jpg\" title=\"\" alt=\"\" width=\"2786\" height=\"117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span>在这场发布会之外</span><span>,</span>领克 08<span>还将登陆</span><span>4</span><span>月份的上海车展</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这场发布会之后</span><span>,</span><span>吉利成为了全球第二家做到了手机</span><span>、</span><span>汽车成功深度跨界互联的汽车品牌</span><span>。</span><span>他的对手目前只有华为</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在发布会上</span><span>,</span><span>台下不止一次有人喊出对华为发起挑战的口号</span><span>。</span><span></span></p><p><span>沈子瑜只是非常礼貌且谦虚的回答到</span><span>:</span><span>“不要说的这么直接,已经做到了</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79327",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79327",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hu, 30 Mar 2023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对话“iPod之父”:从极客到行业导师,需要分几步走?",
    "description": "从来都不缺少极客改变世界的故事。\n<p>从商业的思维出发,创造一项顶级技术和创造一家出色的技术公司之间差距,就像是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差异。</p><p>世界上的极客们,似乎更容易拿到那张改变世界的门票,但接下来如何创造一个商业帝国,却拦住了一众以技术见长的“聪明人”们。</p><p>他们不仅需要面对来自不同投资人的“诱惑”,面对从技术到管理的过渡,甚至更需要直面那些让他们得以成为极客的“缺点”,适应商业的节奏和时代的脚步。他们的步伐往往不是太慢,而是走的太快。</p><p>1990年,通用魔术(General Magic)成立,带着改变世界的梦想希冀能开发出电脑之后的下一代个人通讯终端。自诞生之初通用魔术就坚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所以还专门聘请了一名电影导演,来记录自己的发展历程。同名电影《General Magic》的大量影音资料也是由此而来。</p><p>通用魔术成功了,在1994年创造出了一台惊艳的设备——Magic Link。它能打电话、有触摸屏、可收发邮件,甚至可以下载安装应用程序,能买机票、能玩游戏,似乎已经有iPhone的雏形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25/portal/2022/11/25/3w17yhZGBJwK2HXKBm33DBKA6Z19kWNb.jpeg\" title=\"Magic Link\" alt=\"Magic Link\" width=\"1920\" height=\"12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Magic Link</figcaption></figure><p>然而事实上通用魔术失败了,没有人愿意购买这件产品,Magic Link解决的是普通人未来十年内都不会想到的一个需求。</p><p>但从通用魔术的失败中却诞生出了一个属于智能手机的新时代。</p><p>如今的“iPod之父”Tony Fadell(托尼·法德尔),在通用魔术中是年龄最小的员工。在成为“iPod之父”之前,Fadell更像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名普通人。一路仰望着各路大神,艰难的求职,甘作苦活累活。</p><p>后面的故事看起来就更“平平无奇”了。参与iPod和iPhone的研发、创立Nest后被谷歌收购,当功成名就之后开始作为一名投资人、导师站在行业顶端。</p><p>如果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一名极客打工仔,一步步发展为行业大佬的故事。</p><p>这种案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25/portal/2022/11/25/GWQZ7X34dHEY3JnsYpRfwPmt6Hx3NF6P.jpeg\" title=\"自左往右依次是:Tony Fadell、Jon Rubinstein、Jonathan Ive、Steve Jobs、Phil Schiller\" alt=\"自左往右依次是:Tony Fadell、Jon Rubinstein、Jonathan Ive、Steve Jobs、Phil Schiller\" width=\"640\" height=\"38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自左往右依次是:Tony Fadell、Jon Rubinstein、Jonathan Ive、Steve Jobs、Phil Schiller</figcaption></figure><p>但这其中具体每一步是如何发展的,人的心境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每走的一步遇到了那些坑?从中又学到了什么?这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不面对面的去请教,一般是很难得到“真传”。</p><p>Tony Fadell的故事,也因为他自己的“自传”而变得例外。十年前,开始有写书的打算,三年前开始动笔,最终成书——《创造:用非传统的方式做有价值的事》。</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25/portal/2022/11/25/7mr7G5P97s3mm69F6nX7CttJ16fzw5tc.png\" title=\"<br>\" alt=\"<br>\" width=\"800\" height=\"8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br></figcaption></figure><p>这是一本披着商业书籍外衣的个人自传,不矫情、不说场面话,只是传授经验,甚至说是手把手的教导,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Fadell的性格和情绪。我们或许会在各种传记中看到很多伟人成名的故事,会在各类商业书籍中学到很多方法,却很难读到源起自微末的心路历程和真诚的经验分享。</p><p>我们有幸能获得跟Tony Fadell坐下来聊一聊的机会,为何他能被称作“iPod之父”?又是如何面对创立的Nest被收购?最后又是为什么有了写书的打算?</p><p>以下是品玩与Tony Fadell的对话实录,部分内容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稍做整理。</p><p>1、<b>品玩:</b>咱们先从书籍《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开始聊起。因为您在过去经历里都是要做一件事情有十年时间有很强烈的契机想去做。您也提到在酝酿这本书的过程也近10年,那么写这本书的契机是什么呢?</p><p><b>托尼·法德尔:</b>我萌生出写这本书的想法要追溯到七到十年前,那时是我决定要写这本书的开端。当时我已经投资了很多初创企业,并且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多来自全球各地的年轻创始人,他们会问我关于销售、设计、财务、董事会架构的问题,也会问我未来的技术导向是什么,以及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等。被大家问多了以后,三年前我突然灵机一动就想到既然每天有这么多人过来问我的建议和看法,而且大多数问题都是大同小异的,我为什么不直接写一本书,统一解答他们的问题呢?这就是三年前我开始写这本书很重要的一个契机所在。</p><p>而且在筹备这本书时,我回顾个人职业生涯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一些小小的成功和成绩,也是得益于我自己的很多导师,有一些现在都已经过世了。但正是由于他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够让我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现在是时候让我自己也去承担起一个导师的角色,帮助更多年轻人找到他们自己职业以及人生的发展方向,也希望能将这些想法尽可能多地触及更多的人。</p><p>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介绍过去自己很棒的成绩,写一本人物自传。我希望这是一本带有指导性的百科全书,给到大家真正的帮助。就像我如果有机会回到20岁,我希望能学到什么?那么这本书就可以很好地为我指引方向。</p><p><b>2、品玩:</b>《创造》发布之后肯定有更多的人向您去问问题或者去向您寻求建议,在书中您也给到很多的自己的建议,比如说也鼓励年轻人将出色的方案创意发邮件给您。这本书大卖以后,有没有对您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p><p><b>托尼·法德尔:</b>今年五月份《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刚上市的时候,我非常紧张。我想确保这本书确实能对大家有帮助,但同时它也将我毫无隐藏地暴露在大众视野,这包括我自己过去所经历的失败、自己的体会和实际的建议。我很担心大家读了之后不愿意接受这本书。当书上市后,甚至现在它也在中国出版后,我知道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读它。我每天也会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收到大量的私信,甚至还收到了纸质信件,大家都给到了非常积极的评价,告诉我他们如何喜欢这本书,这本书给他们和自己的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他们也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团队和身边的朋友去读。甚至我之前投资过的很多公司也读了这本书。</p><p>正是了解到这些积极的反馈后,我认为读者本身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因为他们是愿意把自己代入到书中提到的故事和过去的经历当中,这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带来了指导。读到这些反馈之后,我是激动又开心,当然我也非常感激并且虚心接受来自世界各地、各个行业的人对我的所有评价和意见。甚至还有些人问我下本书什么时候出,这个就顺其自然吧!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去写下一本。</p><p>总之,一开始在五月份我忐忑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现在我在情绪上变得非常积极,并且充满热情。我自己也非常高兴能够看到大家喜欢这本书,谢谢!</p><p><b>3、品玩:</b>其实《创造》从结构或者小标题上看,本质上是一本商业书籍,但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更像是一本个人的传记。因为您的名字之前一直在我的脑海当中是书面化的,但是看到您之前与腾讯的采访、纪录片,加上我看过这本书之后,这种真诚感和真实感非常立体在脑海中映射出您的形象,跟书中表现和展现的个性几乎一摸一样,我非常好奇,您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处于一种什么心情?在一般的商业管理书籍中几乎很少出现如此真诚的表达。</p><p><b>托尼·法德尔:</b>就像我刚刚提到《创造》刚上市的时候,我是很紧张的。但正如你所说,这本书其实是关于人性的。如果单纯看《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的名字,你可能认为它是讲关于创造事物、科技、商业、或者是讲述硅谷的一本书,但其实这一切都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类为彼此互相创造事物,让大家在互相对话和沟通的时候能够相互理解,产生共鸣。因此,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某些章节需要反复删了再重写,因为我必须摆脱对某些事物的情绪。这是一种很好的情绪宣泄方式,可以让我摆脱情绪,真正地重新深入了解自我,更好地思考我在各种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经历中学到的经验。当我摆脱掉这些情绪后,我才可以从人性的本质出发来写这本书。这也是这本书真正来自内心的地方。包括与我一起合作的Dina Lovinsky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非常了解彼此,而且我们坚持的核心都是人类、情感和同理心,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彼此知道如何合作,以及如何克服困难。</p><p>所以,这本书充满了很多有关人性本质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我不确定这本书是否会受到欢迎。因为正如你所说,它与传统的商业书籍不同,它在很多方面和领域比商业更具哲理人性。这是一个很疯狂的混搭,但它是合理并且实用的。</p><p>我听说这本书有幸被北京政府官网列为推荐书籍,听到这个消息我倍感荣幸。因为作出这样的推荐,意味着大家摒弃了文化的差异,摒弃了国家的差别,认可了书中的内容是真的关于人类一直都在寻找方法从而可以一起工作,互相了解,并如何让团队做到最好。</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25/728s71m5AZp2G3hmFJFHJ61McPa563_9.jpg\" title=\"通用魔术时期的Tony Fadell\" alt=\"通用魔术时期的Tony Fadell\" width=\"768\" height=\"50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通用魔术时期的Tony Fadell</figcaption></figure><p>4、<b>品玩:</b>我接下来的问题是关于您的一些经历,我相信这也是很多读者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在纪录片这个《通用魔术》开篇有这么一段话,这是一个以小组人来改变世界的故事,改变世界其实也是通用魔术一个愿景,也是贯穿了您之后几十年职业生涯,包括iPod、Nest做到改变世界这一点,我比较好奇的是,您从最初的极客到创业阶段就有了这种想法?还是说被通用魔术思想所影响?或者是您从通用魔术这几年当中对您最大的帮助是什么?</p><p><b>托尼·法德尔:</b>提到之前我在通用魔术的那段经历,它教会了我如何有一个更加宏远和宏大的梦想。通常来说初创企业是没有精力考虑长远愿景的,也没有要改变世界的念头,但是通用魔术的确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现在可以说一个小团队也可以改变世界。尽管那时通用魔术也是失败了,但至少这个思想已经在我脑海里面根深蒂固,直接启发了我后来对iPod、iPhone等等产品的创新。</p><p>通用魔术那个时候之所以没有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当时的那个时代和社会环境还没有做好准备,技术筹备也不到位。但是公司的愿景的确是没有错的,那就是要勇于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同时,我也明白了即使你想改变世界,也要有先决条件作为保障,例如必须了解如何改变世界,以及何时是改变世界的最佳时机。</p><p>通用魔术之后,我花了很多年才真正从其他人身上学习到新的技能,并且也从失败中不断汲取经验,包括到后面iPod、iPhone都是从失败当中一步一步成长过来的。所以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是我们真正的学习方式。上学的时候大家告诉我们失败是不可以的,因为你唯一想做就是通过考试,分数越高越好,这样你就会获得成功。但在成年后,我们是没有那么多成功的,绝大多数事件是以失败告终,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失败当中去学习经验,不断推动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颠覆现有的常规。</p><p>如果你在创新,你就无法从一本关于创新的书中学到东西,学到如何帮助你正在试图构建的从未存在过的东西。你可能会学到其他的经验,但你不能学到如何创建团队和创建真正改变世界的东西。因为如果你做到了,那么它就不会有创新。你正在做一件从定义上来说是全新的事情。所以你必须要冒风险,从风险当中去获得回报,这个回报可能是小部分可能性的成功,更大可能性又是一个失败,如果真的出现失败的话,就是要把经验反馈到下一次尝试当中,直到真的取得成功为止。</p><p>就像学走路一样,我们在学会走路之前要经过几千次的摔倒。如果在第一次尝试走路就放弃了,那就永远学不会了。回到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你要知道你在学校接受的方式绝对与你成年后生活和创造事物的方式相反,失败才是我们学习的方式。</p><p>5、<b>品玩:</b>在过往的报道中我们会得知,Jon Rubinstein是iPod的总负责人,iPod这个名字是由Vinnie Chieco提出的,设计由Jonathan Ive的团队负责,甚至iPod的诞生,也源自乔布斯回归苹果后数位中枢理念的推行。在创造iPod的过程中,您认为您赋予iPod最独特的特性是什么?</p><p><b>托尼·法德尔:</b>首先想说这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独角戏,在这背后,除了您刚才说的那几个人之外,这背后还有大量其他团队和成员的参与和合作,像没有提到的支持团队,比如Jeff Robbin的iTunes团队。就我个人而言,我在iPod诞生的早期阶段,做了很多事请。最开始我参加到iPod团队中是作为咨询顾问,并且参与了前期最主要的程序基础搭建工作,包括对芯片的选择,产品架构的决定,用户界面设计,选择软件堆栈,再到LCD屏选择和电池封装。所以,在项目开始的前6-12周里,我是在做产品的所有设计和工程。后来,我们请来了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和其他成员,才做了更多事情。其次,在后期阶段,我们还要设计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了解耗材和材料,还要跟采购商谈价格,这些基础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我完成,从而了解iPod的不同的构建种类,包括内存、闪存,再到后续的开发。所以,这就是我和iPod还有其他团队成员的起源。</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25/portal/2022/11/25/P9beC7DAbiY6zMSM236268HCAE11GJCD.jpeg\" title=\"Nest\" alt=\"Nest\" width=\"1920\" height=\"12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Nest</figcaption></figure><p>6、<b>品玩:</b>作为Nest的创始人,您在书中提到Nest被谷歌收购的时候,读起来有一种矛盾的感觉。就是前文提到您不曾后悔将Nest出售给谷歌,您也感激谷歌对Nest的投资以及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推动谷歌对Nest收购,但后文在字里行间会有一种对于谷歌的愤怒感。虽然如今的Nest仍向前发展的很好,但让现在的您穿越回2014年,您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么?</p><p><b>托尼·法德尔:</b>的确这是很矛盾的。我在书中也有提到和承认我在整个收购过程中是犯了一些错误,包括整个收购的具体时间节点,还有收购合同的条款。那时我觉得对于条款还是不够谨慎,像对预算的调整、员工数量和投资金额等。我当时的确也是过度听口头上的表达和陈述,并没有落实在书面上。但是我仍然不后悔谷歌对我们的收购,我真正后悔的是,我当初没有把合同条款谈得更加详细,落实得更加明确,没有更好地保护团队,如果说那个时候如果能够做得更好一点的话,我会保持更加完整的远景,至少能够缓解发生变动的速度,不会看到短时间内来自各方面如此重大的调整。</p><p>其实我现在回想这个过程的话,可以知道这次失败是正确的,这让我们最终做到了收购。尽管这个事情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也有做的不对和不好的地方,但我从中学习到了经验和教训,不会让我和我的团队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件事的发生确实是不幸的,但整体来讲,我认为确实也没有那么糟糕。虽然我希望可以做得更好,但生活和学习还要继续,那以后就不要再犯我类似曾经犯过的错误就好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25/portal/2022/11/25/dJrtP6SSxH7f_b3NZT1GaP7wBQk7Pad5.jpeg\" title=\"<br>\" alt=\"<br>\" width=\"11549\" height=\"649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br></figcaption></figure><p>7、<b>品玩:</b>目前您作为一家投资公司的创始人,结合您过去开发产品的经验,如今您投资一家公司的最底层的逻辑是什么?</p><p><b>托尼·法德尔:</b>谢谢这个问题,我们主要会看是否有颠覆性的技术以及颠覆性的市场策略(Go-to-Market)。</p><p>第一,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性,不管是当初最开始的通用魔术还是到后面的苹果、Nest,颠覆性技术非常重要。简单举个例子,数字音乐取得很快发展,但是数字音乐发展并不是空穴来风,得益于很多技术的累积,包括MP3的出现,还有移动式硬盘变得越来越发达,还有锂电池技术进步,包括这些处理器这些都是当初数字音乐得以快速发展重要的契机所在。</p><p>再提到iPhone,包括点触屏幕,数字网络技术发展,这些也是iPhone能够被创造出来最根本技术本源所在,作为用户他们也习惯用手机,用电脑再加上一个iPod,结合5G,无线技术等等发展,这才是颠覆性技术爆发式突破。以当时的Nest智能恒温器为例,当时我们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了Nest产品上,并不仅仅帮助大家调整自己室内温度,同时可以成为数字中枢预测能量消耗,帮助用户去节能,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很多高新技术成本不断积累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推进到一个市场。</p><p>第二,市场策略也同样的重要。很多市场上的头部企业都发现一个共识,那就是对市场策略非常重视。还是以Nest恒温器为例,除了尖端的技术,还需要对产品的市场策略、渠道策略都要有很好的掌控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直面消费者,才能把更好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所以说通过一个颠覆式技术结合良好上市的策略,这就是对未来愿景更加好的看法,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问题,像气候变暖,关注于每个人自身健康,更好的回馈社会。</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73769",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73769",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hu, 24 Nov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Smart MiniLED顶级画质+288Hz刷新率,创维GLED电视A63这次“杀”疯了",
    "description": "原来电视上也能实现288Hz的高刷。\n<p>在游戏界有一个非常著名射击大作——《使命召唤》系列,相信很多玩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惊心动魄的故事,大片级别的震撼场面,这个系列从2003年以来,到至今一直都是最令玩家喜爱的FPS射击游戏。</p><p>近期发售的《使命召唤19:现代战争2》是系列最新作。不仅是“现代战争”系列的重启故事线的第二作,更代表了动视顶级的游戏工业水准。</p><p>但用什么样的电视才能百分之百的同时享受到高速射击的快感以及好莱坞大片级别的震撼场景,是个难题。</p><p>近期发布的创维 GLED 电视 A63恰好就是一台专门为游戏、影音娱乐所打造的超高性能电视,也是创维A系列中首款MiniLED电视。在创维Smart MiniLED显示技术的加持下,创维 GLED 电视 A63不仅显示效果栩栩如生,还支持288Hz刷新率,并向下兼容240Hz、144Hz、120Hz等刷新率规格。</p><p>相比于液晶电视来说,MiniLED电视不仅可以拥有出色的对比度和精细的画面表现力,同时也更容易实现超高的刷新率,对于影音游戏用户来说,似乎是一种最优解。</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10/portal/2022/11/10/5t1tn6mGNCKxxjD4f46RfeT2c780y66F\" title=\" 图源:品玩 椰子摄\" alt=\" 图源:品玩 椰子摄\" width=\"1260\" height=\"84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椰子摄</figcaption></figure><h3>名为“创维”的画质体验</h3><p>其实MiniLED不是什么新名词,2019年苹果的顶级显示器Pro Display XDR和2020年的iPad Pro都已经用上了MiniLED技术。</p><p>iPad Pro和Pro Display XDR有两个共同的特性——都是苹果的顶级旗舰产品,也都是面向对显示有极致体验需求的用户而设计。在苹果的推动下,MiniLED在一时间也成为了高端显示的代名词。</p><p>不过由于显示器、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相对较小,想做到高质量的显示效果,仍是件较为轻松的事情。</p><p>当屏幕尺寸开始超过40吋,如何在大屏上实现优质的显示效果,一直是电视厂商们投入研发的重心。</p><p>一款电视显示效果主要由三个部分决定: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和技术调教。</p><p>其中,背光模组主要影响控光效果(对比度、亮度)与色彩显示,显示面板主要影响清晰度与流畅度,画质调校影响整体综合显示效果。而创维GLED电视A63便从着三大核心入手,在画质上下足了功夫。</p><p>作为一款288Hz 旗舰 MiniLED 电视,创维GLED 电视A63与普通 MiniLED 不同的是,它采用了创维自研的 Smart MiniLED 背光技术,其核心是分布式 Smart 控光系统,能够根据图像细节对背光的不同要求,通过 AI 精细控光算法,同时驱动多颗创维 Smart 控光芯片,实时调节 MiniLED 灯珠的亮度,解决了普通 MiniLED 电视极易出现的漏光、鬼影等问题,使得高光画面亮而不溢,暗部场景细节尽显。</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10/j1m48H5n41a0Bf1B1Fsc6ZejArmFkbX0.jpeg\" title=\" 图源:品玩 椰子摄\" alt=\" 图源:品玩 椰子摄\" width=\"4024\" height=\"254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椰子摄</figcaption></figure><p>而显示面板采用高亮度、高色准、低反射的 ADS Pro 屏,让显示效果大幅超越 HDR,达到 ADS XDR Display 的标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10/portal/2022/11/10/84wcSdM6QMfHf6FTDf71C58Wa90XC76w\" title=\" 图源:品玩 椰子摄\" alt=\" 图源:品玩 椰子摄\" width=\"1266\" height=\"84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椰子摄</figcaption></figure><p>根据我们做的测试,创维GLED电视A63与官方数据99%P3广色域、ΔE≤0.8高色准、10bit色深、800nit峰值亮度等相差无异,可实现低反光的ADS XDR Display顶尖标准画面。</p><p>从创维GLED电视A63观看电影的实际观感来看,暗光场景可以明显看清,漆黑的夜空中点缀的繁星也可以粒粒分明,黑的地方背光层会控制关闭这部分的灯珠,实现真正暗下去的效果,不会在“星星”的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光晕。</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10/782Y8Z6H4C95m78iT60_N2tJ6kyGZ6Z8.jpeg\" title=\" 图源:品玩 椰子摄\" alt=\" 图源:品玩 椰子摄\" width=\"5630\" height=\"375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椰子摄</figcaption></figure><p>同时,作为一款定位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家庭电视,画质只是他的一面。</p><h3>以画质为基底,撑起影音游戏的一片天</h3><p>这次创维GLED电视A63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将电视的刷新率提升到了恐怖的288Hz。</p><p>在硬件层面,创维GLED电视A63通过一块高刷ADS Pro 屏将电视刷新率提升到了288Hz的恐怖程度,同时还能向下兼容240Hz、144Hz、120Hz等刷新率规格。不敢想象,288Hz的刷新率是可以在一块75英寸的大屏上实现的。</p><p>高帧率的需求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游戏领域。像是射击类游戏、赛车类游戏更是对帧率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甚至帧率的高低也影响着游戏的胜负。</p><p>帧率越高,也意味着玩家可以进行更精密的操作,或者是更快的看见敌人。哪怕只有零点几秒的提前,有时候也足以决定胜负。</p><p>我们以PS5上的赛车游戏《尘埃5》为例,打开帧率模式之后,可以实现高刷新率。搭配PS5 DualSense手柄的自适应扳机、触觉反馈和3D音频新功能,打开游戏的瞬间就像进入到了赛车世界一般,四周的景色向后飞驰而过,高帧率让赛车的速度感体现的淋漓尽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10/JZ7aQ86tJJt363Rztyb37S663ehz_ztf.jpeg\" title=\" 图源:品玩 椰子摄\" alt=\" 图源:品玩 椰子摄\" width=\"5821\" height=\"388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椰子摄</figcaption></figure><p>当然,在射击游戏中,比如在文首提到的《使命召唤19:现代战争2》中,使用创维GLED电视A63反馈的及时感能带给你更顺手的射击手感,增加你的命中率。</p><p>除了游戏之外,超高帧率对于看影音来说,也是有着巨大的提升。2016年,在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中,首次将高帧率带上了大荧幕当中。也让我们开始注意到原来看一部高帧率的电影,画面是如此的流畅清晰。</p><p>创维GLED电视A63目前已经通过帧享超高清认证,是首个支持优酷ZREAL帧享内容专区的产品,率先上线了一系列高帧率片源,目前高帧率片源已超350部。不用担心遇到空有一身高刷武力,却无片可看的尴尬境地。</p><p>另外,世界杯马上就要到了,比赛中高速移动的画面是非常考验电视高刷能力的,高刷电视会让画面清晰不拖影,球员的动作也更清晰。可以说高刷是体育、赛车爱好者在选购电视的必备功能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10/portal/2022/11/10/Q6hyrsQTxC68NZWQa6zzj2iAxSc9rwdJ\" title=\" 图源:品玩 椰子摄\" alt=\" 图源:品玩 椰子摄\" width=\"1269\" height=\"84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椰子摄</figcaption></figure><p>作为一款主打游戏娱乐的电视,在音响方面创维GLED电视A63也并没有成为短板。大部分的电视对于音响方面都并不重视,往往需要搭配回音壁来实现及格线的影音体验。而创维GLED电视A63 则采用了HiFi级的羊毛纸盆来打造音箱,能够更好还原小信号,带来更丰富的声音细节,让音箱的低音听起来也更加低沉有力。通过与外置音响组合,还可构成总功率达60W的定制创维声学系统 2.1,在杜比全景声的加持下,通过电视内置高保真跑道型扬声器与外置无线低延时重低音的组合,可以实现个性化空间音频,带来沉浸式的环绕体验。在实际的音质体验中,人声的中低音表现十分突出,浑厚自然。</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10/portal/2022/11/10/Ebp3Pz8x3f1jX3aQb423yEkh5iZ86Wp3\" title=\" 图源:品玩 椰子摄\" alt=\" 图源:品玩 椰子摄\" width=\"1258\" height=\"83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椰子摄</figcaption></figure><p>在体验创维GLED电视A63 的全过程当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从内到外的精致。在外观设计上,金字塔造型高级黑色氧化工艺装饰条配合深古铜色的金属亮细边,高级感油然而生。同时其酷开系统 9也足够流畅,很多人性化的小功能,帮助我们很顺滑的进入到游戏和影音的世界当中。</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11/10/portal/2022/11/10/Qb6JMtRaNWaJArPFhAcr0dk756JCaKX7\" title=\" 图源:品玩 椰子摄\" alt=\" 图源:品玩 椰子摄\" width=\"1258\" height=\"83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椰子摄</figcaption></figure><p>可以说作为一款主打游戏和影音,面对年轻人的电视,在品质和价格方面都做到了电视行业目前能做到的极致,也给整个行业竖起了一道标杆,让人们见识到了究竟什么才叫做“杀疯了”。</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72988",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72988",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hu, 10 Nov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十年的自主创新",
    "description": "<p>在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过往十年中,产生了哪些重要的技术底座、业务底座和新的商业模式?有哪些重点难点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体系性的发展?</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v/270988",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v/270988",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Wed, 21 Sep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新的铁幕已经落下——面对美国《芯片法案》我们要如何应对?》直播全记录(文字版)",
    "description": "现在我们做的越好,它越焦虑。\n<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8/14/portal/2022/08/14/fm8kmKX8j0K6Yf017Md8ms3NAPPb0sS3\" title=\" 图源:品玩版权图库\" alt=\" 图源:品玩版权图库\" width=\"2132\" height=\"12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版权图库</figcaption></figure><p><b>以下为直播内容文字版实录:</b></p><p><b></b><b>骆轶航:</b>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今天品玩和电子创新网的直播间,一起带给大家线上一期特别的直播对谈环节。今天所要讨论的,是在此刻、在当下意义非常重大,影响也非常深远,我们说它实际上是对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对中国的半导体和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产业,乃至于对我们中国的国运都非常有此刻当下和长远影响的议题。</p><p>就是前不久8月9号,美国拜登政府签署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关于这个法案,它对全球半导体的产业分工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是挑战还是机遇?还是刺激?还是机会?</p><p>这个话题,我相信是一个此刻当下关注科技创新、关注中国科技创新、关注中国科技创新如何在未来取得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从业者和科技创新人士都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p><p>那今天跟我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的,是一位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非常有积累的一位产业观察家,也是一位产业的深度参与者——电子创新网的CEO张国斌老师。</p><p>我跟张国斌老师之前在很多活动线下的跟芯片半导体产业和硬件产业相关的活动上,我们这方面都有交流,我们也是非常熟的老朋友。</p><p>所以今天我觉得我们要探讨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就说我这个事情,我一定要跟国斌老师来去聊。因为张老师我觉得能给我们带来很多非常有价值,有洞见,包括深入产业一线,这样一些发现和一些心得。</p><p>这两天我也注意到,在张国斌老师自己的公众号上也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去探讨这个美国芯片法案,这个事情对于我们的影响,以及我们该怎么去应对,张老师跟大家先打个招呼好吧?</p><p><br><b>张国斌:</b>大家好,朋友们晚上好,我是电子创新网的张国斌。谢谢骆老师的邀请来谈这个话题。其实在美国芯片法案通过之后,我确实也想去做场直播,我还想着找谁,没想到骆老师联系了,算是一拍即合。<br><br>品玩也是在半导体,也有很深的一些观察,我看过他们也写过很多的关于半导体方面的文章,也是非常有自己的一些深度的见解。所以我也很高兴通过这个直播,我们跟骆老师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法案。<br><br>因为这个法案这两天是从产业内到产业外,大家都是非常关心的,热度非常高。但是由于一些方面的原因,产业链的人可能也是不太方便去评论或者说什么东西,而且这个话题确实适合媒体人第三方来评论,也适合真正去关心中国半导体发展的人。那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所以今天有这个机会,我非常高兴,谢谢骆老师。</p><p><br><b>骆轶航:</b>特别谢谢张老师。这个话题我跟张老师在做直播之前也商量了半天。这个话题多少是有点敏感,敏感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事关重大。我觉得产业界的一些观点和产业界的人一些观察,是合适出来分享的,实际上张老师也可以一会跟大家去做一些介绍。</p><p>我觉得是特别有意思,这个法案两周之前品玩就有一篇文章就讲过这个事情,我们当时找到了一个点是这个法案的一个核心,就是准备用2800亿美元资助一些美国本土的科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甚至还有东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企业,让他们支持美国的芯片创新法案。同时将最先进的制成芯片技术和芯片工艺远离中国,这个是当时我们找这个事的角度,当然这个事如果我们真的去探讨这个法案,也不完全是这个样子。</p><p>首先我刚才我又仔细看了一下,法案的命名很玄妙,它叫《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Science我们不用讲了,科学。Chips大家都知道实际上指的是芯片,但它这个Chips是专有术语的一个缩写,全称是Creating Helpful Incentives to Produce Semiconductors。</p><p>翻译出来就是创造助力优势去制造半导体。所以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把 Chips看作是手段与目标的集合,所以这个法案本身也是非常丰富和非常立体的东西。</p><p>这个法案背后是2,800亿美金的方案,2,800亿美金的发起人和出资方,是美国官方,美国政府。一会我觉得我们可以再详细的去讲支持的东西,这个支持的东西既包括美国国家的芯片基金,也包括美国国家的一些国防、安全相关的一些芯片基金,也包括对学术机构的一些支持,也包括对企业的一些支持,所以它是一个非常立体的法案。</p><p>不过我想先听张老师来讲讲。因为张老师这两天也在宁波和杭州,包括开了一些跟半导体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会。我觉得张老师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天您跟一些业界的专家,包括业界的一些从业人士的交流。因为他们我觉得对这个法案比我们的感受还要真切,还要迫切,还要更第一手,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法案对他们更意味着什么?业界的一些人对这个法案现在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反馈?或者他们对这个事大概怎么看?张老师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p><p><br><b>张国斌:</b>好的,谢谢骆老师。这两天我在绍兴参加了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的一个活动,它准备启动集成电路人才岗位的标准。我们也知道人才现在是我们一大挑战。官方的缺口说是有30万。前两天央视还报道了设计人员的工资暴涨,从40万暴涨到120万,成本是非常高的,年薪都是过百万,追上美国硅谷的水平。</p><p><br><b>骆轶航:</b>赶上很多互联网大厂的头部研发工程师了,是吧?</p><p><br><b>张国斌:</b>真的赶上这水平了,我也在这个会议上也问了一些集成电路公司,确实他们说设计人员的工资是相当高的。所以国家工信部想牵头做这种岗位编制的标准,以后我们有一个参照的标准,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一些培训机构、高校、技师学校培养更多的这种人才。<br><br>其实现在我们发现很多来做IC设计的人或公司,其实不是微电子专业的,有可能是数学专业的,甚至有统计学专业的。这些人也经历过一些相关培训机构培训,掌握了最基本东西,也过了两轮的面试,但是之后可能就被刷下来了,一些专业知识可能还是差一些,但至少最基础的东西还是有了。</p><p>这也说明现在专业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专门的产学研还有官方参与的标准出来,有助于解决人才的问题。</p><p>这是我讲了一个小插曲,但是跟今天的可能有点偏,但是实际上也是有一些关系。因为这是也代表了我们国家的一个大主线,从政府到各级的企业下面,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集成电路它肯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未来所有要进行产业技术升级迭代,集成电路是最根本的一个东西,必须要发展这个东西。</p><p>所以我觉得美国也是开始重视集成电路。这几年我在半导体领域,一直在观察全球半导体的一些发展,美国它之所以这么干,因为它看到了中国在推动半导体政府推动这方面,取得了卓有的,一些非常好的成绩,所以它才去搞这个东西。</p><p>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我当时在2017年还是2018年参加一次发布会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半导体的老大就说,美国公司现在根本就不投半导体产业了,它认为半导体产能是个夕阳产业,这个ROI是非常低的。他们喜欢投互联网、投人工智能、投生物以及别的一些东西,都不愿意投半导体产业了。</p><p><br>觉得半导体产业又苦,投资回报率又低,真正的盈利时间是非常长的。因为一家(半导体)公司你从投进去做产品,可能要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出来成果。民间的这种资金就不看好这个东西了。但是我们国家在那时候就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来从官方的角度去鼓励和支持,比如说成立大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最后调动了民间的资金来推动我们的半导体发展。</p><p>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我们的半导体成长是非常快的,去年整体的销售已经过万亿的,再过几年突破2万亿,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br><br>而且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了我们的MCU芯片、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甚至好多的模拟器件,我们基本上已经追上了国外的水平,只是一些很尖端的部件可能稍微差一些。但是现在基本上大部分,我们都可以实现替代了。所以我觉得美国搞这个(芯片法案),确实体现了他们焦虑,他们看到中国在这个方面追上来了。</p><p><br>所以他们的商务部长到处说,我们要遏制中国的半导体进步。这个法案出来以后,我私下也跟一些半导体的人去聊过这个东西。总的来说,大家表现的比较淡定,不像有些自媒体惊慌失措,或者散播一些过于悲观的现象。相反的,这里没有悲观的东西,产业里比较淡定。</p><p>另外我个人认为,美国现在它已经下手晚了。我们已经打牢了一些基础,产业整个链条基本上在这几年也补的七七八八,也差不多了。有一些关键东西,比如说光刻机、光刻胶这些东西可能差一些。但是有些东西,比如说一些气体还有蚀刻技术,我们是领先的,像是中微的蚀刻是达到全球领先的水平。有些东西我们反而在前面,已经做的是比较不错了,所以美国它搞这个东西就比较焦虑。</p><p>对我们产业的人,他们认为(美国推出芯片法案)是利大于弊,就说是短期内会有影响,但是长期来说是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有利于发展这个东西。也打掉了一些人的幻想,不要以为好像靠着这种全球化,我们去最后去买一些东西来,不去自己搞研发就可以。这一下子我们就彻底打掉幻想,完全自主去投入这个东西去研发,去做,肯定是把这个东西慢慢就可以短板补上来,慢慢就可以跟上来。</p><p>另外一点是美国这次它明显针对尖端的工艺进行封锁。其实尖端工艺的这些器件的应用只占了整个芯片的大概20%左右,大部分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成熟工艺,28纳米以上的。像现在的MCU可能还是55、 40纳米的,(我们)都已经做得挺好了。我们只要把这些东西做好,也不用担心过多去担心这些东西。</p><p>所以产业界的人反而没有太多的惊慌,比较淡定。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就是特朗普时代,他把华为一堆公司拉到实体名单里,说美国公司不准跟实体名单上的公司做生意,等于白白的把这块市场让给了中国公司。2019年华为从美国供应商那里采购了187亿美元的产品。未来这些需求给谁?那只能给国产替代。</p><p>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国产替代的MCU公司,进入了华为的供应链,也成长的非常快,反而是助力的。我觉得从我的观察来看,在美国特朗普搞了实体名单之后,反而在国产替代的大潮之下,很多国产公司都起来了,包括我们现在最近也听说过,我们国产的圣邦微电子,它做模拟集成电路的,而它打进了苹果的高端供应链。</p><p>现在我们再以这个逻辑看,如果它现在在晶圆制造再来这一手,你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比如三星、海力士这些东西,不准在中国升级高端工艺。如果中国把高端东西突破,这个市场不是留给中国了吗?</p><p>所以是有有利的一面,但是短期内确实会造成一些影响。这个到时候跟骆老师,我们接下来再探讨探讨。</p><p><br><b>骆轶航:</b>对,因为接下来就是影响和应对,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刚才张老师提供这样一个信号,我觉得意外,也不意外。</p><p>不意外的原因是因为基本上从2017年以来我们就这么过来,我们就是在被封锁、被打压、被限制、被断供的过程当中过来的,大家对后边的有什么样的举动,以及这个举动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是清楚的,大家是有应对的。</p><p>另外一方面,多少也有点意外的原因是在于,我相信大家都认为这(美国颁布芯片法案)是个重大的事情。但这个事情对于我们的机会,是这种乐观的态度,多少我有点意外。</p><p>过去几年,我一直去讲一个事,就是刚才张老师讲的这个点,实际上也是业界很多人士躬身入局,在一线的人士非常明确的一个点。就是过去从2017年以来到现在,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关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打压、断供、封锁之下,完蛋,悲观的这种言论。而这个言论在某些圈层内部极其有市场,但是大家是真正忽略的一个点。我觉得刚才举圣邦微电子打入苹果供应链这个例子特别有意思,半导体产业链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层级也很多也非常复杂,有高尖端的制程,也有一些中级的制程和比较成熟的制程。</p><p>我觉得2013年、2014年左右,我们谈到中国半导体的芯片制造领域,哪怕不是一穷二白也算是底子很薄。</p><p>但就是因为过去5年经历的很多事情,我们激发了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创造了很多机会,创造了很多优势,诞生了一批公司,至少能够在成熟制程和一些成熟工艺和这些工艺的领域,我们过去大家不想自己做的,现在大家开始自己做了,大家迈出来了。</p><p>这些成熟的制成和工艺实际上是大部分市场的主流,我觉得我们很多人恰恰忽略了过去5年,在打压以及这种悲观的言论和论调之下,我们的半导体工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和变革,取得了非常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当然有些悲观和论调背后,其实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企图,我个人我是这么认为的。</p><p>不过刚才张老师提到一个点也非常有意思,就是特朗普政府时期靠断供和拉清单的办法,把大家给排除在外,就逼着大家自己去做了很多东西,自己去填补空白,让国产替代成了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大家去做了很多事情出来。</p><p>但我们发现,有很多事情实际上在芯片法案出台之前,有一些举动在我来看还是挺有意思的。</p><p>比如说在美国一些头部的半导体、IC设计的一些公司,都在极力的去砍中国研发人才的比例,尤其是高尖端研发人才的比例,想把中国由过去的一个研发中心变成未来成熟制程工艺的生产中心。</p><p><br><b>张国斌:</b>甚至是一个工厂。</p><p><br><b>骆轶航:</b>就是工厂。我就让你去制造那些最基础的东西,他们在试图去做这件事。</p><p>德州仪器砍掉了很多参与核心研发的中国人,美光也在干这个事。我觉得美光很过分的。美光不仅砍了,还把很多中国的研发人才,尤其在上海的研发人才直接用办L1签证的方式吸引到美光的美国公司去工作。不仅停了你的研发中心,还要挖你的墙角,还要挖你的人,我觉得就这些动作,其实是一些升级的动作。</p><p>张老师您觉得这些动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跟日前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关系大概是什么?</p><p><br><b>张国斌:</b>这个话题是个挺有意思题,可能稍微要扯得远一点,我给大家讲一讲。我看过一些美国人写的书。有一本的书名叫《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这个书非常有名,作者是格雷厄姆·艾利森 应该是美国白宫的智囊团一员。</p><p>艾利森他研究了人类过往历史,他发现当第二强国能成长到能对第一强国的地位发起挑战时候,双方就会发生冲突。人类历史上发生了许多次的这种强国的对抗,最后有第一强国赢的时候,也有第二强国胜利的时候,反正总是这样子。书里也写了当时古希腊时期的两大城邦,雅典与斯巴达打了几十年,最后才有战争的结果。</p><p>他当时提了几个观点。第一个是在大概是2016年、2015年的时候,他写书过程中做的调查,他认为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头号劲敌,美国应该要遏制中国。但那是在六、七年前就已经有这种观点了。一直以来,美国从老百姓到政客,其实对中国都有一些多多少少的排斥。</p><p>另外一个他有一个观点,他希望中美的领导人有智慧来解决这种博弈,但是他自己也没底儿,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最后结局怎么样。</p><p>之前,奥巴马有句名言,他曾经说过,他说让14亿人中国人过上美国人的生活,那将是地球的灾难。</p><p>其实从奥巴马时代,已经在做一些遏制中国的动作,包括他当时提的,美国重返亚太、印太之类的,跟阿富汗在一起来搞中国是吧。但是因为那时候美国国内一个烂摊子,奥巴马他没多精力来搞中国,当时他只是提了一些概念和想法,但是没有搞行动。</p><p>后来到特朗普就开始付诸行动了,大刀阔斧的开始搞,从加关税开始搞,最后到拜登更是拉近盟友来搞。</p><p>所以美国人他有一个特点,他制定了一个国策之后,他好几届总统是连续执行的。我们可以反过来看看,冷战时代从1947年到1991年,以苏联解体为终结。冷战时代,它搞苏联一直搞了44年,最终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搞趴下,把苏联搞解体,西方算是赢了这场战争。</p><p>冷战是不断的从科技、文化进行打压,进行渗透。美国一旦制定了一个政策,是长期来执行,所以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p><p>在推出芯片法案的时候,好多人还觉得挺突然。其实不用突然,这个东西它只是一个小插曲。这个芯片法案出来,没准过两年它还要有别的什么法案出来。美国遏制中国这是它的一个国策,会有好多届政府持续的执行下去。拜登下去了,来个新总统一样搞中国。大家做好准备,这个是长期的过程。</p><p>再加上刚才骆老师提的,有一些在中国的外资半导体。其实我早注意到从2019年、2020年开始,我就听到业内一些人的反馈,就是一些国外的半导体,它已经把中国的研发权利都已经逐步收回到总部去了。</p><p>以前你中国区研发的人,你可以去定义产品去研发,可以做针对中国本地的一些优化。它现在最后把这些权限慢慢收回去,让你中国慢慢就变成一个技术支持中心。</p><p>但是这样一来,就像刚才骆老师也提过,一些美光,德州仪器的一些公司的事情。德州仪器当时要把MCU的部门迁到印度去,事情闹的也挺大。</p><p>据我所知,还有包括一些别的公司,外资公司也是在这样干,但是它也产生了另外一个效果。从德州仪器、恩智浦半导体这些公司出来的人,我们就创办了很多咱们自己的本土IC公司,而且做的相当的好。</p><p>比如从恩智浦出来的曾劲涛,曾总,创办了先楫半导体,做RISC-V的处理器。MCU、MPU主频能到1GHz,已经做成了高端的处理器。这直接对标的就是恩智浦的高端处理器。而且你原来是ARM架构,我现在是RISC-V架构。</p><p>德州仪器也有一些人出来了,创办了一些很优秀的公司来做混合信号、做模拟集成电路的,这都是属于我们短板性的东西。</p><p>现在美国这样一搞,这些东西都让我们本土的这些人出来研发,其实又反过来对我们这个产业也是比较好的补充和促进,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子。</p><p>从整体的形式来看,从特朗普时代开始,全球化基本上结束了,开始逆全球化的大趋势开始了,大家就变成区域化了。这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这种趋势,所以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已经开始。我们就要强化区域里面的一些优势。</p><p>我们也就应该顺应它这个变化,他要这样去,你就由他这样去。</p><p>反正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做好我们自己的这个东西,我们中国是全球IC的消费大国,而且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尤其我们可以看到在方案设计、在终端产品这方面,我们有很多东西是做得非常好的。这一点我们要有自己的这种自信,我们有这种大的市场在这里。</p><p>它拉到把芯片拉到美国,去制造或者什么东西,你美国市场能消耗了这么多东西吗?好多产品你必须还要回流到中国。像去年5000多亿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国消耗掉3,800亿,2/3的东西是消耗在中国。你如果把中国割裂开,到时候你这个东西怎么去消耗掉,你不是又产生了别的、新的一些库存的这种问题。所以这个也是有一些危机,他们自己反而这样会造成一些危机在这里。</p><p>对我们来说,我们也不见得全是弊的东西,也有利的东西,我是这样看的。</p><p><br><b>骆轶航:</b>对,我觉得张老师刚才说的特别好,尤其刚才那个点讲到,无论是德州仪器也好,还是恩智浦也好,有一些好的科学家和研发人才现在出来,做了咱们自己本土的半导体公司。这些人过去完全有理由不出来,现在为什么会出来?第一个就是我最能够做事情的地方,你给移走了,我不得不出来。</p><p>第二个我现在出来背后有基金,有相应的,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一些民间资本的这样一些基金,在支持你去搞这个事情,这个市场就是你这么去创造出来的,这个需求是你创造出来的。</p><p>刚才我们一开始张老师讲到的由头,现在我们整个中国的当地产业面临很大的人才缺口,我们说缺口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肯定它有一些让人担心的地方,对吧?缺口你要去补,但好处就是说过去怎么没有缺口,现在有缺口了呢?因为过去没有需求,没有人才需求,没有那么多公司,没有人去做这件事情。现在有了,这个事情我觉得就是一个好事。</p><p>而且现在我们也看到,现在很多芯片产业的公司,包括一些创业公司以及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本土公司,也愿意花更高的价钱,去招这样的一些人去做这样一些事情。</p><p>第三点,刚才张老师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中国仍然是全球IC市场最大的消费国,5,000亿中的3,800亿,70%以上的消耗在中国。因为这个原因也非常简单,这个东西你不是能够改变的,你是没法让中国不去消费IC产业的。现在基本上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智能手机的生产国,中国是拥有着最多万物互联的设备,中国高度重视工业和制造体系,设备的数字化、电子化和智能化这些事情。包括中国还有新能源汽车,现在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场和生产等等这些事情,实际上都是中国它作为一个IC消费大国,它已经成为这个事了,请问这个事怎么能够从根上去变?</p><p>我觉得这个格局不是说,你把芯片制造都迁到美国,甚至让日韩和中国台湾的芯片制造厂,全迁到美国去做高端工艺,它能够去解决的问题,这个背后贸易的问题现在仍然是全球一个非常胶着的问题,物流的问题、库存的问题、生产成本等等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东西它都很难去做。</p><p>而且这里边刚才张老师谈到一个全球化的事,这个事有我的一个思考。我记得我是2019年底,因为当时华为被打压的厉害,被包括被断供,连安卓都断供了。当时我是主持华为终端HMS在北京的一个交流活动论坛,当时我主持论坛的时候提到一个东西,我说全球化没有终结,全球化进入了2.0时代。<br><br>就是你想去搞孤立主义和拉着盟友的这种区域主义,其实就逼着中国或者让中国不得不成为某种全球化秩序和全球化产业链重塑的深度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p><p>如果没有这个事儿、没有HMS生态体系、如果没有半导体的断供,中国不可能有这么多本土的成熟制成和成熟工艺的IC公司。那中国我们是怎么参与进去?</p><p>我们参与进去,不是为了把中国变成一个割裂和孤立的市场,我们是为了让中国的产品——手机、新能源汽车、工业设备、机器人,能更好的卖到全球,我们是要维系全球化的这个一个格局。</p><p>而且另外我有一个观点,我一直觉得有一种声音,比如之前释放中国半导体悲观论,中国半导体垮台论的一种声音会去讲,中国你为什么要这么去做呢?全球产业链是有分工的,你遵守你的分工就好了。你为什么要去做自己的东西?</p><p>拜托,我们过去分工是我们深度的参与研发和产业跃迁的这种制造。最早我们28纳米,如果我们看英特尔在中国最早设的晶圆厂在大连,是68纳米,包括48、28、18纳米。我们过去在跃迁过程当中是有空间的。现在你告诉我们,8纳米你不能做,12纳米不能做,18纳米接下来你也不能做。</p><p>那这产业的分工是被谁破坏的,不是我们破坏的。你让我们接下来只去完成基础制造,我们不是产业链分工的破坏者。</p><p>我们现在需要做这些事,我们恰恰是要在维系过去的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作用,不让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变成割裂,小圈子的这样一个事情。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一个基本的,我们看待这个事的逻辑。这个是我围绕着刚才张老师讲的观点,稍微做的一点不太成熟的阐发。</p><p><br><b>张国斌:</b>对,我同意骆老师这个结论,确实是这样子的。我们是被迫去做了这个东西,我们中国从领导人到底下半导体协会的领导,一直提我们是拥抱国际化的,我们是双赢的。</p><p><br><b>骆轶航:</b>我们是拥抱分工,深度参与分工。</p><p><br><b>张国斌:</b>对,但是美国一方面硬要给你去搞一些什么脱钩类的东西。另外你刚才谈的时候,我还想到一点是说,其实你放眼全球来看,中国现在经过这么十几年、二十几年发展,中国其实已经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个营商环境,最好的一个市场在这里。</p><p>然后政府它是非常支持半导体的。现在我们也打通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有市场,有上下游都有。我们还有科创板,解决你最后募集资金的问题。以前没有科创板,你投资了之后,缺乏退出机制。</p><p>就在今天,海光上市,海光也是被美国拉了黑名单的,对吧?上市之后它的股票涨得非常好,而且招股书上写了一条,在X86被断供之后,它自行实现了迭代的技术。</p><p>那我掌握了基础东西,未来的一些架构,我在这方面再进行去研发的突破,也是有可能去突破的。即使你搞我,我现在一样突破。而且我们看到在过往的几年,被拉到实体名单的,好多公司它竟没有倒掉,活的还是挺好的,也有上市的,都挺好的。</p><p>现在这种我觉得,第一个中国大环境是很完整的,闭环的大环境是比较好的,来支持这个东西。刚才也谈到,很多人他愿意,包括我认识的有些人,他们就是在美国搞中国之后,2019年从美国回来,来到中国创业。他觉得在中国现在环境挺好,就回国来发展。<br><br>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话题,当时跟一些EDA的巨头聊的时候。他说你去看看,在全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公司,它最顶尖的这些人里头,好多是华人。</p><p>做GPU的几个顶级技术都是华人,英特尔好几个科学家也是华人,EDA更是华人创造的,EDA的几个公司全是华人。所以华人在这方面,它是有天然优势的。</p><p>只不过可能我认为,以前美国它有硅谷这样一个好的这种环境,有投资,有市场,有整个一体链条,闭环的东西,它推动了技术。你们在硅谷也有一个团队,深度观察过这个东西,就是以前它这个环境很好,推动了它产业去发展。但是中国现在也有很好的环境,到处都有长三角、珠三角,而且我们做的甚至可能更好在这方面。所以在整体环境来说,是适合大家发展的。</p><p><br><b>骆轶航:</b>我们不止有一个硅谷。</p><p><br><b>张国斌:</b>对,我们这是有光谷。</p><p><br><b>骆轶航:</b>昆山、苏州、上海这个是一大片。武汉,包括周围的一些咸宁、十堰、孝感这个是一片,珠三角就不讲了,广州、深圳、东莞、顺德这个又是,还有很多深入西部的。</p><p><br><b>张国斌:</b>关键我们是完整的生态,终端的产业链在我们这里。有终端的需求,顶端的东西你才能迭代出来。终端给你提需求,比如说我手机要加这个东西,你上面IC东西再去实现。如果终端没有需求给你,IC怎么去迭代怎么发展?</p><p>我觉得中国公司有个法宝,就是快速迭代。你外国公司一年迭代一次,我一年给你迭代两次、三次,我这产品有短板立马补足,跟你对竞争,这样一下子就把你压下去。像当时那个指纹识别技术,最早是瑞典的FPC做的,一些高端产品比如手机、笔记本都是用的FPC的技术。</p><p>但是后来汇顶科技进来之后,快速迭代,一年之间FPC的份额直接从80%多降到了几乎为0,就是直接被赶出市场。所以这是我们中国这么多年来,我觉得咱们半导体从18号文件开始,从2001年左右开始到现在,我们这20多年的发展,大家已经积累出来。政府也总结经验,怎么去推动产业发展。</p><p><br><b>骆轶航:</b>也踩坑,也调整扶持的政策和方式。</p><p><br><b>张国斌:</b>对,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营商环境。所以这次美国搞这个,大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惊慌。我们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就不断的往前跑,反而是它可能更焦虑。</p><p>比如军工的产业链。因为美国的军工体系,比如说它的F35战斗机,是用台积电给它造的芯片,佩洛西跑到台湾来转了一圈之后,我估计她是更焦虑的是这个。</p><p><br><b>骆轶航:</b>这工厂怎么在这儿,离中国大陆这么近。</p><p><br><b>张国斌:</b>对,它担心的是这一点,它可能真的焦虑是这个。顺道它也提遏制中国,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难,就像刚才说的下手晚了。</p><p><br><b>骆轶航:</b>对,我觉得真的。我还是再强调一遍,我觉得我们真的是不能忽略,过去5年。我们中国的半导体工业补课。我们光看到了我们高端制程还不行,光刻机领域还不行,我们光看到这些东西。但是很多人没有看到,我们这5年补了多少课,打了多少基础,用多少时间创造了美国半导体产业40年、30年成就的积累。</p><p>包括刚才张老师提到我们的迭代能力,这个迭代能力现在不光是在互联网领域被证明了,在芯片制造、硬件领域现在也被证明,这个迭代能力对于激活整个产业的活力,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其实是非常有帮助的事情,我觉得这个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点。</p><p>张老师,我觉得我们接下来,再反过来去看看这个芯片法案,这芯片法案本身我觉得有哪些东西,我们是值得去研究和重视的,我觉得这特别有意思。我拆了一下,包括您的文章实际上也提到了。包括我也找这东西,拆了一下,其实2,800亿它拆的很细。</p><p>有价值240亿美元的为半导体制造投资提供 25% 的税收抵免。</p><p>有527亿,是花在美国国内芯片相关领域的一些东西。这其中有500亿是要建一个美国芯片基金,一听这个事,我们就笑了是吧?<br></p><p>美国居然也有这种芯片基金,这种国家驱动的,市场参与的这样芯片基金。其实我们这样的布局早就有了,有25亿是专门的投在,比如跟国防和安全技术相关的领域,有2亿是增加美国国内芯片研发和制造的劳动力。</p><p>剩下还有2,000亿,基本上它是用来支持,比如类似于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基金的一些机构,然后去做一些事情。</p><p>我们先说芯片基金,就芯片基金这个事,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张老师也讲到了,美国现在可能也意识到中国过去这五六年举全国之力补半导体的课,发展半导体产业,无论是从国家的支持政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中央政府政策支持,到资本市场的流通渠道打开,到鼓励民间资本设置相关的基金,全通道都打开了去做这个事儿。</p><p>然后美国现在终于开始明白了,这个事其实也可以用体制去驱动。因为最近我们这两年,包括我们的领导人,包括各级政府,在讲关于自主科技的自主、自立、自强、自主创新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新型举国体制。</p><p>举国体制大家都很熟悉。新型举国体制,其实就是充分激发市场、人才和资本活力的,鼓励全球化参与的举国体制,然后去做这样一些事,也看到了非常积极的一些进展。</p><p>那美国我们能不能认为,它这个国家芯片基金,本质上也是一种抄作业,或者它也是一种举国体制,以及这个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p><p>因为其实很有意思,刚才张老师也讲,说美国很多年资本不投半导体,的确是这个样子。过去你看美国头部的那些风投,红杉应该几十年没有投过半导体,KPCB几十年没有投半导体了,a16z / Andreessen Horowitz这种新基金更不会去投半导体。但那有哪些基金可能会去投?这个东西它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制?</p><p>另外我们看到非常有意思的,如果早期硅谷是跟冷战密切相关的,包括硅谷半导体产业的诞生。无论是从仙童到英特尔,他们实际上是跟美国早年的,二战结束之后就1947年,尤其到60年代,主要是从1947年一直到1968年,20多年的时间里面。因为冷战对军备的这种要求,催生了美国半导体的产业和第一批硅谷的风险投资人。那个期间说是军民融合也好,或者军事上跟民间资本的这种融合,实际上是非常强烈的。</p><p>到1992年,克林顿政府签署军用技术民用法案之后,硅谷进入了一个新的跟硅和半导体没太有关系的发展阶段。如果我们就这样一个东西来去看,美国现在一个新的芯片基金是对中国模式的复刻?还是对自己过去历史的一个重演?张老师怎么去看这个事。</p><p><br><b>张国斌:</b>这个话题还是挺有意思,开头我也说过,美国它搞这个东西。第一个是它确实也看到了中国在这方面,以这种的国家行为来去引导。以前它成天骂我们国家补贴,说我们是政府操纵这个市场,但是现在它也直接下场,来干这种东西了。为什么这样?脸都不要了。它就是觉得这个东西效果,效果很明显。</p><p>因为半导体它这个产业,其实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产业。刚才咱们前面聊过,它是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到回报的东西。而且有些基础的东西你未必一年投下去就能见效,甚至2年、3年、5年都见不着效的一些东西。比如基本材料、电池,我们研究了多年,现在全世界都没有突破过,是吧?到最近电动车电池解决不了,这些东西,它不是说你砸钱就能砸出来的。但是有些东西你必须要去砸钱,你得进去。因为保不准在这种持续的过程中,你哪天就会有技术进行这种突破。<br><br>而且这种东西你不能让企业来,企业它会考虑投资回报率。尤其上市公司再一弄,你看你这钱,血本无归,收益率这么低,然后股票跌的要死。</p><p><br><b>骆轶航:</b>比如美元基金,募投管退9年期,根本撑不了半导体的一个周期。</p><p><br><b>张国斌:</b>所以说企业它不会干这种事情的。你让企业去干,企业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只有政府。还有一些真正的有创新能力的都是小公司。小公司第一个它就是奔着创新去的,第二个它有一套整个的机制,去鼓励你去搞这些东西,它往前进的这个决心是非常大。</p><p>反而大公司它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因为它不敢去轻易去做一些东西。因为这对它们整个的业务,对于上市公司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东西必须要国家做。</p><p>现在有一种提法叫做“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就是两个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前两天上周我们在松山湖论坛,是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董业民博士他提的。有效市场加有为政府,两个加起来才能让整个的产业有一个健康的发展。</p><p><br><b>骆轶航:</b>实际上是市场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后者就是更好地发挥政策。</p><p><br><b>张国斌:</b>对。但是在有为政府的时候,我们要把有为政府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我去干什,助力让你公司弄的更好,你缺什么。你启动的时候缺资金,我给你,是吧?另外整个服务的东西,配套的东西我给你做好,我当好服务,就可以了。</p><p>美国这次要说它抄作业,有一部分确实有点像。但是另外它自己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它对这个项目的管理,它有一个文件,当时我看了,我也没完全看完,特别详细,规定的特别详细,这点是我们值得学习的。</p><p>比如说它还有2%的管理费用,给整个基金的管理人。然后分配的,每年给你多少钱,你管理这笔基金,这让大家可以完全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操作,可以按照这个规定一条一条对着去操作,这种可操作性。</p><p><br><b>骆轶航:</b>这个和风险资本和股权投资市场比较发达也有关系。它LP什么角色,GP什么角色,GP收多少管理费,投票该怎么去做?它这套机制,只不过现在用政府的意志重新贯彻了一遍。</p><p><br><b>张国斌:</b>对。在这方面,它把这些可操作性这个方面,它做的规定非常细,这个也是我们值得借鉴的一个方面。以后我们可以把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p><p><br><b>骆轶航:</b>对,我们中国的VC、PE市场是不是也发展了快20年了。</p><p><br><b>张国斌:</b>这我觉得也不能光无视它这个东西,我们也去认真的研究,积极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我们可以学习,这样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有些东西我们也不用过于悲观,去对待这个东西。</p><p><br><b>骆轶航:</b>对,这里边我看这还有一个点,2,800亿其实还有2,000亿,它的投向我看了之后,心头一泠。比如它投给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定制基金。这些东西意味着它的很多东西不光是投给制造的,制造可能只占五六百亿一个小头。大头甚至它有可能是投给很多基础科学研究的,就是跟半导体,跟集成电路相关的一些更上层的基础科学研究。包括量子计算,包括AI,这个事张老师怎么看,以及包括对我们一些启发和启迪大概是什么? </p><p><br><b>张国斌:</b>我觉得这个也确实是一个重点。我们通过这个也可以给你传递一下信息,大家不一定要老盯着500多亿,觉得500多亿多大。它整个的盘子有2,800亿,它2000多亿是提了更多的,更尖端的一些技术上,去投这些东西。</p><p>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美国它是两手来针对中国,一手是打压,把资源从你这抽走,进行遏制。另一手我自己赶紧发展,去研发我的高新技术、尖端技术,拉开这个差距。</p><p>我们也可以看到半导领域美国在这方面,过去它一直在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比如说很多IT顶端的资源,它都掌握着,半导体的基础材料、设备,IT关键东西都掌握在它那里。所以它一直享受着顶端金字塔的高额利润在里头。<br><br>未来在这方面,它吃过这方面的一些好处之后,未来在尖端这方面,它肯定不会放松这方面的研究。</p><p>比如据我所知DARPA它就在做用人工智能来研发芯片。咱们现在还是工程师,几万工程师写代码。它搞成一个人工智能计算机,你把你的需求一说,他很快就给你直接生成芯片代码,拿去流片,就出芯片。</p><p>而且现在据说它已经能跑出来一些简单的芯片了。在这方面它是确实是在尖端领域,它是投了很多资源去研究这个东西。我们一定要看到这方面,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尖端的东西我们要不停步的去往前端学,去发展。</p><p><br><b>骆轶航:</b>简单讲不能光盯在制造上。</p><p><br><b>张国斌:</b>对。不能说被它遏制了半天了,还一直盯在制造这些东西,尖端基础性的东西一定要做研究,否则你还等于是在中间,还是有差距。</p><p><br><b>骆轶航:</b>对,就差距还是会比较大。您刚才说的DARPA的例子,我听到之后,我还是觉得。怎么说我不应该兴奋,但听了之后觉得这个事情是一个很重要的事。</p><p>我们再说个芯片领域的大佬,就是全球的GPU大佬黄仁勋。他讲过一句话,就什么是AI?什么是人工智能?他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去讲,他说 AI is the automation of software writing。Software Writing就是软件编程的自动化。但如果我们今天来看,现在已经AI is the automation of hardware writing,AI is the automation of IC design。它已经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了。</p><p>这个东西对于我们来说,不能光局限于制造,如果我们看美国现在芯片法案,其实会投大量的资源,在让芯片制造变得更简单、更顺畅的前沿技术和科学上。这个点我觉得在中国,我们也要去思考,也要去思考相关的东西。因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基本上。<br>那我们的人工智能可能过去的很多年,用在了大量的城市管理、城市交通,包括智能的机器人服务等等领域。</p><p>但是我们有没有去想过人工智能跟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这个领域的结合,就是用一个Cutting Edge的技术去解决另外一个非常Cutting Edge的技术。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在2,000亿背后,也要去做更多的思考,</p><p><br><b>张国斌:</b>对。等于在后续有一些升级版的东西,不是简单的用这些制造的5纳米设备建个厂的问题,它可能后续还有一些部署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有这些东西。</p><p><br><b>骆轶航:</b>是。这个事我觉得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对我们接下来我们可能最后的Part,我们再去聊聊关于芯片法案背后的一些动作,芯片法案背后去年5月份,这个拜登政府搞了一个芯片联盟拉进去了,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很多国家参与这个联盟,这个联盟肯定里面没有我们中国大陆。它就搞了这样的一个事儿,最近他们要搞一个联盟,他们有人管这个叫CHIP4。联盟除了美国之外,实际上就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一看整个我们第一岛链,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这三个地方实际上也有自己的一些芯片制造,半导体制造这块的一些积累,想拉成这样一个同盟。那这样同盟的意图,我觉得昭然若揭。</p><p>除了在这个之外,我觉得有一点,这样一个联盟本质上从市场上或者说从一个格局上,它是不是能够真的成立?刚才我们讲了,就是说中国大陆是个非常大的 IC消费市场。因为这里有非常有活力的智能手机公司、机器人公司,工业互联网公司、万物互联的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等。</p><p>但另外一个角度上就是说美国捆绑所谓的CHIP4,为美国本土的半导体公司助力。包括一方面它肯定是希望像三星和SK海力士不要把高端智能工厂建在中国大陆。那一方面它也希望类似于像台积电这样,把最高端的工厂建到美国,可能它有这样一个想法。<br><br>这个想法本身符合不符合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然后自身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诉求和那些半导体公司发展的诉求,以及联盟,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这样的一个联盟对于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挑战?</p><p><br><b>张国斌:</b>这个话题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话题。纵观半导体的历史发展,它有个轨迹。你看从美国硅谷到咱们的中国台湾、新加坡这一块,最后再往中国大陆,日韩这块,这是一个发展。从时间上看,它是一个大趋势,它是一个迁移的趋势。现在美国是逆过来的这种趋势,我觉得这是违反大趋势的。我觉得它不一定能搞成。就像当年特朗普曾经提过要美国制造,重返美国制造。</p><p>先让苹果说,把你的供应链搬回来。然后苹果试了一把,结果一个螺丝钉搞不定,把他的笔记本给延迟发货了好几个月。整个来说它这个趋势背后,不是说你把一两家厂商搬走的问题,它是整体的产业链,集群的一个东西,那是很大的一个东西。就你把一个单单的芯片搞定,但是整个上下游,它有一个大的产业集群在这里,都聚集在这里头。就好比一个车场,周围两公里内聚集了车所有的上下游供应链,它的好多厂都在那。</p><p><br><b>骆轶航:</b>昆山和上海的临港。</p><p><br><b>张国斌:</b>对,北汽你去看看,周边全让它配套了,你不能把这全搬走。你把这全搬走了,后面供应链跟不了,走不了。所以你是逆趋势来搞这个东西,总是最后我觉得费力不讨好,要不就是很难见到真的效果。</p><p>另外美国搞这个,你刚才提的一个是联盟。联盟它搞了64家公司,把这么知名的公司全搞进去了,就把中国踢到外了,中国一家公司也没有。这摆明了把中国弄到外头去,但是搞了半天之后感觉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它又搞了CHIP4,就把日韩加我们国家台湾省,说是一起搞进去。为什么搞这个?因为通过这个数据,我在去年写过一个文章,当时统计过一个,就是全球80%的设计、制造还有材料等等重要的东西,重心已经转移到东亚地区,东亚地区已经占了全球整个半导体制造,还有材料很多方面,它占了80%,都在这边。</p><p>因为我们得看到实际在半导体产业,日本占据很多顶端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还有硅片、晶片,信越化学、盛高公司也是龙头。光刻胶你看那年它要搞韩国,我停供光刻胶,韩国立马就跪了,就直接给你搞趴下了,材料就都在那。韩国它本身它几个大的公司,三星、海力士、LG它们在半导体方面也是非常厉害的,韩国的显示这个方面,它是非常厉害的。存储它是世界第一,这都是非常厉害的。台湾的就不用提了,台湾台积电一家占了全球50%多的份额。</p><p>等于是我搞这个CHIP4联盟,再加上现在类似这种芯片法案,双管齐下,把中国完全排斥在外。我来个釜底抽薪,材料、制造的这种资源,我全都抓手里头。类似把中国踢出去,我想美国拜登可能想是,我搞出来一个高端的俱乐部,小圈子,大家都一起在这玩,。成熟工艺把你压死在14纳米,你就升级不了,我们这继续往上升,5纳米、3纳米、2纳米,直接把你这压到这。它可能是想形成两个,类似以前冷战时候东西方的那两种科技体制。</p><p><br><b>骆轶航:</b>给咱们送一个铁幕。</p><p><br><b>张国斌:</b>咱们都看过一些,关于那时候铁幕下那些东欧的科技水平。我们那时候还在电子管,人家已经到半导体了,差别真的很大。苏联好容易搞了个米格25,把美国吓了半死之后发现,雷达竟然用的是真空管,半导体材料都没用上去。科技落后到何种地步,最后美国刚开始对苏联的米格25很焦虑,最后它就不害怕了,这玩意原来科技这么落后。<br><br>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们不会重蹈这一幕了,因为我们就刚才说的,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联合国这个目录里头也有,咱们国家是全世界最全的工业分类子目录和大的体系,我们是最完整的,都是在这里头都有的。</p><p>另外就我们也形成了相对来说有效的一个闭环,整个从政府到资本,到你的退出,都有一套这种机制。只要把自己的这套机制做好之后,我觉得有些技术问题,它总是可以去解决的。不是一个无法跨越鸿沟的问题,比如我们这几年量子技术,首先对美国人来说,我们不会落后什么东西,甚至有些东西我们是领先的。人工智能我们也是,好多数据来说,我们人工智能跟美国不落后的。</p><p><br><b>骆轶航:</b>除了半导体之外,现在就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p><p><br><b>张国斌:</b>人工智能刚才就像骆老师说的,我们其实要跟产业做更深度的结合。不像有人工智能公司做了什么故事机器人,就是做一些那种抠图,类似我们的抠图背后不都是人工智能的技术在后头吗?就变成拉成长腿,给人做美颜,就是做这种事。把人工智能技术用的有点太啥了,其实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是非常多的。</p><p>咱们要跟产业多去做深度融合,比如说我在华为参观过他们那个服务器产线。他们就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制造人工智能设备,通过整个的视觉AI来检查你工业操作的每一个环节。</p><p><br><b>骆轶航:</b>无人的、自动化的,黑灯工厂。</p><p><br><b>张国斌:</b>对,是。这样就把我工业的整个效率提升了,质量也提升了很多。人都会带着一定的情绪在里头,有些东西不会操作的很到位,但是机器不会有这种问题。所以要把这个技术,还是要跟行业做更深度的融合,来解决一些实际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是未来的一个趋势。</p><p><br><b>骆轶航:</b>最后我觉得张老师,我们再稍微总结一下吧。刚才我们也讲到了不要担心我们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用人工智能、用先进的技术去制造先进的技术,我们的产业链布局等等。我觉得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结尾,可能张老师是不是再给我们展望一下,这里边核心就是一句话,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我觉得我们这几年对外界这种巨大的风险挑战和惊涛骇浪,我们一直要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儿。</p><p>那这个做好自己的事儿,比如在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这块,最重要的是做什么?能不能张老师再给我们简单的,高屋建瓴的总结一下,就是我们做好哪些自己的事?</p><p><br><b>张国斌:</b>第一个是我们也通过美国这几年搞我们之后,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首先第一个要认清自己不足,承认自己的不足,确实有些东西我们是做的不如它,不如国外的一些公司。比如我们现在的设备端还有一些短板在这里头,最明显就是光刻机这方面,我们需要突破。</p><p>在别的地方我们也需要承认自己的不足,针对这些要继续发力,而且要发更大的力。希望更多的精英人士参与到从业人员来,因为我们从业人员还远远不够,这个缺口很大。希望更多精英人士加入到我们这个领域来,把这个东西做好。</p><p>另外一个一定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儿,不是作秀。当然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公司也有就是说现在是半导体大厂、热厂,我也不愁资金,我杀进去之后又有退出机制,搞两款产品出来之后一上市,我就可以买上海的大别墅了,类似这种东西,是有这种人。</p><p>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踏踏实实的把这个事情,我见到的很多人还是非常踏踏实实的去做这种事。对这种做事的人,我们还是要多肯定,多鼓励,大家把这摊事做好,最终才能整合为一体。<br><br>就像前两天我分享了一个图,一个木桶总是有这一块木板,那一块木板拼成的,我们把自己手头的木板做好,最后拼起来整个桶就立起来了。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事,承认自己不足,去努力。</p><p>另外中国人勤劳这一点,咱们都是看到,这绝对没问题。我到哪家半导体公司全是,那些人员底下有一个行军床,连领导都加班。有一个人跟我说,他在那上班,晚上是在遭不住了回家了。第二天CTO还在,原来前一夜就睡在公司了。从上到下,大家都勤劳的。</p><p>还有聪明,中国人聪明,这绝对是这个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中国人想进入这领域,想明白了。进去这个东西以后,绝对是中国人的天下。</p><p>另外政府把服务做好,大家踏踏实实做事,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去解决的,也不用过度的去担心外面一些噪音的东西或者什么样的东西,这个就是做事情就行了。</p><p><br><b>骆轶航:</b>特别好,谢谢张老师。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一个多小时,我们从芯片与科学法案,聊到法案的前世今生,聊到过去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遏制,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事实上发生的一些,没有被更多人真正关注到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p><p>以及中国过去这些年,半导体产业从人才环境、市场环境,资本环境和服务政府支持环境发生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都足以让我们在这个并不意外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到来的时候,我们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以及我们也要充分理性的审慎去看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背后它的一些战略意图。</p><p>通过这个战略意图,我们怎么样不被它牵制。我们要清楚这个意图,以及我们要在这个意图之下,更应该怎么去把握好自己的发展节奏和自己的事儿。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今天差不多就聊到这里。我觉得我们第一个是祝中国的这个半导体产业,希望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成为一个在惊涛骇浪之中,能够把握住航向,乘风破浪的产业。</p><p>我们也希望这个产业中那些辛勤耕耘的人,每一个人都能够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辛勤努力,获得更好的回报。这个回报不仅是物质和财富上的回报,包括精神上的和历史铭刻下来的成就回报。</p><p>我觉得张国斌老师作为产业的一个长期的观察者和一个记录者,包括品玩也作为年轻的半导体产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我觉得我们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我们会跟这个产业在,我觉得我们会跟这样的一个脉搏和这样一个浪潮都存在。<br><br><b>张国斌:</b>我再补充一句,我这两天看了一些外媒的报道。我觉得挺有意思,国外的媒体对芯片法案,它好像反对的很多。就彭博社出了一篇文章,你不知道你看了没有。它说2,800亿是空头支票。它认为第一个美国政府搞不到这么多钱,第二个这玩意就是不靠谱的东西。好多东西它觉得这个东西执行起来,最主要问题是说它搞不到这钱在那里,而且说这个法案通过也是为了它拉选票,中期选举这种东西。跟市场没有太大的关系,有好几家媒体都不是持支持态度。<br>而且另外我们从资本市场也看,好多美股都开始跌了。可能投资人能看得很清楚,你这样一搞,美国的这些设备卖给谁以后。搞中国之后,我们这东西卖给谁?没有这个利润,它股票怎么去支撑?所以资本市场立马就响应,往下跌。</p><p>另一个方面就是很奇怪的现象,有一些中国的媒体,自媒体反而过度的去放大这种恐慌,给个产业里或者什么东西传递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我觉得这个大家当个笑话看看就行了,不用太在意。<br><br><b>骆轶航:</b>过去5年我们看多了。5年以来,他们对整个行业或者对于真正发生了什么,他们不关心。他们论调重复了5年,每次出现一个新的遏制动作,他们就会再重复一次这个声音。</p><p><br><b>张国斌:</b>老是搞这种,进行这种惊吓产业,什么突发类似这种信息一惊一乍的。但是像你刚才说的,我们只要看到美国真正的战略意图,它搞中国,遏制中国、分裂中国,然后脱钩。它这几个战略意图,战略意图清楚之后,它这些战术、小手段,咱们就不用太在意它这些东西,只要咱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p><p>它现在焦虑,它现在遏制你,你做的越好,它越焦虑。它现在焦虑,就说明我们做的是对的,我们做的是好的,我们就继续下去,让它更加焦虑。</p><p><br><b>骆轶航:</b>对,保持战略定力。好。那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块。特别谢谢张国斌老师的时间,也谢谢各位的听众。我觉得我们半导体产业、芯片产业,我觉得我们未来还有很多可以聊的东西,我也特别希望接下来,我们下次还跟国斌老师在一起,还能再聊。</p><p><br><b>张国斌:</b>好,谢谢朋友们。</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8721",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8721",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Mon, 15 Aug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解读美国《芯片法案》:打压、封锁、结盟之下,中国半导体行业正在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n<p>当地时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标志着该法案正式成为法律。</p><p>据白宫声明,法案将为美国芯片制造、研发及劳动力发展提供527亿美元补贴,同时拨款约2000亿美元,促进美国未来10年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科研创新。涉及资金超2800亿美元。</p><p>拜登表示,这项法案将为美国整个半导体供应链提供资金,促进芯片产业用于研究和开发的关键投入。</p><p>《芯片与科学法案》或是说由美国重塑的全球半导体格局,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p><p>本期直播我们特邀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兼CEO 张国斌来为我们解读,美国《芯片法案》之下,全球半导体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又将如何应对?</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8/14/portal/2022/08/14/fm8kmKX8j0K6Yf017Md8ms3NAPPb0sS3\" title=\" 图源:品玩版权图库\" alt=\" 图源:品玩版权图库\" width=\"2132\" height=\"12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版权图库</figcaption></figure><p><b>直播内容精华版:(</b><a href=\"https://www.pingwest.com/a/268721\">直播全记录文字版</a><b>)</b></p><h2>1、美国推出《芯片法案》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h2><p><b>骆轶航:</b>《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其实Chips是专有术语的一个缩写,全称是Creating Helpful Incentives to Produce Semiconductors。翻译出来就是创造助力优势去制造半导体。所以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把 Chips看作是手段与目标的集合,所以这个法案本身也是非常丰富和非常立体的东西。</p><p>我觉得张老师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天您跟一些业界的专家以及一些从业人士的交流。因为我觉得他们对这个法案比我们的感受还要真切,还要迫切,还要更第一手,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法案对他们更意味着什么?业界的一些人对这个法案现在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反馈?或者他们对这个事大概怎么看?张老师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p><p><b>张国斌:</b>对于产业的人来说,他们认为(美国推出芯片法案)是利大于弊,就说是短期内会有影响,但是长期来说是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有利于发展半导体行业。也打掉了一些人的幻想,不要以为好像靠着这种全球化,最后去买一些东西来,不自己搞研发就可以。这一下子我们就彻底打掉幻想,完全自主去投入资源去研发,短板才可以慢慢补上来。</p><p>另外一点是美国这次它明显是针对尖端的工艺进行封锁。其实尖端工艺的这些器件的应用只占了整个芯片的大概20%左右,大部分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成熟工艺,28纳米以上的。像现在的MCU可能还是55、 40纳米的,(我们)都已经做得挺好了。我们只要把这些东西做好,也不用担心过多去担心这些东西。</p><p>所以产业界的人反而没有太多的惊慌,比较淡定。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就是特朗普时代,他把华为在内的一系列公司拉到实体名单里,说美国公司不准跟实体名单上的公司做生意,等于白白的把这块市场让给了中国公司。2019年华为从美国供应商那里采购了187亿美元的产品。未来这些需求给谁?那只能给国产替代。</p><p>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国产替代的MCU公司,进入了华为的供应链,也成长的非常快,反而是助力的。我觉得从我的观察来看,在美国特朗普搞了实体名单之后,反而在国产替代的大潮之下,很多国产公司都起来了,包括我们现在最近也听说过,我们国产的圣邦微电子,它做模拟集成电路的,而它打进了苹果的高端供应链。</p><h2>2、过去5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长足的发展</h2><p><b>骆轶航:</b>对于这种乐观的态度我既意外也不意外。意外在于从2017年以来到现在,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关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在打压、断供、封锁之下,有太多悲观的言论。而这种悲观言论在某些圈层内部极其有市场。</p><p>而不意外在于过去五年,人们常常忽略掉的是,在打压以及这种悲观的言论和论调之下,我们的半导体工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和变革,取得了非常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p><p>德州仪器砍掉了很多参与核心研发的中国人,美光也在干这个事。我觉得美光很过分的。美光不仅砍了,还把很多中国的研发人才,尤其在上海的研发人才直接用办L1签证的方式吸引到美光的美国公司去工作。不仅停了你的研发中心,还要挖你的墙角,还要挖你的人,我觉得就这些动作,其实是一些升级的动作。</p><p>张老师您觉得这些动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跟日前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关系大概是什么?</p><p><b>张国斌:</b>其实从2019年、2020年开始,我就听到业内一些人的反馈,就是一些国外的半导体,它已经把中国的研发权利都已经逐步收回到总部去了。以前你中国区研发的人,你可以去定义产品去研发,可以做针对中国本地的一些优化。它现在最后把这些权限慢慢收回去,让你中国慢慢就变成一个技术支持中心。</p><p>包括刚才骆老师提到的美光和德州仪器。据我所知,还有包括一些别的公司,外资公司也是在这样干,但是它也产生了另外一个效果。从德州仪器、恩智浦半导体这些公司出来的人,就创办了很多咱们自己的本土IC公司,而且做的相当的好。</p><p>比如从恩智浦出来的曾劲涛,曾总,创办了先楫半导体,做RISC-V的处理器。MCU、MPU主频能到1GHz,已经做成了高端的处理器。这直接对标的就是恩智浦的高端处理器。而且你原来是ARM架构,我现在是RISC-V架构。<br><br>德州仪器也有一些人出来了,创办了一些很优秀的公司来做混合信号、做模拟集成电路的,这都是属于我们短板性的东西。</p><p>现在美国这样一搞,这些东西都让我们本土的这些人出来研发,其实又反过来对我们这个产业也是比较好的补充和促进,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子。</p><h2>3、中国已具备良好的半导体发展环境和成熟的芯片制造产业链生态</h2><p><b>张国斌:</b>中国大环境是很完整的,闭环的大环境是比较好的,来支持半导体发展。我认识的有些人,他们就是在美国遏制中国之后,从美国回来,来到中国创业。他觉得在中国现在环境挺好,就回国来发展。</p><p>只不过可能我认为,以前美国它有硅谷这样一个好的这种环境,有投资,有市场,有整个一体链条,闭环的东西,它推动了技术。你们在硅谷也有一个团队,深度观察过这个东西,就是以前它这个环境很好,推动了它产业去发展。但是中国现在也有很好的环境,到处都有长三角、珠三角,而且我们做的甚至可能更好在这方面。所以在整体环境来说,是适合大家发展的。</p><p><br><b>骆轶航:</b>我们不止有一个硅谷。昆山、苏州、上海这个是一大片。武汉,包括周围的一些咸宁、十堰、孝感这个是一片,珠三角就不讲了,广州、深圳、东莞、顺德这个又是,还有很多深入西部的。</p><p><br><b>张国斌:</b>关键我们是完整的生态,终端的产业链在我们这里。有终端的需求,顶端的东西你才能迭代出来。终端给你提需求,比如说我手机要加这个东西,你上面IC东西再去实现。如果终端没有需求给你,IC怎么去迭代怎么发展?</p><p><br>我觉得中国公司有个法宝,就是快速迭代。你外国公司一年迭代一次,我一年给你迭代两次、三次,我这产品有短板立马补足,跟你对竞争,这样一下子就把你压下去。像当时那个指纹识别技术,最早是瑞典的FPC做的,一些高端产品比如手机、笔记本都是用的FPC的技术。</p><p><br>但是后来汇顶科技进来之后,快速迭代,一年之间FPC的份额直接从80%多降到了几乎为0,就是直接被赶出市场。所以这是我们中国这么多年来,我觉得咱们半导体从18号文件开始,从2001年左右开始到现在,我们这20多年的发展,大家已经积累出来。政府也总结经验,怎么去推动产业发展。</p><h2>4、《芯片法案》是美国对中国的一次“抄作业”</h2><p><b>骆轶航:</b>如果早期硅谷是跟冷战密切相关的,包括硅谷半导体产业的诞生。无论是从仙童到英特尔,他们实际上是跟美国早年的,二战结束之后就1947年,尤其到60年代,主要是从1947年一直到1968年,20多年的时间里面。因为冷战对军备的这种要求,催生了美国半导体的产业和第一批硅谷的风险投资人。那个期间说是军民融合也好,或者军事上跟民间资本的这种融合,实际上是非常强烈的。</p><p>到1992年,克林顿政府签署军用技术民用法案之后,硅谷进入了一个新的跟硅和半导体没太有关系的发展阶段。如果我们就这样一个东西来去看,美国现在一个新的芯片基金是对中国模式的复刻?还是对自己过去历史的一个重演?张老师怎么去看这个事。</p><p><b>张国斌:</b>美国推出这个芯片基金。一方面是它确实看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他觉得这种模式有效果,而且效果很明显。</p><p>因为半导体它这个产业,其实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产业。它是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到回报的东西。而且有些基础的东西你未必一年投下去就能见效,甚至2年、3年、5年都见不着效的一些东西。但是必须要去砸钱,因为保不准在这种持续的过程中,哪天就会有技术进行这种突破。<br><br>不过企业它会考虑投资回报率,尤其是上市公司。这样的投资收益率这么低,导致股票暴跌,血本无归。让企业去干,企业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只有政府。</p><p>还有一些真正的有创新能力的其实是小公司。小公司本身就是奔着创新去的,它往前进的这个决心是非常大的。反而大公司它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因为它不敢去轻易去做一些东西。因为这对它们整个的业务,对于上市公司影响是非常大的。</p><p>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东西必须要国家做。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两个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p><p>另一方面,美国这次要说它抄作业,有一部分确实有点像,但它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它对这个项目的管理,特别详细,这点是我们值得学习的。</p><p>比如说它能详细到设置有2%的管理费用,给整个基金的管理人。这让大家可以完全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操作,可以按照这个规定一条一条对着去操作,这种可操作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p><h2>5、芯片制造之外,我们更应关注更上层的尖端技术</h2><p><b>骆轶航:</b>我看到《芯片法案》的2,800亿美元除了投向芯片制造的之外,还有2,000亿美元投给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定制基金。</p><p>这意味着芯片制造只是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更多的资金是投给很多基础科学研究的,就是跟半导体,跟集成电路相关的一些更上层的基础科学研究,包括量子计算、AI等方面,这个事张老师怎么看,以及包括对我们一些启发和启迪大概是什么? </p><p><b>张国斌:</b>我觉得这个也确实是一个重点。大家不一定要老盯着500多亿,觉得500多亿很多。它整个的盘子有2,800亿,它2000多亿是投到了更尖端的一些技术上。</p><p>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美国它是两手来针对中国,一手是打压,把资源从你这抽走,进行遏制。另一手我自己赶紧发展,去研发我的高新技术、尖端技术,拉开这个差距。</p><p>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在半导体领域这方面,过去是一直在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比如说很多IT顶端的资源,它都掌握着,半导体的基础材料、设备,IT关键东西都掌握在它那里。所以它一直享受着顶端金字塔的高额利润。它不会放过之前吃过的甜头。</p><p>据我所知DARPA它就在做用人工智能来研发芯片。咱们现在还是工程师,几万工程师写代码。它搞成一个人工智能计算机,你把你的需求一说,他很快就给你直接生成芯片代码,拿去流片,出芯片。</p><p>而且现在据说它已经能跑出来一些简单的芯片了。在这方面它是确实是在尖端领域,它是投了很多资源去研究这个东西。我们一定要看到这方面,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p><p><b>骆轶航:</b>简单讲不能光盯在制造上。</p><p><b>张国斌:</b>对。不能说被它遏制了半天了,还一直盯在制造这些东西,尖端基础性的东西一定要做研究,否则你还等于是在停留在中间的层次,还是有差距。</p><p><b>骆轶航:</b>对,就差距还是会比较大。黄仁勋讲过一句话,就什么是AI?他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去讲,他说 AI is the automation of software writing。Software Writing就是软件编程的自动化。但如果我们今天来看,现在已经AI is the automation of hardware writing,AI is the automation of IC design。它已经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了。</p><p>这个东西对于我们来说,不能光局限于制造,如果我们看美国现在芯片法案,其实会投大量的资源,在让芯片制造变得更简单、更顺畅的前沿技术和科学上。这个点我觉得在中国,我们也要去思考,也要去思考相关的东西。因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br>那我们的人工智能可能过去的很多年,用在了大量的城市管理、城市交通,包括智能的机器人服务等等领域。</p><p>但是我们有没有去想过人工智能跟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这个领域的结合,就是用一个Cutting Edge的技术去解决另外一个非常Cutting Edge的技术。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在2,000亿背后,也要去做更多的思考,</p><p><b>张国斌:</b>对。等于在后续有一些升级版的东西,不是简单的用这些制造的5纳米设备建个厂的问题,它可能后续还有一些部署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有这些东西。</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8720",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8720",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Sun, 14 Aug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自动驾驶落地需迈过几道坎?",
    "description": "自动驾驶技术和运营企业在真实的场景遇到了哪些问题,技术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n<p>随着汽车产业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加剧发展,以深度学习为基础构建的AI无人驾驶系统进步,无人驾驶技术正在多个场景里实现商业应用与落地。虽然真正聪明的车还没有完全形成,但自动驾驶飞速发展,正在跨入L3时代,汽车业态也正在逐步朝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演变。让自动驾驶走街串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数字化感知、算力、AI智能及互联互通等的全面配合。</p><p>《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有望在年内出台,这意味着,深圳或将成为国内首个为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放行的城市。而随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落地,自动驾驶技术和运营企业在真实的场景遇到了哪些问题,技术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p><p>品驾做为品玩旗下关注驾驶革新技术的品牌,新一期【品驾开聊】将邀请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企业元戎启行,与大家一起开聊自动驾驶汽车真正上路之策,探索自动驾驶应用发展与未来。</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v/266671",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v/266671",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Sun, 10 Jul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成为腾讯游戏发布会官方直播生态伙伴的虎牙,让游戏直播的边界再次拓宽与延伸",
    "description": "2022年的游戏直播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n<p>一场游戏发布会能有多有趣?</p><p>期待新游戏的亮相自然是腾讯游戏发布会的重中之重,但现在已经不仅于此,游戏发布会已经能有更多的玩法和花样。</p><p>2022年6月27日晚8时,“SPARK 2022”腾讯游戏发布会在线上举办。发布会上,腾讯游戏发布了40余款产品与内容,其中包括首次曝光的一系列“游戏科技”项目、多款游戏新品及跨界应用。</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7/01/portal/2022/07/01/Gci61mr5YaM7WK6YKDPj4GrBZ6SiJ5Ck\" title=\" 图源:虎牙\" alt=\" 图源:虎牙\" width=\"900\" height=\"38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虎牙</figcaption></figure><p>其中既包括腾讯看家游戏《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的新版本内容更新,还包括光子工作室旗下由虚幻引擎5打造的重磅新作《代号:致金庸》、腾讯新款射击游戏《暗区突围》以及包括涵盖音乐社交 + 换装玩法的《劲乐幻想》、融合三消 +SLG玩法的《指尖领主》等在内的一众手游新作。</p><p>可以说整场发布会对于腾讯游戏而言,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游戏的发布,而是对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尝试。</p><p>同样,在发布会之外,另一场新的尝试也正在进行,这里的主角是虎牙。这次“SPARK 2022”腾讯游戏发布会,虎牙的身份不再是往年的大会直播分发渠道,而是转变为官方直播生态伙伴。</p><p>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虎牙已经从一个内容的被动传播渠道变为了发布会的建造者成员之一。</p><p>在SPARK 2022召开的同时,由虎牙主播独家组成了“虎牙主播新游试玩团”和”虎牙大神主播带看团”,并可直接跳转至虎牙直播官方平台,带领用户观看腾讯游戏发布会直播以及试玩新游戏。</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7/01/portal/2022/07/01/f7WmSX5mXFSX6R3DcdzP6A46D58Hy1ff\" title=\" 图源:虎牙\" alt=\" 图源:虎牙\" width=\"2378\" height=\"14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虎牙</figcaption></figure><p>与其说SPARK 2022是一个游戏发布会,不如说是一场由腾讯游戏和虎牙共同构建的大型线上游戏展览会。观众们不仅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一款游戏,还能亲身的参与其中与之互动。</p><p><b>中国游戏领域的一次强强联合</b></p><p>腾讯游戏年度发布会作为每年国内最为重要的游戏发布会之一,不仅代表着接下来的一年当中腾讯游戏的走向,也是国内游戏行业的风向标。而作为国内领先的游戏直播平台,虎牙的动作也代表着游戏直播行业最前沿的探索。</p><p>2022年第一季度,虎牙实现总收入达到24.6亿元,移动端MAU(月均活跃用户数)达8190万,同比增长8.5%,业绩水平保持稳健。可以说,腾讯游戏与虎牙的合作,是一次游戏和游戏直播领域的强强联合。</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7/01/portal/2022/07/01/2K5jC75Ex5siY_553QCS245sjD684jxf\" title=\" 图源:虎牙\" alt=\" 图源:虎牙\" width=\"986\" height=\"150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虎牙</figcaption></figure><p>在虎牙的游戏直播固然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常常被人忽略的是虎牙出色的游戏运营能力。虎牙的游戏运营能力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包括拿下众多版权赛事、打造自制赛事、游戏联运等,线下包括组建电竞战队、与多领域深度合作,凭借游戏与用户粘性的和人气游戏、电竞主播的影响力开展相关的电竞比赛、品牌合作、周边推广等。</p><p>这给虎牙积累了大量的深度参与游戏全生命周期运作的经验,令其具备了优化一款游戏生命走向的能力。一款品质优秀的新游戏在虎牙的加持下,能被更广大的玩家们认知并接受。</p><p>到了2022年,行业领先的虎牙再度自我变革,而成为“SPARK 2022”官方直播生态伙伴成为这个好的起点。</p><p>在6月22日至6月30日,虎6月22日至6月30日,虎牙公司发起以腾讯游戏发布会为主题的新游联运活动,在虎牙直播平台各游戏品类开展专区活动,用户完成系列订阅、预约和下载任务便有机会解锁多种虚拟游戏道具和周边。</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7/01/portal/2022/07/01/K33rY2QkG5jNKbsdiwXGZDjrwGFaSG4E\" title=\" 图源:虎牙\" alt=\" 图源:虎牙\" width=\"1920\" height=\"114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虎牙</figcaption></figure><p>而虎牙与《穿越火线-枪战王者》自2021年3月发起的“好货节”独家IP系列活动,成为首个实现游戏与直播平台联手“直播带货”的经典案例,通过在虎牙直播售卖游戏热门道具,让直播间的观众完成“边看边买”的消费体验。这种直播内容既为用户带来了全新体验、提升直播间和游戏专区活跃度,又推动了用户回流游戏以及为游戏打造爆款道具,从而实现观看直播、道具购买、回流游戏的完整路径。</p><p>可以说,在这次“SPARK 2022”期间,虎牙对于游戏资源的把控能力以及联运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p><p><b>以技术为底色,传递正向价值</b></p><p>SPARK 2022看似是腾讯的一次全面对外的发布会,实则是虎牙对外展现自身能力的一次考试。</p><p>与其他游戏直播平台以营销为主要运营支出不同的是,虎牙持续重视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2022年第一季度,虎牙研发支出占比是其所有运营支出中最高的一项,虎牙总运营支出人民币4.2亿元,其中技术研发支出为人民币2亿元,占总支出的47%,销售及市场支出为1.5亿元,占总支出的34%。行业普遍情况则是营销费用要远高于研发费用。</p><p>而在游戏直播领域,技术驱动互动一直是行业竞争力的一个纬度。虎牙面向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者的小程序开放平台发展迅速,深受用户、主播和开发者的喜爱。到2021年12月底,虎牙的小程序开放平台上线了320多个小程序工具,以多元的新形式大大地提升了直播过程中的互动体验。考虑到小程序工具将虎牙和开发者相联,而互动功能将虎牙和游戏厂商联系起来,虎牙可以利用协同效应的优势整合上下游合作伙伴,提升平台知名度以及在游戏产业链的价值。</p><p>在腾讯这次的SPARK发布会,“科技”也是主要关键词之一,在这个层面,虎牙与腾讯可以说达成了一种未曾言明的默契联动。</p><p>这种默契还体现在公益价值观方面,在SPARK 2022首先登场的就是数字长城、数字敦煌、北京中轴线申遗“数字中轴”项目等一系列腾讯游戏在技术层面新探索的尝试。利用技术实现对社会文化的价值。</p><p>而虎牙也通过“直播+”的创新方式践行着社会责任,2022年第一季度,虎牙在公益环保、普法教育、清朗网络等领域持续输出正能量内容。该季度,虎牙开展了正能量直播2000余场,直播时长超过2.6万小时,参与主播2710余人次。两者价值观的高度契合也是合作能够逐步深入的前提。</p><p>在发布会上,腾讯游戏旗下游戏IP《天涯明月刀》宣布将于今年10月推出全新的大型文旅计划:《九鼎之兵》系列青铜主题合作。届时,天刀将携手湖北省内五大博物馆,围绕所藏的多款国宝级青铜藏品,借助数字科技,还原和演绎多姿多彩的中原荆楚文化。虎牙平台主播小鲁班受邀成为“天刀-虎牙文创公益季推广大使”,与天刀少侠携手,共同传扬国风。</p><p>虎牙是凭借游戏直播“起家”,在未来会继续以游戏直播作为主要业务被大众所熟知,但虎牙作为充满活力、勇于拓宽边界的公司,其内在的活力令其不再局限于游戏直播。</p><p>今年6月,腾讯视频、VSPN和《王者荣耀》联合出品电竞实训节目《战至巅峰》的首两期内容同步上线虎牙直播平台。同时,配合该节目举办的水友赛直播节目《战至巅峰 不服峡谷见》前三期自6月17日陆续在腾讯视频、虎牙直播平台开战。可以说虎牙和腾讯的合作开创“电竞直播+综艺直播”模式的先河,放大了游戏产业价值,实现了双赢。</p><p>2022年的游戏直播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行业竞争的也不再仅仅是版权、内容的比拼,还包括技术实力、游戏联动能力以及产业价值找寻的竞争。可以预料到的是,在这场更深入企业内核的竞争,会比之前更加激烈,也更加地悄无声息。</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6334",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6334",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hu, 30 Jun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Kindle离开中国,或许我们也并不需要它",
    "description": "电子书出版行业,才是我们最需要的。\n<p>2022年6月2日,一则来自亚马逊的通知,宣告了亚马逊电子书业务彻底退出了中国。</p><p>《Kindle中国电子书店运营调整》<span>通知显示,从2023年</span><span>6月30日</span><span>之后,将在中国停止</span><span>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在此之后,用户将不能购买新的电子书。对于已经购买的电子书,用户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载,并且可以在此后继续阅读。</span></p><p>翻译一下:商店关闭不能购买了,但以前购买过的以后也一直能看。</p><p>亚马逊的Kindle Unlimited会员服务在2023年6月30日之后到期的用户退还部分会员费。</p><p>除了电子书之外,Kindle的销售也会随之停止,<span>亚马逊还很贴心的提供了退货服务:对于在2022年1月1日之后购买Kindle并且符合相关退货条件的用户,还会提供非质量问题退货服务。</span></p><p>如果刚买Kindle不久,突然发现亚马逊不再提供服务支持了,可以选择直接退掉。</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6/02/95jKd8w52C3S0XN3K1PAmYPQysKTYb1i.jpg\" title=\" 图源:亚马逊书城\" alt=\" 图源:亚马逊书城\" width=\"1080\" height=\"5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亚马逊书城</figcaption></figure><p>我们常常会忽略的是,Kindle的成功并不是硬件的成功,而是以Kindle为前锋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传统出版行业电子化的成功。</p><p>1997年,在MIT媒体实验室研究取代纸张的电子显示技术的约瑟夫·雅各布森(Joseph Jacobson)和杰德·艾伯特(JD Albert)等三人共同创立E-Ink公司。以期望电子墨水技术(electronic ink)能改变人们获取和阅读信息的方式。但这项技术直到七年后,才被资本所认可。</p><p>2004年,索尼、飞利浦与E-Ink合作推出首款使用E-Ink屏幕的专业电子书阅读器LIBRIé。LIBRIé基本做到了与纸质书籍相似的显示效果,而且耗电极低,索尼电子书部门的总经理宇喜多义敬给予了这款产品足够多的信心,相信LIBRIé足以改变世界。但由于缺少足够丰富的阅读内容以及足够优秀的销售渠道,令LIBRIé上市之后虽然让人们感受到了由墨水屏带来的震撼视觉体验,得到了一部分极客用户的注意,但并未掀起太大的波澜。</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6/02/portal/2022/06/02/im5Ah8nj28F44hhdDbyJ8QEm_TAx8hj1.png\" title=\" 图源:goodereader\" alt=\" 图源:goodereader\" width=\"390\" height=\"59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goodereader</figcaption></figure><p><span>电子墨水屏真正被大众接受,是从Kindle的诞生开始的,或者说是从亚马逊开始入场电子书行业开始的。2007年第一款Kindle推出几乎是</span>LIBRIé初代的翻版,也是全键盘的设计,拥有滚轮,外观和硬件配置也十分相像。</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6/02/portal/2022/06/02/yczS2FfTtjQ4FhdW126wKHsSMGk5_tyr.png\" title=\" 图源:goodereader\" alt=\" 图源:goodereader\" width=\"600\" height=\"45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goodereader</figcaption></figure><p>但区别在于,靠“卖书”起家的亚马逊拥有足够多的书籍资源,以及作为电商平台出色的销售渠道。Kindle一代上线仅5.5个小时便销售一空,之后还经历了长达5个月的一机难抢的盛况。电子书市场被Kindle彻底点燃。<a href=\"http://media.sohu.com/20100224/n270409599.shtml\">在 iPad 和iPhone 4推出之前的2009年</a>,亚马逊Kindle甚至超过iPod Touch成为了圣诞购物季最热门的礼物。</p><p>依然是在2007年,亚马逊收购独立出版机构Createspace,推出Kindle Direct Publishing电子出版平台,帮助内容生产者在亚马逊上架书籍。以Kindle硬件、Kindle APP以及Kindle Store为切口,亚马逊构建起一套从出版发行、销售到阅读的完整的电子书生态。</p><p>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却发生了改变。</p><p><a href=\"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982052.html\">据亚马逊中国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a>,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在中国累计销售数百万台,成为亚马逊全球Kindle设备销售第一大市场,Kindle中国电子书店的书籍总量接近70万册。</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6/02/portal/2022/06/02/34J33w1DFFw4R_S6p1sT181Y13sdx4HM.png\" title=\" 图源:网易新闻 数据线\" alt=\" 图源:网易新闻 数据线\" width=\"1000\" height=\"64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网易新闻 数据线</figcaption></figure><p>数据显示,中国是Kindle硬件全球最大的市场,似乎依然呈席卷之势,但问题就出现在Kindle Store国区电子书籍数量仅有70万册。同期,Kindle Store全球书籍数量接近675万册。国区电子书籍数量仅有全球电子书籍数量的十分之一。</p><p>2018年之后,亚马逊不再公布增长的详细数据,但根据<a href=\"https://justpublishingadvice.com/how-many-kindle-ebooks-are-there/\">Just Publishing Advice</a>估计,亚马逊仍保持着每年100万册电子书的增长幅度,到2022年已经超过900万册电子书。</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6/02/portal/2022/06/02/0QG6Xcx8z18SiTH1iBTtA52h1j4j27cE.png\" title=\" 图源:Just Publishing Advice\" alt=\" 图源:Just Publishing Advice\" width=\"700\" height=\"40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Just Publishing Advice</figcaption></figure><p>经常看书的人或许能感觉到,在Kindle Store越来越难找到自己想看的书籍。别说是一些绝版的书籍,哪怕是正在发行的一些书籍也很难找到。反而在互联网中,却流传着大量电子书资源。这是电子书出版行业的悲哀。</p><p>或许有人会吧Kindle退出中国归结到流媒体、短视频的兴起,或是像是小米、文石、掌阅等厂商推出的硬件产品,亦或是以阅文为代表的数字阅读企业。但实际上,书籍,始终是人们最有效的密集获取知识的渠道,爱看书的人永远不会被快餐式娱乐所牵引离开。</p><p>Kindle的核心优势——完善的生态以及销售渠道也从来没有谁是精准的竞争者。就像Kindle一代与前辈LIBRIé硬件配置上几乎一摸一样,也依然能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胜利一样。</p><p>Kindle的败退,是亚马逊在中国开展出版业务的败退。</p><p><span>早在今年1月,便有消息称Kindle 大部分机型缺货,会从内地市场退出。虽然当时亚马逊中国否认了这一传闻,表示未接到退出市场的通知,但大面积缺货是事实。而在半年之后的今天,亚马逊终于承认,将会关闭</span><span>电子书店</span><span>。</span></p><p>作为一个从2013年到现在购买超过5部Kindle的忠实用户,从最低端的Kindle入门款到最高端的Kindle Oasis都曾购买过。Kindle可以说是我曾经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Kindle是一款很奇怪的产品,它的离开并不会让我对这款产品产生情怀,更多的对当初使用Kindle看过哪些书籍时光的回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6/03/sey332tnT5hN7MSmk36wZ34Pm6_iA8T6.jpg\" title=\"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 alt=\"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 width=\"5085\" height=\"381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figcaption></figure><p>仅从阅读方式来说,Kindle并非唯一,有太多的平替产品可以选择。所以大概率在Kindle商店停止服务的之后,我会选择一款购买书籍更方便,且依然轻便的电子书硬件。</p><p>整合电子书资源,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书出版行业,才是我们最需要的。</p><p>亚马逊没能做到,所以走就走吧。</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4651",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4651",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hu, 02 Jun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2022年,折叠屏该拆掉“软肋”了",
    "description": "OPPO成了最会做折叠屏的手机厂商。\n<p>折叠屏站上了高端手机竞争的C位。谁能做好折叠屏产品的软件生态,谁就能在竞争中制胜。</p><p>5月12日(北京时间),Google I/O开发者大会 2022上,谷歌指出“折叠屏正在重新定义手机市场”。在 Android 12L的基础上,Google再次提高了大屏生态的重要性,正式发布的Android13针对折叠屏不同使用场景加入了更多深层改进。去年12月发布的OPPO Find N成为全球首批适配Android 13开发者预览版的折叠屏手机。</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2/portal/2022/05/12/zpp3Bi33RAp91w1SYhxTN6XtDcRzTyRF\" title=\" 图源:Google I/O大会\" alt=\" 图源:Google I/O大会\" width=\"1268\" height=\"71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Google I/O大会</figcaption></figure><p>与往年总拿三星举例不同,今年的开发者演讲环节,OPPO Find N与三星Fold3和Flip3一起被谷歌“翻牌”。作为折叠屏鼻祖,三星3年间推出过六款机型,牢牢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而作为后起之秀、OPPO折叠屏处女作的Find N,与三星同台,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它的实力。</p><p>便携的尺寸、可靠的铰链以及完善的软件生态正是Find N上市以来能够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2/portal/2022/05/12/4zYCQXS24X4Bi7_Zzy4a68JrnQ8TzJdJ.png\" title=\"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 alt=\"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 width=\"750\" height=\"5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figcaption></figure><p><b>折叠屏是体验为王的品类</b></p><p>折叠屏产品是一个新物种但却被套在了“手机”的传统框架当中。</p><p>人们在讨论折叠屏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联想到十多年前非智能手机的形态样式百花齐放的年代。彼时多种多样的手机形态其实都绕不过两个功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简单的功能很容易被满足,所以才需要在形态上进行产品差异化的处理。</p><p>而在智能机时代,手机所要承载的需求远超当时,可以说一款智能手机产品的研发是捉襟见肘的,既要满足所有的用户需求,又要想办法与同行拉开差距。柔性屏幕材料的出现给了智能手机第一次改变形态的可能。</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2/portal/2022/05/12/YpNT5i7FmjMRRzkEm35Y571rCS2yJZ06.png\" title=\"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 alt=\"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 width=\"750\" height=\"5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figcaption></figure><p>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折叠屏手机该怎么做?</p><p>既然叫做折叠屏“手机”,那么顺理成章就会想到手机怎么做,折叠屏手机就怎么做。这也导致了如今大部分折叠屏手机都在面临的体验糟糕的尴尬局面。</p><p>在由客户体验研究机构弗雷斯特出版的《体验为王》一书中,总结优秀的用户体验应具备“愉悦性、易用性、需求满足”三个要求。</p><p>将这三个要求套在现阶段的任何一部折叠屏手机上似乎都能成立,毕竟脱胎于传统直板屏手机,操作逻辑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技术经验积累也足够丰厚。</p><p>但这正是研发折叠屏手机的思维误区。ColorOS 曾面向折叠屏用户做了一次深度调研,高达 71%的折叠屏用户认为折叠屏上的使用体验和在普通智能手机上并没有区别,这是一件十分不合理的现象。折叠屏手机具备形态转变的特性,在形态转变的同时,交互逻辑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谓的三大要求,也应在各自的前面加一个“新”字。</p><p>一款优秀的折叠屏手机的交互,应该是符合人的使用直觉,让人们能够自然且舒适地使用,而不是对用户产生干扰,仅仅带来猎奇、新奇体验的设计。对于折叠屏手机如何给用户创造优秀的使用交互体验,是一个从0到1的新课题。</p><p>OPPO做的第一步,就是组建专职人因研究团队。所谓人因研究,也被称作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通过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系统的设计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并实现安全高效的目标。</p><p>折叠屏人因研究在行业里属于空白领域。ColorOS的人因研究团队将折叠屏人因研究的突破点定为输入交互。团队通过调研发现,折叠屏手机和直板屏手机一样,输入都是高频次使用场景,且对输入体验的要求都比较高。折叠屏具备大屏属性,普通的手机输入方式不能照搬到折叠屏手机上面。</p><p>仅仅一个输入法,团队就进行了1700多次实验。实验数据来源相当朴素,用直尺测量上百位不同用户从拇指和食指的指间跨度,用量角器测量握持折叠屏手机时拇指边缘与屏幕的角度来获取原始体验数据。</p><p>再将数据导入相应的数学公式,从而计算出针对不同尺寸设备屏幕各手指可达区域的范围热图以及舒适区域的范围热图。依托于研究成果,ColorOS研发出了目前最符合折叠大屏双手输入的分离键盘。</p><p>这款分离式键盘在底部以及左右边缘都预留了空间,以降低用户按键触达的难度。同时还对九宫格键盘进行优化,不太常用的切换键放在屏幕中间,使得输入布局更合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2/portal/2022/05/12/CG_K1FHMbWa718z6425s214RYpiJ1y5z.png\" title=\" 图源:源于网络\" alt=\" 图源:源于网络\" width=\"1928\" height=\"126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源于网络</figcaption></figure><p>测试用户的反馈意见也纳入了键盘的开发当中。研究中一位医生用户建议增加医学词库,便于医学等特定名词输入,最终这项提议也被采纳。更新后的键盘设计又给到用户测试,反反复复,直到用户在使用中文 9 键、中文 26 键、 英文 26 键输入时,易用好评率都接近 100%。</p><p>除了键盘输入交互以外,分屏功能也是充分利用大屏空间的重要功能。根据人因调研,喜好双指上下分屏的用户超过 81.8%,远远超过喜好三指左右分屏的用户。基于此研究,ColorOS 创造出双指下滑屏幕一分为二的手势输入,将普遍需要2-3步完成的操作,简化至1步。</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2/portal/2022/05/12/tKfhn81YSC5wHxd2zGRK9YMj2i_JQmyi\" title=\" 图源:源于网络\" alt=\" 图源:源于网络\" width=\"1269\" height=\"71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源于网络</figcaption></figure><p>人因研究的加入,令ColorOS能使用科学思维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将相对科学、严密、准确的用户真实需求信息数据化分析,得出结论才更加具备说服力。</p><p>而这些研究成果,几乎是OPPO Find N研发的核心理论基础。</p><p>OPPO Find N与其他主流竞品在外形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小巧的尺寸。选择5.49英寸外屏和7.1英寸内屏是经过26版整机设计方案、120余个模型机的反复打磨,才最终定型的。OPPO Find N的产品经理周意宝十分痛苦的回忆当时的场景:“为了做这款产品,我把开发的伙伴都要‘逼死了’。搞不定,离职申请我都打好了。”</p><p>OPPO Find N对于尺寸的选择,完全是出于操作舒适度的考量。大屏比例接近 1:1,这个尺寸比例,兼顾手小的女性用户便捷使用,也被誉为最易操控的大屏黄金尺寸。</p><p>然而“任性”的代价,就是成为了行业中的“异类”。市场上的折叠屏手机大屏比例普遍在 1:1~4:3 之间,这个范围可以直接使用安卓平板应用,也相对更好的兼容主流 18:9 屏幕手机的应用生态。对于OPPO Find N来说,很多APP都要单独适配。</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2/portal/2022/05/12/J2Aj_FC46pAXDE0SSES8bEp60ZybSjy3.png\" title=\" 图源:源于网络\" alt=\" 图源:源于网络\" width=\"2030\" height=\"100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源于网络</figcaption></figure><p>既然没有属于OPPO Find N尺寸的生态,就想办法去创造一个出来。从2021年开始,ColorOS基于人因研究的成果,开始投入大量精力进行APP软件的适配,在实现大部分APP可正常适配之后,进一步让APP们都拥有“平行视窗”能力。</p><p>虽然平行视窗功能在业内不算新事物,但相关技术人员的稀缺让各家的相关技术都处于严格保密状态。ColorOS 从2021年3月4日才诞生了第一行平行视窗的代码,而第一版框架就有两万多行代码。</p><p>安卓 12中谷歌相应框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软件适配的问题,但对开发者适配仍面临挑战,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进行大量的测试。于是,ColorOS团队决定在谷歌响应式框架的基础上推出ColorOS 版的响应式 UI 设计框架,进一步降低适配难度,同时组建专人团队来点对点的与开发者进行沟通。</p><p>为了搭配铰链可以0~180°无极悬停的特性,团队与TOP 级头部应用QQ进行了深度定制合作,在用户很忙不方便拿着手机时, 可以把 Find N 悬停放在桌面上,上半部分进行视频通话,下半部分的屏幕还可以直接进行相关操控,形成与直板屏截然不同的体验。在OPPO看来,这才是折叠屏手机应该有的样子。</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2/portal/2022/05/12/dyE4n0sB2Z0xihecjXECxcxCQbp4DH2J.png\" title=\"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 alt=\"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 width=\"750\" height=\"5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figcaption></figure><p>同时,为了激励更多的开发者为应用做大屏适配,在Find N的发布会上,OPPO曾发起“引力计划”,提供上亿元资源支持做开发者激励。</p><p>OPPO Find N的研发过程更像是一个从地基开始盖房子的过程,而非套用原本直板屏手机的框架去补窟窿。从人因研究构建理论基础,到创造大屏APP生态,OPPO Find N虽然难称完美,但却为产品的迭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b>从尝鲜到常用,不是一句口号</b></p><p>OPPO Find N的出现,是折叠屏市场的第一次转折。</p><p>回顾过去两年推出的折叠屏产品,我们能发现一条十分有趣的轨迹:从屏幕、铰链再到性能。</p><p>最初折叠屏手机刚一出现的时候,人们惊奇于曾经的概念机终于落地成为了消费级的存在。但接踵而来的讨论就是“折痕”明显的问题。对比折痕深浅几乎成了每个折叠屏产品评测视频的常驻项目,进而开始讨论铰链结构的区别。</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2/portal/2022/05/12/m4JX669heA29XK68mG2ky788f2G3833t.png\" title=\"折痕对比,最右为OPPO Find N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 alt=\"折痕对比,最右为OPPO Find N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 width=\"750\" height=\"5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折痕对比,最右为OPPO Find N 图源:品玩 李晓贤 摄</figcaption></figure><p>但哪怕经过了3年的发展,折叠屏产品大多都没能跳出“尝鲜”的范畴,因为长时间使用下来与直板屏手机相比都多多少少存在使用上的不便。</p><p>之所以将OPPO Find N定义为一次转折,是因为它开始走一条与其他主流产品不同的道路,而且还走成功了。</p><p>形态上OPPO Find N区别于主流竞品采用了1:1尺寸的“小屏”设计。价格方面7699元的起售价也是直接将折叠屏的价格拉低至8000元以内,最终达到了全网预约量破百万,全网好评率高达98%的成绩。</p><p>更为重要的是,OPPO Find N对于软件的重视让折叠屏的竞争从硬件转为软件生态,进入2.0阶段。</p><p>APP开发商每一次的软件适配,并非OPPO Find N独占,而是适配经验可以作用于全机型。哪怕不算ColorOS与软件开发商沟通的隐形努力,“引力计划”所投入的上亿元资源支持,也是实打实的成本。</p><p>根据GfK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手机销量3.12亿,在连年下滑的背景下,折叠屏手机销量逆势增长,2021年销量110万台,增长率187%;2022年预计国内折叠屏销量180-200万台,各大手机厂商会借用折叠屏产品主攻高端市场,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预测,2022年折叠屏的价格有望降到6000-8000元,份额仍将快速增长。</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2/portal/2022/05/12/_tQ8xD6x_Zw511R5C38KK7GtTpfAdhME\" title=\" 图源:源于网络\" alt=\" 图源:源于网络\" width=\"1269\" height=\"71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源于网络</figcaption></figure><p>同时Google和苹果也传出要做折叠屏手机的消息。有意思的是,或被命名为“Pixel Fold”的Google折叠屏手机,也将采用和OPPO Find N同样的尺寸大小。</p><p>折叠屏手机从2022年开始,才真正进入到强强竞争的局面,而非此前的“全靠同行衬托”。</p><p>OPPO也表示将在2022年推出下一代的折叠屏手机。一代的成功,让其成为了少数值得期待的折叠屏手机系列之一。</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3423",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3423",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hu, 12 May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iPod落幕,音乐永存",
    "description": "说起iPod都是回忆。\n<p>2001年,iPod的出现不仅仅是让容纳1000首歌曲、续航10小时、可以轻松放入口袋中随时随地听歌的MP3设备成为现实,而是开启了一个属于数字化音乐的新时代。</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7e1Ee8t54zR58Mn85QPtHR55zyaW2hs1.png\" title=\"iPod 初代 图源:REUTERS\" alt=\"iPod 初代 图源:REUTERS\" width=\"1200\" height=\"78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iPod 初代 图源:REUTERS</figcaption></figure><p>2022年5月10日,苹果宣布停产iPod Touch,现存iPod Touch售完即止。至此,所有iPod系列产品均停产,再过不久,将从苹果官方售货渠道完全消失。</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yzSFy8s3acN25Yycbe5MjF44D2WTSrZ2.png\" title=\" 图源:苹果官网\" alt=\" 图源:苹果官网\" width=\"2012\" height=\"127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苹果官网</figcaption></figure><p>在iPhone 4崛起之前,iPod曾一度是驱动苹果向前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2009年,距离划时代的iPhone 4推出还有一年的时间,iPod仍可以和iPhone分庭抗礼。这一年,苹果年度营收为429.05亿美元,其中Mac相关营收为138.59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2%,iPod以及包括iTunes商店、iPod相关配件收入为121.27亿美元,占总营收的28%。而iPhone相关营收为130.33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0%。</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Pth24JzY4x2enT5X63rk6EBT678TtM3C.png\" title=\" 图源:苹果财报\" alt=\" 图源:苹果财报\" width=\"1978\" height=\"110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苹果财报</figcaption></figure><p>这一年,iPod销量为5413万部,而iPhone销量为2070万部。</p><p>情况在2010和2011年两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iPhone 4以及iPhone 4S的推出让iPhone实现了连续两年超过80%的同比增长率。2011年,iPhone销量7229万部,而iPod为4262万部。至此,iPod再也没有追上过iPhone。</p><p>再之后的故事,大家也已经听过了。iPhone销量破亿、破两亿一路高歌直到巅峰。而iPod自2015年开始,就从苹果财报的销量统计中消失了,被收纳进“Other Products”中,不再单独展示。</p><p>在iPod诞生之前,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身音乐播放器就已经出现并风靡一时,数字化音乐也逐渐成为潮流。随之兴起的是一个名为Napster的盗版音乐下载网站,尽管存在法律问题,但也从侧面预示着数字化音乐浪潮正在来临。然而,<a href=\"https://www.macworld.com/article/214911/the-birth-of-the-ipod.html\">在史蒂夫·乔布斯眼里,这些随身听设备,都是“Crap”。</a></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Ei26zhtd_QHAT3_G23fsbd0Ff2JCSwTW.png\" title=\"2001年3月,在Mac OS 9下运行的Napster 图源:wiki\" alt=\"2001年3月,在Mac OS 9下运行的Napster 图源:wiki\" width=\"800\" height=\"6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2001年3月,在Mac OS 9下运行的Napster 图源:wiki</figcaption></figure><p>基于光碟存储的随身听设备容量只有20首歌曲左右。而硬盘式的随身听容量要大得多,但体积要更臃肿,歌曲索引相当反人类,为了找一首歌曲甚至都要比听一首歌曲的时间要长。</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E7B6Jzw5EdtX8fxNd8FTk3Tf58fQS1k8.png\" title=\"Diamond Rio PMP-300 发布于1998年 图源:wiki\" alt=\"Diamond Rio PMP-300 发布于1998年 图源:wiki\" width=\"500\" height=\"82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Diamond Rio PMP-300 发布于1998年 图源:wiki</figcaption></figure><p>而且,当时大多采用 USB 1.1 标准或者自研标准将音乐从电脑传输到播放器,传输上百或上千首歌需要要等待数个小时。</p><p>iPod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p><p>两个最大的痛点,iPod通过一颗东芝特制的 1.8 英寸 5GB 硬盘驱动器解决了存储小的问题,而苹果自研的FireWire数据传输技术则解决了传输慢的问题。</p><p>划时代产品的诞生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iPod从iPod之父Tony Fadell受邀参与iPod项目到iPod发布,也仅仅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而真正开发的首期更短,只有6个月。</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GFXGpENBXzEp_kknGjw261689fj_93cS.png\" title=\" 图源:Engadget\" alt=\" 图源:Engadget\" width=\"641\" height=\"3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Engadget</figcaption></figure><p>2001年1月,当时几乎所有的苹果工程师都投身于Mac的研发当中,无暇开辟新的产品线。时任苹果高级硬件经理的Jon Rubinstein邀请Tony Fadell来负责iPod的设计以及研发。2月开始Tony Fadell才第一次和苹果达成合作协议,在经过六周对苹果公司的了解以及原型设计之后,Tony Fadell于2001年4月正式加入苹果iPod的研发也从这时才正式开始。</p><p>在前段时间不久,Tony Fadell在采访中宣传其新书《Build: An Unorthodox Guide to Making Things Worth Making》时,也聊到了一些关于当年iPod和iPhone开发时的细节。</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5567yQBMyxp31rMD5J2YK2RnnHFpS562.png\" title=\" 图源:stuff/Connor Jewiss\" alt=\" 图源:stuff/Connor Jewiss\" width=\"1500\" height=\"100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stuff/Connor Jewiss</figcaption></figure><p>Tony Fadell在书里介绍了iPod的雏形,一个用塑料泡沫做成的原型,他用这个说服了乔布斯。虽然这个原型看起来更像iPod 3代而不是初代,但圆形的控制区域已经确认下来,这就是iPod外形之魂。</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3WE5QQ3xD65ZRjRTy6J84_4Nz2Mbnp1A.png\" title=\" 图源:Tony Fadell《Build》\" alt=\" 图源:Tony Fadell《Build》\" width=\"984\" height=\"7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Tony Fadell《Build》</figcaption></figure><p>在iPod的生命周期中,曾出现过多个系列。包括:</p><p>·最早的iPod曾推出了六个迭代版本,在第六代后更名为iPod Classic,在2009年推出了最后一个迭代版本,将原有的120GB版升级为160GB,直至2014年9月下架;</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mrY2bZ60M_fZ0xB2z7y6c6ZhRT6FDXte.png\" title=\" iPod Classic 图源:品玩 王博源\" alt=\" iPod Classic 图源:品玩 王博源\" width=\"1198\" height=\"72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iPod Classic 图源:品玩 王博源</figcaption></figure><p>·iPod mini 仅推出了两代便被nano替代,2005年9月停产;</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KR4s6WQiyBhDK4F4WM5J9EdF772k_jzY.png\" title=\"iPod mini 一代和二代 图源:品玩 王博源\" alt=\"iPod mini 一代和二代 图源:品玩 王博源\" width=\"1702\" height=\"127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iPod mini 一代和二代 图源:品玩 王博源</figcaption></figure><p>·iPod nano 为iPod mini的继任者,在2005年至2012年间迭代过7个版本,与2017年一起停产下架。</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rx4B61R9J5TQGw5W6N26RHZY6Y1MmtDp.png\" title=\"iPod nano 第七代 图源:苹果官网\" alt=\"iPod nano 第七代 图源:苹果官网\" width=\"600\" height=\"45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iPod nano 第七代 图源:苹果官网</figcaption></figure><p>·iPod shuffle曾在2005年至2010年间迭代过4个版本,直至2017年与iPod nano一起被下架。</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XfhfpJcjzkEX7w7eXXBnc2GAz52mEKw1.png\" title=\"第一代iPod shuffle 图源:品玩 王博源\" alt=\"第一代iPod shuffle 图源:品玩 王博源\" width=\"1558\" height=\"101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第一代iPod shuffle 图源:品玩 王博源</figcaption></figure><p>我们今天提到的iPod Touch,于2007年同iPhone一起诞生。在这15年间迭代过7个版本。</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j5c7dwtcr6aQfZ2S4b1iG15f5bZ1pZpi.png\" title=\"iPod Touch 4 全新未拆封版 图源:品玩 王博源\" alt=\"iPod Touch 4 全新未拆封版 图源:品玩 王博源\"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iPod Touch 4 全新未拆封版 图源:品玩 王博源</figcaption></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11/portal/2022/05/11/Enk55A644K6k2SYWt664nBBFp2bz2jZw.png\" title=\" iPod Touch Loop 手绳 图源:品玩 王博源\" alt=\" iPod Touch Loop 手绳 图源:品玩 王博源\" width=\"1475\" height=\"83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iPod Touch Loop 手绳 图源:品玩 王博源</figcaption></figure><p>在iPhone崛起之后,iPod销量迅速下滑,但iPod Touch仍坚持保持更新,在所有人都以为iPod Touch会悄无声息消失的时候,2019年还更新了一款搭载<span>A10处理器的版本。直到2022年5月10日,正式停产。</span></p><p><span>虽然iPod已经成为历史的产物。但iPod本身所代表的灵魂内核,已经被AirPods,HomePod mini以及Apple Music所继承。</span></p><p><span>iPod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span></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3363",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3363",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ue, 10 May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Kindle终于要支持EPUB格式了",
    "description": "终于可以删除 Calibre 了。\n<p>在 Kindle 长达15年的生命周期中,不支持 EPUB 格式的电子书一直是 Kindle 用户诟病最多的症结。想要使用 EPUB 就必须使用 Calibre 等工具将其转化为 MOBI 或是其他Kindle可读取的格式。</p><p>但这一切将在2022年迎来转变。在<a href=\"https://www.amazon.com/gp/help/customer/display.html?nodeId=G5WYD9SAF7PGXRNA&linkCode=sl2&tag=gooderead-20&linkId=061560a0ff3c1811a62ad5e5d59dc3c1&language=en_US&ref_=as_li_ss_tl\">亚马逊Kindle的帮助文档</a>里,悄然更新了一条注意事项:</p><p>从 2022 年底开始,您将无法再使用发送到 Kindle 将 MOBI 文件发送到您的图书馆。此更改不会影响 Kindle 图书馆中已有的任何 MOBI 文件。MOBI 是一种较旧的文件格式,不支持最新的 Kindle 文档功能。</p><p>在支持列表取消 MOBI 的同时,开源的EPUB格式被加入进支持列表当中。对于爱看电子书的人们来说,支持 EPUB 这件事亚马逊至少推迟了10年的时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09/portal/2022/05/09/kd20pdSEt6033H5m42YkM_CC7rGRWYCE.png\" title=\" 图源:Amazon官网\" alt=\" 图源:Amazon官网\" width=\"1258\" height=\"120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Amazon官网</figcaption></figure><p>早在2010年,彼时 Kindle 仅推出了33个月,电子书的销售量也仅仅超过精装书,距离平装版销量还有段距离。当被媒体<a href=\"http://usatoday30.usatoday.com/tech/news/2010-07-29-amazon29_VA_N.htm\">问及为什么不支持 EPUB 格式的时候</a>,Jeff Bezos 表示:</p><p>“亚马逊拥有自己的格式标准,可以为电子书添加新的功能,例如同步阅读进度、更换字体格式以及调整字号大小。虽然经过时间的推移,其他格式也会支持这些功能,但我们将永远保持领先。”</p><p>在2010年这个时间点,Jeff Bezos 对于 MOBI 的信心是空前的,事实也的确如此,MOBI 在很长时间里,都比其他格式更适合 Kindle。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亚马逊购买的电子书都是 MOBI 格式。</p><p>但是,MOBI 格式从最初的开发商 Mobipocket 被亚马逊收购起,其实就已经决定了被终止支持的命运。2005年5月,<a href=\"https://www.bizjournals.com/philadelphia/stories/2005/03/28/daily32.html\">Amazon 收购法国公司 Mobipocket</a>,将 MOBI 格式纳入独家格式。之后,亚马逊在 MOBI 的基础上,研发出自家的 AWZ 格式以及更进一步的 AW3 和 KFX 格式,渐渐替代掉了 MOBI 格式。随着 Kindle File Format(简称:KPF,如:AWZ、AW3以及<a href=\"https://goodereader.com/blog/e-book-news/amazon-has-developed-a-new-e-book-format-called-kfx\">KFX格式</a>)被广泛应用于亚马逊电子书体系,MOBI 渐渐成了 EPUB 格式的替代品。</p><p>MOBI 格式对于读者来说,与 EPUB 并没有太多本质上的区别,其弊端主要存在于创作者层面。在亚马逊的自出版平台 Kindle Direct Publishing 上有大量作家因为 MOBI 而苦恼。</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09/portal/2022/05/09/mSA6twJhDxn0315j4SPm618rH3M5mbt9.png\" title=\" 图源:Amazon官网\" alt=\" 图源:Amazon官网\" width=\"595\" height=\"318\"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Amazon官网</figcaption></figure><p>如果在发布一本书之后发现有排版错误,MOBI 并不支持修改。糟糕的阅读体验将支持拉低这本书在亚马逊购买页面的评分最终导致销量的低迷。</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09/xMCf3Xh946w5ZEfhXS8mZ5wh0M3ep48Q.GIF\" title=\" 图源:Amazon官网\" alt=\" 图源:Amazon官网\" width=\"628\" height=\"35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Amazon官网</figcaption></figure><p>亚马逊从2021年6月28日起,就已经对作者发布<a href=\"https://gizmodo.com/amazons-kindle-author-service-dumps-problematic-mobi-fi-1846496263\">声明</a>,取消对MOBI格式的支持,强制作家采用可重排版的格式EPUB或KPF格式来制作电子书。</p><p>虽然亚马逊取消了对 Send to Kindle 传输 MOBI 文档的支持,但在现存的 Kindle 中,仍可继续读取 MOBI 格式的内容。</p><p>在 Kindle 支持 EPUB 后,苹果自带的读书软件又少了一个使用它的理由。</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3206",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3206",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Sun, 08 May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Wi-Fi 6 还没用多久,Wi-Fi 7 就要来了?",
    "description": "距离真的用上Wi-Fi 7还远。\n<p>在Wi-Fi 7的标准还未发布的时候,高通已经开始推出相关的产品解决方案了。2022年5月4日,高通宣布推出支持 Wi-Fi 7 网络的第三代高通专业联网平台产品组合。让人难以避免的联想到Wi-Fi 7难道离我们不远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05/portal/2022/05/05/kWP2PmndXCNtx7a9zB_bt5151XP7XPiG.png\" title=\" 图源:高通\" alt=\" 图源:高通\" width=\"720\" height=\"72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高通</figcaption></figure><p>Wi-Fi 7对应的是IEEE 802.11将发布新的修订标准IEEE 802.11be,根据IEEE 802.11be EHT工作组披露的标准开发时间表来看。2022年5月这个时间点,仍处于Wi-Fi 7研发的中期阶段,进行了第二版草案Draft2.0的发布,最终标准发布日期定于2024年5月。距离现在还有两年的时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05/portal/2022/05/05/52QJaA75iZwAcK2EHGnePGtr7AMeasr7.gif\" title=\" 图源:IEEE\" alt=\" 图源:IEEE\" width=\"820\" height=\"25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IEEE</figcaption></figure><p>我们还要再用一段时间已经被宣传的神乎其神的Wi-Fi 6。与其他Wi-Fi标准不同的是,Wi-Fi 6生在了一个好时候。</p><p>Wi-Fi 6的发布时间几乎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G 相重叠,人们在关注5G、讨论蜂窝网络速度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家里Wi-Fi究竟是不是最新的技术。Wi-Fi 6被科技厂商打造成了与5G具备同样超高网络传输速率的代表。</p><p>我们在选购路由器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这种标题《Wi-Fi 6路由器有必要买吗?》。答案往往是:“如果家里网速小于千兆,就没必要换。”</p><p>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p><p>但常常被人误解的一点是,Wi-Fi 6在标准制定之初,就是为了提升多设备的接入后的连接质量,并非传输速度。虽然数据吞吐量相比于Wi-Fi 5提升了25%,但相比于前几代高达十多倍的增长,Wi-Fi 6在速度方面的提升可以说少的可怜。</p><p>IEEE对于这个问题也坦言:“<b>传输速率的低增长可能不会吸引消费者,进而影响到Wi-Fi 6设备的销售量。</b>”</p><p>所以在Wi-Fi 7标准将重新转回提升网络速度的目标。Wi-Fi 7的数据传输速度将达到40Gbps,这已经达到Thunderbolt 3接口的传输速率。<b>达到了可以用无线替代有线的水平。</b></p><p>在传输速率提升的同时,Wi-Fi 7也将大幅降低网络延迟。瞄准视频/语音会议、云/边缘计算、互动远程医疗、沉浸式AR/VR等场景。</p><p>这次Wi-Fi目前在802.11的协议框架内,AP之间实际上是没有太多协作的关系。自动调优、智能漫游等常见的WLAN功能都属于厂商自定义的特性。为此,Wi-Fi 7提高了多台路由器之间的协同调度能力,可以更好的覆盖大面积场地。</p><p>Wi-Fi的迭代进程要比想象中更快。从第一代Wi-Fi标准802.11诞生的1997年到现在,25年的时间里迭代了7个版本的标准,基本上1到2年就会有一个小版本的更新,3到4年就会有一个大版本迭代。</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5/05/portal/2022/05/05/p2nTK3512bjMR292e42Ex2SdY2cYN2Hh.png\" title=\" 图源:WiKi\" alt=\" 图源:WiKi\" width=\"842\" height=\"7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WiKi</figcaption></figure><p>只是我们在Wi-Fi 6之前,并不关注Wi-Fi的进展,在大部分人眼中,路由器甚至也是像彩电冰箱能用十年的物件。</p><p>网络卡的时候,就抱怨一下运营商,很少会想到是自己的路由器拖了后腿。</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2916",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2916",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Wed, 04 May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苹果推出自助维修指南,人人都是iPhone修理大师?",
    "description": "还是选择Apple官方维修吧。\n<p>4月27日,苹果正式在美国地区推出了<a href=\"https://support.apple.com/repair\">自助维修服务</a>,用户可通过 Apple 自助维修店获取维修手册和原装 Apple 零件和工具。</p><p>目前可自助维修的机型包括iPhone 12全系列、iPhone 13全系列以及第三代iPhone SE 共九款机型。</p><p>《iPhone 官方维修手册》快速通道:</p><p>- <a href=\"https://manuals.info.apple.com/MANUALS/2000/MA2068/en_US/iphone-12-mini-07300290A-repair.pdf\">iPhone 12 mini 维修手册</a></p><p>- <a href=\"https://manuals.info.apple.com/MANUALS/2000/MA2069/en_US/iphone-12-07300291A-repair.pdf\">iPhone 12 维修手册</a></p><p>- <a href=\"https://manuals.info.apple.com/MANUALS/2000/MA2070/en_US/iphone-12-pro-07300292A-repair.pdf\">iPhone 12 Pro 维修手册</a></p><p>- <a href=\"https://manuals.info.apple.com/MANUALS/2000/MA2071/en_US/iphone-12-pro-max-07300293A-repair.pdf\">iPhone 12 Pro Max 维修手册</a></p><p>- <a href=\"https://manuals.info.apple.com/MANUALS/2000/MA2072/en_US/iphone-13-mini-07300322A-repair.pdf\">iPhone 13 mini 维修手册</a></p><p>- <a href=\"https://manuals.info.apple.com/MANUALS/2000/MA2073/en_US/iphone-13-07300323A-repair.pdf\">iPhone 13 维修手册</a></p><p>- <a href=\"https://manuals.info.apple.com/MANUALS/2000/MA2074/en_US/iphone-13-pro-07300324A-repair.pdf\">iPhone 13 Pro 维修手册</a></p><p>- <a href=\"https://manuals.info.apple.com/MANUALS/2000/MA2075/en_US/iphone-13-pro-max-07300325A-repair.pdf\">iPhone 13 Pro Max 维修手册</a></p><p>- <a href=\"https://manuals.info.apple.com/MANUALS/2000/MA2049/en_US/iphone-se-3gen-07300333A-repair.pdf\">iPhone SE 第三代维修手册</a> </p><p>自助维修范围仅限于:换电池、换屏幕、换相机传感器、换扬声器以及更换Taptic Engine震动马达这五种维修类型,但详细程度令人咋舌。《维修指南》可以称作新一代的iPhone 圣经。</p><p>与维修手册同时上线的,是<a href=\"https://selfservicerepair.com/home\">第三方的自助维修授权店</a>。在维修店铺中,可以购买或租用维修工具以及更替的零件。</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28/portal/2022/04/28/14iGjXapJG63YDs61M9Xx1isb6nC050m.png\" title=\"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 alt=\"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 width=\"2006\" height=\"116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figcaption></figure><p>如此一来,既有工具又有操作说明,甚至还有购买替换零件的官方渠道,对于数码爱好者来说,简直不要太兴奋。</p><p>以iPhone 13Pro的维修指南为例。在长达81页的维修指南中,几乎可以算是手把手的教你修iPhone。需要什么工具、怎么识别模块、有哪些注意事项事无巨细的都教给了你。</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28/portal/2022/04/28/T_MC51t67w6K6zdNHi31PWJbx73E9218.png\" title=\" 图源:苹果官网\" alt=\" 图源:苹果官网\" width=\"967\" height=\"115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苹果官网</figcaption></figure><p>光所需要的工具就有28种,其中大部分都能在自助维修授权店中购买到,购买不到的则需要自行准备。比如在所需工具中,我们能看到“砂子”也是必需品之一。在更换电池的过程中如遇着火的情况,可以用砂子进行灭火,水和二氧化碳都无法起到效果。</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28/portal/2022/04/28/FG06xrB2d5k165r71FmYtjEhse1Fw5_2.png\" title=\" 图源:苹果官网\" alt=\" 图源:苹果官网\" width=\"688\" height=\"30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苹果官网</figcaption></figure><p>维修指南和维修工具都比想象中要更加硬核。工具中甚至还有像“加热式显示器拆卸装置”这种“大型设备”。</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28/portal/2022/04/28/1yDczpS0BkA0Nc0ZKrb06N550R0Mh0s5.png\" title=\"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 alt=\"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 width=\"350\" height=\"35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figcaption></figure><p>在过去一些民间拆解手段中,拆卸屏幕都是采用热风枪加吸盘的手段,国内外都是如此。但“加热式显示器拆卸装置”的出现,可能会成为各类拆解大神的标配。售价256.35美元,约合人民币1682元,价格也不是太高。</p><p>除了工具之外,每个零部件这次也明码标价了出来,比如iPhone 13Pro的电池,售价69美元(约合人民币453元)。</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28/portal/2022/04/28/301JSAcFZ11nz7NQBT54QzYeQZh4jh2a\" title=\"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 alt=\"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 width=\"459\" height=\"62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figcaption></figure><p>屏幕售价267.96美元(约合人民币1758元)。其实如果常去Apple自营店维修的话,会发现价格其实是接近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28/portal/2022/04/28/CiefZs0S4BTnenKJj4xmznKGz16S73b2\" title=\"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 alt=\"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 width=\"479\" height=\"56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selfservicerepair官网</figcaption></figure><p>在初步了解过苹果这项自主维修服务后,我兴致冲冲的去研习以及查询购买渠道,已经开始幻想收一些老旧iPhone展开修手机副业了。</p><p>然而越认真的考虑修手机副业的可能性,越觉得难以操作。</p><p>目前自助维修授权店售卖的工具共17种,全选之后总价要1054.51美元,约合人民币6918元。这个价格虽然高,但也不是难以接受。</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28/portal/2022/04/28/Xretx7jfzc9rJGs64t77S17kF0acw67P\" title=\" 图源:苹果官网\" alt=\" 图源:苹果官网\" width=\"2029\" height=\"115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苹果官网</figcaption></figure><p>副业的最大障碍,是可消耗品以及更换的零件。这7000块仅仅是工具的价格,如果再算上替换的官方配件,价格甚至比去苹果店维修还要高。更别说几乎每个部件维修都要用的屏幕胶粘剂以及螺丝。如果真的想保持日常维修,不管是兴趣还是职业,这些消耗品的囤货是必不可少的。</p><p>没错,你没看错,在苹果的官方视角里,螺丝也是消耗品,并不会循环利用。因为螺丝钉的凹槽上覆盖着不能重复使用的粘合剂。</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28/portal/2022/04/28/XcRhFG10Yw10wQD10hf74sY1R3EEi565.png\" title=\" 图源:苹果官网\" alt=\" 图源:苹果官网\" width=\"927\" height=\"19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苹果官网</figcaption></figure><p>再加上长达两个月的配送时间以及这期间产生的运费,会让我产生一种“我何必如此费劲,自己给自己没事找事”的无力感。</p><p>修手机梦想被无情的现实所击碎。</p><p>只能等苹果在国内推出这项自助维修服务的时候再继续追梦了。不过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2666",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2666",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Wed, 27 Apr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vivo X80 Pro 评测 :「双芯片」顶级影像旗舰",
    "description": "是一款能因为滤镜勾起人消费欲的产品。\n<p>随着手机产品领域逐渐向着细分化发展,vivo的产品策略也发生了改变。</p><p>就在刚刚,vivo发布了其顶级影像旗舰手机:vivo X80 Pro系列。随着这一系列机器的推出,vivo的整体旗舰产品矩阵已经浮出了水面,vivo X Fold为折叠旗舰、vivo X Note为商务旗舰,子品牌iQOO则是更多针对于性能进行优化。这次的vivo X80系列,则是在影像系列做到了行业顶级水准,从单一旗舰打法变为向着细分领域进发,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选择。</p><p>在vivo X80 Pro这一机型上,vivo将自身在影像领域的顶级技术汇聚在其中。在处理器上,vivo X80 Pro搭载骁龙8 Gen 1/天玑 9000,两颗处理器在性能上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而且两个版本的机型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并且在控制发热方面,vivo也是在其中加入了27层的VC液冷散热,在同价位中都是顶级的散热水平。</p><p>性能并非vivo X80 Pro的重点,影像才是。</p><p>这次vivo在vivo X80 Pro上采用了“天花板”级别的硬件配置,采用了四摄组合:一颗5000W像素定制款GNV超大底主摄+4800W像素超广角镜头+1200W像素蔡司人像镜头,以及一颗在现在比较少见的800W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支持5倍光学变焦。除此之外,vivo还和蔡司进行深度合作调校,加入了蔡司的T*镀膜,为这部顶级影像旗舰带来了蔡司自然色彩2.0、蔡司Cinematic电影虚化、影棚级质感人像、追焦摇镜等一系列拍照功能,大幅度的提升了vivo X80 Pro的拍照实力,并且T*镀膜的加入降低了镜头炫光与色散问题,轻松实现大光比复杂环境下的纯净画面效果。</p><p>vivo X80系列这次主打了一个“双芯”的概念,在处理器这一“芯”之外,还有一颗vivo自研的V1+芯片,提供了硬件级的计算摄影技术,在夜间场景,更是能为vivo X80 Pro带来堪比“夜视仪”的预览以及拍摄效果。在游戏方面,V1+同样能提供巨大的帮助,能够将游戏画面提升到90帧或者120帧,提升整体的游戏体验。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也能充分释放V1+的能力,调节细节的锐化程度,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p><p>在其他方面,vivo X80 Pro也有着顶级的配置,三星E5材质的2K屏幕,支持120Hz高刷、80W的有线快充以及50W的无线快充,超大面积的超声波指纹,双手指同时解锁,在极具特色的同时,整体也都保持了高规格配置。</p><p>从整体来看,vivo X80 Pro的表现确实非常让人出乎意料,V1+芯片以及蔡司专属的调校,让这台手机真正意义上变成了顶级的影像旗舰,况且其在性能以及其它细节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让vivo X80 Pro在一众旗舰中脱颖而出。在我看来,vivo将旗舰产品领域进行细分化,是vivo突破目前旗舰手机产品“同质化”非常重要的一步,此前旗舰手机大多都做到了“大而全”,但却没有去思考消费者真正的使用需求,过度堆料的后果就是又厚又重,以至于此前的旗舰机都可以被称为“半斤机”。事实上,很多旗舰机的消费者都比较倾向于细分场景去使用,这次vivo对旗舰领域进行细分,说不定会有让人出乎意料的效果。</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v/262494",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v/262494",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Sun, 24 Apr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OV折叠屏上手体验对比:vivo不完美,OPPO不够强",
    "description": "两个都不建议现在买。\n",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v/262275",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v/262275",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hu, 21 Apr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vivo X Fold 评测:“完美折叠屏”,全靠同行衬托",
    "description": "vivo说了大实话。\n",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v/261901",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v/261901",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Thu, 21 Apr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日元贬值海淘更便宜?也没必要太兴奋",
    "description": "日元暴跌,但你不一定要买“真东西”。\n<p>日元兑美元连续第13个交易日下跌,创出自彭博自1971年开始编制相关数据以来的最长连跌。2022年4月19日,日元兑人民币汇率跌破0.0500,这个数字上次出现还是在2015年8月。</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19/portal/2022/04/19/6h61WPA5Bi2w6SmZ6RE40R1H_3A52AYw\" title=\" 图源:新浪财经\" alt=\" 图源:新浪财经\" width=\"1336\" height=\"142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新浪财经</figcaption></figure><p>日元持续下跌对国内出口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对消费者来说至少可以更便宜的买到一些东西。比如在逛亚马逊日本的时候我就没忍住,下单了一张显卡。</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19/portal/2022/04/19/J1A4dzA31R585H1PGxJ73QfeiFjCB016\" title=\" 图源:品玩截图\" alt=\" 图源:品玩截图\" width=\"1886\" height=\"61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截图</figcaption></figure><p>微星RTX 3070Ti 万图师3X 8G OC在国内平台原价在5899元左右,而在亚马逊日本加上税和运费总共只用支付110007日元,以今天的汇率兑换成人民币为5100元左右,便宜700块钱。与微星3070Ti万图师原价价差在千元以内。</p><p>然而当我准备再去“薅资本主义羊毛”的时候,却发现买显卡这件事竟成了一件寡二少双的个例。</p><p>能通过日元暴跌买到的便宜货并不多,加上运费和税率之后大部分产品的价格比国内的原价还要高不少。</p><p>比如索尼55F18Z镜头,在日亚售价为88281日元,加上运费总共需要花费人民币约4500元,要等一个月的运输时间。同款产品京东自营只要4288元,次日达。更别说镜头这种二手交易频繁的设备,二手市场价格在3400元上下浮动,日亚变得毫无吸引力。</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19/portal/2022/04/19/Zh13S_z65TrzAd0eyW3GPme_fB6thz_3.png\" title=\" 图源:品玩截图\" alt=\" 图源:品玩截图\" width=\"2258\" height=\"197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截图</figcaption></figure><p>如果还不死心,想去买一些智能马桶盖或是电饭煲之类的产品的时候就会发现,面对扑面而来的产品型号,缺乏中文说明的日亚让新手用户根本难以抉择。如果你平时没有在日服购买的习惯或者对日产产品缺乏足够了解,并不建议在这个时候去海淘日产产品。</p><p>如果不买实体产品呢?</p><p>任天堂日区点卡,每1万日元价格从之前高峰期的620元左右,降至506元左右。</p><p>日服PSN点卡,每1万日元价格也从之前的530元左右,降至目前的445元左右。</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19/portal/2022/04/19/331XtGk42068amQQnxCfasZEnWnnktzP.png\" title=\" 图源:品玩截图\" alt=\" 图源:品玩截图\" width=\"2176\" height=\"12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 图源:品玩截图</figcaption></figure><p>在日元暴跌之后,几乎所有的虚拟物品都要比实体物品更有购买的价值。</p><p>日元贬值并不是短期断崖式的暴跌,在一段时间里都会维持在低价甚至还会出现进一步的下探。这也意味着消费者有充足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购买计划,理智消费。</p><p>“囤”已经可以预定2022的年度词汇之一,但在日元贬值这件事上,不用囤货。</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2125",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2125",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Mon, 18 Apr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华为4G手机,“套个壳”就变5G了?",
    "description": "非常理解;相当支持;特别关注;十分期待。\n<p>华为或将携5G归来。</p><p>作为国内最早的“5G推广大使”,华为受制于种种外界因素,新的智能机型只能被迫采用4G网络。</p><p>缺少了先进芯片供应,华为还能持续的推出新款智能机型么?</p><p>华为的新款机型能充分的展现智能手机的最高水准么?</p><p>如此前进中的华为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么?</p><p>这些疑问,已经停留了两年的时间。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能发现凭借此前的技术积累以及对供应链的把控,华为已经尽力的模糊由于断供造成的负面影响。以至于时常会有这么一种错觉:除了5G功能以外,似乎“断供”这项足以封锁大部分企业的“狠招”并未对华为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p><p>哪怕是5G这最后一块拼图,似乎也正在被补上。</p><p>有一个传言,在2022年华为推出的新款智能机型仍将只支持4G网络,但却可以通过带“手机壳”的方式,实现5G连接。</p><p>虽然职业素养告诉我们应该不传谣不信谣,但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却是如此的真实。</p><p>一条传言能被大多数人相信,至少应该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而这条传言的现实基础就是,我们都相信华为一定会拿出一套应对方案,来让5G回归到自家智能机型上面。</p><p>5G手机壳之所以并不让人意外,是因为在之前就已经存在类似的产品。甚至如果思维发散一些,更早的华强北产品“苹果皮”,也是类似的概念。我们之所以将传言中的华为5G手机壳称为“华为皮”,也是因为此前“苹果皮”的叫法。</p><p>这次我们就围绕“华为皮”,展开讨论。因为哪怕只是个莫须有的传言,但我们确实已经相信这就是真的。</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v/261668",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v/261668",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Sun, 10 Apr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title": "传统家居的智能化,从床开始",
    "description": "体验过“智能床”之后,我再也离不开它了。\n<p>在科技冬奥的大背景下,一股席卷传统家居行业的智能化浪潮也扑面而来。</p><p>冬奥期间,一则来自美国运动员Summer Britcher的短视频,让全球观众意识到,原来智能床也可以拥有各式各样的功能模式;也可以通过调节角度的方式来贴合人体达到最舒适的状态。</p><p>这张在冬奥期间火出圈的智能床,作为科技冬奥的重要环节,不仅满足了北京冬奥会筹办和参赛的重大科技需求,同时在后冬奥时代,也正将科技智能睡眠新体验带入更多家庭,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p><p>当然,并非只有运动员们才能拥有这样充满科技感的睡眠体验,品玩这次受舒福德的邀请来到北京SKP舒福德体验店,也体验了一把同款冬奥智能床。</p><p>传统家具——床,作为我们一天的起点,正在大跨步的进入到智能化时代。</p><video style=\"width: 100%;\" src=\"https://navcdn.pingwest.com/2022/04/01/6pG5BFF1438cDBKCHb2sQhyMkkjmh4zm.mp4\" controls=\"\"></video><p><b>智能床——家中的睡眠管家</b></p><p>如今,全屋智能往往被视作“电器智能化”,将传统的电器联网化。而承载了更多生活元素的“家具”,却仍然缺席这场智能化盛会。如何将传统的家具智能化,是在过去想都很少想象的一个命题。如果用“N”来代表家中所有的智能化单品,那么在这个名单上,除了彩电、空调、灯、小家电等物品之外,今后还要再加上智能床这一品类。</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02/portal/2022/04/02/zkn6sSt8tSh6beRZy6TNRQJh9pQ0Ss0S.png\" title=\"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 alt=\"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 width=\"1472\" height=\"85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figcaption></figure><p>对于床来说,舒适是第一要素,这一点也依然继承到了智能床上面。同时,智能床在舒适的基础上,将其升级为“助眠”、“减压”和“优眠”。毕竟,舒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能更好的享受睡眠。</p><p>我们体验的是舒福德冬奥同款智能床的升级款。它的头部和脚部都能进行升降的功能调节,并且可以自由改变角度,能够适应更多的人群,在舒适感上也有了更明显的提升。</p><p>当我们找到一个舒适的角度之后,这款智能床可以自定义为记忆位置,每次躺在床上都可以打开这一功能,一直保持舒适状态。</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02/portal/2022/04/02/rPTis4bd606y3i21EtKk5D1EZW0KnmQE.jpeg\" title=\"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 alt=\"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 width=\"1920\" height=\"108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figcaption></figure><p>工作一天回到家之后,可以先打开放松减压的零重力模式。所谓零重力模式,是指通过调节前后床仰起的角度,实现心脏和膝盖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身体的压力也会随着均衡分散,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失重不受力的状态,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p><p>这款冬奥智能床上配备的三种不同频率的震动,按摩的方式都很温柔,非常的解压放松。</p><p>这些也只是基本功能,真正智能化的地方在于,通过“羽感级”的第二代非接触式传感器,可以捕捉人们睡眠时的每一个状态,并指导智能床做出最佳的行为。</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02/8RG61fSx_XsY88XsyxdQWezXjb7Kw8P4.GIF\" title=\"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 alt=\"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 width=\"960\" height=\"49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figcaption></figure><p>比如,当晚上开始打鼾的时候,智能床会捕获到这一信息并升起头部的位置,改变睡眠的姿势,轻柔的干预打鼾。当打鼾缓解的时候,床头也会缓缓的落下,对于躺在床上的人来说,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02/2Z4m1Kf9WBpEym6BN5245NRAdf8ZmB98.GIF\" title=\"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 alt=\"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 width=\"960\" height=\"540\"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figcaption></figure><p>在睡眠结束后,推力闹钟功能会三段式的抬起床头,相比于被闹钟吵闹的铃声惊醒,智能床带来的温和的唤醒体验,能从一日之初就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p><p>舒福德智能床在将使用者的身体数据记录下来之后,能够将这些记录综合起来,当身体健康出现变化的时候,会提醒我们,并且将其形成一个量化指标。这些量化的指标不仅可以指导我们更健康的睡眠,还可以与外部医生联动,获取更多专业人士的意见。甚至还可以将数据传至云端,远程关注自己亲人的健康状况。</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02/portal/2022/04/02/H6i1wR7j4SFJw3Y2CYAmDe3tjSEZPsyY.png\" title=\"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 alt=\"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 width=\"1288\" height=\"68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figcaption></figure><p>可以说智能床已经不再单单是一个睡眠的场所,更像是一个睡眠管家。提醒我们睡觉、叫我们起床,在睡眠的过程中不间断的监测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p><p><b>智能床的普及才刚刚开始</b></p><p>舒福德智能床如此惊艳的表现,背后需要庞大的技术支持作为支撑。舒福德母公司麒盛科技,专注睡眠领域,深耕17年。从2012年开始着手研发智能床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冬奥智能床的风靡,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p><p>2012年,由于同事在家中熟睡时突发心脏病去世,麒盛科技董事长唐国海意识到是否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在用户睡眠时为其提供监测和预警服务,提前进行检测管理,从而减少心梗、脑梗等突发性疾病造成的生命悲剧。这一年,麒盛科技决定在电动床的基础上研发智能床。</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02/n8E2T44n4jte624H42MTWSQnidKn76Z5.GIF\" title=\"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 alt=\"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 width=\"607\" height=\"30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figcaption></figure><p>随后,麒盛科技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代非接触式传感器,并在2017年与清华长三院联合成立麒盛数据有限公司,共建睡眠技术研究院,研究睡眠大数据。从硬件到软件,麒盛科技已经颇具雏形。</p><p>2019年,麒盛科技第二代传感器研发成功。这枚被称作“羽感级”的芯片,可以让床垫感知羽毛飘落到床垫上的振动信号,从而更为精准地捕捉人体体征信号。像是用户的心率、呼吸率、体动和心率变异性等睡眠数据的采集变为可能。至此,麒盛科技完成了从电动床到智能床的转变。</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02/m8bh4ZNXsJha9AR15D95fRJk2fCyRN6S.GIF\" title=\"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 alt=\"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 width=\"960\" height=\"49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figcaption></figure><p>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麒盛科技已经获得748项专利,数量为全球智能床领域第一,其中发明专利125项。同时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床制造商,年产200万张,全球销量超800万张。</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2/04/02/8wW88jezMBbp88nM86187cp6sRTfCmM4.GIF\" title=\"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 alt=\"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 width=\"536\" height=\"27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caption>图片来源:舒福德官方视频</figcaption></figure><p>对于智能床品类来说,不论是从市场接受程度还是产业上下游的发展水平,都还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于智能家居行业,智能床一定不是最后一个被智能化的传统家居;而对于麒盛科技以及包括舒福德在内的旗下品牌来说,征途也才刚刚开始。</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61294",
    "guid": {
      "_": "https://www.pingwest.com/a/261294",
      "isPermaLink": "false"
    },
    "pubDate": "Fri, 01 Apr 2022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
]

  

提取 1篇文章

 

image

 

 

title
《黑神话:悟空》这四年承受着最大的质疑,也接受着玩家最大的善意
description
今天我们就是来开香槟的。\n<p><strong>今天我们就是来开香槟的。</strong></p><p><strong></strong>自2020年8月20日第一支表面宣传实则招聘的13分钟实机演示视频放出以后,关于《黑神话:悟空》和其开发商游戏科学的讨论就已经超越了游戏本身。</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cdn.pingwest.com/portal/2024/08/20/portal/2024/08/20/z7FDB7E6eTb76zAKBTc7B1yk4472ABaw" title="" alt="" width="1101" height="81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figure><p>这段被内行和外行看来都是顶级水准的宣传片,将游戏科学卷进了巨大的舆论风暴当中。短暂的全网吹捧过后,压在游戏科学和所有期待《黑神话:悟空》玩家头顶的是一片横跨四年的名为质疑的乌云。</p><p>虽然游戏没有发售就理应受到质疑。经历过2077和星空这些堪称灾难级别的画饼之后,大部分玩家都开始遵循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的原则去看待一款游戏的宣发。不管再怎么宣发,没发售就是原罪。</p><p>但对于期待着黑悟空的玩家来说,<strong>这四年确实等的太过于辛苦和小心翼翼。</strong></p>...
link
https://www.pingwest.com/a/297552
guid
_
https://www.pingwest.com/a/297552
isPermaLink
false
pubDate
Mon, 19 Aug 2024 16:00:00 GMT
author
李晓贤

  

 

posted @ 2025-08-27 21:34  aiplus  阅读(101)  评论(0)    收藏  举报
悬浮按钮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