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ware Engineering vs. CS by 刘昕

Software Engineering vs. CS

软件工程教育中的实践者反思理论
在当前上过的计算机课中,大多都是进行知识的讲解,一张张PPT打过,记住每一个工作的流程,运行的机理。一个个知识点串成网络,然后...没了的课程。这样的课每次留作业,会有小测或其中考试,期末要出题,老师课上会划重点。在今后的课堂中往往会用到从前学到的这些知识,但在刚刚学完这些课程时,对这些课能做什么只有课本上的那几句话。也有一些课堂上来就面向了客户、讲述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什么,如何照顾客户、如何开放市场什么的。前者是我们大多数学生喜闻乐见的,后者往往是明明知道很重要,但在实际上课的时候越上人越少的,因为同学们往往不清楚自己学到了什么,又觉得老师讲的一时半会用不到,需要讲的一点也没讲。
在各种各样的论坛里,各个学校毕业的人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校里学的都没用,到了单位一切都得从新学。”《反思理论》中提到的计算机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像学建筑的学生一样马上投入工作,就是这些就业的学生的埋怨的最直接的表达。看完文章后我觉得这些问题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教课的老师的错。教会了学生书本的知识和读书的方法,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利用书上的知识,或者说,没有给学生提供思考、学习如何活学活用学到的知识的机会。几百人的大讲堂不能真正的教会学生如何去反思、去思考自身的不足,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稳重提到的那种利用导师、利用工作室的方式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义。在北航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加入实验室跟着导师工作学到的东西,的确比在课堂上听来的知识印象更深,体会更加深刻一些。
所以说如果真的有什么建议,我倒希望基础类型的课程能精而简,向那些在我们眼里大而空的课程能采用类似实验室的导师制度的方法进行教学,不要一个班20多人或者更多,三五人一队的学习实践,会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文章的译者“灵风”在评论里提到“胡适先生谈治学方法,曾提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名言。薛公权在《问学谏往录》中加了一个“放眼看书”的阶段”,译者表示需要读更多的书为软件工程教育做点事情,而我们学生更应该去多看些书,去填补自己的不足,也为自己的“反思”工作开拓更多的思路,让自己更上一步台阶。

关于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区别,我觉得译文中的一句话说的最贴切“经典的计算机科学是有助于软件工程,但这永远不是它的全部。良好的软件工程还包括创意,远见,多学科思维,和人文学科。”计算机科学涉及的都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我们喜闻乐见的那些培养我们基础功底的课程。而软件工程一类就是我们明明知道很重要,但却不好教,容易上成假大空的那种课程。然而两门课程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分伯仲的,我们将来即可能在计算机科学上深入投入科研行业,也可能进入企业机关,真真切切的用学到的知识为人类服务。

posted on 2012-12-12 04:16  fightingsnail1  阅读(249)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