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

linux系统下的system函数

摘要: system函数的头文件是stdlib.h system函数执行了三步操作: 3.在父进程中调用wait去等待子进程结束 对于fork失败,system()函数返回-1。 如果exec执行成功,也即command顺利执行完毕,则返回command通过exit或return返回的值。 (注意,comm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9-10 15:09 doublejing26 阅读(828) 评论(0) 推荐(0)

2019年8月22日

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

摘要: 恢复内容开始 网络号全为“0”的代表的是本网络,网络号全为“1”的代表的是广播地址。所以网络地址中的子网号也不能全为0和全为1,子网号全为0时,表示本子网网络。网络地址中的子网号全为1的地址用于向子网广播。 直接广播地址:是指同时向本网络中所有主机发送报文的地址,其主机号全为“1”; 本地广播地址: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8-22 17:41 doublejing26 阅读(1489) 评论(0) 推荐(0)

2019年8月21日

单链表选择排序(C)

摘要: 1 #include<stdio.h> 2 #include<stdlib.h> 3 #define LEN sizeof(struct A) 4 5 struct A 6 { 7 int num; 8 struct A *next; 9 }; 10 struct A *creat(void)//创建链表 11 { 12 struct A *head, *p1, *p2; 13 int n, i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8-21 16:40 doublejing26 阅读(456) 评论(0) 推荐(0)

反转单链表(C)

摘要: 参考单链表反转CSDN博客 https://blog.csdn.net/feliciafay/article/details/6841115 反转过程非常清楚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8-21 16:37 doublejing26 阅读(259) 评论(0) 推荐(0)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摘要: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待转发的数据报,(1.查找路由表)在从路由表中得出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后,不是把这个地址填入IP数据报,而是送交数据链路层的网络接口软件。(2.用ARP得到硬件地址)网络接口软件负责把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转换成硬件地址(必须使用ARP),3.并将此硬件地址放在链路层的MAC帧的首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8-21 14:20 doublejing26 阅读(1338) 评论(0) 推荐(1)

IP数据报的格式

摘要: TCP/IP标准中,IP数据报以32位(4字节)为单位进行描述。 一个数据报分为首部和数据两部分。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要具有的。首部的后面部分是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很少被使用) (1)版本。 通信双方使用的IP协议的版本必须一致。IPv4、IPv6等 (2)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8-21 11:43 doublejing26 阅读(811) 评论(0) 推荐(0)

ARP地址解析协议

摘要: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使用IP协议(网际协议),IP协议使用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ARP协议的用途是:从网络层使用的IP地址,解析出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硬件地址。 1.ARP协议的要点: 网络层使用的是IP地址,但是在实际的网络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8-21 11:09 doublejing26 阅读(444) 评论(0) 推荐(0)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