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FIPA
这道题目主要是记住他这个状态的设定,是“不少于”而不是“刚好”
然后看看那个状态转移方程,是不会遗漏最优解的(就是是正确的).比如这篇题解,假设方程中\(f[u][j-k]\)和\(f[v][k]\)是正确的,那么对于\(f[u][j]\)的最优解,我们在遍历完所有\(k\)之后,一定可以把最优解给遍历到的
然后还算一下时间复杂度,好像是\(O(n^2)\)
update 2024.6.30
其实这道题目是可以用表示“刚好”的状态的,见最新一次提交的代码,当然用表示“不少于”的状态更清晰,因为一旦选中子树根节点后整颗子树的点都被选中了,无法控制直选中某一些节点这种
然后打卡代码还说明了一下stringstream类怎么用,可以很方便的将string类型转换为int类型,这里之所以要这么转换是因为每组数据的第一个输入是int类型然而最后却是以一个字符作为结束标志的
最后说一下时间复杂度,其实这道题目的时间复杂度,以及蓝书给的“选课”这道题目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m^2)\)的,\(O(nm)\)的代码见OI-wiki,必须要边算边增加子树的大小
update 2024.8.31
时间复杂度证明,以OI-wiki的代码为例
for (int i = min(p, m + 1); i; i--)
for (int j = 1; j <= siz && i + j <= m + 1; j++)
f[u][i + j] = max(f[u][i + j], f[u][i] + f[v][j]);
我们可以分析一个比其时间复杂度更劣的代码,如下
for (int i = p; i; i--)
for (int j = 1; j <= siz ; j++)
f[u][i + j] = max(f[u][i + j], f[u][i] + f[v][j]);
这一段代码相当于枚举了前面已经循环的所有子树的某个点\(x\),再枚举当前子树\(v\)的某个子孙节点\(y\);\(x\)与\(y\)只有在其LCA处(即\(u\))会被枚举到,于是可以知道这两个循环的总时间复杂度为\(O(n^2)\)(与背包大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