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总有产品脱引而出?
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淘宝、京东几乎垄断电商市场的情况下,拼多多仍能杀出重围?
其中原因可能有很多:下沉市场策略、低价优势、熟人社交链路等等。但笔者认为,拼多多成功的核心和前提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
产品的本质,是解决用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而商业收益,是产品价值被认可后的自然结果。几十年来,无数产品的兴衰更替、辉煌与消逝,都在重复这一规律。时代在变,技术在进化,而产品的本质从未改变。
短期的用户需求洞察或许能让产品迅速爆红,但难以持续辉煌,这也解释了为何一些小企业存活周期较短。回顾百年以上的巨头企业,例如《基业长青》书中提到的百年企业,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长期屹立不倒的原因在于两点:不仅关注用户当前的需求,更关注时代背景下人类长期、持续的需求。
举两个例子:
- 3M 的长期核心洞察在于人们永远需要更便捷、更高效的工具,体现于从砂纸到便利贴的不断创新,持续提升日常效率。
- IBM 的长期核心洞察在于企业对信息和决策支持的需求始终存在,通过软硬件与服务结合帮助企业更好地思考和决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 商业领域没有永恒的霸主,只有永恒且变化的用户需求。
- 只有深刻洞察用户短期和长期需求,并不断进化,企业才能走向伟大。
如何洞察用户需求?
短期洞察用户需求
-
收集、处理和分析用户反馈
用户在购买或使用产品后的反馈是最宝贵的信息。这也是小米成功、MUI 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
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在条件允许下,观察用户的实际行为,但务必征得用户同意。
-
用户访谈与 AB 测试
访谈帮助深入了解用户需求;AB 测试则通过用户选择优化产品决策。
-
竞品分析
分析竞争对手的功能、用户评价和市场表现,发现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长期洞察用户需求
-
趋势研究
关注时代与技术的变化,预测用户需求的发展方向。
-
核心价值分析
研究用户长期关注的价值,例如高性价比的商品、健康和清洁的家庭环境等。
-
场景洞察
从用户的真实场景出发,观察和调研他们的潜在需求。
-
创新实验
小范围产品试验可以验证用户尚未察觉的需求,为未来创新提供方向。
在众多洞察方法中,最简单直接的莫过于“收集、处理和分析用户反馈”。然而,许多企业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理想。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所在的公司是否真正做到这一点。
用户购买或使用产品后,如果发现问题或产生需求,却被企业忽视,会出现三种情况:
- 企业不重视用户,自然用户也不会忠诚,企业迟早会倒闭。
- 企业闭门造车,只顾自嗨,用户最终会视其为笑话。
- 企业意识到用户反馈的重要性,但缺乏时间、精力或工具来有效收集和分析,这实在可惜。
以第三种情况,举个例子:一家百人规模的公司开发了一款软件,包含小程序、APP 和网页端三个方向。
- 产品初期:假设每天三条渠道共 60 条反馈,一名全职员工基本需要大半天来处理和分析。
- 产品中期:假设每天三条渠道共 300 条反馈,一个人忙不过来,还可能涉及技术或产品需求,需要两三人甚至更多资源。
处理不好反馈,不仅无法优化产品,还可能让用户失望,甚至引发舆论风险,彻底葬送产品。
再举个例子:即便只做网页端,收集可以自动化了,处理仍需人工解答,难以分清反馈的轻重缓急,也难以可视化分析。将文字化的用户反馈转化为可量化、可分析的数据,需要 NLP 和数据分析能力,这并非易事。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一款工具:Feedalyze.com
这是一款专注于用户反馈管理与分析的工具,可实现多渠道统一收集、高效处理、可视化分析,让企业轻松洞察用户需求,加速产品迭代。如有感兴趣的用户,欢迎试用或与我们联系。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