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文档分类

1.信息系统相关信息,某种数据媒体和其中所记录的数据,永久性,仅用于描述人工可读的东西,对活动、需求、过程或结果

2.开发文档、产品文档、管理文档

  1)开发过程本身

  2)开发过程的产物

  3)记录项目管理的信息

3.文档的质量可以分四级(正式文档和非正式文档)

  1)开发工作量低于一个人月的开发者自用程序,程序清单、开发记录、测试数据和程序简介

  2)没有与其他用户共享资源的专用程序,足够的注释

  3)同一单位内若干人联合开发的程序,可被其他单位使用的程序

  4)正式发行供普遍使用的软件产品,关键性程序或具有重复管理应用性质

二、文档管理规范化

1.文档书写规范

2.图表编号规则

3.文档目标编写标准

4.文档管理制度

三、配置管理

1.配置管理系统地控制配置变更,整个生命周期中维持配置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

2.标识和说明配置项的功能和物理特征

3.6个主要活动

4.配置项

  1)为配置管理设计的硬件,软件或二者的集合,作为一个单个实体

  2)外部交付的软件产品和数据、指定的内部软件工作产品和数据,指定的用于创建或支持软件产品的支持工具,供方/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和客户提供的设备/软件

  3)项目计划书、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经评审和检查通过后

  4)名称、标识符、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

  5)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可能包括所有的设计文档和源程序等,项目的各类计划和报告

  6)所有配置项的操作权限应由CMO严格管理,基线配置项开发人员开发读取的权限,非基线配置项PM,CCB及相关人员开放

5.配置项的状态可分为草稿、正式、修改,刚建立时,其状态为草稿,通过评审后,其状态变为正式,更改配置项,则状态变为修改,修改完毕并重新通过评审时,其状态又变为正式

 

 6.配置项版本号

  1)草稿状态,版本号格式为OYZ,随着草稿的修正,YZ的取值应递增,初值的增幅由用户自己把握

  2)正式状态,版本号格式XY,第一次成为正式文件时,版本号为1.0,升级幅度比较小,附件版本依次为1.0,1.1,Y值增加一定程度时,X值将适量增加,升级幅度比较大时,才允许直接增大X值

  3)修改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YZ,正在修改时,一般只增大Z值,修改完毕,状态成为正式时,将Z值设置为0,增加XY值

7.配置项版本管理

  都要经过多次的修改,任何修改都将产生新的版本,不能抛弃旧版本,按照一定的规则保存配置项的所有版本,避免发生版本丢失或混淆等现象,快速准确地查找到配置项的任何版本

四、配置基线

1.一组配置项组成,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配置项被冻结了,变更必须遵循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

2.里程碑,一个产品可以有多个基线,也可以只有一个基线,外部顾客的基线一般都称为发行基线,内部开发使用的基线一般称为构造基线

3.每一个基线,定义下列内容,建立基线的事件,受控的配置项,建立和变更基线的程序、批准变更基线所需的权限,更新只能采用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

4.建立基线好处:

  1)定点和快照

  2)在基线提供的定点上建立

  3)更新不稳定或不可信时,基线为团队提供一种取消变更的方法

  4)利用基线重新建立基于某个特定发布版本的配置

五、配置库

1.配置库存放配置项并记录与配置项相关的所有信息

  1)所有信息,存放受控的软件配置项

  2)评价变更的后果

  3)可提取各种配置管理过程的管理信息

2.管理得井井有条,使其不致管乱、管混、管丢

3.配置库分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

  1)动态库、程序员库或工作库,开发人员当前正在开发的配置实体,开发人员的个人工作区,由开发人员自行控制,较为频繁的修改,只要开发库的使用者认为有必要,无需对其进行配置控制,可以任意修改

  2)主库,当前的基线加上对基线的变更,被置于完全的配置管理之下,结束时,将当前的工作产品存入受控库,可以修改,需要走变更流程

  3)静态库、发行库、软件库,已发布使用的各种基线的存档,被置于完全的配置管理之下,最终产品,一般不再修改,真要修改的话需要走变更流程

4.配置库的建库模式,配置项类型建库和按任务建库

  1)通用软件的开发组织,并行开发,对配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并不是面向各个开发团队的开发任务的,开发人员的工作目录结构过于复杂,带来一些不必要麻烦

  2)专业软件的开发组织,线性发展,研发性的软件组织

5.配置库权限设置

六、CCB、CMO和配置管理系统

1.配置控制委员会对配置变更做出评估、审查以及监督已批准变更的实施

2.CCB建立项目级,不必是常设机构,可以只有一个人,甚至是兼职人员

3.不只是控制配置变更,负有更多的配置管理任务,配置管理计划,基线设立审批、产品发布审批等

4.配置管理员CMO,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进行配置管理活动

  1)编写配置管理计划

  2)建立和维护配置管理系统

  3)建立和维护配置库

  4)配置项识别

  5)建立和管理基线

  6)版本管理和配置控制

  7)配置状态报告

  8)配置审计

  9)发布管理和交付

  10)配置管理培训

5.配置管理系统,配置管理的软件系统,确保配置项的完备,清晰,一致和可追踪性,以及配置项状态的可控制性

6.软件配置管理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

7.配置管理目标

  1)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得以制订,并经过相关人员的评审和确认

  2)要控制的项目产品有哪些,合适的人员获取

  3)控制策略,受控制范围内更改

  4)采取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及时了解到软件基线的状态和内容

七、日常配置管理活动

1.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计划如何开展项目配置管理工作的规划,基础,配置控制委员会负责审批该计划

  1)配置管理活动

  2)实施这些活动的规范和流程

  3)进度安排

  4)人员或组织,以及他们和其他组织的关系

2.配置识别,为系统选择配置项纪录配置项的功能和物理特征,配置管理员的职能

  1)识别

  2)指定唯一性的标识号

  3)重要特征

  4)所有者及其责任

  5)进入配置管理的时间和条件

  6)建立和控制基线

  7)维护文档和组件的修订与产品版本之间的关系

3.配置项和基线的变更控制

  变更申请-变更评估-通告评估结果-变更实施-变更验证与确认-变更的发布-基于配置库的变更控制

  1)将升级的基线从产品库中取出,放入受控库

  2)从受控库中检出,放入自己的开发库汇总进行修改,同一段代码只能同时被一个程序员修改

  3)修改好的代码段检入受控库

  4)新基线存入产品库中,并不删除

4.配置状态报告,配置状态统计,有效的记录和报告管理配置所需要的信息,配置项的当前状况相关人员了解

  1)每个受控配置项的标识和状态

  2)每个变更申请的状态和已批准的修改和实施状态

  3)每个基线的当前和过去版本的状态以及各个版本的比较

  4)其他配置管理过程活动的记录

5.着重反映当前基线配置项的状态,报告系统开发活动的进展情况,定期进行,真实地反映各配置项的情况

7.配置审计或配置评价,功能配置审计和物理配置审计,一致性和完整性,确保项目配置管理的有效,不允许出现任何混乱现象

  1)不合适的产品

  2)不完善的实现

  3)各配置项间不匹配或不相容的现象

  4)已在所要求的质量控制质量之后纳入基线并入库保存

  5)记录和文档保持这可追溯性

 

 8.发布管理和交付:有效控制软件产品和文档的发行和交付,妥善保存代码和文档的母拷贝

  1)存储,完整性

  2)复制,拷贝方式制造软件

  3)打包,确保按批准的规程制备交付的介质

  4)交付,按合同中的规定交付产品或服务

  5)重建,应能重建软件环境

 

posted on 2022-03-04 18:44  丝瓜123  阅读(53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