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八大排序总结

一.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主要思路是:

通过交换使相邻的两个数变成小数在前大数在后,这样每次遍历后,最大的数就“沉”到最后面了。重复N次即可以使数组有序。

冒泡排序改进:在某次遍历中如果没有数据交换,说明整个数组已经有序。因此通过设置标志位来记录此次遍历有无数据交换就可以判断是否要继续循环。

 

二.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主要思路是:

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数据,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序列之中,直到全部数据插入完成。

 

三.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主要思路是:

数组分成有序区和无序区,初始时整个数组都是无序区,然后每次从无序区选一个最小的元素直接放到有序区的最后,直到整个数组变有序区。

 

四.   桶排序

1,桶排序是稳定的

2,桶排序是常见排序里最快的一种,比快排还要快…大多数情况下

3,桶排序非常快,但是同时也非常耗空间,基本上是最耗空间的一种排序算法

 

思路:

给个数组a,遍历数组a,取出最大的数,申请一个新数组(桶数组),长度为最大的数加1。

将带排序数组中的数,映射到每个桶数组中,桶中记录个数。

遍历同数组,依次取出数字(跳过空桶)。

 

 

上面这三种排序都是非常简单的,下面这四种排序略有难度。

 

五.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主要思路是:

先将整个待排元素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由相隔某个“增量”的元素组成的)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依次缩减增量再进行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够小)时,再对全体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由于希尔排序是对相隔若干距离的数据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因此可以形象的称希尔排序为“跳着插

 

六.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主要思路是:

当一个数组左边有序,右边也有序,那合并这两个有序数组就完成了排序。如何让左右两边有序了?用递归!这样递归下去,合并上来就是归并排序。

 

七.     快速排序

快速选择排序主要思路是:

“挖坑填数+分治法”,首先令i =L; j = R; 将a[i]挖出形成第一个坑,称a[i]为基准数。然后j--由后向前找比基准数小的数,找到后挖出此数填入前一个坑a[i]中,再i++由前向后找比基准数大的数,找到后也挖出此数填到前一个坑a[j]中。重复进行这种“挖坑填数”直到i==j。再将基准数填入a[i]中,这样i之前的数都比基准数小,i之后的数都比基准数大。因此将数组分成二部分再分别重复上述步骤就完成了排序。

 

八.       堆排序

堆化数组 --> 排序(依次把第一个数沉到最后一个,调整)

 

 

 

 

 

 

参考

《MoreWindows白话经典算法之七大排序第2版(高清)》: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morewindows/4560056

 

http://blog.csdn.net/morewindows/article/details/7961256

posted @ 2017-04-16 20:25  小猫慢慢爬  阅读(2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