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生成-FUDUKI解读-流体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的思想-20
DDPM、Flow Matching 和 FUDOKI 这类现代生成模型,其底层逻辑确实与物理学,特别是流体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的思想紧密相连。将这些概念“串一串”能极大地帮助我们从第一性原理上理解这些模型“为什么能工作”。
用一个核心的比喻——“沙堆塑形”,来为您系统地梳理路径、速度场、散度和连续性方程这些概念,并揭示它们在图像生成中的角色。
核心比喻:沙堆塑形
想象一下,我们的任务是将一堆均匀、无定形的沙子(噪声分布 \(p_0\)),塑造成一座精美的沙雕“猫”(真实图像分布 \(p_data\))。整个图像生成过程,就是实现这个“沙堆塑形”的过程。
路径 (Path):单颗沙粒的“命运轨迹”
首先,我们关注一颗沙粒。
物理概念:路径是单个质点(沙粒)在空间中随时间移动所形成的轨迹。
在“沙堆塑形”中:我们随便从初始的均匀沙堆中拿起一颗沙粒(一个噪声点 \(x_0\))(注意 这是一个分布 从这个分布中采样得到一张噪声图片),它最终需要移动到沙雕“猫”的某个特定位置(一张清晰的猫图 \(x_1\))(注意 这也是一个分布 从这个分布中采样得到一张猫咪的图片)。它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连续轨迹,就是它的路径。
在生成模型中:
这个路径由一个插值公式或演化方程来定义。例如,在Flow Matching中,一个简单的直线路径可以定义为 \(x_t = (1-t)x_0 + t*x_1\)。
在DDPM中,前向过程(加噪)定义了一条从清晰图像到纯噪声的路径,而反向过程(去噪)则需要学习如何沿着这条路径的逆轨迹回来。
一句话理解:路径是连接“噪声”和“图像”的桥梁,描述了单个数据点如何演变。
速度场 (Velocity Field):所有沙粒的“行动指南”
现在,我们不再只看一颗沙粒,而是俯瞰整个沙盘。
物理概念:速度场是一个数学函数,它为空间中的每一个点在每一个时刻都赋予一个速度向量(包含方向和大小)。想象一下风吹过沙盘,每个位置的风速和风向都可能不同,这就构成了一个速度场。
在“沙堆塑形”中:为了让整个沙堆变形,我们必须为所有沙粒提供一个“行动指南”。这个指南就是速度场 \(u(x, t)\)。它告诉我们:在 \(t\) 时刻,位于 \(x\) 位置的沙粒,下一瞬间应该往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多快。
在生成模型中:
这是神经网络(通常是U-Net)学习的核心目标!
模型并不需要记住每一颗沙粒(数据点)的完整路径。它只需要学习这个通用的“行动指南”——速度场。
只要学好了这个速度场,给定任何一个初始的噪声点 \(x_0\),我们就可以像解物理题一样,通过积分(求解常微分方程ODE)的方式,模拟出这颗沙粒的运动路径,最终得到生成的图像 \(x_1\)。
一句话理解:速度场是驱动整个概率分布演变的根本动力,是模型需要学习的通用规律。
速度场是规则,路径是遵循这个规则后产生的具体结果。
散度 (Divergence):沙子密度的“源”与“汇”
接下来,我们要理解沙堆的密度是如何变化的。
物理概念:散度(\(∇·u\))衡量的是一个向量场在某一点上的“源”或“汇”的强度。它描述了从该点流出(或流入)的通量。
在“沙堆塑形”中:
正散度 (\(∇·u > 0\)):想象沙盘上有一个小鼓风机。这个点的风是向外吹的,沙子会从这里散开,导致该区域的沙子密度降低。这里就是一个“源”。
负散度 (\(∇·u < 0\)):想象沙盘上有一个小吸尘器。周围的风都向这里汇集,沙子会在这里堆积,导致该区域的沙子密度升高。这里就是一个“汇”。
零散度:流入的沙子等于流出的沙子,密度基本不变。
在生成模型中:
散度是理解概率密度如何变化的关键。我们的目标是从一个密度均匀的噪声分布,变成一个密度极不均匀(只在“猫”的形状上密度极高)的数据分布。
这意味着,在速度场的引导下,大部分空间的概率密度都需要降低(正散度),而“猫”所在区域的概率密度需要急剧升高(强烈的负散度)。
一句话理解:散度描述了速度场如何引起概率密度的局部压缩(生成图像特征)和稀疏(清空非图像区域)。
连续性方程 (Continuity Equation):连接一切的“物理定律”
最后,我们将所有概念用一条物理定律完美地串联起来。
物理概念:连续性方程是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等)的数学表达。它精确地描述了某区域内物质密度的变化率,与进出该区域的通量(由速度场和散度决定)之间的关系。
其数学形式为:\(∂ρ/∂t + ∇·(ρu) = 0\)
\(∂ρ/∂t\):密度 \(ρ\) 随时间的变化率。
\(∇·(ρu)\):通量密度 \(ρu\) 的散度,表示单位时间内从某点净流出的物质。
在“沙堆塑形”中:这个方程就是沙堆塑形的“基本法”。它告诉我们,沙子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任何一个地方沙子密度的增加,都必须伴随着周围区域沙子的流入。
在生成模型中:
这个方程将概率密度 \(p(x,t)\) 的变化与速度场 \(u(x,t)\) 完美地联系在了一起。它为我们从理论上保证了,只要我们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速度场,我们就能严谨地、无损地将初始的噪声分布 \(p_0\) 变换为目标数据分布 \(p_1\)。
Flow Matching 和 FUDOKI 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们设计了一种训练目标,使得神经网络可以绕过直接求解这个复杂的偏微分方程,而是去直接学习一个满足这个方程背后原理的、更简单的速度场。
一句话理解:连续性方程是整个生成过程的理论基石,它保证了概率分布的演化是“有法可依”的,并将速度场、散度等概念统一在一个严谨的框架下。
把它们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为了将一堆均匀的噪声分布(沙堆)变成复杂的图像分布(沙雕),我们设计了一个随时间演化的路径 (Path),让每个数据点都能从起点移动到终点。驱动这一切变化的是一个全局的速度场 (Velocity Field),这是我们神经网络真正需要学习的东西。当数据点根据速度场流动时,其散度 (Divergence) 决定了概率在何处汇集(形成图像特征)、何处散开。而这一切演化过程都严格遵守连续性方程 (Continuity Equation),确保了概率的守恒,保证了整个生成过程的数学严谨性。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