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生成-FUDUKI解读-01-14

参考

FUDOKI: Discrete Flow-based Unified Understanding and Generation via Kinetic-Optimal Velocities
https://arxiv.org/pdf/2505.20147

这是一篇非常前沿且信息量很大的论文,它在您之前学习的Flow Matching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框架,
试图将生成(Generation)和理解(Understanding)这两大AI核心任务融合到一个模型中。

核心思想:FUDOKI是什么?

FUDOKI 是一个新的、基于流(Flow-based)的多模态大模型
它的名字来源于日语“风土记”,意为记载地方风土人情的古籍,象征着模型对世界知识的统一理解与记录。

与之前讨论的模型不同,FUDOKI旨在打破生成模型与理解模型之间的壁垒。

通常,我们用一个模型(如Stable Diffusion)来生成图片,
用另一个模型(如CLIP或LLaVA)来理解图片内容、回答问题。

FUDOKI的目标是用一个统一的框架来完成所有这些事。

哇!!

核心技术创新可以概括为两点:
离散流匹配 (Discrete Flow Matching, DFM):将我们之前讨论的连续时间流动过程(CNF Continuous Normalization Flow)适配到一个更实用、分步进行的离散时间框架中。
动能最优速度 (Kinetic-Optimal Velocities, KOV):提出一种新的、源于物理学动能原理的“理想速度场”,作为模型学习的目标。作者认为这种速度场比之前简单的直线(OT)路径更优越。

从连续到离散:Discrete Flow Matching (DFM)

??怎么又回到离散了 之前不是NF(Normalization Flow) --> CNF(Continuous Normalization Flow) 怎么又回到离散的???

之前学习的Flow Matching是基于CNF的,它假设时间t是[0, 1]区间内的连续变量。这在数学上很完美,但在数字计算机上实现时,终究需要通过ODE求解器进行离散化(比如欧拉法的一小步一小步)。

FUDOKI的作者认为,既然终究要离散化,不如从一开始就构建一个离散时间的理论框架。
连续流:\(dz_t/dt = v(z_t, t)\),粒子沿着平滑曲线运动。
离散流:\(x_{k+1} = x_k + g(x_k, k)\),粒子在一系列离散的步骤k=0, 1, ..., N中进行跳跃。

这个离散化的框架更贴近现实计算,也为后面的多模态融合与并行计算提供了便利。

新的“教师”:动能最优速度 (Kinetic-Optimal Velocities)

这是论文最核心的理论贡献。我们知道,Flow Matching的关键是为神经网络\(v_θ\)找到一个“教师”速度场\(u_t\)来模仿。我们之前讨论过两种“教师”:
扩散路径:弯曲的、随机的路径。
最优传输(OT)路径:笔直的、最短的路径。

FUDOKI的作者提出,这两种路径都有缺陷。他们从薛定谔桥问题(Schrödinger Bridge Problem)和动能原理中获得灵感,构建了一种新的路径,其背后的速度场被称为动能最优速度(KOV Kinetic-Optimal Velocities)。

直观理解:如果把从噪声分布\(p₀\)到数据分布\(p₁\)的变换,看作是移动大量的粒子。
OT路径关心的是所有粒子移动的总距离最短。
KOV路径关心的是所有粒子移动所需的总动能(可以理解为能量消耗)最小。

路径形态:KOV路径既不是完全随机的曲线,也不是僵硬的直线。它是一条更加平滑、更“自然”的曲线,在变换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速度较慢,中间阶段速度较快,形成一种“慢-快-慢”的节奏。作者认为这更符合真实世界数据的内在结构。
类似汽车加速踩刹车减速到终点,如何最省油能量消耗最少?
数学实现:论文推导出了这个KOV速度场的精确数学形式,它同样可以被轻松计算,从而作为一个高质量的“教师”u_t来指导神经网络v_θ的训练。

统一“理解”与“生成”

FUDOKI的另一个重大创新在于其统一的架构,使其成为一个多模态模型,能处理文本、图片、图表、几何问题等多种数据。

数据表示:所有不同类型的数据(图片、文本等)都被一个编码器(Encoder)转换成统一的、离散的Token序列。
统一的流动过程:FUDOKI的离散流匹配过程,就是在这个统一的Token空间中进行的。无论是生成还是理解,本质上都是在学习从一种Token序列(如噪声或问题)“流动”到另一种Token序列(如清晰图片或答案)的变换规则。

双向能力:
生成(Generation):从随机噪声Token出发,通过多步离散流变换,最终生成代表图像或文本的Token序列,再由解码器(Decoder)还原成可见内容。
理解(Understanding):将一张图片和一个问题(比如"图里有什么?")的Token作为输入,模型通过流变换,生成代表答案的Token序列。这个过程被视为从“问题分布”到“答案分布”的流动。

核心结论:
通过将“理解”和“生成”统一在同一个离散流匹配框架下,FUDOKI能够在这两类任务上都达到顶尖水平。
作者提出的“动能最优速度”(KOV)作为学习目标,相比之前的方法,能够带来更稳定、高效的训练和更高质量的生成结果。

总结

FUDOKI是继扩散模型和Flow Matching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演进。您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掌握了动能最优原理、并且能处理多种数据格式的、更高级的Flow Matching模型。
它最大的意义在于,为构建一种能够像人类一样既能“看懂世界”又能“创造内容”的、更通用的AI模型,提供了一条全新的、理论优雅且实践效果显著的技术路径。

posted @ 2025-07-31 16:48  jack-chen666  阅读(7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