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 强化学习-SVM算法与TRPO 中的拉格朗日二次优化--91
参考
https://gemini.google.com/app/7580b35a3150bf5a
核心思想:拉格朗日对偶与约束优化
在机器学习不同分支中“殊途同归”的经典优化思想,SVM和TRPO都利用了拉格朗日对偶性(Lagrangian Duality)来解决一个带约束的二次优化问题,但它们解决的问题背景和具体实现方式有所不同。
在深入算法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拉格朗日二次优化”的核心思想。
当我们需要在一个或多个约束条件下,寻找某个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时,就遇到了一个约束优化问题
拉格朗日对偶是一种强大的数学工具,它通过引入拉格朗日乘子 (Lagrange Multipliers),将这个“有约束”的原始问题(Primal Problem)转化为一个“无约束”的对偶问题(Dual Problem)
这个转换的妙处在于:
对偶问题往往更容易求解。
在某些条件下(如KKT条件满足时),对偶问题的解与原始问题的解是等价的。
当目标函数是二次函数(即变量的最高次数为2),并且约束是线性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二次规划 (Quadratic Programming, QP)。SVM和TRPO的核心步骤都涉及求解这样一个问题。
1. SVM:经典的二次规划问题
SVM的目标: 在特征空间中找到一个最大间隔超平面,将两类数据点分得最开。
原始问题(Primal Problem):
最小化目标:
这里的
是一个关于权重向量 w 的二次项。最小化它等价于最大化间隔 2/∣∣w∣∣
约束条件
对于所有样本 i。
这个约束保证了所有样本点都被正确分类,并且位于间隔边界之外。这是一个线性约束
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二次规划问题。
如何使用拉格朗日对偶解决?
构建拉格朗日函数: 引入拉格朗日乘子
,将约束条件融入目标函数中:

求解对偶问题(Dual Problem)
通过对 w 和 b 求偏导并令其为零,可以消去这两个原始变量,最终得到一个只关于乘子 α 的最大化问题:
最大化目标:
约束条件:
这个对偶问题依然是一个二次规划问题,但它的变量是拉格朗日乘子 αi。它的优势在于
引入核技巧:目标函数中的内积
可以被核函数
替代,轻松地将SVM扩展到非线性分类。
稀疏解大部分 αi会等于0,只有少数不为0,这些对应的样本点就是“支持向量”,决定了最终的超平面。
TRPO:迭代中的二次规划子问题
TRPO的目标: 在保证新策略与旧策略不会相差太远的前提下,最大化策略的性能提升。
原始问题(在每次迭代中):
最大化目标:
这是一个衡量策略提升的“代理优势函数”
约束条件:
这个约束保证了新旧策略的KL散度在一个很小的“信任区域” δ 内
这个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都非常复杂,难以直接优化。
如何近似并使用拉格朗日思想?
TRPO的关键一步是局部近似:
将目标函数在旧策略参数 θold处进行一阶泰勒展开(线性近似)。
将KL散度约束在θold处进行二阶泰勒展开(二次近似)。
这样,在每次迭代中,TRPO实际求解的是下面这个近似后的二次约束优化问题:
目标:
约束条件:
这里的 g 是策略梯度,F 就是我们上一问中提到的费雪信息矩阵(Hessian的近似)
这个问题同样可以通过拉格朗日对偶理论来求解。其KKT条件给出了最优解的形式,最终推导出更新步长的计算公式,其中涉及到求解
。TRPO使用共轭梯度法高效地计算这一项,而避免了直接求逆。
SVM和TRPO都运用了拉格朗日二次优化的框架来解决各自领域的核心问题。
SVM 将其作为一个一次性的、精确的工具来求解一个定义明确的几何问题(最大化间隔)。
TRPO 则将其作为一种迭代的、近似的手段,在每一步更新中为策略的改进方向和幅度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理论依据。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