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 ··· 5 6 7 8 9 10 11 12 13 ··· 25 下一页
摘要: 每天进步1%,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很多世界冠军的成功之道。 可怕的只是两件事:第一是为了避免出错而不做事情,不做实验,这是官僚的做法,是不求上进的人的做法。第二是出了错不承认,不改正。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广告语非常正确。 很多朋友问我,每天这么多事情,我这么忙,这么多头绪,如果才能做好管理?我的答复是: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不断改进,每天改进一点,日积月累,一个公司的管理就会好起来,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时间久了,就能解决大问题。 有些公司有一个口号,就是“每天进步1%”。如果真能这样做,一个人一年下来进步会是非常非常大的。每天进步1%,这个做法实际上是很多世界冠军的成功之道。很多运动员、...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8-20 07:58 苏康胜 阅读(392)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如何获得执行人才 用人要学刘皇叔 在如何获得执行人才这个问题上,我经常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三国中的刘备。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刘备就个人才能而言,并不出众。可为什么三国最优秀的人才,比如一代名师诸葛亮,比如一代名将张飞、关羽、赵云等,都投奔了刘备,而且至死不渝? 回答是:刘备懂得如何寻找“卓越的执行人才”。那么,刘备是如何获得人才的呢?他的方式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要想获得执行人才,就要先让自己成为执行人: 第一,客户价值。刘备深知自己的客户是百姓、是部属,于是,他总强调自己的使命是“光复汉室”。在最艰难的时候不忍丢下跟随自己的百姓,总以亲民的姿态带队伍,这样就获得了“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8-12 08:33 苏康胜 阅读(267) 评论(0) 推荐(0)
摘要: 结果三要素 冯小刚是中国最早拍商业片并且赚钱的本土导演,他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就是我们乐意奉送的!”冯小刚这段落话讲了结果的三个方面: ·客户价值是“喜”和“乐”; ·客户价值是通过 “闻”和“见”这样简单的感官实现的; ·客户的喜爱是用票房价值来体现的。 这三点,我们也概括为结果的三要素:有价值,可感知,可交换。 ·有价值 结果不是被某个人主观定义的,而是被客户定义的。这就意味着,员工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不管是领导、自己,还是同事,都不是最终的标准。所有评价,都必须符合客户价值,客户价值才是最终的唯一的衡量标准。 当然,在具体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8-08 08:05 苏康胜 阅读(6680) 评论(0) 推荐(0)
摘要: 虚假执行力的存在,背后体现的是这样一种思想:用体力和勤奋对冲个人产权保障、对冲流程制度设计、对冲个人创造性。这种思想在中国是有深刻背景的,那就是小农文化对“体力崇拜”的讴歌。 所谓“体力崇拜”,实际上就是对“做农活的优秀品质”的赞扬,农耕时代对一个人最好的评价,是纯朴、善良、勤劳、忍耐。这有点像农耕时代对美女的评价:“屁股要大,好生孩子”“家务要好,相夫教子”。 这种讴歌体现了一种农耕文明的纯朴,但同时也体现了农耕文明对个人创造力残忍的压制。这意味着,信息时代的执行力是对“农耕文化”的超越,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的转型: 从小农组织转型为职业化组织。 从强调体力和强调勤奋转型为强调智力...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8-07 08:54 苏康胜 阅读(60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第一种虚假执行力:无条件服从——只强调员工“服从”,不强调员工的智慧 很多人讲执行力,很喜欢强调员工的无条件服从。这种观念是OEM(代工生产)制造业时代的产物。实际上这是一种基于“规模制造”的虚假执行力,其本质是把人当成了工具。而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在于: 过去OEM时代,强调员工无条件服从,目的是进行机械化大生产,规模效率; 现在是品牌创造时代,强调要激发和运用员工的智慧,目的是关注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独特价值! OEM时代,强调员工无条件服从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形势是所谓的“两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在这个阶段,我们打造出来的是一大批代工企业,以山寨模仿为潮流,以速度为竞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8-06 00:03 苏康胜 阅读(310) 评论(0) 推荐(1)
摘要: ----《做事的科学》作者:龚其国 只问结果的管理会助长管理者逃避责任。 我曾参观过一家著名的企业,该企业实施了一套车队管理方法。该企业把车分给司机,如果员工需要用车,就向司机订车。公司主要根据出车次数来考核司机。其依据的逻辑是:司机服务越好,订车的次数就会越多。所以出车的次数是评价司机绩效的指标。这种管理方法是以结果来评价员工的,即所谓的结果导向的管理方法。结果导向的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关注结果而实施管理,因此对过程的关注度就会相应减少。结果导向的管理方法有利于管理者从细节中脱离出来。 结果导向的管理方法在企业中应用很普遍,比如企业往往通过利润来衡量高层管理人员业绩。公司对销售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29 10:25 苏康胜 阅读(956)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如今的职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把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上班族每天都感到太忙、太累。公司员工总是加班加点。老总也不轻松,每天总是日理万机,管理人员事务缠身……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忙呢?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28 12:00 苏康胜 阅读(65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不久前,马云在外滩国际金融峰会演讲,称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他说:“今天的金融,确实做得不错,没有今天这样的金融机构,中国的经济30年来不可能发展到今天,但是靠今天银行的机制,我不相信能支撑30年以后的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在演讲的最后,马云特别提出:“金融是为外行人服务的,不是为自己金融圈里自娱自乐、自己赚钱的。” 马云显然是建议银行像个门外汉一样思考,往往是推出颠覆性创新的催化剂。认为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银行业往往按照自己的思维来运作。以企业融资为例,一家企业有融资需求,找到银行。银行的公司部接待了企业,了解到企业有海外贸易,随即请该行贸易融资部加入。由于涉及外汇业务,银行的国...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25 13:48 苏康胜 阅读(31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中国经济正进入八大危机,如制造业危机、地方财政危机、地产危机等,最终导向是经济全面崩盘,像日本当年楼市崩盘一样,上月底浮现的‘钱荒’就是危机初现的征兆。”经济学家郎咸平上周末来深演讲,表示对当前经济形势悲观。 “制造业危机当前最为明显。”郎咸平认为,在2008年中央“四万亿计划”的扶持和鼓舞下,地方政府拉动一大批项目上马,造成了目前产能过剩的局面。产能过剩的直接后果是利润降低,企业周转不灵。由此引发的国企债务危机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最终导致了银行危机,也就是“钱荒”的出现。 “中央希望通过打击银行拆借,来打击地方政府通过理财产品进行融资,给目前的制造业降温。‘钱荒’或许很快过去,但是会...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24 13:42 苏康胜 阅读(479)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流程管理不是能够有效解决跨部门的协作吗?M公司所在的集团是国内有名的制造业企业,集团公司获得了持续的发展,管理水平也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但是与跨国公司比较起来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跨国公司一到旺季,新产品系列一个接一个,组织得非常完善,但是M公司老是跟不上市场的节拍。从表面上看,M公司光新产品开发的流程就有一大厚厚的流程手册,并且还请了日本的同行来优化了自己内部的新产品开发流程,但是问题仍然不见好转,甚至连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都赶不上了。尤其是新产品的市场表现,营销公司老总总结了八个字“高不上去,低不下来”: 高不上去是指价格上不去,最贵的产品也就刚刚达到国际公司的中端产品的价格; 低不下来是指成.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7-23 12:59 苏康胜 阅读(489) 评论(0) 推荐(0)
上一页 1 ··· 5 6 7 8 9 10 11 12 13 ··· 2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