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每天进步1%,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很多世界冠军的成功之道。 可怕的只是两件事:第一是为了避免出错而不做事情,不做实验,这是官僚的做法,是不求上进的人的做法。第二是出了错不承认,不改正。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广告语非常正确。 很多朋友问我,每天这么多事情,我这么忙,这么多头绪,如果才能做好管理?我的答复是: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不断改进,每天改进一点,日积月累,一个公司的管理就会好起来,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时间久了,就能解决大问题。 有些公司有一个口号,就是“每天进步1%”。如果真能这样做,一个人一年下来进步会是非常非常大的。每天进步1%,这个做法实际上是很多世界冠军的成功之道。很多运动员、...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8-20 07:58
苏康胜
阅读(392)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如何获得执行人才 用人要学刘皇叔 在如何获得执行人才这个问题上,我经常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三国中的刘备。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刘备就个人才能而言,并不出众。可为什么三国最优秀的人才,比如一代名师诸葛亮,比如一代名将张飞、关羽、赵云等,都投奔了刘备,而且至死不渝? 回答是:刘备懂得如何寻找“卓越的执行人才”。那么,刘备是如何获得人才的呢?他的方式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要想获得执行人才,就要先让自己成为执行人: 第一,客户价值。刘备深知自己的客户是百姓、是部属,于是,他总强调自己的使命是“光复汉室”。在最艰难的时候不忍丢下跟随自己的百姓,总以亲民的姿态带队伍,这样就获得了“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8-12 08:33
苏康胜
阅读(267)
评论(0)
推荐(0)
摘要:
结果三要素 冯小刚是中国最早拍商业片并且赚钱的本土导演,他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就是我们乐意奉送的!”冯小刚这段落话讲了结果的三个方面: ·客户价值是“喜”和“乐”; ·客户价值是通过 “闻”和“见”这样简单的感官实现的; ·客户的喜爱是用票房价值来体现的。 这三点,我们也概括为结果的三要素:有价值,可感知,可交换。 ·有价值 结果不是被某个人主观定义的,而是被客户定义的。这就意味着,员工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不管是领导、自己,还是同事,都不是最终的标准。所有评价,都必须符合客户价值,客户价值才是最终的唯一的衡量标准。 当然,在具体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8-08 08:05
苏康胜
阅读(6680)
评论(0)
推荐(0)
摘要:
虚假执行力的存在,背后体现的是这样一种思想:用体力和勤奋对冲个人产权保障、对冲流程制度设计、对冲个人创造性。这种思想在中国是有深刻背景的,那就是小农文化对“体力崇拜”的讴歌。 所谓“体力崇拜”,实际上就是对“做农活的优秀品质”的赞扬,农耕时代对一个人最好的评价,是纯朴、善良、勤劳、忍耐。这有点像农耕时代对美女的评价:“屁股要大,好生孩子”“家务要好,相夫教子”。 这种讴歌体现了一种农耕文明的纯朴,但同时也体现了农耕文明对个人创造力残忍的压制。这意味着,信息时代的执行力是对“农耕文化”的超越,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的转型: 从小农组织转型为职业化组织。 从强调体力和强调勤奋转型为强调智力...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8-07 08:54
苏康胜
阅读(60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第一种虚假执行力:无条件服从——只强调员工“服从”,不强调员工的智慧 很多人讲执行力,很喜欢强调员工的无条件服从。这种观念是OEM(代工生产)制造业时代的产物。实际上这是一种基于“规模制造”的虚假执行力,其本质是把人当成了工具。而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在于: 过去OEM时代,强调员工无条件服从,目的是进行机械化大生产,规模效率; 现在是品牌创造时代,强调要激发和运用员工的智慧,目的是关注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独特价值! OEM时代,强调员工无条件服从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形势是所谓的“两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在这个阶段,我们打造出来的是一大批代工企业,以山寨模仿为潮流,以速度为竞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8-06 00:03
苏康胜
阅读(310)
评论(0)
推荐(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