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导力》笔记(4)—— 技术调研和预研

技术调研和技术预研不同。技术调研,目的是完成对技术的了解、选型、可行性分析。技术预研,目的是尝试先用一下,看看这个技术适不适合项目。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有很多,比如组建团队、了解产品,但更重要的是设计靠谱的技术方案。技术负责人亲自主导或者设计,就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将来系统遇到瓶颈,也能更好地优化或者重新设计。

为了更好滴设计系统、理解技术,技术负责人一定要组织调研和预研。你的团队不可能什么技术、框架都懂,技术发展又这么快,只有进行调研、预研,才能跟上技术发展潮流,否则终将被淘汰。

技术调研

技术调研思路

明确目的

明确可能涉及的具体技术内容,对各个技术的差异、原理总结,通过测试和数据比对,分析哪种框架和技术更适合用户的需求。

  • 总结技术或框架的实现方案、原理、细节
  • 记录调研过程各个细节
  • 明确调研测试方案、测试用例
  • 列举各个技术之间的差异
  • 记录测试数据并从原理上解释
  • 分析各个技术是否适用于业务场景
  • 为技术预研输出调研结论

确定步骤

  • 收集各种方案和资料
  • 快速过一遍收集到的材料,总结几种可能方案
  • 调研每种方案,横向对比
  • 得出结论

调研过程

调研过程包括:业务场景整理->明确技术方向->搜索技术调研方向->选择技术调研方向->确定调研测试方案及用例->调研执行->调研数据对比->形成调研结论。

需求整理

业务需要支持什么样的场景,有没有某几天集中办理业务的情况,大概多少人同时办理,数据量有多大,对系统中断和数据丢失的容忍度是什么样的,这些都要搞清楚。我们要把业务需求转换成技术需求,才能明确调研的方向。技术需求需要经过产品经理和技术骨干的评审,保证不出大的偏差。

技术选型

团队里有人推荐新技术、新框架,如果他自己对这些技术也不熟悉,这时候作为技术管理者,你要当心。开发团队贸然使用新技术,很可能导致没办法开发出优秀的产品,项目进度也会变慢,交付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停下来专心修复Bug。

技术选型应通过技术评估手段来决定,选型结果需要需求提出方、技术调研方、技术专家等多个维度的人员参与,以事实作为评判标准。

针对新技术提供的功能,花一两天时间搭个原型,再组织大家分析利弊。大多数新技术是用来解决特定问题的,你遇到这些问题了吗?新技术带来的好处能不能抵消学习成本和后期投入成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快速解决吗?在决定之前先问一问自己,这个技术是真的需要吗?除了在PPT上吹牛逼,更新一波简历外,它到底能不能带来实际的好处?会不会带来灾难?

验证选型

对选定的技术,编制测试脚本和测试用例,验证其是否满足业务需要。做技术升级时,要确认是否比老旧技术有优势,能不能用的好。

讨论结论

结合验证结果对技术的设计原理、参数进行对比。针对给定场景的对比测试结论进行分析,列举每一项技术是否适用于业务场景,给出具体原因,做出总结。

技术预研

技术预研思路

项目立项之前,难度较大的关键技术必须要攻克,否则项目的实施就存在很大风险。

了解动机

预研一定有背景存在,大多数情况是当前的技术或方案无法满足用户需要。在技术调研完毕后,需要对调研成果进一步实践,通过局部实现的方式验证调研过程。

明确目的

这一点跟调研差不多。预研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一切脱离了业务场景的架构设计都是耍流氓。弄一堆特性用不到的新技术上去,除了跳槽的时候有谈资,别的没啥好处。

确定步骤

  • 搜索预研需求
  • 明确预研目的
  • 确定预研方案
  • 出具结论

预研过程

技术介绍

明确预研需求后,对选择的方案或者技术进行介绍,包括基本概念和当前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技术研究设定的工作目标可验证
  • 明确技术适用范围
  • 指明研究的局限性
  • 在关键技术分析报告中对多种技术路线做对比

明确方案

列举出所有可以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重点说明将要预研的一个或多个,比较各自优缺点,提供潜在的改进方向和应用可能性。

采用哪种方案,不能只看技术先进性,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研。一种不好的现象是,谈架构必言分布式、微服务。你现有的人手能搞定么?

讨论结论

输出可行性分析报告,要包含风险评估报告,探索和解决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为产品开发提供支撑。

  • 根据公司技术规划和产品研发方向,确定预研技术方向。
  • 收集和整理有关技术的文章、标准,了解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 对预研技术的原理、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对关键技术进行仿真实验。
  • 对研究成果做总结。
  • 编写技术可行性报告,为公司产品规划和研发提供决策依据。

posted on 2021-08-03 18:16  别样风景天  阅读(214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