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杂谈》企业商业模式(三):集约

2015-03-19 雷震子 跨界杂谈 跨界杂谈
 

给用“商业模式”这个题目找了个理由,企业全部活动均为商业盈利而生存,与商业盈利无关的活动至少不属于企业的核心范畴。

与“集约”近似的词还有:规模效应、垄断、集中化等等。


有一种观点,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实际上在19世纪末期就萎缩并退出市场主流体系了全球的经济体从那时起普遍进入集约的时代。我们在历史和政治书里学到的是垄断。

但实际上是某种程度的集约。

这样的集约体如今企业部分是:生产经营集中化与大规模化、资本的集中、市场的垄断。生产规模、资本与市场这三者之间实际上紧密相关的。

大规模化


大规模生产,意味着大规模採购,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採购成本。同一时候把有限投资最大化的利用于产出,也是减少了产品的成本。减少产品意味着企业能够获得很多其它的收益。

大规模生产的手段。除了扩大厂房、添加人员,7x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还有同质化产品及流水线。这个大规模生产的典型案例就是福特汽车公司了。


资本集中

资本的集中。让企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成为可能。这样的资本的集中不仅是从银行借贷,并且包含了企业兼并。企业不再是某个私人的企业,而是股份有限公司。

其共同目的就是通过添加资本,扩大规模,从而增强竞争力,并获得很多其它更稳定的收益。

源自19世纪资本的集中。形成了20世纪、21世纪公司的主要模式。

资本的集中,还让一些超大型产品和超大型project成为可能。比方:铁路建设、通信网络(包含海底网络)、飞机制造、太空探索、核能(军事、民用)等等。




市场垄断


有了大规模生产的大量产品。则必须有销路才干转换成金钱,当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就能够满足该行业近半市场的需求并且切实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时,一定程度市场的垄断便因此形成了。之所以形成垄断。是其它竞争类企业,假设生产同样产品。也难于达到垄断企业的规模。这也意味着成本无法降到最低。垄断企业之所以同意其它企业的存在。除了小型的产品差异性。使得市场细分(这样的差异性不被垄断企业所看重),或产品线购买方为防止过分依赖垄断企业而做的多样性选择。但总体而言,垄断企业的主导市场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假设垄断企业想扼杀其它弱势竞争企业,仅仅要把价格降到足够低就能够了。

垄断的模式也是的发展。由早期的某一产品。再到多个产品,再到某一行业,再到一个产业链,在逐步加深。



集中管理

企业规模的扩张。对企业管理的挑战不断加大,职业经理人也因此诞生,科学管理,以及将信息技术融入到管理之中。以让企业能够对超大规模企业进行集中的经营和管理。早期大型企业出如今铁路公司上。

铁路的建设须要投入巨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为了实现对这类企业进行有效管理。採用的是军队的制度。这在我国非常easy理解。由于我国铁路也是这个模式。铁路企业的管理者和军队一样拥有军衔和对应的制服,铁路员工并以此为荣。

分支机构众多的企业,由于通信条件受限,早期企业都是採用充分授权的模式(在企业之前,此种管理模式普遍存在于军队之中,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充分授权对于企业的集中管理而言,绝对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大发展的今天。大型企业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相比通信不发达年代更加集中的管控。有个不恰当的样例。新闻和电影里常常看到的,如今无人机某次轰炸,或者前线士兵的行动杀个人。都由五角大楼直接下达命令。

企业实际上也能够允许的实现同类控制,仅仅是是否控制,全然看企业对控制权获得后给企业带来效益提升为根据(一些企业仍然会採取放权的方式让员工有很多其它的主观能动性,但这样的主观能动是在企业严密监督下完毕的)。




“集约”的新称谓

企业“集约”的商业模式,至今也未改变。但被赋予了很多其它的光鲜、时髦的名词,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所谓的“互联网平台化”、“互联网产业链化”,便是某种形式的“规模化”与“垄断”。而集中的经营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变成了“长尾效应”。

资本的集中在互联网行业变成了“风险投资”。即VC

而垄断竞争的手法---“降价”,与资本结合变成了“免费”(全部免费的互联网相关站点、软件、和服务均是如此)乃至“补贴”(如打车软件、移动支付)的模式。笔者并不否认互联网的先进性(免得遭读者歧视)、仅仅是在此说明的是互联网企业在非常多方面拥有和传统企业同样的特质,我们能够单独讨论互联网企业,但在认知上不须要把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全然割裂。



总结:


企业集约化经营,为企业带来相比自由竞争的小企业年代更加丰厚和稳定的利润。

企业的集约化经营,也为国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铺平了道路,跨国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规模甚至超越了中小国家的生产总值,让非常多小企业似乎遥不可及,但“颠覆”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将在以后章节讨论。



-----------本期结束----------

征寻插图合伙人:

文章缺少一位喜好画文章插图漫画的的人,如有读者感兴趣能够联系俺,留下你的联系方式。但回报可能比較可怜,由于笔者写这些回报也非常可怜,主要回报:能够作为并列作者一起呈现,将来假设能有稿费,眼下不过假设(还不知道能不能出版和卖出)。能够拿出一半稿费答谢!



--------------------------------------------------------------------

下期预告:《跨界杂谈》企业商业模式(四):弹性

这个下期预告可能会失效。有工作太忙的原因,也有个人思考不成熟的原因。自己本来认为至少须要再看几本书来辅助思考。如今有点等不及了,仅仅能动笔。假设不能续写,中间笔者尽量穿插着写一些其它话题的微短文。供大家娱乐。


------------------------------

关于《跨界杂谈》

这是一本正在边撰写,边连载的书,来自于延续《日子》《月子》《侍奉月子》的灵感,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可能与个人工作、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开阔视野与交流思想的书。

通过连载,一方面看看读者是否感兴趣。还有一方面,希望依据读者反馈进行不断的优化。

甚至能够把读者的神回复,给出建议读者的名字纳入到书的章节中。通过互动不断完好。估计20156月份第一版截稿,争取9月份出版。争取此书超过《月子》成为厕所必备神器。

相关微信公众号:雷震子、跨界杂谈



关于雷震子:

《跨界杂谈》作者。

对历史、人生、企业经营与发展、商业模式、心理学、IT等均感兴趣。

人已奔四,事业无成,却牢骚满腹,想一吐为快,但不会像怨妇一样抱怨世事,而是希望和感兴趣的读者分享这四十年成长中的见闻与心得。希望对读者有所价值(至少能打发下无聊时光)。


posted @ 2017-05-12 19:29  brucemengbm  阅读(21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