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win10 和win中的一些杂项问题

reg中的 policies是政策/策略, 主要是指 控制面板中的一些控制项目, 其中 explorer是 控制面板的 显示项目...

DWORD值是一个32位(4个字节;即双字)长度的数值, 是数字, 比如100,82等之类的;在注册表编辑器中;你将会发现系统以十六进制的方式显示DWORD值;在编辑DWORD数值时;可以选择用二进制;十进制或是十六进制的方式进行输入;;  
而字符串值(SZ)是string, 是用来做描述和说明的。在注册表中字符串值一般用来表示文件的描述;硬件的标识等;通常它由字母和数字组成;

字符串值类型,通过键值名,键值就可以组成一种键值项数据;这就相当于Win ini System ini文件中小节下的设置行;其实,使用注册表编辑器将这些键值项数据导出后,其形式与ini文件中的设置完全一样

  • hkcu 和 hkLM 中 都有的 , 相同的路径下的: software \ microsoft \ windows \ current version \ (policies\explore) , 但是两者的作用不同, 而且设置的内容也不同: 前者是 是当前用户的设置, current user, 后者是 本地机器的设置, local machine. 前者是关于用户权限, 安全等的一些设置, 后者是 关于机器, 软件的一些设置.

  • 可以将控制面板中 的, "添加和删除程序"列表中的 软件项 给隐藏/删除了, 但是 并不影响 程序的继续应用: 在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 uninstall 的条目中, 其中 uninstall就 存储了 所有的 "添加和删除程序"列表项. 下面的每一个子项就是一个 程序的相关信息: 然后 查看和 删除 每一个子项的 属性 : DisplayName: ....reg_sz类型的字符串, 只要 修改或删除该键 就可以隐藏 了.
    但是隐藏后, 就不能 通过 "添加和删除程序"列表 来 删除 程序 了, 只能通过 删除 c:/program files/目录来删除, 这样 就会 删除不干净. 还会有 注册表残留...

  • 一般笔记本的硬盘一般是在 光驱的 相对的那一面, 比如 光驱在左上角, 硬盘就在 右下角, 反之亦然. 而且, 光驱和硬盘的位置 都有 对应的 图标标识, 拆开对应位置的 固定螺丝钉, 就可以 拔下 或者 拉出 内存条或 硬盘了.

  • windows电脑上的微信, 分为: 网页版的微信地址是: https://wx.qq.com, 微信的网站地址是: weixin.qq.com
    电脑上安装 微信PC版, 很简单, 安装好后, 用手机上的微信 扫描 确认一下后, 就可以在电脑上登录了。

  • 坞站: docking station 是轻薄笔记本的扩展底座,

  • dell笔记本的几个系列包括: inspiron 灵越 个人笔记本, vostro 成就 (中小型企业), latitude (纬度,大中型企业的台式机和 轻薄笔记本)和xps(高端机, 追求音响和显示效果的玩家, 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

对于螺丝, 有几种螺距的规格,包括: s,m, L, 其中s表示短程的螺距, L表示 较长的螺距,而M表示 中等的,普通的 middle, medium的中程的螺距, 这是最常见的螺丝, M2.5x5.0 表示 中程的普通螺丝, 直径是2.5mm, 而长度是5.0mm

  • DVI接口, 只是要求 电脑的显卡上 有相应的 输出口, 对显示器也没有 特别的要求, 只是要求 显示器上也要有 相应的 DVI 接口就行.

DVI 和vga对比, 前者是直接传输的 (从电脑的显卡 到 显示器的 芯片) 都是 图像的 数字信号, 不需要再经过 D -> A-> D这样的数模转换, 而后者的 VGA线, 由于只能传输 模拟信号, 因此, 它必须要经过 D -> A-> D这样的数模转换, 显卡 在输出时, 要经过一次 D->A的转换, 然后模拟信号经过vga线传输到 显示器的 A接口, 在显示器内部 经过一次 A->D的转换后显示. (因为液晶显示器最后显示的是 处理后的 数字信号???)

vga线 是 15针的 D型接口, 共有 3排 针, 每排针是 5根, 所以 是 3*5=15根, 形状像D, 所以叫D形接口.

  • vga线的信号 会有 延时, 在转化的过程中, 信号有 衰减, 损失, 而dvi的接口, 由于是直接显示, 没有转换, 没有信号的衰减和延迟, 所以色彩显示的 更艳丽 更逼真...

  • HDMI 由于是用一根线 就可以传输 图像+声音 的 两种信号, 接口体积小, 所以比 DVI只能显示图像的 线更 少, 使得 电脑桌 / 办公室桌面 更 简洁.

  • DVI 接口有单通道和双通道之分, 纯数字和数字模拟混合之分,共四种类型, 其型号中的数字中, 前面的数字是18 或25, 表示是单通道还是双通道; 后面的数字是1 或5, 表示的是纯数字还是 兼容模式, 纯数字的DVI-D型, 只能传输数字信号,不能传输模拟信号; DVI-I型既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比如: 18X1针 的 DVI-D型, 表示的是 单通道的纯数字传输线, 25X5 DVI-I型 表示的是 双通道 的 数字和模拟信号兼容可以传输的线缆, 其中5根针脚中的 另外的 4根针脚表示的是 兼容模拟信号。

  • 单通道 的速率只有双通道的一半, 因此, 两者的分辨率是一样的,但是 前者的刷新率只有 后者的一半, 在大屏幕/ 大尺寸的显示器上, 双通道的dvi接口是必要的.

  • 单通道内存和双通道内存, 后者有两个内存控制器, 一个内存控制器是 64位的, 所以双通道的 内存, 有两个 内存控制器, 所以 它的 内存带宽是 128位.

关于 DVI

DVI 是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数字视频接口, 是1999年 intel, Compaq ibm hp等组成的 DDWG(数字显示工作组)推出的接口标准
特点是: 速度快, DVI传输的是 数字信号, 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任何转换, 就会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了 数字->模拟->数字的 繁琐的转换过程, 大大节省了时间,
画面清晰, 避免了 A/D/A /D 过程中的 信号的损失, 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大大提高.

  • QHD和 UHD:
    HD是 high definition高清的意思, QHD是 quad HD, UHD是 ultra HD 他们的分辨率分别是: QHD是 25601440, UHD是 38402160
    而普通的 DVI 可以达到 1080P的分辨率:
    1080 是说分辨率为: 1920 * 1080 主要是在 高度 /纵向上 增加了分辨率的像素点.
    而2k和4K 就是上面说的 QHD和 UHD, 4k的分辨率其实没有 4000, 而是 3840... QHD是2k, 其分辨率是 2560...

当然 2k, 4k, 和 1080p的显示质量 跟 片源 也是有关的..

蓝盘? 和蓝光?

说的是, 刻录光盘所用的激光是 用的 蓝光, 而不是普通的DVD 所使用的红光。因为蓝光激光所使用的波长更短,根据瑞利判据,波长越大,半角宽度越大, 这就要求两个艾里斑 之间的半角间隔越大(才能区分开、分辨开两个激光刻录点),即同样的角间隔,红光的分辨率低,为了提高存储能力,所以选用波长更短的蓝光来刻录。
这个不同波长的刻录激光, 所存储的信息量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光的衍射引起的。

所以, 蓝光光盘,在存储同样一部 电影的时候,存储的信息量和图像、视频细节会更多,所以会更高清。

================================================

关于联想网络同传系统?

  1. 联想网络同传系统, 和 联想硬盘保护系统 , 是两个独立的功能, 你可以在开机时, 一直按F4 就直接进入联想同传了, 也可以按home键进入管理员界面后, 进行管理设置, 或进入同传 .

cmos数据同传 和 保护参数同传不一样, 前者只是 对 bios设置(比如启动顺序等)的保护, 后者是对你设置的管理员密码, 保护还原方式等参数的 同传. 两个保护的数据 都要 传.

特别注意, cmos数据同传后, 所有的 接收端 机器都会 重启 一次! 所以 要注意 , 等这些机器都重启后, 重新 登录后, 再传 保护参数同传.

  • ip和机器名 也可以统一设置, 在 "IP设置中", 可以设置 自动获取ip地址, 或 手动设置ip, 如果手动分配IP地址的话, 发送端 (母机)将会获得第一个起始的 ip地址, 和 第一个 机器名.
  • 机器名也可以统一设置, 设置好了后, 要同传一次!
  1. 在接收端 列表中, 你可以点 "测速" , 测试接收端的 网速, 由此来 剔除 那些 网速有问题, 水晶头/网线/交换机接口 等 有问题的 接受端, 而不至于把 所有的 发送/传输速度 拖慢了. 通常 如果 网速 低于 5MB/s就可以剔除该接收端. 默认的网络延时是50us, 如果是 千兆交换机和千兆网线, 可以将网络延时减小一些, 在 20us ~ 50us之间 设置.

正常情况下, 传输速度应该可以达到 10MB/s的??
为了提高 同传速度, 通常应该断开 外网, 以避免 网卡 在同传时, 还接受外网数据 受干扰和分心.

  1. 联想同传系统中, 可以修改分组名称, 如果 不在同一个分组中的机器, 可能 是可以登录的, 但是 可能 不会同传数据. (教育我们, 要以 事实为 首要的依据, 而不是以 文字/表面 的说明来看问题)
    要修改分组名称, 可以选择 所有的 接收端, 然后 点击 "修改所有连线的机器" , 然后输入 分组名, 或者 直接 删除原来的名称(留空白) , 则变成 "未分组" (不能输入这几个字)
  • 在 开始同传前, 有一个统计页面, 告诉你每个分区的有效数据和增量数据的MB大小, 你可以选择只传某一个分区, 或 传几个分区. 但是 通常要把所有的盘 数据 都 同传, 因为避免 有些软件 在 安装/ 运行的时候, 写了一些数据在 D盘等 非系统盘, 如果只传系统盘, 会导致 某些软件 使用出错. 所以, 在 同传前, 应该 对 母机 的其他分区盘 中的 内容 也要 做 整理/清理.

同传时, 可以看到详细的同传信息提示, 包括速度, 数据量, 已用/剩余时间和 状态等.

  1. 唤醒, 只能是针对 上次成功登录 过的机器 有效 , 因为会记录 mac地址, 而且 这些 登录列表 会在 每一台 机器上同步, 以便 下次开机时, 每一台机器都可以做 发送端

主引导扇区和隐藏扇区?

主引导扇区就是常说的 MBR main boot record, 在主引导扇区 之后 和 第一分区(常说的C: 分区) 之前 就是隐藏扇区, 隐藏扇区 共有 62个扇区, 存储的是 引导 管理程序, 即常说的grub等

=======================================================

联想同传系统是一个独立的 Linux 系统,位于win启动之前的一个系统, 相当于一个 PE。在你退出之前都是一直在这个系统中的, 所以你可以大胆的操作。
其中,系统是作为一个类似“磁盘”的东西来管理的,相当于“磁盘管理”, 系统盘和数据盘只是作为一个 “标识”来管理的。

在联想同传中,有一些快捷键:开放(不保护)ctrl+O, open, 保护:ctrl+P protect, 系统恢复到上一次的镜像: ctrl+R :restore, 系统的数据保存是: ctrl+B (保存baocun),同传是F4, 管理员对系统进行设置和管理是: Home键 , 可以设置密码和“开放系统重启后自动进行保护”(类似于冰点的 defreeze once)等,也可以对每个系统分区和数据分区设置 重启保护的方式...

但是要注意, 虽然安装好了联想同传系统, 而且可以设置 “保护和取消保护”, 但是需要安装 “保护驱动”, 是在 win启动系统后 安装这个 “联想保护驱动”的,如果没有安装 “保护驱动”, 即使设置了 保护, 也同样不会有保护作用, 一样可以修改系统的。

  • 联想保护系统的设置 和 数据保护 跟 同传 都是独立的, 可以在 开机时 一直按F4, 直接就进入到 联想同传系统了, 在这里可以设置 发送端和接收端, 如果已经设置了发送端,那么在其他机器启动时, 会自动 选择 接收端。

  • 如果检查到所有的 接收端都是一样的, (上次同传时的进度是一样的话) 那么这一次 同传时将会是 “增量同传”, 反之, 如果所有的接收端中, 只要有一台接收端不同, 都会做全部同传的处理。

================================================================

交换机上的 SFP 接口: 比RJ-45接口小, 类似于usb的接口,它是一种 “小型可插拔”接口,通常是用来连接 光纤的接口,是 small form pluggable接口, 是一种 小型的GBIC interface converter接口。

交换机也可以接光纤的! 由路由器而来的 交换机的上行口, 在距离较远的时候,就是使用的光纤。传统的光纤是使用的 光纤收发器, 但是在h3c的新交换机上, 就可以不用光纤收发器,直接用一个 “sfp-光纤的接口” 就可以直接接 收发的两根 光纤了??

  • 连接到 笔记本主板上的 各种排线,都是通过 卡子 连接在 排线端子上的, 所有的排线端子(柱子)都是 “实实在在 焊接在 主板电路板” 上的。 也就是你可以看到的 排线柱子通过 锡焊焊接点连在主板上的,因此不要 鼓捣 把排线端子(柱子)给弄掉了。

各种不同的排线,根据排线的宽窄、厚薄有不同的取法, 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 中等宽度的排线端的两边有卡子的,比如camera的, audio的排线,这种按住卡子就取出来了,二种是很宽的排线,比如 显示屏的排线, 有一个黑色的卡子, 排线是竖直插在接线柱上的, 抠一下黑色的卡子就很容易松了; 第三种是很小、很窄、很薄的排线, 比如电源按钮的排线,这种排线的接线柱、接线端很小, 只有很窄的四根金属线,是焊接在主板上的, 很细很窄的排线是 插在 接线端的 扁平孔 中的,然后用一个水平的 很小的 黑色塑料卡子把排线压紧 在扁平孔中的。

  • 笔记本的布局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比如C面的 左上角是 电源按钮, C面的顶部 :正面一般是 音响喇叭扬声器, 反面一般是 电池。 下面一般是 触摸板等。
    D面的螺丝中: 一般 跟C面底部相对应的位置的那几颗螺丝, 是用来 固定键盘的(这些螺丝,穿过电路板,旋入键盘背面的螺丝塑料桩); 还有靠近显示屏两端的螺丝, 是用来 固定显示屏的金属件的, 其他螺丝是用来固定 硬盘或 光驱等的。

一般螺丝旁边都有图标或字母标识, 比如硬盘图标, 比如字母D,注意这个字母D是Display 显示屏的固定螺丝的意思

**拆卸各个部件,包括键盘的时候, 要仔细地 检查, 要把所有的 固定螺丝都拆下来, 如果你拆卸的时候,总是感觉有牵绊 有阻力拆不下来, 那么一定是还有螺丝, 没有拆完!! 螺丝位置处通常 跟其他位置不同, 那就是: 凡是有 圆孔、孔洞的地方,就一定是 有一颗螺丝的! **

显示屏的转轴?
是三部分组成的: 显示屏有一个固定金属片, 然后主板上的有一个金属片, 金属部件, 然后这两个金属片之间有一个金属转轴, 就是一个金属杆, 由于金属杆上有较强的扭簧,所以显示屏可以转动, 而且转动时能感受到 阻尼。

======================================================

在笔记本中, 通常的布局是: 内存、北桥芯片、显卡芯片GPU、 CPU是挨着布局的,通常cpu是正对着风扇出风口的。而且这些组件, 包括电池 等都是分布在面板的
而硬盘、光驱是对称的布局在南桥芯片、bios两侧的, 而且 无线网卡也是分布在南桥上的
通常 电路板是呈 L形布局的。

DVI的 18针的单通道 比24针的双通道, 分辨率是一样的, 但是刷新率只有后者的一半。 使用23寸以上的大屏幕,双通道的dvi是必须的。

=====================

联想云系统:

增量: 就是快照;
服务器的系统可以是win7, 也可以是 win server。服务器本身没有还原和保护。
服务器的数据库是用来 存放客户机的真实镜像文件和快照。

服务器和客户端, 都有控制台后,而且都是 同一个 控制台。

但是, 要创建镜像文件, 和上传镜像文件, 则需要在 客户机的 控制台上操作。

====================================

guid和gpt uefi等的关系

这里牵涉的概念是两个,
一个是 BIOS, 一个是分区表
bios有两种, 一种是传统的legacy bios 定义基本输入和输出系统的, 另一种是 efi或 uefi (unify extensible fireware interface)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 也是用来定义 主板上 可连接的固件的协议, 都具有相同的作用, 只是后者定义的 主板扩展接口协议 功能更强大。

另一个是分区表: 跟bios的两种 类型相对应, 有两种分区表: 一个是 mbr, 另一个就是跟 efi相对应的 gpt。 gpt就是guid,就是 guid partition table 分区表。 也就是说, 如果bios设置采用了efi, 那么分区表就要采用 gpt的类型

=============================

  • 智能同传就是 自动判断 是全盘 同传 还是 只 进行 增量同传

posted @ 2018-10-31 07:49  noitanym  阅读(77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