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缘,源自.NET,我的2007回顾

    2007年的一系列变化,对我来说是自毕业以来最大的,所以做此记录。事业上,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重庆再次来到了北京;生活上,和相恋5年的女友结婚,将爱情转化为了亲情。从这一年的足迹来看,这确实是忙碌的一年。

    @2006年最后一天,从北京回到重庆,这接下来一年的主要足迹有:

    · 2007年1月23日~1月25日,北京,面试
    · 2007年2月23日~2月27日,西雅图,培训
    · 2007年2月28日~3月06日,洛杉矶,旅游
    · 2007年3月15日~3月18日,四川泸州,回家
    · 2007年3月19日,北京,on board(base北京
    · 2007年4月29日~5月03日,内蒙古赤峰,哥们结婚
    · 2007年5月04日~5月07日,沈阳,哥们结婚
    · 2007年5月25日~5月27日,重庆,看望mm
    · 2007年7月23日~7月24日,哈尔滨,换护照
    · 2007年8月18日~8月22日,哈尔滨,结婚登记
    · 2007年9月04日~9月08日,曼谷、芭堤雅,FY07年会
    · 2007年9月20日~10月3日,昆明、丽江、香格里拉、梅里,蜜月旅游

    年底还好,比较消停。

    整个2007年,从博客上的发文可以看出,随笔少了很多,“不务正业”的文章却增加了近50篇。我觉得今年的主要收获,就是在此之前投入到Web前端开发中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和认可。这也可以说是专一的价值战胜了泛泛的"广博",时常有原来的朋友问我:你在微软用什么开发语言啊?我自豪的说,我用JavaScript!实际上我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用C#,但是觉得这样说更酷,哈哈。

    这几天我回想了一下过去,发现居然从大三开始,直到今天。我的生活及事业,都是源自和.NET结下的缘分。

    2001年底,微软发布了Visual Studio .NET Beta2(就是2002)。自此之前不久,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各大高校成立了微软俱乐部,我作为微软技术的拥趸,自然积极的参加了微软俱乐部。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应该就是推广微软.NET这个概念,同时微软亚洲研究还搞了一个名为“微软杯”的编程大赛(现在改为了“创新杯”)。当然主力开发平台是.NET,工具自然就是VS.NET Beta2。

    我们学校的俱乐部当时一共成立了7~8个小组参赛,我组建并领导了其中的一个小组。我们计划开发一个ftp搜索引擎,名字叫"Birdshome FTP Search Engine"。时间大概是3个月,后来因为可能大家都才开始学习.NET技术,前期准备时间比较长,又延期几次,直到2002年5月底才完全结束。我的Team开始有6位同学,一直坚持到最后的有3位,最后到北京微软研究院参加答辩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了。队伍相当的不好带啊。我们当时主要在项目中实现了,ftp爬虫、爬虫调度、多线程管理、数据储存和更新策略等几个大的模块。五月初的时候,我们组受研究院邀请到北京参加了答辩。后来据说各个学校的项目提交后,在参加初选时我们的系统并没有run起来(汗-_-!!!),评委们看了文档和代码,觉得可以给一个答辩的机会,我们就这么幸运的晋级了:)。最后通过现场调试,终于run起来了,并通过答辩获得了二等奖

    对.NET的热爱一直持续到毕业,其实这个比赛参加完就快毕业了。2002年底那个时候的软件公司中,使用.NET技术虽然不是空白,但是肯定是比较稀缺的。于是投了两家需要C/C++程序员的公司,居然一点回音都没有,打击啊。正好这时实验室的老师给我说,学校研究生院有留校的名额,想要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去做院里的信息化相关工作。和我后来的主管处长聊了一次,算作面试,就要了我。在学校的工作总的说来是比较清闲的,只有期末和开学比较忙,有很多数据需要整理和上报。当然在这比较空闲的日子里,对.NET的学习和使用一点都没有放松,其间做过院里的一些小程序和小系统,也做过一些朋友的外包。

    就这样到了2003年底,原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高校关系的陈宏刚博士离开微软创业了,Gorge通过原来微软俱乐部的关系,在各个高校召集人手。我们学校俱乐部部长的老公看好这个Startup的公司,于是去了。正好我在俱乐部和他太太很熟,他就推荐我也去这个公司。除了这个公司看起来非常的不错外,正好他们使用.NET来进行BI软件开发,而且是做产品,不是做项目。2004年7月,当时的mm也将要毕业了,为了能离mm近些,也觉得这份工作是个不错的机遇。于是我从学校辞职去了重庆,于2004年4月最后一天离开了哈尔滨。

    在学校工作的时候,我也继续参加微软俱乐部的活动,组织学生做微软支持软件开发项目,进行一些.NET相关的讲座等等。在2003年底的时候,2003~2004年度“创新杯”又开始了,于是我在俱乐部里张罗些技术高手去参赛。其中有个师弟xyb很厉害,居然用汇编和C++自己写了一个叫"PYOS"(拼音OS)的图形化操作系统。还支持鼠标拖拽,Orz,真是后生可畏。于是我拉他去参加“创新杯”,心想弄个奖项还不跟玩儿似的。我把之前我参赛的资料、经验等资源都给了他,后来他由于要考研,没有那么多课余时间,就放弃了这次比赛。

    我去了重庆后,觉得新公司的氛围非常不错,是个踏踏实实做事的地方。当时我还联系xyb希望他有机会也来这个公司,后来xyb顺利考上了研究生,这事儿就过去了。在重庆的日子里,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基本都记录在了本博客之中(随笔写技术,文章写生活)。xyb同学毕业后,直接就去了微软亚洲工程院,这样的牛人确实应该去这样的地方。2006年10月,xyb同学极力推荐我也去微软。此时我在原公司已是开发部的副经理了,mm也在重庆一家医院工作。但是不得不说微软这两个字诱惑还是巨大的,我认真的准备了简历。通过他的内部推荐,我很顺利的接到了面试预约。当然,接下来的面试是比较痛苦漫长的。

    开始时HR通过电话了解基本情况,然后安排了2轮电话面试。第一轮聊了近一个小时,感觉手机都要化掉在手里了。末了还留了一个题,要求挂电话后两小时内通过Email提交答案。第二轮电话面试也是近一个小时,这次的答案要直接在Office Net Meeting的白板上写出来(就和身边有人看着你写程序一样,当然不一样的是,这是在进行面试)。两次电话面试结束后,等了大概两三个周,接到了通知到北京onsite面试的通知。

    于是开始了如文章开头所列的2007年的“奔波”。

    被众多牛人反复折磨的面试,是极其痛苦的。用onsite最后一轮面试的结束语来结束这篇文章吧,当时baogang说:我问完了,对这次面试和微软,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我说道:微软,微软对我来说是一个既非常熟悉又十分陌生的公司,熟悉是因为这么些年来我都在使用微软的产品及技术,目前的公司和微软的企业文化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陌生是因为我目前还不属于其中。

posted on 2007-12-31 22:44  birdshome  阅读(5969)  评论(29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