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方法论1、马斯洛需求模型

通过学习了解人的需求层次和激励理论方法,可帮助我们更好的认知自身,认知人的外在、内在驱动模式。对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团队管理、家庭教育、产品设计...等等,都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1、马斯洛需求模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该理论的核心包括3个基本假设、5个需求层次。

3个基本假设:

  • 需求产生动机引发行为:人要生存,就会有需求,需求能够影响其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求能够影响行为,已经满足的需求不能充当激励手段。

image.png

  • 人的需求可以按照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从基本(生存)需求到复杂精神需求。
  • 当人的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就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递进上升,高层次需求会比低层次需求具备更大的价值和上升空间。

5个需求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image.png

  • ❶生理(Physiological needs)吃穿住性、睡眠、生理平衡等基础物质需要,个人生存的最基本需求。
  • ❷安全(Esteem needs)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家庭安全,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也属于基本需求。
  • ❸归属与爱(Esteem needs)友情、爱情、社交关系,社交类的情感需求。人是群居动物,需要群体的归属感,需要同情、互助和认同。

基本需求:前面三种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归类为基础需求,是人的原始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主要通过外物来满足,也就是说可以外部激励来影响行为。

  • ❹尊重(Esteem needs)外部尊重、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自我存在、自我价值认同的需求,包括外部的认可与尊重,自己内在的自我尊重(自尊心)。马斯洛认为尊重需求的满足,可以使人充满信心和热情,充分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 自我尊重表现在有信心、能够独立自主、能胜任、有实力;
    • 外部尊重表现为身份、地位、威信,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和信任。虚荣、爱面子都是尊重需求不太健康的强烈表现。
  • ❺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道德、创造力、自我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对生活和工作从内心感到有意义的自我实现。
    • 能接受自己也能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强,自觉性高,善于独立处事,能承担压力、激发潜能。
    • 属于高层次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包括创造力、想象力,一种自我心理状态得到充分满足后的崇高表现。通常在完成一件具有挑战、很有意义的事情后体验到的,就是通常所说的“成就感”。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 求知需求:让自己的能力和认知相匹配。
  • 审美需求:对美的追求。

高层次需求尊重+自我实现,高层次的成长性需求,鼓励人去激发潜能,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由内部驱动,激发内在的潜力。高级需求有时候会超过低级需求,就是说有时会为了高级需求而放弃低级需求。

2、需求层次的理解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后在学术界本身就存在争议,其本身并不是十分严格,但这不妨碍他的价值,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都是不恰当的。还是有很广的适用性,他反映了人的需求和行为的基本规律,对管理和人员激励有启发作用,不要生搬硬套就好。

image.png

5种需求层次是由低到高依次递进的关系,但他不是完全固化不变的。必须认识到需求的多样性、可变性,而且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复杂性。不一定是必须由低到高,可以自主选择重要的需求层次。有时会因高级需求而放弃低级需求,如宗教信仰,如追梦少年,如为了名族独立、家国复兴而无私奉献的精神等等。
image.png

人在同一时期一般只有一种需求占支配地位,对行为其主要作用。实际上由于人的复杂性、同一时期也会有多种需求并存,相互影响、相互矛盾。所以对个体而言,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需求是千差万别的。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需求的侧重也不同,据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更依赖于生理需求,青少年阶段对尊重的需求是最高的,而老年更迫切的是安全需求。这对教育也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儿童阶段更多需要外部的刺激和约束,青少年则需要加强内在激励和引导。

在国家社会层面,大多数人的需求层次结构,与社会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文化和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比如发展中国家的人对生理、安全需求比重更大,而在发达国家,高级需求占比会更大。

网友“陈独秀”先生认为应该多加一层更底层的需求“电源+Wifi”,虽然看不太懂,但是好像很有道理。


image.png

3、总结应用

在管理和教育上,需求的分析和应用要因人而异,基于规律分析个性,针对性的制定激励策略。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行为,从而起到引导和激励的目的。

  • 胡萝卜+大棒的奖惩措施,就是基于外部刺激的激励,人的天性是会趋利辟害的,但这种激励要慎重使用,要认识到他的负面影响(在后面系列文中有述)。
  • 公开的表扬、肯定鼓励、荣誉就属于高级需求的应用,在管理和教育上,要重点研究使用。
  • 奖金激励、绩效激励,就是基础需求和高级需求结合的激励,也是可以重点研究使用的。
  • 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人离职是有一个奇葩的“上级”,不被尊重、不被信任,甚至“职场霸凌”,这是一种畸形的职场关系,注定是不长久的。

image.png

在产品设计上,需求层次也是同样有很多相关的应用和价值。

  • 如饿了么、滴滴等App是满足人的基础需求,是长期刚需的行业。
  • 如很多应用中的排行榜、会员标识、等级特权、点赞功能就是利用人的归属和尊重的需求。
  • 基础需求是刚需,高级需求是追求,因此现在很多APP都融合了多种需求,就是为尽量的多获取用户粘性。如网易云音乐,支付宝社交,抖音快手等等。
  • 在软件设计中安全需求也是基础需要,如删除提醒、重要操作的多次确认、回收站等,都是对安全需求的保障,如果没有这些功能,用户使用的时候会很没安全感。

参考资料


版权申明:版权所有,本文内容仅供学习,欢迎指正、交流。
博客园:http://www.cnblogs.com/anding_ 雀语:_https://www.yuque.com/kanding

posted @ 2021-12-06 11:37  安木夕  阅读(2804)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