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笔记

Linux命令

命令提示符

[root@Redhat~]#

注:如果是#号,则是管理员身份,如果是%或者$则是普通用户。Root是当前登录用户,Redhat是操作系统名称。

 

$ command [option(s)] [argument(s)]

注:Linux对大小写敏感。

User Account

  1. /etc/passwd : 存放密码的地方

Root:x:0:1 super user:/root:/bin/bash

X是密码

  1. /etc/shadow
  2. Group
  3. Gshadow

其他重要命令:

  1. clear:清屏
  2. pwd: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print work directory)
  3. cd: 切换当前工作目录(change directory)

注:“cd或者cd~”则回到主目录, “cd-”回到上次浏览目录,相当于windows的后退。

  1. ls: 当前目录下所以文件信息
    1. ls –a:显示所以文件,包括隐藏文件(所以以“.”开头的都是隐藏文件)
    2. ls –R:递归显示所以文件
    3. ls –t: 显示所以文件,并按最后更改时间排序
    4. ls –l: 显示所有文件,并且显示每个文件的详细信息(包括权限,用户,时间等)

注:权限包括读,写,和执行。

r: 读            w: 写              x: 执行            - :表示没有权限

rw-                      r—                  r—

主(U)          组(G)        其他(O)

  1. file type: 显示文件类型
  2. chmod: 改变权限(change permission)

chmod g-r filename: 给组的人去掉读的权限

chmod u+x filename: 给主的人加执行权限

二进制该法:

r:1*22               w: 1*21       x:1*20

4                          2                  1

                Chmod 777 filename: 给所有用户读写执行的权限

  1. groupadd & useradd
    1. groupadd   g-   admin: 创建一个admin组
    2. useradd: 创建用户
    3. userdel: 删除用户

注:userdel [-r] username  会删除主目录

  1. usermod: 修改user的信息

usermod  -G groupuser: 把user添加到一个新的group

newgrp group: 切换到另一个组

  1. pwck & grpck

pwck grpck: 检查/etc/passwd group的信息

shadow是加密后的密码存储

用pwconv 查看加密后的密码,pwunconv查看解密后的密码

  1. chown: 改变一个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

$chown un gn fn

$chown –R u gn dn

  1. touch:创建一个新文件(如果已存在,则会修改最后一个更改时间)

touch filename

  1. mkdir: 创建一个新目录

mkdir [-p] directoryname

注:加上“-p”是强行创建

  1. cp: 拷贝

cp   源文件    目标文件

  1. rm: 删除文件

rm filename

rmdir  directoryname: 删除目录

rm –r directoryname:可以连同这个目录下面的子目录都删除,功能上和rmdir相似

  1. du: 查看文件或者目录大小

du –h:查看文件大小

du –hs:查看目录大小

  1. tar打包文件

tar –cvf    xxx.tar file:压缩文件

tar –xvf    xxx.tar file:解压文件(后面可加目录,则解压到该目录)

tar –tvf    xxx.tar file:查看tar文件的内容

  1. history: 显示历史命令行

!命令行号:可重复使用

  1. script: 创建一个脚本文件

结束exit

Cat script

  1. Getting help
    1. man:查找所有关键字和功能
    2. help:同上

注:在下面输入文字,可高亮显示,然后按Q结束

通配符

  1. ls d*:  取当前文件夹下所有文件

ls [b-f] b*: 取b-f开头的所有文件

ls(fF) f*: 取f/F开头的所有文件

  1. cd;ls: 看主目录下的信息
  2. date;cal 看日期日历

注:用“;“隔开可按1顺序执行

  1. tab key:输入命令时,先输入前几个字,按tab键后会自动不足,如果有多种情况,会自动列出来
  2. cat: 显示文件内容,适用于查看小文件
  3. more: 查看文件内容,适用于大文件
  4. head: 看前几行的数据内容
  5. tail: 看尾部几行的内容
  6. vi编辑器
    1. 按i/a/o 从命令行状态进入编辑状态
    2. 按ESC则关闭编辑状态
    3. 按  :wq filename 则保存退出

文件的查看和编辑

       : q!  强制退出不保存

  1. Deleting text

x:删除1个字符

dw: 删除当前词

dd: 删除当前行

:5,10d:删除第5行到10行

  1. Changing text

r:替换1个            cc:替换1行          cw:1个单词      c:替换从光标到尾部

  1. Saving & quitting

:w  存盘                                           :w filename  存成新文件

:wq  存盘退出                                :q!   强行退出不存盘

  1. 其他

:setnu  显示行号          :z/ 光标停在指定行        :v  废除刚才的编辑操作

  1. find:查找所需文件
  2. grep:将符合样式的行列出
  3. cut: 选取命令(针对行)
    1. cut [bn]

b相当于字节,n相当于个数

  1. cut [cn]
  2. cut[_df]

               注: -b:以字节为单位分割

                        -c: 以字符为单位分割

                        -d: 自定义分割符,默认制表符

                        -f: 与-d一起使用,指定显示哪个区域

13. sort:以行为单位排序,按ASCII码值比较

       a. -u: 去除重复行

       b. –r: 降序默认升序

       c. –o: 把结果输入到原文件中

14. uniq: 过滤重复部分显示文件内容,但比较的是相邻的行

       a. –c: 每行连续出现的次数

       b. –d: 连续出现的行

       c. –u: 没有连续出现的行

15. diff: 逐行比较两个文件,列出不同

16. wc: 字符统计命令

        a. –c: 统计字节数

        b. –l: 统计行数

        c. –w:统计字数

标准的输入和输出

  1. “<“重定向输入符
  2. “>“重定向输出符, 把屏幕中的内容写到另一个文件中

“>>“将正确的内容追加的文件里

“2>“将error信息写到文件里

   -o:将排序后的文件输入到原文件中

 &> 全部信息重定向另一个文件里

  1. Echo: 打印关键字后面的所有内容

例:Echo “hello” > ~hello.txt

         将hello这些文字写入到txt文件中

注:$cat /dev/null  > ~/hello.txt  清空这个文件

Echo “” > error.log  可以清空文件,但是有空行,建议使用上一种

  1. Piping管道符,用于连接工作命令

Command1  |  command2

与“;“间隔的区别是:会把前一个命令的输出当作后一个命令的输入,前者是一次执行

例:ls –l /etc  |   grep  passwd

显示文件后,用grep 过滤

改变身份

  1. su:身份改变命令

su –用户

  1. finding people
    1. who am i: 最原始的身份
    2. whoami: 当前用户身份

 

进程管理

  1. ps –ef: 查看进程信息

ps –aux: 比ef多一点进程信息

killed/killall: 删掉某个进程

  1. uname –a: 查看操作系统的信息

uname –n: 查看操作系统的名称

fdisk –l:查看操作系统的分区信息

  1. 配置IP

第一种:

  1. Setup命令:进入系统配置界面
  2. 设置为静态IP后,需要用命令重启网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第二种:

  1.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x
  2. 配置虚拟IP(用命令行执行)

Ifconfig eht0:1 xxx.xxx.xx.x netmask 255.255.255.0 up

注:xxx.xxx.xx.x为虚拟IP,虚拟IP在网卡重启以后或者系统重启以后就会消失

 

虚拟IP永久有效的操作步骤:

  1. 进去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2. Ls
  3. Cp ifcfg-eth0   ifcfg-eh0:1
  4. Vi 改IP 改eth的名字
  5.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6. 设置系统时间

命令: date [MMDDhhmm[[CC]YY][SS]]

  1. 重要的系统命令
    1. Mkfs –t:创建文件系统
    2. mount: 挂载
    3. reboot: 重启

shutdown: 可以关闭或重启

init: 分等级,6为重新启动

  1. FTP
    1. Rpm –qa vsftpd
    2. ftp包: vsftpd-2.0.5-10.el5 i386.rpm
    3. 用工具FTP上传到Linux系统中
    4. rpm –vih 包名 :安装带包
    5. 开启服务 service vsftpd start

注:当需要某些包的时候 1.官网下载    2.操作系统里取

命令:

  • 用cd打开远程目录/cd  本地目录
  • dir/ls 显示远程目录文件
  • bye: 退出ftp对话
  • bin,asc: 传送方式 二进制,或者ASC码
  • get/put/mget/mput: 上传(多个)下载
  • hash: 以#表示传输的字节数
  • prompt: 打开或者关闭交互提示
  •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重启防火墙服务
  1. free 可以看系统内存
    1. buffer: 剩余可以写入的大小
    2. cache: 已经读到的信息大小
    3. top:实时监控系统处理器的监视

 

环境变量

步骤

  1. vi 文件
  2. user = root export user
  3. echo $ user 之前source profile 文件名

*.bash_profile/profile 里配置的变量为永久的环境变量

Oracle登入步骤

  1. su –oracle
  2. 启动监听 lsnrctl start
  3. Sqlplus /as dba
  4. Startup启动

查看操作系统oracle中实例的状态

Lsnrctl startus / lsnrctl stop

Sql> shutdown immediate

Sql> exit

 

Shell脚本

步骤:

  1. 第一句 #! /bin/bash
  2. 编写脚本, “#”编写注释
  3. Chmod u+x 文件名 赋权限
  4. 执行 sh xx.sh  或者 ./ xx.sh
  5. For 循环

For n in ABC

Do

                Echo hello.$N

Done

                重要脚本

  1. 退出登陆时执行

Echo sh logDate.sh >> ~/.bash_logout

  1. 系统启动时执行

Echo sh logDate.sh >> /etc/rc.d/rc.local

  1. 登陆时执行

Echo sh logDate.sh >> ~/.bash_profile

  1. 打开终端时执行

Echo sh logDate.sh >> ~/.bashrc

计划任务

  1. Crontab

Crontab [-u user] file {-l/-r/-e}

-e: 执行文字

-r: 删除目前的时程表

-l:列出时程表

时程格式 f1  f2 f3 f4 f5 program (分钟,h,day,month,wedsday)

posted on 2013-01-15 15:19  Alice Sun  阅读(17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