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书

一朵玫瑰正马不停蹄地成为另一朵玫瑰。
你是云、是海、是忘却,
你也是你曾失去的每一个自己。

ps. 这篇文章受到了很多意外的关注,本以为发出来会被很多人骂……感谢每一个耐心读完的人。

但也想提醒大家,文字的鼓动性是很强的。千万别因为一篇文章就否认自己多年耕耘的土壤。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一定要先搞明白自己,自己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用老师[1]曾经送我的话,送给所有迷茫的人——“如果你眼前的路特别清晰,那你恐怕正走在别人的路上。”

如果你觉得这篇絮絮叨叨的文章对你也许有所帮助,那是我最乐意看到的事情!

另外,很多人对我文章中写到的“热爱/理想”表示羡慕。这里用一段我发给同学的话加以解释:

其实我在谈论热爱的时候多多少少有美化和理想的成分,也是受到我看过的文艺作品的影响。大多数热爱实际上没有那么纯粹,特别是当你要成日成夜去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在这么长的时间中,一直尽心尽力,很难不遇到痛苦和怀疑。所以,在沉浸其中的时候,我们很多情况下是无法评判自己的感受的。当然,这也是文学作品存在的意义,去讴歌去追求一些更为纯粹的东西。我也坚信世上确有这样纯粹的热爱。
事实上,我去国赛看到走到最后的oier,很多都是曾经热爱过,但在训练和比赛的压力中无限痛苦纠结的。毕竟训练的压力太大了嘛。如果你有很喜欢的事情,在训练之余调剂一下反而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

如果有感触/共同经历想要交流,可以加QQ:2150565159

欢迎大家的到来(((不过本人已经退役了qwq

upd: 2025.8.20
hhhh每隔几个周都会因为一些原因在这篇加点东西,不知道一开始看过的人再看还觉不觉得这是同一篇东西()

可以说酝酿了很久,但真正动笔的时候还是无从下手。(虽然这几个月写了四万字的日记hhh

起因是OI,但大篇幅可能不是OI。

逻辑混乱,很抱歉。所以尝试加了小标题,不知道会不会好一点。

不知道叫什么了,本来想叫“致歉——OI”,但又有大篇幅其他内容,只能选择了这样一个在特定时期出现的,略显滑稽的名字。

我无意为自己开脱。

现在

从炸掉的noip,到依然很炸的省选,到苟着进队,长期停课……(要这么说,前期可能还真是有竞赛上没有达到预期的落差感吧)

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从长期看电脑的晕眩(眼睛+颈椎问题),转变到了天天晚上失眠(明明已经困到不行,但始终无法入眠)。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只道心中有一团火在烧,烈焰的芒却被铜墙铁壁挡回。

最开始是每个月,到后来三两周,一周,总会出现一段情绪很崩的时间。可能有时候并非竞赛上遇到了挫折,而仅仅是心情突然很down。(现在想想,可能还是关于梦想和现实吧)

尝试过解决一些竞赛上生活上的问题,但终究发现流于表面的缝缝补补并不能触及问题的内核。

生理是心理的镜子。

我总是过于迟钝,迟钝到严重影响生活的时候才想起来关照自己的情绪。

「无法挽回的结局如此深刻。」[2]

初中毕业的暑假,教练给了我两天时间让我好好想想以后的路。当时我没想。

若你问我为何没想——可能是我害怕得到一个不好的答案,我不想让教练失望吧。很喜欢教练的,感恩他帮我解决了那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可惜现在也无以为报了吧。我力不从心了。

可是现在回想,我一开始就错了。搞明白自己的真心更为重要,开始的真相比沉默后的爆发好得多。

有时候又想,是不是真的不爱竞赛,才会陷入漫无目的之中,才会通过一些浅表的东西安慰自己。比如刷题数,比如成绩。(我很着急,却过分地依赖了题解,欲速则不达。)

这个我真不清楚,可能我已经失去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机会了吧……也没有机会尝试了。

这些年来,谈到热爱,谈到梦想,很难不热泪盈眶。

因为我不明白我的心。

迷失

城市人的自我迷失是当代永恒的话题吧。

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工业化的时代滚滚而来,人们被固定在生产线上,生活被机械规训,人们找不到心灵的位置。

而现在AI的潮流翻涌而上,AI在很多方面的能力比普通人强很多。而更有很多同学除了网上冲浪还会选择去跟AI聊天。

有趣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淡漠了。

我们以为会辅助生活的东西,实际上反过来狠狠地吞噬了我们自己。

深入的交流,对事物本质的探索,这些本该是人类本性向往的东西,被碎片化平面化花里胡哨的信息所淹没。

这是经典问题了吧——当代人啊,你喜欢真理吗?or 你喜欢的是真理的裙摆。[3]

大概是小时候科幻作品看得多了。我一直认为,若AI独立意识觉醒,或有人恶意利用,一切将会不可收拾。

所以不好意思,我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态度非常消极。(个人观点,如有冒犯非常抱歉)[4]

我尝试过去更多地了解这些东西,试图给自己一种使命感。但我失败了。

当然有人很适应时代的洪流,但我显然是被时代浪潮拍死的那一群。

如果以后的小朋友还会学历史,不知他们会如何评价这个时期。也许我就是被批判的“保守党”。

可是说白了,历史怎么会有对错之分呢?

我们太过局限了,我们只能看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东西(贾老师语)。不同的观点源自于个人经历吧。

“如果不是为了兴趣,那你当初为什么学竞赛啊?”

过去

我给认识的很多朋友都说过我的观点,他们都很震惊于我都这么想了还能坚持学信息竞赛啊。

那就要说六年级了。当时我校很神秘地选了一些人去上课,懵懵懂懂就学到现在了吧。相比于那些真正热爱但没有好资源的同学,我深感愧赧。

(有同学说,原来不是每个人都热爱OI啊。我说,是吧。惟愿我们都能在热爱的事情上得偿所愿。)

若仅仅是不厌不喜,或许我还能坚持下来吗?可停课导致的与人隔离,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令人恐惧。另外,可能是我终于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了,我要追求属于我的艺术(广义上的)。对比之下,现实惨淡得令人难过。

我总感觉自己在浪费好的资源。(有时候真觉得应该把名额让给那个女生,抱歉了)

初二升初三的暑假,有一个刷题数的榜,就是鼓励我们好好刷题吧。可后来我们重新见到那些题的时候,却发现跟新题一样。过分的看题解乃至于抄代码的习惯,大概就是起源于那个时候。

那时我们现在的教练还没来我校。

我不介意成为反面教材。

关于我学习竞赛的过程,深感惭愧,各位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

有这样不良好的开始,会是不成功的一半吗?

为什么要自己耗着自己呢?

我的老师曾多次对我说过,不要那么逼自己嘛。

有时候就是跟自己杠上了,觉得我不能不行。有时候我的执着不可想象。

从外界的角度来看,可能只是在竞赛的方面我走了弯路,但对其他,比如文化课,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我也一直信任教练所安排的道路。

可十六岁这年,我终于明白了,较于“正确”,还有一个词叫“合适”。

走适合自己的路。只要以后不后悔就行。

认识的人多了,就会发现不乏有走到最后大获成功的人,他们高歌理想;也有不少因为停课训练导致心理问题非常严重,现实生活中交不到朋友的人。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不美化竞赛,也不贬低竞赛。

关于我

但依然很抱歉吧。

我的老师也说过,我总觉得你离顶峰差点什么,可能是……吃苦吗?(当然他迅速带过了这个话题)

但实际上,我知道他说的对。

可能我会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安于现状。我总是认为过分的努力会泯灭掉一些有灵性的东西。(当然这里我是说对于学习。实际上,初中时同学们总笑称我是万年老二,也是一种表现吧。我考不了第一,或者说潜意识不想考第一。)

我大概缺失了这样或那样一种挺过麻木的奋斗的能力。换句话说,我沉溺于梦中,不现实。

有许多人说过——我怎么觉得你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

可能我这个人做什么都是靠一腔热血或疯狂,也可以说“理想主义”。没有这些“虚幻”的东西,我会陷入漫无目的机械式的运作。我会失去我的心。

我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

我最害怕的就是麻木,丧失对生活/生命的感受。我清晰地记得,初三就处于一个这样死气沉沉的状态。(当然那时候确实经历了很多事情吧)

直到上了高中,感恩我的班主任,以文学以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我,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另一种可能。

文学是救赎之道。

可能只有在书中,我才能找到那个歌咏真善美的世界(有时候也未必),发现人与人并无不同,我们忧虑着每个人的忧虑。

按理来说,也可能是缺少社交的问题。有什么问题我会先问自己(向内开刀)。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是对梦想家的凌迟。”[5]

竞赛上我一直缺失了那一份热情/执着or疯狂。换句话说,失去了我生活的意义。

诚然,我也曾有支撑自己的目标。

一是,为了撕碎性别偏见。不好意思这个话题可能确实不同性别的人之间完全无法相互理解,因为不会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很多女生对这一点都会比较激进吧,我也难免于此。毕竟我们的社会做不到完全公平。)

越走到后面,身边对女生学竞赛的质疑声越多,从家长到老师,乃至于同学。很搞笑啊,为什么会有人把偏见当成理所当然?

也许女生学竞赛面对的挑战会更多。传统社会的偏见并未得到纠正,另外就是孤独——毕竟基数小。

毕竟有女生政策,导致留下来的女生未必有足够的实力,从而显得好像女生不如男生了。可有没有人想过,本来学竞赛的女生就很少,若从走到最后的比例来看,女生岂不是强于男生。

但女生政策何尝不是一种鼓励女生学竞赛,抹去性别偏见的方式呢?如果我们言语上的枷锁少一点,社会上的女性压力是否就能减轻一点。

看过欧洲女生竞赛的宣传海报。上面写了:举办初衷是鼓励女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消除性别偏见的影响。

不乏有竞赛厉害的女生。陈丹琦,cdq分治因她得名,高中时整理出插头dp的论文,最终IOI金牌得主。也认识初二进e队,今年高一wc拿了金牌的女选手。又或是发挥失常导致两年银牌,最后拼高考进清北的强者。

我问过她们,她们的答案是热爱,是理想。

感慨万分。我算什么呢?哈哈

二是,我不愿走平凡的路。或者,按照好像是教练曾说过的一句话——按部就班的生活。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毫不犹豫地向我开炮。”——凯鲁亚克

我无出意外地是个“骄傲”的人,我不甘平凡。

我每天都想要对规则的墙踹上一脚。

学考提前交完卷,走在学校后面的小路上,心里无比平静。突然想到奶奶津津乐道的那件事——高考数学自信提前交卷,结果没看到卷子背后一道大题,最后只上了师范。

果然每个人的青年时代都是那么纯粹,那么骄傲。或许我们称之为青春。

我只是觉得每天学文化课太过无聊了,没有新意吧。

我爱自由胜过一切。

《飞越疯人院》里面有一句话,“因为我们都是疯子。”

是的,我们都是疯子。

我也很任性,我要做我想做的事情。而如今,我不想搞OI了,仅此而已。

可能我会选择多去干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文学、舞蹈,大概率也会找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看看吧。(当然,就算回去了以后,我怎么可能一板一眼搞文化课呢?)

放弃,也是一种勇气吧。

在别人羡慕的位置选择放弃,可能会被觉得很傻,可我觉得也很帅。

以上大概就是曾支撑过我的目标吧。但显然,它们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失去目标的虚无淹没了我。

有一段时间,为了逃避对自我的思考,读书和玩手机用以麻痹我自己。好像这样我才能继续坚持把竞赛学下去。(可能真的是看了很多书吧,感觉不那么算浪费时间了)

我还是受各种事情的牵绊太多了,这次的决断拖得太久了,不干脆啊。

梦想

还是回到我曾说过的“热爱/梦想”吧。我只能说,这对我非常重要。

“我生来自由如风。”

我愿做一个纯粹的人。

我不能接受别人口中的现实。

因为我觉得,你的世界,是由你看到的每一点碎片组成的。你要怎么拼凑碎片,镜面的每一个棱角,都关乎自己的想法。

不过人与人何来的想法差异呢?是经历决定性格,还是性格决定经历。我们永远无法做出一个完美的控制变量的实验去弄清。变量过于复杂了。

这些,我们称之为命运。

宿管阿姨说,你们耗费了这么多时间、金钱、精力来学这个,应该是有热爱吧,要不你怎么走到今天?

当时其实有点破防的。

热爱,热爱……我可望不可即的热爱……

我说过无数次,想要追寻自己的热爱,我发了狠地要抓住我的理想。(我喜欢舞蹈啊)

可又有无数人告诉我,热爱能当饭吃吗?大多数人都干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哪怕是我们拿到数竞全国第三的高分集训队选手也不例外。我去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他对数竞,就“还行吧”。

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但也说明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愿不愿意接受它就是看自己了。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治愈的段子。一个人实在无法忍受自己的工作了。就有人说,你坚持了这么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明你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

可能吧。但我试了很久,我发现我麻痹不了自己了。

“我们的情绪彼此怀疑。”——《蓝》

抱歉,我还是认为,少年啊,应该活成梦想的样子。

“See me fly, I'm proud to fly up high.”——《挥着翅膀的女孩》

可惜关于我的梦想,我到现在都没有想清楚要不要舍弃一切去追求它。可能我到底缺少勇气了。

也不知道多年以后作为成年人看到这些激情热烈的语言,是否会笑自己的天真。不过,错过了青春,你还怎么去热烈?你还怎么去做梦?你还怎么去对抗世界?

摘一段杂志上很符合我想法的话:

……因为这是一种源自生命本真最纯粹的好奇。这是我梦的来源,或许也是人类的共性。

人总是有梦想的,即使只是小时候不切实际的幻想,它也曾持续并点亮过一段懵懂而无畏的青春。总会有那么一段岁月,你虔诚地望着眼前一束可望而不可及的灯塔般的光芒,觉得只有在追寻它的征程中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在“活着”。即使长大后不得不像现实低头,但在某一天会想起这段岁月,也许还能在镜子里看见自己微笑的脸。

……我激动着接触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的曙光,又悲哀着将来也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的破灭。可我仍无法阻止自己去渴望,渴望未来的某一天,我能触碰我现在所渴望的一切。

尾声

最后,可能还是会有点留恋竞技比赛的魅力吧。

这里引用一段话,送给竞赛。(这个虽然是体育,但奥林匹克嘛,有共通之处。这种学到后期可能都流向意识的较量了。)

非常感谢遇到的所有同路人。有趣的是,在我自认为的结尾时刻,好像才真正慢慢融入了OI的圈子。

这首歌,送给每一个想要追寻/正在努力/曾经奋斗过的OIer吧!

“看那山河远阔 听那青火的呐喊”
“想要素履以往 我们总是不甘平凡”
“任岁月似水流年 总在灯火中看见”
“彼此的脸 骄傲的眼 骄傲的少年”
——《青火》

我会很感恩这段经历,送给我了一些我在文化课上不怎么会经历的大风大浪。

这些花费掉的时间、错过的精彩,(心理上或许沉重的代价),是否值得呢?

值得的,它们无疑让我明白,追随内心的重要性,以及,选择放弃的勇气。或许每一步跳脱常规的选择,都让我离梦想中纯粹而不受羁绊的人生更进一步了呢。

我当然会珍惜每一段经历——人生为了体验。

《call me by your name》里Elio父亲最后说的,“你只要记住,上帝赐予我们的心灵与身体只有一次……别让那些痛苦消失,也别丧失你感受到的快乐。”

我终于对我的情感负起责任,而与此同时,我并没有对我的理智不忠。[6]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永恒,而在于存在过。

做好自己,剩下的靠上天给我们惊喜。

(5k字长文,感恩每一个耐心读完的人。)

2025.5.28 写于浙江集训期间


  1. 文中所有“老师”如无特殊说明,皆指我分班前的班主任。 ↩︎

  2. 这句有典故。是同省的一位dalao发过的犇犇,而这件事多少与我有关,可是对于他们无法挽回了,对于我也无法挽回了。所以有一点小小的双关在。(知道的人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也请别去打听这是什么事了,感谢orz) ↩︎

  3. 是看到Rainybunny大佬写过的博客觉得说的特别对,从而受到启发。还有大佬亲自开盒()这个片段应该是在《〈入梦〉Revisited》里。 ↩︎

  4. 可能当时确实自己比较消极,也不太愿意去了解和使用AI。后来尝试用了用,发现实际上是真好用()可以见这篇文章↩︎

  5. 哦依然是源自Rainybunny大佬写过的博客。怎么办不仅被仰慕已久的大佬看到了我写的东西,还被翻牌了/ll(表白劳斯超强文笔 ↩︎

  6. 已经忘了在哪儿看到的这句话了,致歉() ↩︎

posted @ 2025-05-28 12:03  theWeeds'Defense  阅读(405)  评论(22)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