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Dream 系列笔记 第56期
T1
https://www.luogu.com.cn/article/wldjmsdb
T2
观察到 \(1 \le k \le 16\),考虑状压 dp。
显然的(?),我们令 \(dp_{i,j}\) 表示买了前 \(i\) 个物品,且硬币使用状况为 \(j\) 时的最小花费。
很遗憾,这个状态是错误的。原因有二:
-
MLE。
-
\(j\) 已经可以确定花费,这与状态的定义矛盾。
这促使我们想到一种贪心策略:
对于同样的花费(即硬币的使用状况),
买到的物品越多越好(也即买到的最后物品编号越大越好)
于是我们令 \(dp_i\) 表示硬币使用状况为 \(i\) 时买到的最大的最后物品编号。
对于答案,我们取 \(dp_i=n\) 的状态,求它们的剩余钱数最大值即可。
若没有这样的状态,输出 -1 即可。
对于初始状态,令 \(dp_i=0\) 即可(因为没有负钱数)。
转移时,我们枚举当前使用的硬币编号 \(j\),在区间 \([dp_{i \operatorname{xor} 2^j}+1,n]\) 内二分出 \(a_j\) 能支付的最大区间 \([dp_{i \operatorname{xor} 2^j}+1,r]\),令 \(dp_i=\max(dp_i,r)\) 即可(需要维护个前缀和)。
(其中 \(dp_{i \operatorname{xor} 2^j}\) 为不用编号为 \(j\) 的硬币时能买到的最大的最后物品编号)
关于为什么可以二分,这是因为没有负钱数,前缀和单调不减。
code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int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K=20,N=1e5+5;
int k,n;
int a[K],c[N],s[N];
int dp[1<<K];
int fnd(int st,int val){
int l=st-1,r=n+1;
while(l+1<r){
int mid=(l+r)>>1;
if(s[mid]-s[st-1]<=val) l=mid;
else r=mid;
}
return l;
}
signed main(){
cin>>k>>n;
for(int i=1;i<=k;i++) cin>>a[i];
for(int i=1;i<=n;i++) cin>>c[i],s[i]=s[i-1]+c[i];
for(int i=0;i<(1<<k);i++){
for(int j=1;j<=k;j++){
if((i>>j-1)&1){
dp[i]=max(dp[i],fnd(dp[i^(1<<j-1)]+1,a[j]));
}
}
}
int ans=-1,f=0;
for(int i=0;i<(1<<k);i++){
if(dp[i]==n){
f=1; int p=0;
for(int j=1;j<=k;j++)
if(!((i>>j-1)&1)) p+=a[j];
ans=max(ans,p);
}
}
if(f) cout<<ans;
else cout<<-1;
return 0;
}
作业 T1
观察到 \(m \le 20\),考虑状压 dp,按照乐队划分状态。
我们令 \(dp_i\) 表示 \(m\) 个乐队的排列情况为 \(i\) 时需要的最小归队人数。
此时答案显然为 \(dp_{2^m-1}\)。
对于初始状态,我们令 \(dp_0=0\),其余为极大值即可。
对于转移,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排好的乐队都是从第一个位置开始站在一起的。
然后,我们再维护 \(num_i\) 表示第 \(i\) 个乐队的总人数,
\(last_i\) 表示 \(m\) 个乐队的排列情况为 \(i\) 时最后一个排好的乐队的右端点,
\(num_i\) 表示第 \(i\) 个乐队的总人数,
\(s_{i,j}\) 表示前 \(i\) 个人中属于 \(j\) 乐队的总人数。
对于最后一个排好的乐队 \(j\),我们还是从 \(dp_{i \operatorname{xor} 2^j}\) 转移而来。
同时,我们需要累加的贡献(归队的人数),就是 总人数 - 已经在 \([last_j-num_j+1,last_j]\) 这一区间中的属于 \(j\) 乐队的人,即:
(关于为什么 \(s\) 的第二个下标是 \(last_j-num_j\),这是因为前缀和左端点要减一)
code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1e5+1,M=21;
int n,m,a[N];
int num[M],s[N][M];
int dp[1<<M];
int main(){
cin>>n>>m;
for(int i=1;i<=n;i++){
cin>>a[i],a[i]--;
for(int j=0;j<m;j++) s[i][j]=s[i-1][j];
num[a[i]]++,s[i][a[i]]++;
}
memset(dp,0x3f,sizeof(dp)),dp[0]=0;
for(int i=1;i<(1<<m);i++){
int last=0;
for(int j=0;j<m;j++)
if((i>>j)&1) last+=num[j];
for(int j=0;j<m;j++)
if((i>>j)&1) dp[i]=min(dp[i],dp[i^(1<<j)]+num[j]-s[last][j]+s[last-num[j]][j]);
}
cout<<dp[(1<<m)-1];
return 0;
}
作业 T2
观察到 \(1 \le h,w \le 11\),考虑状压 dp。
显然的,我们令 \(dp_{i,j}\) 表示放前 \(i\) 行且第 \(i\) 行放置状态为 \(j\) 时的合法方案数。
初始状态令 \(dp_{0,0}=0\) 即可。
我们把矩阵分为 \(h \times w\) 个 \(1 \times 1\) 的格子,对于每一个格子:
-
若它与左 / 右相邻格子形成了一个 \(1 \times 2\) 的“0 连通块”,则可以横着放置一个块。
-
若它与上面相邻格子为一个 1 一个 0,则可以竖着放置一个块。
注:
对于后一种情形,
都是 0 时无法操作上一行所以无法竖着放置,
都是 1 时放不下所以无法竖着放置,
因此只能一个 1 一个 0 时才能竖着放置。
于是,我们枚举所有状态,
按情形 1 筛选出合法状态(用计数器统计每一段连续的 0 的个数是否为偶数个即可);
再枚举两行的状态 \(j,k\),
按情形二筛选出合法的(用 \(j \operatorname{and} k\) 是否 \(=0\) 判断,因为必须填满,所以不能存在上下都是 1 的情况),
并检验它们或起来的值(相当于将所有能竖着放置的地方都竖着放置)是否符合情形 1 即可。
套路的,我们得到转移方程
直接做即可。
code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define int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12;
int h,w;
int dp[N][1<<N],chk[1<<N];
vector<int> ok[1<<N];
signed main(){
while(cin>>h>>w&&h&&w){
for(int i=0;i<(1<<w);i++){
int cnt=0,f=1;
for(int j=0;j<w;j++){
if((i>>j)&1){
if(cnt&1){ f=0; break; }
cnt=0;
}
else cnt++;
}
if(cnt&1) f=0;
chk[i]=f;
}
for(int i=0;i<(1<<w);i++){
ok[i].clear();
for(int j=0;j<(1<<w);j++)
if((i&j)==0&&chk[(i|j)])
ok[i].push_back(j);
}
memset(dp,0,sizeof(dp));
dp[0][0]=1;
for(int i=1;i<=h;i++)
for(int j=0;j<(1<<w);j++)
for(int k:ok[j])
dp[i][j]+=dp[i-1][k];
cout<<dp[h][0]<<'\n';
}
return 0;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