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stein 大战 Eisenstein 大战 Eppstein
I.牛顿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
在任何惯性系中观察,同一力学现象将按同样形式发生和演变,此乃 Newton 相对性原理 或称 力学相对性原理。Newton 持有 绝对时空观,即时空的量度与参考系无关。
考虑两个参考系,以 \(S(O,x,y,z)\) 与 \(S'(O',x',y',z')\) 描述:它们的坐标轴相互平行,\(x\) 轴与 \(x'\) 轴重合,\(S'\) 相对于 \(S\) 沿 \(x\) 轴以速度 \(\b u=u\b i=u\hat{\b x}\) 运动。时间量度的绝对性导致 \(t=t'\),则变换为
速度变换公式是 \(\b v'=\b v-\b u\),即 Galileo 速度变换公式。
II.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
Newton 错了!Einstein 目前没发现错!
光速 \(c=299792458\Me/\Se\) 与参考系无关。
因此有 Einstein 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对于所有惯性系均一致,不存在任何一特殊(例如绝对静止)惯性系。同样的公设有光速不变原理。
III.同时性的相对性和时间延缓
光速不变原理直接否认了同时性:在某坐标系下观测到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其它坐标系下则不然。在 \(S'\) 的 \(x'\) 轴上 \(A,B\) 各放一台钟,\(A,B\) 中点 \(M\) 向两侧同时发光,则 \(S'\) 系下 \(A,B\) 应同时接受到光;而在 \(S\) 系上,\(A\) 与光相向而行,\(B\) 与光背向而行,因此 \(A\) 必然先接受到光。
现于 \(S'\) 系下,在 \(A'\) 处固定光源,在 \(y'\) 轴上 \(d\) 以外放置镜子,在 \(A'\) 旁放置钟表。\(A'\) 发射一束光,射入镜子并返回,所需时间为
那 \(S\) 下的时间如何测量?考虑在 \(S\) 系下沿 \(x\) 轴固定众多钟表,通过 \(A'\) 任意时刻临近的钟表判断经过时间。
若某个长度垂直于两坐标系相对运动方向,则其必然在两系中测量结果相同,否则火车无法通过山洞。因此,在 \(S\) 下观察,镜子距 \(x\) 轴距离亦为 \(d\)。
在 \(S\) 下,光单程移动距离是
且
解得
于是
在某一参考系下,若两时间在同一处先后发生,则二者间隔被称作 固有时。上式表明,固有时最短;若其它参考系相对固有时参考系在运动,则其测量时间会变长。
运动的钟(既然钟在运动,那说明我们相对钟而言处于非固有时参考系中)认为固有时最短,那么我们对时间的量度就会比它长,换言之运动的钟会变慢。同理,钟系的观察者会认为我们在运动,我们的钟表变慢了。
IV.长度收缩
长度测量与同时性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对长度的定义是 同一时刻 两端点的距离。
有一根棒 \(A'B'\) 固定于 \(x'\) 轴。\(S'\) 系中其长度为 \(l'\)。
假设在 \(S\) 中的时刻 \(t_1\),\(B'\) 端经过点 \(x_1\),在时刻 \(t_1+\Delta t\),\(A'\) 经过 \(x_1\),则可以认为有
从 \(S'\) 系看来,棒是静止的,而 \(x_1\) 相继经过 \(B'\) 和 \(A'\) 端,时间间隔为
然而 \(S\) 系下的时间是固有时,因此
则 \(l=l'\sqrt{1-u^2/c^2}\)。
在静止参考系下,其长度称作 静长 或 固有长度。运动的棒长度会收缩。
V.洛伦兹坐标变换
求两个坐标系测出的某时刻发生在 \(P\) 点的事件的坐标值间关系。若在 \(S'\) 系中测量的时刻为 \(t'\),从 \(y'z'\) 到 \(P\) 的距离为 \(x'\),则从 \(xz\) 到 \(P\) 的距离,应等于两原点距离 \(ut\) 加上 \(y'z'\) 到 \(P\) 的距离;后一段在 \(S\) 系中测量时,数值不再等于 \(x'\),根据长度收缩,变为 \(x'\sqrt{1-u^2/c^2}\)。即,
同时有 \(x'=x\sqrt{1-u^2/c^2}-ut'\)
因此有
总结:
此乃 Lorentz 坐标变换。
常用以下二恒等符号
于是公式为
以下是正确的:
- 若在某系中,某两点始终保持静止,则其间距离是最长的固有长度。
- 若在某系中,某两事件先后发生于同一点,则其间间隔时刻是最短的固有时。
- 一点和两点相向而行,一点系中两点先后过一点,计算的时间是固有时,相应的长度会短;两点系中两点始终静止,计算的长度是固有长度,相应的时间会长。
- 两坐标系原点的间隔在两坐标系视角下均相同,且都等于 \(ut\)。
- 因此,有 \(OP=OO'+O'P\),在 \(O\) 系下 \(O'P\) 的长度 \(l\) 与 \(O'\) 系下二者长度 \(l'\) 满足关系 \(l=l'/\gamma\),因此有 \(x=ut+x'/\gamma\)。
使用 Lorentz 变换,两点 \((x_1,t_1),(x_2,t_2)\) 有
测量长度时要求共时性,因此有 \(t_1=t_2\),此时 \(l'=\gamma l\),即得长度关系。
有因果关系的两件事,其先后关系不可能被颠倒。因果关系总是伴随着信息传播,而信息传播速度 \(v=\dfrac{x_2-x_1}{t_2-t_1}\leq c\)。然后知 \(\gamma(1-\dfrac\beta cv)\geq0\),即因果关系存在的两件事先后关系锚定了。
VI.相对论速度变换
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
特别地,考虑沿 \(x\) 轴传播的光速,代入知
然后知光速不变定律被保持了。
VII.相对论质量
动量守恒比起 Newton 定律而言是更本质的定律。动量的公式
在 Newton 力学中,\(m\) 与质点速率无关,即所谓的 静止质量。但实际对动量的测量发现并非成正比。
\(S'\) 系中考虑一静止于 \(O'\) 的粒子,突然分裂为两半 \(A,B\) 沿 \(x'\) 轴的负向和正向移动。则二者速率应相同,均为 \(u\)。
令 \(S\) 与 \(A\) 相对静止地运动;根据相对论变换,\(B\) 的速度为
\[v_B=\dfrac{2u}{1+u^2/c^2} \]分裂前总动量为 \(Mu\b i\),分裂后总动量为 \(m_Bv_B\b i\)。合理地假设分裂前后能量守恒,则
\[(m_A+m_B)u=\dfrac{2m_Bi}{1+u^2/c^2} \]最终可以解得
\[m_B=\dfrac{m_A}{\sqrt{1-v_B^2/c^2}} \]在 \(S\) 系下观察,\(B\) 的质量即发生这样的改变。
然后知 Lorentz 变换导出相对论质量
\(m\) 称为 相对论质量,而 \(m_0\) 是静止质量,是物体能达到的最小质量。速度越快,质量就越大。
相对论动量的公式即为
动量关于时间的变化率即为力,即
经典力学中,\(m\) 与速度无关,因此可以提出,得到 \(F=ma\) 的 Newton 第二定律;但是现在 \(m\) 与速度有关,必须使用
才有效。
VIII.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考虑力在切向与法向上的分解。法向有
而切向则是
因为 \(a_n=\dfrac{v^2}R,a_t=\dot v\),最终解得
因为二者系数不同,所以力在数值上不等于加速度,且与加速度的方向也不同;加速度相同时,速度越大力越大,因此增加速度的大小很困难。
IX.相对论动能
相对论动能是总能量减去静能量的部分,即
其与 Newton 力学表达式 \(E=\dfrac12mv^2\) 明显不同;但是当 \(v\ll c\) 时,有
代入即得 Newton 动能公式。
由动能定理,
\[E_k=\int_{(v=0)}^{(v)}\b F\cdot\d\b r \\=\int_{(v=0)}^{(v)}\dfrac{\d(m\b v)}{\d t}\cdot\d\b r \\=\int_{(v=0)}^{(v)}\b v\cdot\d(m\b v) \\=\int_{(v=0)}^{(v)}mv\d v+v^2\d m \]又 \(m^2c^2-m^2v^2=m_0^2c^2\),所以
\[2mc^2\d m-2mv^2\d m-2m^2v\d v=0 \]也即
\[c^2\d m=v^2\d m+mv\d v \]因此
\[E_k=\int_{(m=m_0)}^{(m)}c^2\d m \\=mc^2-m_0c^2 \]
X.相对论能量
一定的能量相应于一定的质量。能量守恒时,所有粒子的能量都带有 \(c^2\) 因子,除以 \(c^2\) 即得质量守恒;但需要注意的是守恒的是静质量,且能量变化大(例如核裂变)时,质能是可以互换的。
XI.动量和能量的关系
满足 \(E^2=p^2c^2+m_0^2c^4\)。动量-能量变换式为: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