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2】PMO浅谈敏捷视角的效能提升

抛出问题:醉汉路灯下找钥匙,但要是根本不在灯下,起始就在你身边

现状:我们只看局部,研发过程中PRD是不是符合规范,提单多不多啊,代码量多不多啊,是不是很忙啊?
我们输出的数据中汇报的总是开发,产品,测试,看到的是人,看到的是部门维度人力的投入情况,看上去的只是局部的。

影响效率的本质:是需求沟通问题,目标对齐的问题,各部门协作的问题,质量的问题,交付模式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局部,而正是交付中这种各类的问题,都会导致需求的停滞,价值流动的停滞。

停滞的需求又从更本上损害了研发效能,如何让需求在流程上更顺畅的流动,以流动效率为核心,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才是光该照亮的地方。

组织的终极目标:在动荡的商业环境下持续的创造价值,持续产生利润
1:那我们改如何提升效能,持续的交付有效的价值呢?

2:我们以敏捷视角如何做,如何落地呢?
a:精益的核心是减少浪费,减耗提产,平时遇到的浪费问题有哪些呢?

  • 价值交付,但未被使用-价值驱动,用户故事
  • 需求传递但诉求不清晰-澄清会议
  • 需求完成度低-做一半取消、设计方案有大问题导致BUG太多偏离原始诉求,代码分支问题-专家分析,交互式开发,制定缺陷闭环原则,时间观念。
  • 价值流动缓慢,阻塞-看板
  • 缺陷太多-TDD测试驱动开发,通过测试用例来写代码。自动化测试。
  • 人员流动大,新任务上手难度大-必要的组织资产

b:具体方法论如下图

RACI
明确权利和责任,明确知情人,因人设事。

提高协同效率
SCRUM模式交付

报漏问题
看板,及时反映问题现象

聚焦价值,4VC && CROI方法

微软2W1H方法论

WHY WHO HOW
要干啥 谁来干 怎么干

故事地图
要开发的功能总能超出你能投入的开发资源
所以我的建议:
1:聚焦价值倾向决定系统需要什么功能
2:最小化输出,最大化影响
3:将需求按照价值维度分层,聚焦用户痛点和合适自己产品的价值维度。

对于产品来说
1:寻找差异化功能,明显区分于竞争对手
2:搅局功能,别人有我也有
3:提升功能
4:基础功能
归根到底的事,解决了谁的痛点,这个‘谁’优先级高不高,他的问题是否是真正存在的,动机是什么,能带来多大价值(对他自己,对组织,对产品建设)
方式方法论可以采用现成的故事地图方法,微软等敏捷大厂都有优秀案例

学习分享型组织
PDCA:复盘会议,组织过程资产沉淀

3:效能提升的终极形态(三步走)

附录1:
1:看板:
判断看板的好坏:
1:是否反应端到端的交付过程
2:是否即时体现影响价值流动的瓶颈和问题
3:能否依据可视化信息协作和做决定

2:只有精益的产品创新配合精益的需求管理,得到大家敏捷的协作来持续交付和实践,才能系统的提升研发效能,提升价值流动速率,提升需求交付吞吐率,提升交付质量。
最终达到利润、用户、运营效率以及口碑的增长

3:项目中常遇到的问题,应该都能从本文中找到答案。
a:需求入池标准低,需求池不清晰
b:缺乏用户故事梳理,用户诉求引导
c:产品线产品缺乏需求偏向性,不能更好的聚焦
d:需求承接后内部流传过程不清晰,往往出问题才暴露
e:版本缺乏公示公开途径和方法
f:组织缺乏精细化管理
g:紧急需求识别互斥或者拆解耦合能力低,组织资产沉淀不足,导致需求前后互斥。影响质量
h:开发人员意识不足分支繁杂乱,很如意出现多轨迹并行,无法及时响应需求变化,影响变更质量
i:没有中长期规划,必须做且重要的自研优化和升级到节骨眼上在做,一方面影响版本质量,一方面会影响价值流动。

PS:推荐给大家一个好东西,思路整理专用
https://www.processon.com/diagrams

posted @ 2020-12-10 14:58  滴滴的爸爸  阅读(63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