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uni的页面解析

uni-app 项目中常见的生命周期方法、核心结构和常用用法

一、整体结构简析

uni-app.vue 文件中,遵循标准的 Vue 单文件组件结构

<template>   // 页面结构,等同 HTML
<script>     // 页面逻辑,等同 JS
<style>      // 页面样式,等同 CSS/LESS

二、data():页面的响应式数据模型

data() {
  return {
    userInfo: {
      avatar: null,
      nickName: null,
      sex: null,
      phonenumber: null
    },
    jumpList: [...], // 页面按钮项配置
    notice: '',      // 公告栏内容
    path: null       // 即将跳转的路径临时变量
  }
}
  • 用途: 这里的数据相当于前端的状态管理器(简易版 Vuex),模板中的 {{ }}:prop 都能自动绑定 data 中的字段。
  • 响应式: 一旦修改,页面自动刷新。

  • 三、生命周期钩子(重点)

    created()

  • 触发时机: 页面组件初始化完成、DOM 未渲染前触发。
  • 常用场景:
  • 初始化 token、用户信息
  • 发起首次请求
  • 读取本地缓存
  • created() {
      let token = uni.getStorageSync('token')
      if (!token) {
        uni.login({...})
      }
    }

    onShow()

  • 触发时机: 每次页面显示/切换到当前页面时都会触发(不像 created 只执行一次)。
  • 常用场景:
  • 页面激活时刷新用户状态、通知信息
  • 应用场景:A 页面进入 B 页面修改信息,回到 A 页后 onShow 刷新数据。
  • onShow() {
      this.getNotice()
      this.userInfo = uni.getStorageSync('userInfo') || {...}
    }

    四、methods:页面方法区(类的成员方法)

    这是 vue 的 methods 区块,用于编写页面逻辑函数、事件响应函数:
  • 所有绑定在模板事件的 @click="..."@change="..." 都在这里声明。
  • 可通过 this.xxx 调用其他方法或变量。
  • methods: {
      getPhoneNumber(e) { ... },
      jumpTo(path, id) { ... },
      getNotice() { ... }
    }

    总结:页面执行流程图

    用户打开页面
     └── created() 执行(如检测token、准备数据)
     └── 页面渲染 DOM
     └── onShow() 执行(刷新数据、加载公告)
        └── getNotice()
        └── 读取 userInfo
    用户操作按钮
     └── jumpTo() 被触发
        └── 判断是否已授权头像、手机号
        └── 未授权 → 请求授权(头像 / 手机号)
        └── 已授权 → 发起接口请求,跳转页面











    posted @ 2025-07-24 22:08  LungGiyo  阅读(1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