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合并:where 结合律 from?
在构造历史和相关问题的信息合并时,我们通常会发现已构造信息的合并不够封闭,所以我们增加新的信息直到它封闭。
而对于另一类问题,我们有可能会发现:信息是可以合并的,但是这玩意没有结合律,我们就无法用已有的强大数据结构来维护了。
本文论述了一个策略:我们不应在思考信息合并相关问题时做出“某信息的合并没有结合律”这样的武断。
信息是否具有结合律,与合并的形式密切相关,或者说,我们把原始信息针对合并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定的优秀包装,使其拥有了结合律。
如果我们只盯着原始信息是否具有结合律,就极易走入歧途,从而可能“剪枝”掉某个问题的正确做法。
下面以两个例子抛砖引玉。
例1:叉积
在 2024/11/29 的 Universal OJ 用户群聊天记录中,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给出若干个三维向量,单点修改,多次区间查询 \(v_l\times (v_{l+1}\times(\cdots\times (v_{r-1}\times v_r)))\),其中 \((x,y,z)_1\times (x,y,z)_2=(y_1z_2-y_2z_1,z_1x_2-z_2x_1,x_1y_2-x_2y_1)\)。
容易验证叉积没有结合律。
但我们发现,\(u\times v\) 可以看作一个向量对另一个向量的线性变换,所以我们当然可以将其写成矩阵的形式,设 \(M(a)\) 是满足 \(a\times b=M(a)b\) 的矩阵,则我们直接求出 \(\prod_{i=l}^{r-1}M(v_i)\times v_r\) 即可。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算 \(a\times(b\times c)\) 时先算出 \(a\times b\),这是错误地把 \(a,b\) 看成和 \(c\) 等同的地位了,当计算方向是从右往左时,我们应该将 \(b\times c\) 看作“\(b\) 对 \(c\) 的操作”,而我们要做的事更像是 操作之间的合并,而非所谓的信息合并。
一个思考方式:操作的合并很类似于懒标记的合并。
例2:楼房重建
下文称 在楼房重建一题广泛使用的单侧递归线段树/平衡树 为楼房重建树。
我们都知道前缀最大值的个数可以记录最大值实现 \(\mathcal O(1)\) 的 push_back,但是“该信息并没有结合律”。
通俗的讲我们有 struct node{int mx,sum;} 和 node operator+(node a,int b) 之后,无法实现 node operator+(node a,node b),这是大多数信息无法合并的困局所在。
同样的,我们考虑将 \(a(\text{node})+b(\text{int})\) 看作 \(b\) 对 \(a\) 的操作,则我们要考虑的是 操作之间的合并。
不难发现,对于一连串的操作我们也只关心其前缀最大值,我们需要支持对操作序列进行二分,求出后缀(有效部分)的和,但我们不方便带着一坨序列移动,所以我们利用可持久化树存下这个过程即可完成信息的合并。
我们自然地推导出了楼房重建的 树套可持久化平衡树 的做法。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