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概括起来,争议可能主要集中在两点:1、开复是不是在沽名钓誉;以及 2、是不是因此抛荒了本职工作。

关于第1点,放在全球职业经理人大背景下看,开复的做法并没有多么的特殊。保持高调、通过各种途径让个人品牌增值是许多西方职业经理人的做法,开复只不过根据中国的环境特点让途径更加丰富了一些。

另外,商业思想家(管理大师)在西方也是一门成熟的“职业”,其中也有许多打造个人品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借鉴。(想一想一直在热情洋溢地指点商业江山的汤姆·彼得斯等人)

职业经理人的这种做法是自利和利他的综合体(一方面树立了强有力的个人品牌,同时通过分享知识和观点帮助了许多人),本无可厚非,只是我们传统上一直倾向于以道德标准臧否人物,宽容、多元的文化心态远未养成,所以很多人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

开复在中国只不过是一个先驱。展望未来,考虑到职业经理人的身份特征,中国职业经理人在这一点上会越来越多地“西化”,当然是否会“全盘西化”另当别论。

1. 臧否一个人,是一个大家很喜欢参与的事情,这是一个社会普遍性的事情。你越有名,就越会被评价,李开复也逃不掉。

2. 从道德上臧否一个人,很容易,也很有快感。keso的观点也是这个意思。李开复想当别人的道德老师,同时就产生了被大家从这个角度嗨一下的便利因素。这个道理,开复老师和创新工场的老师们都要明白。为啥对你“创新”的要求高一些呢,为啥别人能说我先抄再改,你就不能说呢,谁叫你占了这个“创新”的名儿呢?你也甭跟我急,你急了也没用,我是给你解这个理儿。

3. 你可以独辟蹊径地用光环和影响力来利己,顺便利他。西方这样做的人多了,可这在中国就会鸭梨很大。你也别埋怨中国人不开化,这道理就像你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赚了钱回头再埋怨别人傻。这条路既然走了,就扛着这么走下去吧。

综上所述,是不是不喜欢李开复,就是个伪情感话题,这分明是个专业技术性很强的有关个人包装方案的探讨题嘛。

1、在中国,但凡有了“导师”这样一重身份,就容易被厌弃。我们从小到大见过太多导师了,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好像青年听到“导师”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感。

2、李开复不够“酷”。无论是面相,还是言辞,李开复都容易让人联想到刘墉这样的“心灵按摩师”。面善、微笑、永远不生气、励志、亲和、沉稳,这些词的另一面是:不够有性格。青年热爱彪悍的性格,有大爱,有大恨,酣畅淋漓,英雄主义,李开复给人的第一印象里没有这些。

喜不喜欢是很私人的问题,很多时候不是学识、才华、经历在影响一个人的公众接受度,而可能仅仅因为一张照片或者一句话。

单纯从喜欢或者不喜欢来说,似乎可以说太多的理由:例如说,他很高调,例如说,他的书里把他塑造得很是完美,例如说,他说到不要因为点子而创业。

关于点子与创业的理论记得是这样的:【李开复:不要因为一个点子而创业】因为:1.你的点子不见得有你想象的那么好。2.就算点子好,别人也能想到。3.创业成功是靠执行力,不是点子。4.大部分成功公司都不是基于原来点子。

以上其实也是我不喜欢的原因,觉得这段话很恶心:1、有没有想象中好并不是重要的,如果没有开始自然什么也没有。2、大多人想到了都没去做。3、没有好的点子,执行力什么也是空谈。4、发现你定势思维很严重,大部分公司又不能代表全部,谁给你权限来否认未来那哪怕1%的成功?一句话绞杀了一切。可知创业者的坚持源自梦想?

按照他的逻辑:1、太多数中小企业于开始的前三年就破产倒闭,偶尔的能坚持个五年,故别开公司别创业。2、连失败都不敢去尝试的人,可想有多大的成功。3、有了想法不去做的人,等待时间流失,有些人注定一辈子打工。4、非得把点子和执行力什么对立的人,从你之后会更多。

有人想上北大,三流中学考上的极少,他要坚持就支持他,谁也不敢否认那万分之一的几率会不会发生,有此理想上不了北大,或许考上中大。有人要创业,仔细分析后仍坚持,那就支持他,有梦想的人,生活才多彩。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成功最好途径是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于自己的失败中爬起前行。

关于创业概率论,我还想说一句话: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最后都死在了床上,是否你从今晚开始就不睡床了。至于创业宿命论,我想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宿命,那有些人是活该失败了。[翻阅几天的书和偶然看了几段电视节目,发现有时候,人的定势思维是单向的,对自己和对别人有不同的标准。]

说实话,我不认识他,也没见过他,有人说,没见过的人没资格评价,是的,我也没见过共产主义,也没见过新闻联播77元/月的房租。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不管他现实中是怎么样的,但其实有一点,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表现出来的这个人,我们可以知道。还比如这两本书《世界因你而不同》、《微博改变一切》,前者和大多数的成功学之书,没多大区别,他很努力,很优秀,做事很细致,然后做事很成功。后者,其实我们可以说,创新工场很少自己的创意,这一年来,也还可以在微博上折腾一下,弄个小书。其实我想说,这后面的一本,也没意义,如果,你不是公众知名人物,从草根做到"作业本"那般犀利的没有几个,看完那本书,也就是你有时间瞎折腾的时候,可以拿来闹闹。

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以下几点:
一,对公众人物的质疑,是社会的进步,当然不是漫无目的的诋毁谩骂,在美国天天有人骂奥巴马,但是只有营造社会平等,才有发展,有人以说lee的不是,一群人围攻上来,啪啦啪啦地攻击他,这样很不好。没有异见的社会才是真的可怕。
二、如刻意营造出意见领袖这么个人物的话,其实也不是太妥当。尽管美国也有很多人喜欢乔布斯,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这才是社会。苏联的斯,我们的毛时期的偶像朝拜,也会导致人的盲从。我们在微博上获取的信息多了,思考的时间少了,接受的东西多了,反而自己的主见少了。对人的发展来说,其实很不好,你想做个导师,或者其他,大部分依据是你个人的经历或他人的故事,其实这其中还是有很多的人,与你不同的。你见过一千片树叶吗?你数过吗?是的,没有,可是对于那一片叶子来说,你的万分之一的几率,就是它的百分之百。
三、有段时间,我们需要树立一个榜样,因此“有人”塑造了雷锋。你告诉我有人是真实的,是的,真实。我们在迷茫的时候,需要树立的榜样。但其实榜样一直在身边的,反而更真实,不需要满世界地去找。写信咨询或电话求助及心理抚慰,那遥不可及的梦,一直醒不来的,是你自己。

还要说到的话是,有人说他人很好,很谦虚很真诚,这些很大可能是真的,但更多时候,人需要导师,更需要自己寻求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站长工具 信息来源:http://www.chayiba.com/Content/519
posted @ 2012-06-09 19:40  IT鸟  阅读(42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