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区块链/湖仓一体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创新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产。然而,数据领域的专业术语很多,很多时候乍一看可能对这些概念感到迷惑。根据国家数据局《数据领域常用名词解释(第一批)》的权威定义,数据从原始记录到生产要素的演进、从存储计算到治理应用的完整链路,都需要基于标准化概念框架实现价值转化。从基础概念到技术架构,从治理框架到产业应用,缺乏系统化认知框架将直接影响数据价值的释放效率。所以今天,我就抛弃碎片化的术语解释,从行业共识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系统梳理数据形态演进、技术架构、治理体系及市场生态四大维度数据术语,为IT人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认知图谱。
一、数据的进化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的价值不断被挖掘和放大,形态和价值也在不断进化。从最初的原始数据,到经过处理的数据资源,再到能够直接创造价值的数据要素,数据的演变过程反映了重要性的不断提升。
1.数据的形态
数据的形态经历了从原始数据到数据资源,再到数据要素的演变过程。
(1)原始数据:这是最基础的数据形式,直接从数据源采集而来,未经任何处理。例如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数据、日志文件中的操作记录等。这些数据虽然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由于缺乏结构化和标准化,难以直接用于分析和决策。
(2)数据资源:经过初步清洗和整理后,数据资源具备了可识别、可存储的标准化特征。例如,结构化的订单数据库、用户信息表等。数据资源的整理通常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值、统一数据格式等操作,使其能够被有效地存储和管理。

(3)数据要素:这是数据的高级形态,进入生产流通环节,直接参与价值创造。例如,通过用户画像指导精准营销、利用数据分析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数据要素不仅需要具备高质量和高可用性,还需要能够在不同系统和业务场景中流通和共享。
数据要素是这几年出现的新词,很多朋友对这个词的概念和含义还不太清楚,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份《数字化全流程资料包》,里面系统讲解了数据要素的内涵、出现背景和价值,需要的朋友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中打开自取:
https://s.fanruan.com/fb5vh
2.数据资产化
数据资产化是将数据转化为可衡量、可交易的资产的过程,主要包括确权、计量和流通三个环节。
(1)数据确权:明确数据的所有权归属是数据资产化的第一步。确权不仅涉及法律和政策层面的规范,还需要技术手段来确保数据的归属清晰。

(2)数据计量:建立数据的价值评估体系是数据资产化的关键环节。计量方法通常包括成本评估、收益分析、数据质量评估等多个维度。
(3)数据流通:构建数据交易生态是数据资产化的最终目标。数据流通需要解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交易规则等多个问题,确保数据能够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流动。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数据应用的基础,存储架构和计算范式是数据处理的两大核心支撑。
1.存储架构
不同的存储架构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处理场景,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存储架构:
(1)数据仓库:主要用于存储结构化的历史数据,支持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数据仓库通过ETL提取、转换、加载流程将数据从源系统导入,进行清洗、转换和汇总,形成适合分析的数据模型。

(2)数据湖:用于存储原始数据,支持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数据湖的特点是在数据读取时才定义数据结构,灵活性高,适合大数据存储和处理。
(3)湖仓一体:结合了数据仓库和数据湖的优点,支持混合负载处理。湖仓一体架构通过统一存储和实时计算,能够同时满足实时分析和历史数据分析的需求。
2.计算范式
计算范式随着数据处理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进,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批处理:适用于离线数据处理,通常用于生成定期报表或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批处理的特点是处理时间较长,但对实时性要求不高。
(2)流处理:用于实时数据处理,能够快速响应数据变化。流处理的特点是低延迟、高吞吐量,适合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3)交互式查询:支持用户即席分析,允许用户灵活地查询和探索数据。交互式查询的特点是灵活性高,能够满足用户的动态分析需求。
拿我常用的数据集集成平台FineDataLink来说,它可以接入并整合各种类型的数据,集中进行管理,这款产品灵活度很高,可以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通过这一个平台,就能实现实时数据传输、数据调度、数据治理等等。有需要的可以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中打开,免费下载:
https://s.fanruan.com/kwbry
三、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是确保数据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安全、质量和合规是数据治理的三个核心要素。数据安全是数据治理的基础,数据质量是数据治理的核心。
1.数据安全防护

2.数据质量管控

四、产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各有特点。
1.企业转型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阶段:设备数字化→流程可视化→决策智能化→生态协同化。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的实时数据,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工厂的3D模型,实现生产流程的可视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构建预测性维护模型,实现设备故障的提前预测和智能决策。打通供应链数据,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
2.政务数字化创新
政务领域的数字化创新主要体现在一网通办。通过数据共享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政务服务的在线办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和IoT(物联网)技术构建城市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五、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要素市场的崛起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以下是三个数据领域的未来趋势:
1. 数据银行兴起
数据银行作为一种新型业态,提供数据存储、管理和交易服务。数据银行将数据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管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数据存储、备份和交易的平台,推动数据的流通和共享。
2. 数据保险产品
随着数据交易的增加,数据保险产品将成为一种重要的风险对冲机制。数据保险可以为企业在数据交易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障,例如数据泄露、数据丢失等风险。
3. 数据跨境流动
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经济合作框架下,数据跨境流动将成为新的热点。数据跨境流动需要解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合规性等问题。
六、总结
数据概念的清晰界定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前提,数据概念的体系化认知是数字化转型的底层基础设施。随着《数据二十条》等政策红利的落地,数据确权、流通、交易等基础制度的完善将催生新的产业生态。对于我们IT人来说,只有建立完整的数据概念认知体系,才能在数字化转型中精准定位技术选型方向,看清数据要素市场化的趋势,推动数据从资源到生产力的高效转化。建议大家日常工作中:
1.术语标准化:严格依据国家数据局《数据领域常用名词解释》定义,确保概念权威性。
2.知识体系化:贯穿“数据采集→处理→治理→应用→流通”全链路,构建逻辑闭环。
3.前瞻洞察力:预判数据银行、跨境流动等新兴业态,把握政策与市场双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