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目标:采集 1000 张多样化的图片,覆盖目标的各种环境、角度、光照、尺寸和位置,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总体结构划分(建议比例)

类别占比数量说明
📍 拍摄角度(正面、侧面、背面、俯视、仰视) 20% 200 张 角度变化带来形状变化
🧍‍♂️ 拍摄距离(近景、中景、远景) 20% 200 张 控制目标尺寸变化
🌞 光照条件(日光、阴天、背光、夜晚、室内光) 15% 150 张 增强光照适应性
🧱 背景多样性(空背景、复杂背景、相似背景) 15% 150 张 防止背景干扰模型判断
📦 遮挡/部分遮挡(障碍物、部分进入画面) 10% 100 张 提高识别鲁棒性
👯 多目标场景(2 个及以上目标) 10% 100 张 训练模型应对密集场景
🌀 特殊情况(模糊、运动、反光、倾斜) 10% 100 张 处理真实环境中的复杂性

拍摄规则明细

📍 1. 角度变化(200 张)

  • 正面:40 张

  • 侧面:40 张

  • 背面:40 张

  • 俯视(从上往下):40 张

  • 仰视(从下往上):40 张

🔍 2. 拍摄距离(200 张)

  • 近距离(占画面超过一半):70 张

  • 中距离(目标占 20~50%):70 张

  • 远距离(目标占比小于 20%):60 张

☀️ 3. 光照条件(150 张)

  • 正常日光:40 张

  • 阴天/多云:30 张

  • 背光/强对比光:30 张

  • 夜晚/昏暗:25 张

  • 室内光源(如白炽灯、LED):25 张

🧱 4. 背景变化(150 张)

  • 简单背景(纯色墙面、地面):50 张

  • 复杂背景(街道、室内物品多):50 张

  • 背景与目标颜色相似:50 张

🚧 5. 目标遮挡(100 张)

  • 一部分被遮挡(如障碍物、手、纸箱边缘等):60 张

  • 只有部分进入画面(半只、边角):40 张

👯 6. 多目标图片(100 张)

  • 两个目标同框:40 张

  • 三个及以上目标同框:60 张

💥 7. 特殊情况(100 张)

  • 模糊(轻微移动时拍照):30 张

  • 反光、玻璃干扰:20 张

  • 倾斜拍摄(非水平):30 张

  • 遮光或曝光异常:20 张


    注意:

  • 📷 相机分布:两个相机轮流拍摄或固定场景分工,确保样本分布均衡。

  • 🖼 分辨率控制:建议统一 resize 到模型预期输入大小(如 640×640)训练前处理。

  • 🧠 随拍随标注:防止大量图片堆积后标注效率低。

  • 💾 备份数据:拍完当日及时备份,防止意外丢失。

posted @ 2025-05-27 11:39  Fitz  阅读(3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