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面分析概论

前言

什么是技术分析呢?先来看专业解释

技术分析是透过图表或技术指标的记录,根据股价本身的变化,推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

我们知道,基本面分析关心的是公司本身的价值,而技术分析的关注点是股价本身的变化,为什么这两个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技术分析背后的逻辑:零和博弈

之前我们提到股票的本质是股权,每一只股票背后,都是一个一个各具特色的公司,所以我们要研究企业基本面找到好公司,提高投资胜率

但是短期来看,股市更像是零和博弈的游戏:你赚的不是上市公司成长的钱,而是别的投资者口袋里的钱。你赚了往往意味着有人亏了,同样地,你亏的钱则进了别人的口袋

举个例子,市面上有一个玻璃珠,价格 10 元,世面上只有 ABC 三个人买卖玻璃珠

A 最开始用 10 元的成本,拥有了这个玻璃珠。B 从 A 那儿花 12 元买入,A 赚了 2 元钱;B 又以 15 元的价格卖给 C,B 又赚了 3 元。最后,C 想卖出的时候,只有 A 愿意用 10 元原价回收了,C 无奈地割肉卖出,C 亏了 5 元

A 和 B 分别赚了 2 元和 3 元,正是来源于 C 亏了 5 元钱

整个过程中,玻璃珠的价格不管是涨还是跌,总是有人赚了,有人亏了,而整个市场赚钱的金额和亏钱的金额,几乎是一样的

所以在技术分析者眼里,股票就类似这样一个「玻璃珠,它在人们手里换来换去,大家更关注如何赚其他股民的钱,而非公司本身的价值

这里请你思考一下,假如现实中有一个 10 元的玻璃珠,你会在 7 元的时候卖掉,或者花 15 元买入吗?恐怕谁都会觉得这么做很荒唐吧?但一到股市,大多数人却在做这样高买低卖的傻事,这又是为什么呢

 

 

亏损的最大根源:非理性

很多股民一开始炒股选择的就是技术分析,因为他们看到技术分析好像赚钱挺容易,所以也想跟风,但是大多数人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还赔进去不少。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技术分析这一派并不好学:因为你需要不断地战胜更多人

在这个零和游戏中,一个高手能赚走十个普通人的钱,非常残酷

而要成为高手,光懂技术还不够,还需要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而大部分人的情绪受股价涨跌影响,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比如说「高买低卖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提出,心理因素在人的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在受理性经济动机影响的同时,还受到非理性的支配

情绪在人们的非理性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就是为什么现实中的股市常常上演暴涨暴跌的行情——人们会因为贪婪,不断地买入正在上涨的股票,从而推高股价;也会因为恐惧不计一切代价抛出正在下跌的股票,引发股价暴跌

越来越多学者开始研究人类非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心理学和金融学之间相互交叉,最后形成了一大学科——行为金融学

很多人一听到技术派,首先就会去研究各种图形,却没有思考过这些图形的背后,正是高度抽象了股市中千千万万股民的不同心理和行为

所以很多时候,导致我们在股市上亏损的原因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你一定要走技术分析这条路,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学习行为金融学就像基本面分析是在寻找好公司,背后有管理学知识的支持,技术派其实背后也有行为金融学的支持。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个非常重要的根基

再次提醒大家,技术派其实也需要思考和了解所谓的图形,背后到底反映了什么,而不是盲目地照葫芦画瓢

2.在对技术派底层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有了一定理解后,技术派也会有一些基本的技术知识,比如一些常见的技术指标,像 K 线、均线、成交量等等。在这些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三种著名的技术分析理论: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有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了解

3.技术派不会研究玻璃球值多少钱,而是关心别人会用多高的价格来买,说白了,技术派没有研究股票的估值,而是和别人比谁的情绪更稳定。因为那些头脑发热的人,往往会用更高的价格来买你手里的股票

在股市中,大多数人控制不住情绪,会陷入一些心理误区,导致自己亏损

当然,这样的心理误区,在任何投资中,甚至平时生活中,也非常值得我们提醒自己去避免。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 3 种常见的炒股心理误区

三种常见的心理误区

赌徒心理

赌徒心理是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高收益,而不惜用一些激进手段的心态,例如将所有的钱都买一只股票,追涨杀跌等,都是赌徒心理

赌可以体现在很多地方,最极端的表现就是借钱炒股。有的人不光拿自己的钱炒股,还用融资、配资或是信用卡套现等各种手段借钱来炒。虽然涨的时候,你的收益成倍放大,确实很爽;但跌的时候,同样也会放大你的亏损,迅速变得一贫如洗

比如中国中车这支股票。因为「一带一路」的概念,它的股票价格短期内曾经连续暴涨。2015 年的时候,有人用 4 倍融资杠杆重仓了中国中车,想要一夜暴富,后来股票突然出现两个跌停,他一下子赔光了 170 万元的本金,最后跳楼自杀,这条新闻当时轰动一时

这个现实的例子告诉我们:股市不是赌场,如果你经不起暴利的诱惑,选择激进的交易方式,最后迎接你的很可能是难以承受的巨大亏损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看到别人都在买股票所以自己也跟着买入,或者听信所谓的炒股大 V 的推荐,不加思考地买股票最后亏本,这些「随大流」的行为都是从众心理造成的

心理学上对这个现象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羊群效应。金融市场上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著名的就是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18 世纪,英国有一家南海公司吹牛自己在南美洲发现了金矿,准备源源不断地运金子回来,同时他们对公司的业绩进行各种包装宣传,引得大家纷纷购买南海股票。短短半年,南海公司股价从 128 英镑涨到 1000 英镑每股

和现在的股市一样,大牛市里谁都进来炒股了,最后连牛顿这样的科学家都开始买股票了,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

不久后南海股票泡沫破裂,股价从 1000 英镑一下子跌回 124 英镑,牛顿在这次南海泡沫中损失惨重,总共亏了 2 万英镑,对于这次炒股经历,他说了这样一句名言「我可以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算不出人类的疯狂

如何避免从众心理呢,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才可能做出正确决策;而随大流的人只是接受信息,却并没有进一步分析,无形中降低了自己获胜的概率

 

鸵鸟心理

鸵鸟心理是指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理

投资上的「鸵鸟心理」指在股票出现了亏损之后并没有认真对待,立即去止损,而是继续持有,或者干脆不去看它,等到出现了大的亏损之后才割肉的心理

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持有两只股票,一只盈利 1000 元,另一只被套牢了,亏损 800 元。如果急着用钱,你会优先卖掉哪只股票

A、卖掉盈利的,套牢的继续持有,说不定有一天会解套

B、卖掉亏损的,保留盈利的,盈利的可能会继续赚钱

结果显示,60% 以上的人会选 A,把赚钱的卖掉,保留亏损的

行为金融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损失厌恶,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股票亏 800 元带来的痛苦,即便用另一只赚 1000 元的股票带来的快乐也无法抵消,因为亏损对你的心理冲击更大

为了避免亏损,你会保留亏损的股票,继续持有,这其实就是一种「鸵鸟心理。因为大的亏损都是从小的亏损来的,如果没有认真对待小亏损,就会出现更大的亏损。好比你觉得亏 800 元很痛苦,选择逃避它,那么以后亏损很有可能变成 1000 元,2000 元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不要想买入这支股票亏了多少,而是认真思考自已当初为什么买它,如果买入的理由不存在了,不管盈亏如何都可以卖出

 

posted @ 2021-06-10 18:21  JasonJi  阅读(53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