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格英-----

记忆不好了,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一代枭雄吴三桂,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起兵反清,自命“周王”,后于衡州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至洪化三年(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即位改年号为洪化)(康熙二十年)吴周政权灭亡,历时八年之久。之后清廷命令云贵总督范承勋等,对吴氏家属成员与部下即所谓吴三桂“逆属人口”、“部下旧人”,进行十余年的大清查,吴氏家族几近被赶尽杀绝。前几年,媒体披露贵州深山马家寨发现陈圆圆墓葬和吴三桂后裔,在史学界引起极大震动。作为吴三桂祖籍高邮人,笔者有机会于2012年9月前往马家寨进行文化考察交流,通过走访吴氏家史传承秘传人和当地的文史学者、文史爱好者,查阅当代清史专家李治亭、滕绍箴关于马家寨考证研究的专著,对洪化小朝廷之后那段历史,尤其是陈圆圆携吴三桂后裔逃逸、隐藏真相,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吴三桂、陈圆圆、吴应麒生前身后   “史实”记载与事实不符

  吴三桂死后,特别是吴周政权灭亡后,过去许多资料著作记载吴三桂身后之事,包括陈圆圆、吴应麒的下落结局,多根据文献资料研究,或参见某些未经考实的历史遗迹,做出种种判断。而历史面貌并非如此。   1、关于吴三桂。吴三桂死后三年,清兵攻陷昆明,吴周政权彻底瓦解。清兵奉令搜查吴三桂尸体,屡搜不见,后于安福园石桥水底获一被认为是吴三桂的尸体,便同吴世璠的尸体一起,解往京师。康熙帝得到恨之入骨的吴三桂祖、孙尸体后,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十三日传谕,“亲诣祭告诸陵,剉其尸骨,传示各省,悬之通衢示众。”或称“悬世璠首于市,析三桂骸骨,传示天下。”清廷出于政治需要宣称找到并处置吴三桂尸骨,可以理解,但有史籍同时记载,“(清)大兵逼云南,世璠潜易祖柩,自郭壮图数人而外不预也……”虽对吴世璠何时“潜易”、“潜易”何处未有记载,但吴世璠潜移其祖父尸体当是事实。同时,据吴氏秘传人秘传,陈圆圆在护送吴三桂灵柩回昆明后,决定再下湖南时,已“隐瞒处置”吴三桂尸体。因而,其真实情况是,康熙十七年(周昭武元年,公元1678年)八月十七日(吴氏秘传人说是中秋节),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六个半月后,正当清军与吴周军队争战激烈之时,吴三桂病逝。先是秘不发丧,十月开始发丧,灵柩由胡国桂、吴应麒、陈圆圆等护送,由水路经常德、沅州到达云南。陈圆圆在云南昆明住了一段时间,再下湖南,后隐蔽于贵州搭茅洞,吴三桂尸体被同时带往,先藏三桂于洞中,后随陈圆圆出家天安寺后,移至天安寺地宫,陈圆圆死后归葬马家寨,吴三桂尸骨也迁葬马家寨。   2、关于陈圆圆。众所周知。陈圆圆是吴三桂的爱妃,也是吴周政权的重要人物。但自从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九日,昆明城陷落之后,陈圆圆名字不仅在王府的户籍“原册”中消失,而且其人亦杳无踪影,她的结局成为清史研究中的难解之谜。三百多年来,正史野史对陈圆圆归宿有多种“记载”,诸如死亡之说,出家为尼之说,洁身以老之说等等。对她的墓葬也众说纷纭,云南、贵州、苏州、上海,甚至日本都有,事实究竟如何呢?陈圆圆护送吴三桂灵柩至云南,在昆明住了大约9个月,发现洪化小朝廷中“吴世璠没有实权”,全部政权都是由“他的岳父郭壮图在操纵,”对此陈圆圆“觉得大失所望。”同时,从周洪化元年(1680年)初开始,前方战事不幸的消息接连传来,形势岌岌可危。陈圆圆决定离开这个没有希望的“是非之地”,再下湖南,到达沅州后,找吴应麒“商量”未来的安排。一个月后,吴应麒命令将军马宝和镇远守将江义共同护送陈圆圆到达贵州思州(今岑巩县)搭茅洞,正式隐蔽起来。在这里刚刚落脚半年,由于野兽频繁出入,儿媳妇凃氏被老虎吃掉,不得不先后移居屋场田、老屋场。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吴应麒在平远战败,前来隐居,她才松了一口气。艰苦的生活和过度的紧张辛劳,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她不幸得了一种头痛病,疼痛严重的时候会昏死过去,不醒人事。开始是三五个月发病一次,渐渐地发展到一两个月发病一次,后来是三五天发病一次。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八月的一天,在天安寺出家为尼的陈圆圆,正在念诵佛经,头痛病发作到地,就再也没有醒来,享年67岁。根据她的遗嘱,她的孙子把她的遗体运回马家寨,埋葬在狮子山下的绣球凸上。   3、关于吴应麒。据史料记载“世璠回滇,应麒亦奔回曲靖,欲杀世璠自立,郭壮图使缐緎就曲靖计杀之,并缢其子世珺、世珵。”也就是说,吴应麒野心勃勃,企图“篡弑”、“篡逆”,被郭壮图派人在曲靖将其杀死。同时还杀了吴应麒的两个儿子吴世珺、吴世珵。而事实是吴应麒派马宝和江义护送陈圆圆到搭茅洞隐藏后,自己又回到前线,镇守岳州,岳州失守后,退守到辰州,并赶到思州看望已来这里避难的陈圆圆,说明形势不好,已处危险之中,劝陈圆圆在此好好隐蔽。随后离开思州,护送吴世璠退出贵阳后撤到平远一带,与清军周旋三个多月,战败后,决意不回昆明,连在昆明的家属都没有接出来,也没有回过曲靖。看到洪化小朝廷败局已定,他悄悄回到陈圆圆身边,与其两子会合,隐蔽起来。

  马家寨人确系吴三桂后裔

  马家寨现有230余户人家,1300余口人,连同在外人口,大约2000人左右。全寨人都姓吴,没有一户外姓,已被确认是吴三桂后裔。   这里,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既然马家寨人是吴三桂后裔,为什么不叫吴家寨或为隐姓埋名,躲避清军追杀而叫其他什么寨名,偏叫马家寨呢?二是吴应麒与吴三桂、陈圆圆究竟是什么关系? 关于第一问题,是为纪念马宝将军而叫马家寨的。马宝是吴三桂的心腹爱将,吴周政权的大将军,他是吴氏后人隐蔽计划的主要策划人、直接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对开创陈圆圆等的隐蔽环境,保护他们的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后在被清军围剿时,他深知自己是朝廷要犯,是清军追杀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主动归降,免得清军继续追杀,正好可以掩护陈圆圆、吴应麒等人的隐蔽。于是他主动出首,投降清军,直至大义赴死,始终保守秘密,为这支吴氏后人的安全,在关键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吴氏后人为感恩和纪念马宝将军,将所住村名称为马家寨,并尊马宝为吴氏之祖。   关于第二个问题。在史籍记载中,一致的说法,吴三桂生有一子即吴应熊,吴应麒是吴三桂之侄。吴三桂死后,清廷在穷追吴三桂逆党时,涉及吴应麒也只是称“吴应麒尔等系三桂藩下之人”或称“逆党吴应麒、夏国相俱三桂族戚”,并没有更亲昵之称。官方文献也证明,吴应麒至多不过是吴三桂一个较亲近的侄儿。然而据吴氏秘传人介绍,并经专家考证推算,吴应麒实际是吴三桂第二个儿子。吴三桂晋升为副总兵的时候,曾经娶一位杨氏为妾,她“跟随吴三桂不到两年,生了一个儿子叫吴昌华,字启华(即吴应麒)。杨氏生子后不久死去。”吴三桂的结发妻子张氏(吴应熊生母)为人强悍,不愿接纳吴应麒,“吴三桂将孩子交给吴三凤(吴三桂大哥)扶养。吴昌华喊吴三凤为爸爸”。吴应麒九岁时进入王府,面对吴三桂蛮横的正妻张氏,孤身幼弱的他没有其他可以选择,只有靠近陈圆圆以求生存。而陈圆圆无子嗣,非常喜欢并疼爱吴应麒,收他为养子。吴应麒与陈圆圆感情笃深。因此,吴三桂实际生有两子,长子吴应熊,次子吴应麒。吴应熊娶皇太极之女和硕公主为妻,招为驸马,长居北京(实为人质);吴应熊亦生有两子,长子吴世霖,吴三桂反清后与吴应熊在北京同时被杀,次子吴世璠,在吴三桂反清前秘密出京,后继承吴三桂皇位。吴应麒生有三子,长子吴世琮,吴周政权的龙威将军,后战死,次子吴世珺,幼子吴世珵。   陈圆圆前往思州隐蔽时,同时带走了吴应麒的两个儿子吴世珺、吴世珵,即传被郭壮图所杀的二人。他们先住在搭茅洞,后因野兽较多,不安全,迁到山下的龟形脖子(又叫屋场田),再因清军追剿危急,又迁到山上的老屋场。陈圆圆死时,她决定葬在马家寨,吴应麒遂决定族人迁移马家寨并在此定居(约雍正元年)。为加强防御,保护寨中人安全,村寨按八卦原理建造,生人进来,很难找到出路,连原路也难找回(现仍有遗迹)。   马家寨人到底是不是吴三桂后裔,经过吴氏秘传人讲述和专家考证,结论是肯定的。   1、马家寨人自认吴三桂是其祖宗   马家寨人无论男女老少,众口一词,都说吴三桂是他们的老祖宗。吴三桂是一个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历史人物,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其影响未必有多大,尤其像马家寨地处“天边”僻壤,距中原路途遥远,为重重山岭所阻隔,信息难通。这样一个极其封闭长达千百年的小山村,竟然认吴三桂为他们的祖宗(马家寨人也都知道他们的祖宗名声不好,但并未因此而不认祖宗)。吴氏族人对吴三桂的认同,恰好说明他们与吴三桂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特别是与吴氏第十代秘传人吴永鹏面对面访谈,他讲述吴三桂、陈圆圆、马宝等人的故事,如数家珍。在这遥远的穷乡僻壤,文化很不发达,既没有高校,也无研究机构,有谁来讲吴三桂的事?秘传人没念过大学,仅初中毕业,何以知晓三百多年前吴三桂部下各位将领名字与有关事件和吴三桂死后其家属避难贵州岑巩县的事?即使是研究清史的人,如果对这段历史不下足够的功夫,积累相当的专业知识,也很难将当时所发生的有关细节讲清楚。而吴永鹏却有条不紊、娓娓道来,很显然他是靠上代人传给他的。   2、吴三桂、陈圆圆、吴应麒等墓主人身份得到确认   马家寨北侧地势稍高,是一个宽达数百米的朝阳山坡,山坡上布满了坟茔。这就是吴家世代的最后归宿处。在众多的坟茔中。居中而葬的,其主人已被确认是吴三桂、陈圆圆、吴应麒。同时还发现了马宝将军的坟墓。从其墓联“重垒土茔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及立碑时间“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六日立”来看,这是吴氏后人为感恩怀念马宝将军而立的衣冠塚,并尊其为自己的祖宗。   需要说明的是,吴氏坟山上的早期墓主,都是清廷追查对象,为更好地隐蔽,其碑文都经过精心巧妙地掩饰,或是变换文字,或是采用会意,或是更名,或是用号,变化多端,若无秘传人讲解,外人无法理解其义。其碑文的隐晦,充分说明吴氏后人的文字底蕴以及立碑时所下的文字功夫。真是堪称中国碑帖文化史上难得的奇文怪篇。如:   吴三桂墓碑碑文“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其义为“受皇恩颐养”,吴三桂称帝后,认为自己是“受皇天所命”,“受皇恩”是受“皇天”之恩,而并非其他某一帝王之恩;“一次”解读为“大周太祖高皇帝”(吴世璠即位后尊吴三桂为太祖高皇帝),指创业之主;“硕甫”指吴三桂字号;“八十五岁”是指吴三桂的忌日即那一年的八月十五日(中秋)。(注:吴三桂墓葬及碑文,未列入吴氏秘传人秘传内容,由北京和地方多位专家、学者现场考察,集思广益,昼思夜虑,潜心研究,才得以解读)。   陈圆圆墓碑文内容为“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这里的“吴门”暗示陈圆圆籍贯苏州。“聂氏”暗指陈圆圆。此碑立于雍正六年,当时还没有“聂”的简化字,是吴氏文人为隐蔽而自己造的字。此字造得非常有水平(吴氏造此字时,并未想到后来念“聂”,只是作为一个符号),首先,它代表陈圆圆有二姓,六岁前姓邢,父母双亡后,由其姨父抚养,随姨父姓陈,邢、陈都有耳旁,还是一左一右的耳,即“双耳”;其次“双”字的繁字体旧字形上半部分可以看着是“佳佳”二字,“佳佳”代表“好”,引申为“花好月圆”即“圆圆”之意。“位席”是因陈圆圆是皇妃,这是对皇妃死后的一种敬称。碑上未用“清”字就是暗喻为“明苏州氏陈圆圆皇妃之墓”。   另外,吴应麒、马宝墓的碑文也有一些隐晦自造字,若非秘传人解释,外人根本不会弄清其义。吴应麒墓碑联曰:“     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义为“来此居住是有隐情的,”要求子孙“继承上辈遗志,完成上辈未完成的宏伟事业,振作家声。”其中“     ”为自造字,正写当是“隐”字。马宝的墓碑正中间刻文为“清故上寿先考明公号公玉老大人之墓,”这里的“玉”字,当初是个“王”字,原本暗指繁体字“寳”,以“王”代“寳”,“号公王”即“号公寳”,是为隐蔽马宝身份,后有人指出,“公王”词义含有对吴三桂等祖宗失敬之意,即有喧宾夺主之嫌。直到国家文字改革后,繁体“寳”字简化成“宝”字,吴氏主持者用“宝”字下的“玉”字,取代“公王”中的“王”字。   3、吴氏家族遗迹及标记可进一步佐证   吴氏秘传人明确指出其“祖籍江苏高邮”,是“辽东人”,这与吴三桂家史完全吻合。马家寨吴氏家族子弟每有考上廪生、贡生等获取功名时,都要在寨子中竖起一个旗座,以示纪念和炫耀。如宣统元年(1909年),吴勋宣考中进士,所竖的旗座对联云:“贡树名标不愧延陵簪缨胄,儒林德重克承渤海八月风”。这后一句所说的“克承渤海八月风”,就是指吴勋宣继吴襄(吴三桂父)、吴三桂先后在辽东考取武举之后,再次中举。渤海是指辽东中后所地区(今辽宁绥中,吴三桂祖父吴长尽迁离高邮,流寓辽东定居地),在渤海沿岸。早年马家寨有一个人名字叫“襄子”,因其名字与吴襄的名字相重,在家族中引起强烈反响,为此召开家族会议,要求他限期改名。他不愿意遵从,家族便将他赶出寨子,移居山上居住,形成地名叫“襄子家”、“襄子家屋”、“襄子家屋场”。   吴三桂祖籍高邮吴氏的堂号叫“延陵堂”。吴三桂有字,也有号,其中之一是延陵,或许具有不忘祖先之纪念意义。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人们常常称呼他为“延陵将军”。时至今日,我们亲眼看到,马家寨吴氏各个家庭的堂屋,都供有延陵堂,上边书写“延陵堂上历代宗祖昭穆考妣姻亲之神位”,并将祖宗神位摆在诸种神位之首。这是根据陈圆圆死前留下的遗嘱而设立的,一直延续至今。   吴三桂称帝,死后传位给其孙吴世璠,先后两帝,不过三年零七个多月时间。而马家寨的吴氏后裔,不但保存有当年清朝皇帝的赐物,而且在精神层面,仍然保持有吴周皇族心态。他们至今仍然保存着顺治皇帝的御赐书。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为表彰吴三桂在清军入关问题上所立下的功劳,拟提升他的爵位,在已封为平西王的基础上,晋封为平西亲王。吴三桂主动辞去“亲”字,满足于原先的爵位。为此,顺治帝亲自写给吴三桂四句话:“吴氏望族,三让贤风,千秋功业,万代福绵。”并盖有皇帝御印。吴氏族人曾经拥有由顺治皇帝封赏,并盖有御印,用于记载吴氏家族大事的御赐簿,过去马家寨的老人亲眼所见者不在少数,早年保存在马家寨大地主吴名绣家。但解放前土匪横行作乱,湘西和黔东交界处的土匪头子潘云诚带人把马家寨大半个寨子全烧光了,吴名绣家未免其难,御赐簿也就随着房屋化为灰烬了。马家寨早年曾保存有皇伞,许多老年人都见过。但因为“世代保管”的这户人家“家穷”,兄弟八人,霸道异常,无视家族委托,竟将皇伞当被子盖,日久天长,便将这珍贵的文物给扯烂、毁掉了。   马家寨老一辈的人都记得,寨中曾保存着吴三桂使用过的两把大刀,重的120斤,称为雄刀,是吴三桂临战使用的兵器,轻的96斤,称为雌刀,是吴三桂备用的兵器。可惜于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时,被作为废铁卖去炼钢了。   马家寨人的体貌还有一个明显特征,他们不像黔东南人那样身材瘦小,而大多数身材魁梧高大,有人说与吴三桂很相似,是基因所至,可能有些道理。   在精神层面。吴氏家族尽管从先进的城市王府转移至落后的山沟,变成了普通农家,但三百多年来,这个家族在精神领域,却保留着不少原来的状态。凡是马家寨人都遵循一个规矩,不管本地及附近省、县吴姓家族的人有多大的权势,本寨人并不随意认作本家。他们认为:“我们祖宗来源与他们不同,我们是吴三桂后代,祖籍与他们不同,我们的祖籍在辽东中后所,江苏高邮,我们马家寨家家户户都供奉延陵将军。”(至于陈圆圆曾认作本家的吴姓,是个例外)。同时,马家寨的吴姓人,不给他姓人抬轿子。他们认为自己是皇族出身,只有别人给自己抬轿子,没有给他人抬轿子的道理。马家寨人还决不容忍任何诋毁、污辱其祖宗的人和事。   陈圆圆曾在天安寺出家,并出钱修建寺院。天安寺为纪念和感恩陈圆圆,每年春节都要办一桌斋席招待马家寨的吴家人。凡是“马家寨人去思州城挑盐巴,路过天安寺的人吃饭不用给钱。”上述做法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转自:http://www.gytoday.cn/tb/20131015-254337.shtml

posted on 2018-03-13 22:57  向北方  阅读(280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