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我们天赋与经验的局限2

人类是一种好奇心过剩的动物,总希望更深入、准确、完整地理解世界。人类在技术、工程、生产上的实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理解与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去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然而我们理解的努力受制于我们的天赋。自然进化使人类具备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空间知觉等能力来感知所生存的世界。根据今天的物理学,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只触碰了其中很小的一个面。人类肉眼可见的光只是波长在400~760nm之间的电磁波,这范围内不同波长段对应了七种颜色的光,它们的混合是可见的白光,这只是电磁波里非常窄的一段。

 

 

(图7-1,人类的视域)

我们的听觉也同样局限。人耳能听见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适宜的范围是3000Hz到4000Hz。低于20Hz的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是人接收不到的。其它动物可以在某一侧或两侧超过人类的听域。人类的其他感知能力也同样或更弱。人不能像蝙蝠那样通过回声准确地定位,也不能像蝮蛇那样捕获热能,知道天敌或猎物的存在。对宇观、微观的世界,我们感知能力能够直接应用的场合不多。还有很多事物,如反物质、暗物质,如果它们存在,我们也是无法感知的。

我们能感知到的存在,也不一定能清楚识别,比如对物体的数量,我们大致只能识别出“1”“2”“3”的差异,更多的数量,我们只有“很多”或“很少”这样的模糊感觉,这种状况普遍存在。我们感知所形成的印象,细节丰富,没有清晰边界且不稳定,大脑并不容易自主地操作它们。大脑智力的生理基础,性能上也同样有限。一个常见的观点是:我们大脑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七个因素,也就是我们思考时不能应付太多的变量。我们的长时记忆,同样会随着时间流逝变得模糊,以至消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普通人,通过玩棋牌游戏就可感受到自己记忆力与思考能力的局限。

生物学意义上,人类的大脑,从体积、容量、能耗比等考察,可以进化空间已不大。世界对人类而言,并不是一本打开的大书,直接应用我们的天赋,我们所能积累的经验非常有限。当然,这也足以维持物种在地球生态里的生存,所以这种状况实际是符合自然进化规律的。

在有限天赋基础上,追求对世界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扩展我们的感知。组织进行更多的观察。通过环球旅行对世界各地动植物的考察,奠定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通过发明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来延伸我们的感官,进行之前不可能的观察。我们用各种显微镜来观察微观世界,用各种望远镜、探测器来观察宇观世界……我们也通过实验来呈现相关事实。现代物理学通过气泡室来探测高能带电粒子。我们能观测到的是特定容器内液氢一连串沸腾的小气泡,这些小气泡显示了高能粒子的径迹。背后利用的原理是:高能粒子射入时,在其路径上产生离子,离子的作用会加热特定状态的液氢,产生沸腾的小气泡。

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我们收集更多的事实,更深入准确地了解事实。对观察、实验得到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可以总结出某些定律。这些构成了建立实际认知的基础。观察、实验的方法仍是有局限的。首先更多的观察、实验依赖于日益复杂的工具:能够航海的大船、飞向宇宙深处的探测器……只有在一定认知水平上,发展出高超的科技,我们才可能设计与制造那些现代的工具设备。观察与实验往往是在理论认知的指导下进行的,没有对高能粒子及其属性的预测,我们不会去设计气泡室。很多的观察与实验是用来验证理论,比如说理论预测的现象是否真实存在。再者,就如气泡室的实验所显示,观察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往往是间接、片断的,所能总结的也只是具体的定律。最后,在如社会科学的各分支中,现有的观察与实验方法是否有效?这会是一个问题。

建立现代这种具有高度普遍性与强大解释力的知识,并预测出很多未观察到的事实,单凭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是不够的。一个具体领域里应该确立哪些基本的概念、原理,现在是通过假说提出的。假说的提出需要创建者基于事实的洞察,这还不是全部,今天多数的领域,假说还需要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作为领域的基础规律,然后再通过演绎过程,得出各种定理,构建起科学理论,解释领域现象或做出各种预测。这又回到了符号的使用。(下一篇只发布在号里)

人类的认知可从世界、符号、人三者间的关系来考察。人是希望认知理解世界的地球生物,认知的基础是我们作为高等动物所具有的能力,除了感知与智力,还应包括我们操作事物的能力。世界更多被看作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这也是有争议的),这就需要观察、实验、归纳一类的方法。可以简单地说,世界与人这二者及二者间的关系在开始时是一定的,变数是符号的加入。

posted @ 2022-11-09 10:28  人类下一代语言的可能  阅读(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