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 Headers 请求头参数的简单理解及获取

Request Headers 请求头参数的简单理解及获取

客户端请求服务端时,会发送Request Headers即请求头给服务端,Request Headers 声明了请求的配置,全局的Token一般就保存在里面,下面是对参数的一些理解。

1、请求头参数

  1. Accept: 告诉服务器,客户机支持的数据类型
  2. Accept-Encoding: 告诉服务器,客户机支持的数据压缩格式
  3. Accept-Language:浏览器所希望的语言种类,当服务器能够提供一种以上的语言版本时要用到
  4. Authorization:授权信息,通常出现在对服务器发送的WWW-Authenticate头的应答中,一般用于保存Token
  5. Cache-Control:缓存控制,服务器通过控制浏览器要不要缓存数据
  6.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连接。如果Servlet看到这里的值为“Keep-Alive”,或者看到请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默认进行持久连接),它就可以利用持久连接的优点,当页面包含多个元素时(例如Applet,图片),显著地减少下载所需要的时间
  7. Content-Length:表示请求消息正文的长度
  8. Content-Type: 表示请求的数据类型
  9. Host: 访问的主机名和端口
  10. Origin: 发送请求的主机名和端口
  11. Pragma:指定“no-cache”值表示服务器必须返回一个刷新后的文档,即使它是代理服务器而且已经有了页面的本地拷贝
  12. Referer:包含一个URL,用户从该URL代表的页面出发访问当前请求的页面
  13. User-Agent:浏览器类型,如果Servlet返回的内容与浏览器类型有关则该值非常有用

2、请求头获取

Java 后台可以声明 HttpServletRequest 参数获取。

public void addSuggest(Suggest suggest,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Integer userId = request.getIntHeader("uid");
    //获取浏览器版本
    suggest.setUseragent(request.getHeader("User-Agent"));
}

博客参考文章1:https://www.cnblogs.com/lwh-note/p/11063494.html

博客参考文章2:https://www.jianshu.com/p/15e1e9aa84c3

posted @ 2020-11-24 18:01  MyDistance  阅读(1505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