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思想人生从关注生活开始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管理    订阅  订阅

科学和信仰的组合构成完整的人类认知体系

科学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总结之上的,但在未来是否永远真实,人类只能凭意识坚信其真。如YJango所说,

……,我们脑中的 “求真” 想法并不是追求 “真实”,而是追求 “可坚信感”,因为我们依赖模型而活,如果不坚信自己的模型,就无法做出决策,无法生存。……

科学在过去是真实的,我们基于此建立了自己面对未来时的模型,并坚信这个模型在未来同样适用。

坚信,给科学加入了信仰的部分。

其实,科学和信仰并不是完全对立和互不相容的,二者互在对方之中。信仰是科学的起头,科学(或理性)是信仰的内容。

如果任何人类观点一切都要先证据,后认知,则科学不可能产生。正是由无证据(或弱证据)时的主观认知来的各种信仰产生了人类最初的认知和随后验证认知,扩大认知的科学活动。所以,信仰是人类认知和科学的起头。

知识在存在之先,知识关乎可能,这两个知识的特性使知识可以偶然地在人的意识(本我)中产生。偶然,意味着不需要证据。当一个人把自己意识中无证据时产生的知识当作真实的认知时,信仰就开始了。所有人类意识中的科学知识最初都是这样发生的。可见,知识可以偶然也在意识中产生,这是导致信仰是人类一切认知和科学活动之起头的根本原因。

任何信仰(无证据的认知),要成为可以被许多人理解的认知,其內容一定是理性的。理性是一切科学理论的核心和内容,所以理性就是科学。这样,可被人理解的信仰的内容一定也是包含科学论述的。如中国的阴阳学,元气论等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信仰,其类似科学理论的论述体系,正是为了让更多人理解其认知体系。

可见,信仰与科学互在其内,并不是完全互不相容。人为的用信仰攻击科学,用科学攻击信仰,都是对自身和对方不了解的短视表现。

如果从它们的定义看,信仰是关于未知和不可知领域的无证据的人类认知体系。科学是关于已知和可知领域的。二者合起来,正好构成了完整的人类认知体系,从而让人类真正知道自己“从那里来,要做什么,到那里去”,将人群中的盲目,无理性的互损行为降至最少,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效率和可持续性最大化。这就是科学和信仰结合的最重大的意义。

科学和信仰的结合,贯穿了整个科学史。弱证据的先认知,观察之后提出的新认知,实验中找证据证明二者对错。然后再开启新的信仰式认知和新的纠错活动。牛顿的经典理论体系差一点就成为了人类的信仰。在科学中还有对“同一律”,“最小作用原理”,“简洁就是真理”,“上帝不打骰子”等的信仰。这些信仰持续地产生了人类研究问题的动力。可以说,信仰是科学的起始和动力,对科学的快速发展是有益的。

科学是从信仰开始,也是一个关于未来的人类活动。未知和不可知的未来,正是信仰最重要的内容。所以,科学从信仰开始,也最终为了实现信仰。

在科学中,头和尾都归属信仰,真正属于科学自己的是中间的过程,是从未知和不可知到已知和可知的过程,是这个过程中人类使用的理性思维和现实实践的行为。所以,纯粹的,无信仰成分的科学是人类的理性思维和此思维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其实,这也是基于人类对理性思维和实践验证的永远正确性的信仰。信仰贯穿科学始终,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信仰的背景支持。

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信仰,是目前人类面对未来的不可知和未知时唯一的决策方法。人类在面对超出科学范围的未来事务时,只能交给信仰决策。信仰是无证据的认知,也是最易发生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地方。比如关于地球未来的“全球变暖现象”,甚至连美国总统都可不信其存在。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在信仰和关于未来的认知中,人群常常呈现的两极分化现象。信仰难统一,这是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事实。

人类的信仰,只能在未来,现在,过去都等同的“自由世界”中实现。自由,是可以对所有时间空间穿越的存在,规律和能力。

总之,人类在面对未来,面对未知和不可知的时候,科学和信仰,二者互为补充,人类的决策和行为离不开其中之任一。






posted @ 2025-03-07 15:36  JackYang  阅读(85)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