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测量中的红移是干嘛用的?
一、背景
看宇宙类的纪录片时,总会听到一个词“红移”。一个直观的表达是,红移达到了14nm,可见xx星团正在飞速离开我们... ...所以,红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数值越大,远离的速度越大?
二、红移及相关关系
什么是红移?
- 光波在传播时,如果光源远离我们,波长会被拉长,往光谱红端偏移,这就是 红移(redshift);
- 定义公式是:
其中:
λ观测:目标光的波长
λ本征:光源静止时发出的波长,可以理解为标准波长
z:红移量(其实,是偏移量,但天文文献习惯这么说,因为我们需要探测的绝大部分天体都是在远离我们)
为什么红移和速度有关?
-
对于速度远小于光速的情况(多普勒效应在光学上的低速近似推导结果),红移和退行速度满足多普勒效应关系(c是光速):
宇宙膨胀,为什么会红移?
- 光在膨胀的宇宙中传播时,空间拉伸了光的波长 → 波长变长 → 出现红移;
-
哈勃定律(另一个角度继续说明,距离越远 (红移越大)→ 退行速度越快):
其中:
v:星系的退行速度
d:距离
H0:哈勃常数
三、波长的相关了解
本征波长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 “本征波长”是原子或分子在实验室里静止时发出的特定光谱线波长,就是某个原子/分子的在光谱库中的波长标准值;
- 如氢原子的巴耳末系、氧原子的发射线,它们的波长在实验室里已经被高精度测量出来。在地球实验室里:
1、让原子或分子跃迁(比如点燃氢气放电管、氦灯、钠灯),它们会发出特征的光谱线;
2、用光谱仪测量这些光谱线的位置;
3、这些光谱位置是原子物理的基本常数,全世界实验室得到的数据都一样。
天文观测的具体例子
-
当我们观测一个星系的光谱时,可以看到这些相同的谱线,但它们位置发生偏移,代入如下公式,就可以计算偏移值。与红移相对应的,有一个蓝移,也就是在向我们靠近。因此根据如下公式,可以有一个结论,z为正,代表远离,红移,z为负,代表靠近,蓝移:
-
例如:
-
Hα 本征 λ₀ = 656.28 nm
-
在某个星系观测到Hα的 λ = 700 nm
-
那么:
z为正,表明该星系有红移,正在远离我们。
-
所以,测试红移的核心原理,就是,我们在观测一个星系或者星团或者天体等等,我们观测的波长,在这个公式中的体现,其实是,某个元素的原子/分子的波长,然后拿来和实验室这个原子/分子的本征波长进行比较,代入公式,得到偏移值z,进而推算它是在靠近还是远离,以及靠近或者远离的速度。
这时候就有一个疑问,【疑问1】你怎么知道要观测的是哪个元素?其实,可以假定 ,一开始也不知道是要观测哪个元素,但是大概是可以判断到的,因为恒星的主要组成,是氢和氦,星系里通常 也有氧、氮、碳等,所以基于此,可以在观测到的天体的光谱中(天文学家用“光谱仪”分解来自恒星或星系的光,把它拆开,画成一条“光谱”),优先去找比较靠近这些元素本征波长的光谱线。
这时候又来了一个疑问,【疑问2】那一个光谱线,它恰巧在两个元素的本征波长之间,怎么确定是那个元素呢?这不就影响计算红移还是蓝移了么?其实,每种元素在光谱里不是只有一条线,而是一组“指纹”。比如氢的巴耳末系:656 nm(Hα)、486 nm(Hβ)、434 nm(Hγ)、410 nm(Hδ)。他们之间大概的距离,是固定的。我们在观测到的光谱中,会有很多光谱数据,我为什么挑选 721 nm、533 nm、474 nm?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相对比例和间距,和氢的本征谱线(656, 486, 434)吻合,因而推断它们是一组。一组光谱,偏移的方向,一定是一样的,是整体平移。都红移,或者,都蓝移。验证的方式,就是代入偏移的公式,如果确实是一组,计算出来的z是非常接近的。比如,如下例子:
【例子】
1、假设你观测到:
-
721 nm
-
533 nm
-
474 nm
2、对比氢的巴耳末系 λ₀:
-
Hα = 656.28 nm
-
Hβ = 486.13 nm
-
Hγ = 434.05 nm
3、计算红移:
继续引申一个点,巴耳末系是什么?比如氢的巴耳末系。解释如下:
-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
-
电子只能在某些固定的能级轨道上运行;
-
当电子从高能级“掉”到低能级时,就会释放出一个光子;
-
光子的能量对应一个特定的波长。巴耳末系,指的是 电子从更高能级(n ≥ 3)跃迁到 n = 2 能级 时发出的光。
-
常见的几条线:
-
Hα:电子从 n=3 → n=2,波长 656.28 nm(红光,暗红色)
-
Hβ:n=4 → n=2,486.13 nm(蓝绿色)
-
Hγ:n=5 → n=2,434.05 nm(蓝紫色)
-
Hδ:n=6 → n=2,410.17 nm(紫色)
📌 这些谱线合起来,就是氢的 巴耳末系光谱。天文学家经常用 Hα 来研究恒星形成区、星云、星系的红移。如果看到光谱上有 656、486、434 nm 一整套线 ,基本可以确定是氢的特征。
-
四、红移的参考值
-
如果 z < 0.01(速度 < 3000 km/s),通常属于近邻天体的“正常运动”。
-
如果 0.01 < z < 0.1,就是银河系外比较典型的退行速度,说明它的远离主要是宇宙膨胀。
-
如果 z > 0.1(速度 > 30,000 km/s),就属于“高速远离”,这种情况在远方星系、类星体中常见。
-
如果 z > 1,说明它来自宇宙早期,光走了上百亿年才到达我们。
所以
👉 “正常”红移:银河系内几乎为 0,近邻星系 z 在 0.001 左右。
👉 “飞速远离”:通常指 z>0.1z > 0.1z>0.1,甚至更高。本文开头写的14,是韦伯望远镜今年5月发现的一个遥远的星系,MoM-z14,红移达到了14nm,它距离我们338亿光年远,正以99.2%的光速远离我们。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1234roro 当你迷惘的时候,开始学习吧!当你目标清晰的时候,开始学习吧!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1234roro/p/190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