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十年 (15):宿命,程序员

编程十年 (15):宿命,程序员

慢慢地,讲课变得轻车熟路,富余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于是我开始“不务正业”。一开始是讲故事,给大家讲Windows历史、COM和.NET发展史、编译器大战等等,基本上都是从网上搜罗来的,不过经过我人为YY过之后,再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那效果,“真就不一样”(注:引用微软正版推广广告词)。讲完故事还有时间的话,就讲自己的故事,就是吹牛逼,就是这一系列文章到这一部分之前的那些内容。

但是,很快我就感觉,技术越讲越少,故事越说越枯燥,牛逼越吹越大,心越来越虚。一个从来没参与过商业软件项目的人,就靠着看过不少技术资料、写过一些只能称之为玩具的程序,凭什么去教这些将来要指着编程吃饭的人?不行,我需要实际地参与一些软件项目。而且,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对于编程产生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亟待验证。

于是我向老板提出“我想做些项目”,可能是我没有解释清楚我要做的是“软件项目”,结果老板一句“讲课也是项目啊”就把我打发了。此刻,我“趣意萌生”(注:援引自CSDN一同事离职前夕的QQ签名)。我打算换一个以编程为主的工作了。

前面说了,这只是诱因而已。最让我受刺激的是现实,是钱。

先是学员捧我。因为我敢于在课堂上真刀真枪地带着学员一起写程序,敢于直面惨淡的BUG,所以学员都以为我是个水平高超的编程隐士,以为我为什么不当程序员而选择教编程,就像罗永浩为什么不去外企而选择教英语一样。甚至有学员直接问我,老刘,你在这教书,一个月得挣一万多块吧?其实自己有多少水儿自己知道。不过细想下来,感觉自己虽然水平有限,但应该还能值更多银子。

然后就是不少学员找到工作后回来找我问问题,问题解决之后少不了闲聊,闲聊之余发现这帮人还真是顺风顺水,不少人找到了很不错的岗位,还有一些甚至拿到了7、8K的高薪,也许这个数字说“高薪”有点牵强,但对于编程初学者来说,应该是值得别人羡慕的了。至少我很羡慕。我觉得,如果我靠写程序吃饭,应该也能到这个水平吧。

之前说过,我只是希望把编程当做爱好,不希望它成为养家糊口的工具。但攀比之心人皆有之,看着同龄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管是培训中心的学员,还是同出自科班的大学同学,都靠编程挣着可观的工资,我还是心动了。做自己擅长的事,OK,就是这句话。

于是我再次选择了离职,并且开始四处寻找程序员的职位。和我最初设想的不一样,但和任何跨行业跳槽的情况一样,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我并不认为这样一次跳槽算是转行,因为我一直没有脱离编程这个领域;并且我认为通过当技术编辑和讲师的经历,我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知识和细节上的编程技巧,这次选择当程序员,应该算是厚积而薄发,应当是顺利的甚至轰轰烈烈的。

但连续三次面试都被拒了,给我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自己在程序员这个行业还是个新手,一切都应该从零开始。然后在一位微软的朋友推荐下,我去了一家创业型的小型网络公司,亲眼见证了一个公司从10个人发展到近百人,并且成功被中国万网收购,后来又被纳入阿里巴巴旗下。

不过,在万网收购公司之后不久,我就离开了公司。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钱,因为是以新手程序员的身份加入公司的,所以工资并不高,而且收购并没有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看不到升职的希望;在那个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等待公司上市也不是个好办法。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老婆已经快生baby了,我得准备奶粉钱啦。

我选择的出路是外包行业。其实之前在做技术编辑的时候,我对外包行业还是很有成见的。我曾认为外包工作是一种缺乏创新、剥削严重的工作。但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对欧美的外包还是很自由的,并不像对日那样有着严格的限制,虽然不一定能接触到最核心的技术,但在自己所负责的那一部分里,还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而且,在经历过几家公司之后,我发现其实为企业打工,剥削情况都是差不多的;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你可以认为这是你享受公司给你的一个可以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所需付出的代价。

当然了,前面说过,最主要的原因是钱。当时正好有个做猎头的朋友在撒大网,有个赴微软的机会,给的钱差不多赶上当时工资的两倍了,这对我简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本着有奶就是娘有钱就是爷的革命理念,我很快做出了决定。而且,赴微软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一个任何人都伤不起的对微软充满憧憬的孩纸。

于是带着对软件巨人的无限敬仰和对赚大钱的无限憧憬,我头晕眼花地一头扎向外包的汪洋,并且一泡就是近三年,而且还在泡。

自从真正从事程序员这个职业以来,我慢慢变得成熟,不管是技术上还是年纪上还是生活上,也有了更多(但不一定更深)的思考。但我此时无法表达,期待下一个十年吧。

posted @ 2011-05-04 16:35  Anders Liu  阅读(6486)  评论(2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