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五章有感

第五章——自组织系统方法

1.自组织系统理论的历史发展
早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对自组织现象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考察,经过100年,积累了一些成果。
1969年,耗散结构理论;1972年,突变理论;1976,协同学;自组织系统目前仍在发展,随着研究逐渐深入,相信距离实践的时间在到来。

2.耗散理论结构简介
普利高津是这样表述: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外界条件变化到一个特定临界值时,系统内部某个参量发生涨落而导致系统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那么,该系统就会由原来的混沌无序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并且,这种结构状态只有在系统与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时,才能得以维持。

3.协同学简介
协同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在宏观上呈有序状态,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机理的学科。

4.突变论简介
是一门研究事物发生突变的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状态变化。突变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势函数、奇点、拓扑学、突变。
突变论在研究物理、化学、社会、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5.自组织系统方法概述
自组织系统指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各要素能够自我组织,自我协调,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复杂系统。特点是:自发性、开放性、协同性、演化性、涌现性。

posted @ 2024-02-26 22:39  睡觉艺术家  阅读(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