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2019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 2019-1-15

新乡学院2019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张同光,2019-1-15

 

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议上表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要坚持以本为本,加强一流本科教育。

我校坚持以本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形成了“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践育人特色体系。

建议:高度重视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

要落实以本为本,应以教学计划为纲,以教学、科研为支撑,良性循环式的促进三风(学风、教风、研风)形成。

学风:学生看书的风气。

教风:主要是指教师教学态度。

研风:教师以及学生做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风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爱学习,老师上课才有成就感,会形成教学相长的快速良性循环,老师在相关专业方面的水平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老师的专业水平高,授课方式吸引学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从而能够促进好学风的形成。另外,老师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研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政产学研合作),进一步促进教风、学风的形成。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个人认为,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关键。把我校“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的实践育人特色体系以及高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学术科研”)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

具体建议:

(1)教学计划的两轮制定方案,第一轮、召集业务水平高的老师,结合我校的培养定位、院系的培养目标、师资水平、硬件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初稿(注意,不是各个教研室课程的简单堆叠,而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整体);第二轮、全体教师参与的教学计划答辩环节,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

(2)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分为公修课、选修课、专业课。因为课时总数一定,课时的分配是关键,偏理论的核心专业课课时尽量增加,侧重实践的课程尽量压缩课时,以实习实训的方式出现。

(3)根据教学计划设置教研室,激发教研室的活力,在教研室内部形成一个或多个教学科研团队。

(4)大一新生入学后,给新生介绍教学计划,含答疑环节,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大学四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规划。每学期开学都给学生介绍教学计划,含答疑环节。

 

上述建议和想法有不合适的地方,请大家别见笑。

最后真心的希望学生学习有兴趣、教师上课有热情、大家科研有乐趣,在我校及早形成浓厚的三风风气。

 

 

-------------------------------------------------------------------------------------------------------------------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

https://blog.csdn.net/ztguang/article/details/100574292

posted @ 2019-01-15 18:27  张同光  阅读(16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