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性能的命令

sar

# -n DEV:指定监控网络接口(Network Devices)的统计信息
# 1:第一个数字表示采样间隔(秒)
# 1:第二个数字表示采样次数
sar -n DEV 1 1
Linux 2.6.32-696.el6.x86_64 (lgh)   10/06/2019      _x86_64_        (32 CPU)

10:13:52 PM     IFACE   rxpck/s   txpck/s    rxkB/s    txkB/s   rxcmp/s   txcmp/s  rxmcst/s
10:13:53 PM        lo     16.00     16.00      1.86      1.86      0.00      0.00      0.00
10:13:53 PM      eth0    132.00     25.00     14.28      2.34      0.00      0.00      0.00
10:13:53 PM      eth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13:53 PM      eth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13:53 PM      eth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Average:        IFACE   rxpck/s   txpck/s    rxkB/s    txkB/s   rxcmp/s   txcmp/s  rxmcst/s
Average:           lo     16.00     16.00      1.86      1.86      0.00      0.00      0.00
Average:         eth0    132.00     25.00     14.28      2.34      0.00      0.00      0.00
Average:         eth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Average:         eth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Average:         eth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IFACE 本地网卡接口的名称
# rxpck/s 每秒钟接受的数据包数量
# txpck/s 每秒钟发送的数据包数量
# rxKB/S 每秒钟接受的数据包大小,单位为KB
# txKB/S 每秒钟发送的数据包大小,单位为KB
# rxcmp/s 每秒钟接受的压缩数据包数量
# txcmp/s 每秒钟发送的压缩包数量
# rxmcst/s 每秒钟接收的多播数据包

iftop

常用参数

-i: 设定监测的网卡,如:# iftop -i eth1
-B: 以bytes为单位显示流量(默认是bits),如:# iftop -B
-n: 使host信息默认直接都显示IP,如:# iftop -n
-N: 使端口信息默认直接都显示端口号,如: # iftop -N
-F: 显示特定网段的进出流量,如# iftop -F 10.10.1.0/24或
-P: 使host信息及端口信息默认就都显示;
-m: 设置界面最上边的刻度的最大值,刻度分五个大段显示,例:# iftop -m 100M

一般直接使用iftop -nN即可

指标解释

20250812103913

  1. 第一行:是带宽,下面带有标尺,用来标示每个连接上的实时流量占用的带宽

  2. 中间部分:

    • 中间左侧是所有的连接,默认显示的是主机名,可以通过参数显示ip
    • 中间箭头表示数据方向
    • 中间右侧三列,分别是该连接2s、10s、40s的平均流量
  3. 最下面部分:

    • TX(发送流量):本地设备向外部发送的数据相关统计:

      • cum:从 iftop 启动至今,累计发送的总数据量
      • peak:发送过程中出现过的最大瞬时速率(峰值)
      • rate:过去 2 秒、10 秒、40 秒内的平均发送速率
    • RX(接收流量):本地设备从外部接收的数据相关统计:

      • cum:从 iftop 启动至今,累计接收的总数据量
      • peak:接收过程中出现过的最大瞬时速率(峰值)
      • rate:过去 2 秒、10 秒、40 秒内的平均接收速率
    • TOTAL(总流量):发送与接收的合并统计(TX + RX):

      • cum:从 iftop 启动至今,累计收发的总数据量
      • peak:整体流量(收发合计)的最大瞬时速率(峰值)
      • rate:过去 2 秒、10 秒、40 秒内的平均总速率(收发合计)

快捷键

1或2或3:可以根据右侧显示的三列流量数据进行排序
L:切换显示画面上边的刻度; 刻度不同,流量图形条会有变化
l:打开屏幕过滤功能,输入要过滤的字符,比如ip, 按回车后,屏幕就只显示这个IP相关的流量信息
T:显示每个连接的总流量开关
B:切换计算2秒或10秒或40秒内的平均流量
p:显示端口信息开关
N:显示端口号或端口服务名称开关
n: 显示主机名/主机ip开关

posted @ 2025-08-12 10:52  阿峰博客站  阅读(1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