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十二章读后感

     在《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十二章中,作者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原理。通过这一章,我们了解到计算机程序是如何从源代码转换成机器语言,然后被计算机执行的。

本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编译器与解释器:编译器是将源代码转换成机器语言的程序,而解释器则是在运行时逐行解释并执行源代码的程序。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程序的运行过程。
2.编译过程:编译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等阶段。通过这些阶段,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成可执行的机器代码。
3.汇编过程:汇编过程是将编译器生成的目标代码(机器代码)转换成可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机器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由汇编器完成。
4.链接过程:链接是将多个目标文件组合成一个可执行文件的过程。链接器负责处理程序中各种引用和定义,确保程序在运行时能够正确地访问外部库和函数。
5.运行时环境:当程序被加载到计算机内存中时,它将与操作系统和其他系统库进行交互,以完成各种操作。本章介绍了程序在运行时如何与操作系统交互以及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内存和进程。
通过阅读第十二章,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程序是如何运行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编写、调试和优化程序,提高编程技能。同时,本章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窥探计算机内部的世界,了解其底层原理。

posted @ 2024-02-23 10:50  长己Atpops  阅读(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