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简介
Linux:
操作系统即是一组程序,能够管理电脑的所有活动和系统中的所有硬件资源,
而Linux就是一个操作系统,包括内核和系统程序,
即一个操作系统最底层的的内核及其提供的内核工具,
Linux系统+各种应用软件就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操作系统;
常见Linux系统版本有:
RHEL-CentOS-Fedora-openSUSE-Gentoo-Debian-Ubuntu等,
现在常用的是一般是RHEL7或CentOS7;
较Windows优势:
开源免费-跨平台的硬件支持-丰富的软件支持
-多用户多任务-可靠的安全性-良好的稳定性-完善的网络功能;
红帽认证:
红帽认证系统管理员(RHCSA)
红帽认证工程师(RHCE)
红帽认证架构师(RHCA)
RPM红帽软件包管理器-自动分析查询软件相关依赖关系
Yum软件仓库-分析软件相关依赖关系并自动下载安装
systemd初始化进程-Linux系统执行的第一个进程,由它启动其他进程
主机规划:一切皆文件
Linux系统安装在磁盘中,
根据Linux主机未来规划的用途来决定相应硬件设备,可自行组装也可购买商用服务器,
如CPU型号、内存大小、硬盘容量、显卡要求、网卡要求、性价比、耗电性、操作系统是否支持等;
磁盘分区:MBR和GPT
MBR分区格式中磁盘第一个扇区(512字节)包括主引导记录 (446字节)和分区表(64字节),
  而分区只是针对那个64字节的分区表进行设置而已,来记录从哪到哪为哪个分区,默认仅能有四组分区,每组16字节
  读写数据时,会参考分区表,找到对应分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分区P和扩展分区E 最多有4个(1-4),扩展分区E最多只能有1个,
  逻辑分区L是由扩展分区划分出来的,编号由5开始,
  扩展分区无法格式化,如果扩展分区被破坏,那其所有逻辑分区将会删除;
GPT分区将磁盘所有区块以LBA来规划,使用34个LBA区块来记录分区信息,第一个区块LBA0存储了启动引导程序,
  已经没有所谓主、扩展、逻辑分区的概念,每组记录都相互独立存在,每一分区都可以格式化;
开机流程:
CMOS是嵌在主板上一个可读写RAM芯片,记录硬件参数,需要使用额外电源(主板上纽扣电池),
BIOS是一个程序,写死到主板上一个只读ROM芯片中,可以用来设置硬件参数并保存到CMOS,
  这个芯片在没有通电时也能记录数据,系统启动时会首先执行BIOS,以加载CMOS参数;
boot loader-启动引导程序  目前主流软件是grub2
主要功能是识别操作系统文件格式并加载内核文件到内存执行;
通电后-BIOS加载硬件信息(CMOS)并进行自检-系统主动读取第一个开机设备(通常硬盘)
-从其MBR读取并执行启动引导程序-加载内核文件到内存并执行-内核接管系统开始检测硬件信息并加载驱动程序
-内核执行systemd程序并准备操作环境-加载所有系统运行所需要的软件程序-操作系统启动-执行/bin/login-登陆界面;
安装Linux系统:
注意安装媒介和分区的设置,需要考虑主机规划和磁盘分区等,
其他步骤正常设置即可;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