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进阶
1.map函数 :
map() 会根据提供的函数对指定序列做映射。
第一个参数 function 以参数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调用 function 函数,返回包含每次 function 函数返回值的新列表。
语法:
map(function, iterable, ...)
参数
- function -- 函数
- iterable -- 一个或多个序列
例子:
>>>def square(x) : # 计算平方数 ... return x ** 2 ... >>> map(square, [1,2,3,4,5]) # 计算列表各个元素的平方 [1, 4, 9, 16, 25] >>> map(lambda x: x ** 2, [1, 2, 3, 4, 5]) # 使用 lambda 匿名函数 [1, 4, 9, 16, 25] # 提供了两个列表,对相同位置的列表数据进行相加 >>> map(lambda x, y: x + y, [1, 3, 5, 7, 9], [2, 4, 6, 8, 10]) [3, 7, 11, 15, 19]
2.列表推导式
列表推导式为从序列中创建列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普通的应用程式通过将一些操作应用于序列的每个成员并通过返回的元素创建列表,或者通过满足特定条件的元素创建子序列。
例如, 假设我们创建一个 squares 列表, 可以像下面方式:
>>> squares = [] >>> for x in range(10): ... squares.append(x**2) ... >>> squares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注意这个 for 循环中的被创建(或被重写)的名为 x 的变量在循环完毕后依然存在。使用如下方法,我们可以计算squares的值而不会产生任何的副作用(也就是占用了内存):
squares = list(map(lambda x: x**2, range(10)))
或者,等价于:
squares = [x**2 for x in range(10)]
列表推导式由包含一个表达式的括号组成,表达式后面跟随一个 for 子句,之后可以有零或多个 for或 if 子句。结果是一个列表,由表达式依据其后面的 for 和 if 子句上下文计算而来的结果构成。
例如,如下的列表推导式结合两个列表的元素,如果元素之间不相等的话:
>>> [(x, y) for x in [1,2,3] for y in [3,1,4] if x != y] [(1, 3), (1, 4), (2, 3), (2, 1), (2, 4), (3, 1), (3, 4)]
等同于:
>>> combs = [] >>> for x in [1,2,3]: ... for y in [3,1,4]: ... if x != y: ... combs.append((x, y)) ... >>> combs [(1, 3), (1, 4), (2, 3), (2, 1), (2, 4), (3, 1), (3, 4)]
如果想要得到一个元组(例如,上面例子中的 (x, y)),必须要加上括号
3.集合
集合是一个无序不重复元素的集。基本功能包括关系测试和消除重复元素。集合对象还支持 union(联合),intersection(交),difference(差)和 sysmmetric difference(对称差集)等数学运算。
括号或 set() 函数可以用来创建集合。注意:想要创建空集合,你必须使用 set() 而不是 {}。后者用于创建空字典,我们在下一节中介绍的一种数据结构。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演示:
>>> basket = {'apple', 'orange', 'apple', 'pear', 'orange', 'banana'}
>>> print(basket) # show that duplicates have been removed
{'orange', 'banana', 'pear', 'apple'}
>>> 'orange' in basket # fast membership testing
True
>>> 'crabgrass' in basket
False
>>> # Demonstrate set operations on unique letters from two words
...
>>> a = set('abracadabra')
>>> b = set('alacazam')
>>> a # unique letters in a
{'a', 'r', 'b', 'c', 'd'}
>>> a - b # letters in a but not in b
{'r', 'd', 'b'}
>>> a | b # letters in either a or b
{'a', 'c', 'r', 'd', 'b', 'm', 'z', 'l'}
>>> a & b # letters in both a and b
{'a', 'c'}
>>> a ^ b # letters in a or b but not both
{'r', 'd', 'b', 'm', 'z', 'l'}
通过a-b,a | b等操作,可以看到python语言确实牛B,复杂的数学运算,这样就轻轻松松的解决了。用java要搞死人。
类似 列表推导式,这里有一种集合推导式语法:
>>> a = {x for x in 'abracadabra' if x not in 'abc'}
>>> a
{'r', 'd'}
4.字典 类似于map
另一个非常有用的 Python 内建数据类型是 字典 (参见 Mapping Types — dict )。字典在某些语言中可能称为 联合内存 ( associative memories )或 联合数组 ( associative arrays )。序列是以连续的整数为索引,与此不同的是,字典以 关键字 为索引,关键字可以是任意不可变类型,通常用字符串或数值。如果元组中只包含字符串和数字,它可以做为关键字,如果它直接或间接的包含了可变对象,就不能当做关键字。不能用列表做关键字,因为列表可以用索引、切割或者 append() 和 extend() 等方法改变。
理解字典的最佳方式是把它看做无序的键: 值对 (key:value 对)集合,键必须是互不相同的(在同一个字典之内)。一对大括号创建一个空的字典: {} 。初始化列表时,在大括号内放置一组逗号分隔的键:值对,这也是字典输出的方式。
字典的主要操作是依据键来存储和析取值。也可以用 del 来删除键:值对(key:value)。如果你用一个已经存在的关键字存储值,以前为该关键字分配的值就会被遗忘。试图从一个不存在的键中取值会导致错误。
对一个字典执行 list(d.keys()) 将返回一个字典中所有关键字组成的无序列表(如果你想要排序,只需使用 sorted(d.keys()) )。[2] 使用 in 关键字(指Python语法)可以检查字典中是否存在某个关键字(指字典)。
这里是使用字典的一个小示例:
>>> tel = {'jack': 4098, 'sape': 4139}
>>> tel['guido'] = 4127
>>> tel
{'sape': 4139, 'guido': 4127, 'jack': 4098}
>>> tel['jack']
4098
>>> del tel['sape']
>>> tel['irv'] = 4127
>>> tel
{'guido': 4127, 'irv': 4127, 'jack': 4098}
>>> list(tel.keys())
['irv', 'guido', 'jack']
>>> sorted(tel.keys())
['guido', 'irv', 'jack']
>>> 'guido' in tel
True
>>> 'jack' not in tel
False
dict() 构造函数可以直接从 key-value 对中创建字典:
>>> dict([('sape', 4139), ('guido', 4127), ('jack', 4098)]) {'sape': 4139, 'jack': 4098, 'guido': 4127} >>> dict(sape=4139, guido=4127, jack=4098) {'sape': 4139, 'jack': 4098, 'guido': 4127}
函数的参数:* args和 ** kwargs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