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方法概论》第四章读后感

书中第四章节主要讲述了控制方法。首先书中介绍了控制论的历史,控制论的产生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其一是生产自动化趋势的要求,契尔氏计算机技术的促进,具体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古代控制论思想和实践(主要是关于自动化的思想和实践),而是近代的控制论萌芽(主要是在机械化大生产之上产生的自动调速技术和后来发展成的伺机理论),其三是现代控制论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是同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神经生理学建立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控制论发展到此已经形成了四大分支理论体系: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社会控制论、人工智能。其次讲述了控制和控制系统,以定义、构成、实质、基本条件分类等几个方面来仔细介绍,使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二者的相同与不同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之后讲了控制方式,根据施控系统利用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六类:随机控制(是其他一切控制方法的基础)、记忆控制(也叫经验控制)、共轭控制(三个特征:共轭控制必须以两个系统的相似为基础,如果两个系统根本不相似,则无法实行共轭控制;工业控制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推理过程或叫经验转移过程,因而可以放大人的控制能力;在运用中间媒介传递经验时,要注意中间媒介对经验的干扰,如果中间媒介在传递经验时混入了干扰因素,使经验失真,那就无法再实施有效控制了)、反馈控制、程序控制(基本特点:程序控制的关键是程序设计;程序控制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是一种较理想、易操作的控制方法;程序控制较死板,不能适应环境变化)、随动控制(其特点是施控系统能根据受控系统的运动状态而自动调整控制目标)。这几种基本控制方式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高级的控制方式包含着低级控制方式,在复杂的控制过程中又往往各种控制方式并用。控制系统的基本属性有目的性、振荡性、稳定性、反馈性、趋优性。控制论不仅是人类控制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这种认识方法的手段是功能模拟,而对认识对象则是黑箱、灰箱和白箱。这三种方法只是认识的已知条件不同,再具体应用这三种方法认识事物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

posted @ 2024-02-27 16:50  聪明蛋050613  阅读(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