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synchronous)/异步(asynchronous)与阻塞(blocking)/非阻塞(non-blocking)

同步(synchronous)/异步(asynchronous)与阻塞(blocking)/非阻塞(non-blocking)

Asynchronous I/O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Asynchronous I/O, or non-blocking I/O, is a form of input/output processing that permits other processing to continue before the transmission has finished.

Input and output (I/O) operations on a computer can be extremely slow compared to the processing of data. An I/O device can incorporate mechanical devices which must physically move, such as a hard drive seeking a track to read or write; extremely slow compared to merely moving electrons. For example, during a disk operation that takes ten milliseconds to perform, a processor that is clocked at one gigahertz could have performed ten million instruction-processing cycles.

A simple approach to I/O would be to start the access and then wait for it to complete. But such an approach (called synchronous I/O or blocking I/O) would block the progress of a program while the communications is in progress, leaving system resources idle. When a program makes many I/O operations, this means that the processor can spend almost all of its time idle waiting for I/O operations to complete.

从上面维基百科的解释看,同步I/O和阻塞I/O是一个意思,异步I/O和非阻塞I/O是一个意思,但是,实际文献中存在这四种情况的两两组合,IBM开发者网络上的一篇文章的介绍,应该才是正确的(也可能更上下文语境有关)。

使用异步I/O 大大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From  IBM developerWorks 中国

英文原文 (建议阅读英文原文,翻译有些地方不准确)

AIO 简介

Linux 异步 I/O 是 Linux 内核中提供的一个相当新的增强。它是 2.6 版本内核的一个标准特性,但是我们在 2.4 版本内核的补丁中也可以找到它。AIO 背后的基本思想是允许进程发起很多 I/O 操作,而不用阻塞或等待任何操作完成。稍后或在接收到 I/O 操作完成的通知时,进程就可以检索 I/O 操作的结果。

I/O 模型

在深入介绍 AIO API 之前,让我们先来探索一下 Linux 上可以使用的不同 I/O 模型。这并不是一个详尽的介绍,但是我们将试图介绍最常用的一些模型来解释它们与异步 I/O 之间的区别。图 1 给出了同步和异步模型,以及阻塞和非阻塞的模型。

1. 基本 Linux I/O 模型的简单矩阵
image

每个 I/O 模型都有自己的使用模式,它们对于特定的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优点。本节将简要对其一一进行介绍。

同步阻塞 I/O

clip_image003

I/O 密集型与 CPU 密集型进程的比较

I/O 密集型进程所执行的 I/O 操作比执行的处理操作更多。CPU 密集型的进程所执行的处理操作比 I/O 操作更多。Linux 2.6 的调度器实际上更加偏爱 I/O 密集型的进程,因为它们通常会发起一个 I/O 操作,然后进行阻塞,这就意味着其他工作都可以在两者之间有效地交错进行。

最常用的一个模型是同步阻塞 I/O 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执行一个系统调用,这会导致应用程序阻塞。这意味着应用程序会一直阻塞,直到系统调用完成为止(数据传输完成或发生错误)。调用应用程序处于一种不再消费 CPU 而只是简单等待响应的状态,因此从处理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有效的。

图 2 给出了传统的阻塞 I/O 模型,这也是目前应用程序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模型。其行为非常容易理解,其用法对于典型的应用程序来说都非常有效。在调用 read 系统调用时,应用程序会阻塞并对内核进行上下文切换。然后会触发读操作,当响应返回时(从我们正在从中读取的设备中返回),数据就被移动到用户空间的缓冲区中。然后应用程序就会解除阻塞(read 调用返回)。

2. 同步阻塞 I/O 模型的典型流程
image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read 调用会延续很长时间。实际上,在内核执行读操作和其他工作时,应用程序的确会被阻塞。

PS. 我理解这里的意思是,read请求是阻塞的,也没有异步通知机制,因为应用程序一直在这个过程中等待,即一直在主动查询,所以是同步的。(顺序)

同步非阻塞 I/O

同步阻塞 I/O 的一种效率稍低的变种是同步非阻塞 I/O。在这种模型中,设备是以非阻塞的形式打开的。这意味着 I/O 操作不会立即完成,read 操作可能会返回一个错误代码,说明这个命令不能立即满足(EAGAIN 或 EWOULDBLOCK),如图 3 所示。

3. 同步非阻塞 I/O 模型的典型流程
 image

非阻塞的实现是 I/O 命令可能并不会立即满足,需要应用程序调用许多次来等待操作完成。这可能效率不高,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当内核执行这个命令时,应用程序必须要进行忙碌等待,直到数据可用为止,或者试图执行其他工作。正如图 3 所示的一样,这个方法可以引入 I/O 操作的延时,因为数据在内核中变为可用到用户调用 read 返回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这会导致整体数据吞吐量的降低。

PS. 我理解这里的意思是,read请求是非阻塞的,但是这里没有异步通知机制,而需要应用程序主动查询,所以是同步的。(多次试探)

异步阻塞 I/O

另外一个阻塞解决方案是带有阻塞通知的非阻塞 I/O。在这种模型中,配置的是非阻塞 I/O,然后使用阻塞 select 系统调用来确定一个 I/O 描述符何时有操作。使 select 调用非常有趣的是它可以用来为多个描述符提供通知,而不仅仅为一个描述符提供通知。对于每个提示符来说,我们可以请求这个描述符可以写数据、有读数据可用以及是否发生错误的通知。

4. 异步阻塞 I/O 模型的典型流程 (select)
image

select 调用的主要问题是它的效率不是非常高。尽管这是异步通知使用的一种方便模型,但是对于高性能的 I/O 操作来说不建议使用。

PS. 我理解这里的意思是,read请求实际上是非阻塞的,但是在异步通知方式上,采用了阻塞的slect系统调用,导致应用程序被阻塞,所以虽然异步,但任然阻塞。(等待通知,自己完成)

异步非阻塞 I/O(AIO)

最后,异步非阻塞 I/O 模型是一种处理与 I/O 重叠进行的模型。读请求会立即返回,说明 read 请求已经成功发起了。在后台完成读操作时,应用程序然后会执行其他处理操作。当 read 的响应到达时,就会产生一个信号或执行一个基于线程的回调函数来完成这次 I/O 处理过程。

5. 异步非阻塞 I/O 模型的典型流程
image

在一个进程中为了执行多个 I/O 请求而对计算操作和 I/O 处理进行重叠处理的能力利用了处理速度与 I/O 速度之间的差异。当一个或多个 I/O 请求挂起时,CPU 可以执行其他任务;或者更为常见的是,在发起其他 I/O 的同时对已经完成的 I/O 进行操作。

PS. 我理解这里的意思是,read请求实际上是非阻塞的,但是在异步通知方式上,采用了回调函数,无需应用程序再去处理。(委托完成)

异步 I/O 的动机

从前面 I/O 模型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 AIO 的动机。阻塞模型要求在 I/O 操作开始时阻塞应用程序,这意味着不可能同时重叠进行处理和 I/O 操作。同步非阻塞模型允许处理和 I/O 操作重叠进行,但是这需要应用程序根据重现的规则来检查 I/O 操作的状态。这样就剩下异步非阻塞 I/O 了,它允许处理和 I/O 操作重叠进行,包括 I/O 操作完成的通知。

(from:http://eagles1982.spaces.live.com/blog/cns!C2CD7D0A9E34576A!2626.entry)

posted on 2009-03-16 11:28  卓韦  阅读(109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