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yongguo

欢迎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智能”的随想

Posted on 2011-11-14 14:05  zhouyongguo  阅读(872)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很早的时候读比尔的《未来之路》书中回忆了最早微软对于个人电脑进入家庭的设想“每一个家庭的书桌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脑,每一台电脑上都运行者微软的软件”这个伟大梦想的产生点点滴滴,当然也有对你未来网络和个人智能终端的设想。从今天来看,书中的许多成为现实,计算机技术正在以非常迅猛的姿态进入我们生活的 各个角落,变得再也离不开。

未来这一切会发展到何方,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机器正在变的越来越智能,伴随者铺天盖地的宣传苹果公司的最新手机iPhone4S走入我们的视野,iPhone4S自带了语音语音Siri,用户只需对着手机说话,Siri就可以进行智能辨别并且给予回应,可以帮助用户发短信、查路线、订餐馆、安排约会等等。人类已经或者已经无法阻止智能的机器进入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生活,影响我们决策。今天的Siri需要在网络和苹果云支持,明天苹果会不会将我们导向到给苹果交钱的餐厅就餐,这真是一个悲剧。当然这种可能依然是人在背后起作用,当某天智能终端进入成为个人必备,机器人进入家庭,而机器越来越具有智能。电影《终结者》所描绘的场景会不会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开发破坏自然,自然反过来报复人类。人类制造机器人,机器人反过来统治人类”。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相信软件的最终境界就是智能。但是实现真正的智能并不容易,即时在机器人会打太极拳、深蓝战胜人类、苹果的手机能听懂人语的今天,这依然困难重重。智能不只是游戏的爱,也不是写满十几页复杂数学模型的纸。深蓝战胜了人类,但是他没有直觉,不会归纳总结,今天的语音模式识别可以分清数种语言和复杂的地方口音,但是他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那怕最简单的名词。 最近看“觉先”写的《Lucene 原理与代码分析》,将非结构的数据转变为结构数据,在这个过程建立索引,搜索的时候搜索引擎对索引进行分析检索,这一切依然依赖强大的运算能力,搜索结果往往不可预知。人的大脑却可以更快的给出答案。例如google“苹果皮

 

其实这种机器依然没有丝毫智能,这些都只是一些貌似智能的行为以及对行为的反馈,没有通用性,没有思考、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个人放在一个屋子里,他可以按照预先的定义操作中文信息,但是他并不懂中文,然后让人们就某个方面的问题用纸条向他提问,她回答,经过测试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懂得中文,其实从始至终他都不明白人们谈的是什么!

对于"智能"的研究一直存在智慧和行为不同的方向。计算机可以下棋,可以写文章,可以说话,极端的观点认为 “Ai其实就是选优的问题,选优的问题就是一个搜索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就有足够的智力” 。许多刚刚进入这一领域的人们热衷于研究退火、遗传啊等等算法。但是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不管下棋或者写文章、获知机器人踢足球,都只是计算机对人行为 的模拟,而远不是对大脑的模拟,这些都只是人的智慧不是计算机的智慧,计算机仍然是一个计算工具,人工智能任重道远

智能是什么,是不是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设计的东西就是真正的智能,其实这些死板的东西不能实现自我进化,产生自我意识。智能作为生物的本能存在,需要符合生物的准则,世界千千万万,纷繁复杂,但是最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东西构成,所谓大道归一。最简单的就是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对于“二”的研究,与或门的发现奠定了今天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那么智能呢?

霍金斯在《人工智能的未来》中描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现和研究的过程,人的大脑由许多活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有些非常活波,有些比较沉寂。大脑不同的区域存储不同的信息(这个在医学已经证实,部分大脑受损病人会失去部分记 忆)。人的记忆其实由不同的活的细胞组成,包括经验和知识。活波的细胞承载往往是时间比较近的记忆,历史比较长的记忆细胞慢慢沉寂。当外界请求发生,神经将这些信息传输到细胞,细胞做出反应,活波的细胞反应当然最快。人脑检索更多的付出是传输成本和时间,反应由记忆细胞负责,不是由一个引擎负责。使用最多 的记忆细胞反应最快。基于此,我们可以定义这样一个机器智能,他模拟人脑,任何知识都承载在一个活的细胞或者对象中,请求发生,信息会被传输到这些对象中,每一个对象就会根据这些刺激做出反应。这些细胞或者对象可以通过云分散在不同的计算机中,那么这个搜索的主要成本就集中在神经传输成本,每一个信息都是一个活的个体,不只是磁盘的数据。我们其实可以进一步让他更智能,进一步不断的分裂新的细胞。但是请注意,智能不只是人类的特性,他是所有哺乳动物的特性。神经网络的运行也不是人大脑的唯一功能,这种算法提出确实把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前提了很大一步。但是机器就是机器,这样的机器依然没有直觉和智慧。
   对于“智能”的研究也许应该从拥有"自我意识"开始。任何一个哺乳动物都具有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今天那怕最聪明的程序也不会比一只兔子更聪明。有一天和朋友谈起他们刚出生的小宝宝,小宝宝生病了,也不吃药。妈妈急坏了,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要吃的药涂在乳房上,希望宝宝吃,结果宝宝吃了一下,很苦,几天都不吃妈妈的奶水,后来饿的不行倒是吃了,但是以后每次都会先用舌头舔一下,看苦不苦。不到一岁的小孩子已经可以让所有的程序汗颜了!他已经会归纳和总结了。
    智能决不应该是复杂的算法和公式,如同大千世界的构成是金木水火土,最后都归于一,智能应该也从最基本的开始,从生物的最初开始。
    譬如生物的基本特性"趋利避害"开始,衍生整个世界。  

194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阿西莫夫也因此获得“机器人学之父”的桂冠。机器人三原则理论提出的半个世纪以来,不断的被科幻作家和导演使用。但有趣的是,凡是出现三原则的电影和小说里,机器人几乎都违反了本条例。这个其实支出一个现实的问题,安全永远不能指望协议和规则,或者施舍,安全来自自身实力和威慑。机器的进化总是在递增前进,人类的在短暂的寿命却只是不断的轮回。人类的未来在何方?现代人工智能取得突破却来自现代医学或者说现代科学对人脑研究的成果的研究。科学终究会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相信有一天,具有无限寿命、非凡智能、独立意志的机器人产生不会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