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算法

在许多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分割图像,但无法从背景图像中获得有用信息。分水岭算法在这方面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此算法可以将图像中的边缘转化成“山脉”,将均匀区域转化为“山谷”,这样有助于分割目标。

分水岭算法,是一种基于拓扑理论的数学形态学的分割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图像看作是测地学上的拓扑地貌,图像中每一点像素的灰度值表示该点的海拔高度,每一个局部极小值及其影响区域称为集水盆,而集水盆的边界则形成分水岭。分水岭的概念和形成可以通过模拟浸入过程来说明:在每一个局部极小值表面,刺穿一个小孔, 然后把整个模型慢慢浸入水中,随着浸入的加深,每一个局部的极小值的影响慢慢向外扩展,在两个集水盆汇合处构筑大坝,即形成分水岭。

分水岭的计算过程是一个迭代标注过程。分水岭比较经典的计算方法是由L.Vincent提出的。在该算法中,分水岭计算分两个步骤:一个是排序过程,一个是淹没过程。首先对每一个像素的灰度级进行从低到高的排序,然后在从低到高实现淹没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局部极小值在h阶高度的影响域采用先进先出结构进行判断及标注。分水岭变换得到的是输入图像的集水盆图像,集水盆之间的边界点,即为分水岭。显然,分水岭表示的是输入图像的极大值点。

也就是说,分水岭算法首先计算灰度图像的梯度;这对图像中的“山谷”或没有纹理的“盆地”(亮度值极低的点)的形成是很有效的,也对“山头”或图像中有主导线段的“山脉”(山脊对应的边缘)的形成有效。然后开始从用户指定点(或者算法得到点)开始持续“灌注”盆地直到这些区域连成一片。基于这样产生的标记就可以把区域合并到一起,合并后的区域又通聚集的方式进行分割,好像图像被“填充”起来一样。

posted @ 2020-07-02 09:48  我们都是大好青年  阅读(104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