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二
引进新技术,新服务时,如何让人们理解接受它? 虚拟常态域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流逝,实际上世界已经改变了很多,但这些改变隐藏在日常生活中,悄无声息的发生。 如果一项技术想要被接纳,就要设法使其处于虚拟常态域。成功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只为用户提供不超出特定的常态域边界太远的体验,即便所采用的底层技术已经远远超出了常态。
手机一开始如何引入的?手机是一款不需要电话绳连到特定位置的无绳电话。现在,大体同样的技术给用户带来的设备却是便携式因特网终端,可以用来放音乐,看电影,有时可用来打电话,就是通过手机作隐喻,设法进入了虚拟的常态域。用人们已经理解的事物引入新技术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计算机早期作为豪华型打字机引入,而图形用户界面则被比喻为桌面。
鉴于物联网通常会赐予日常生活中物品半隐藏的能力,maybe魔法和童话故事中有魔力的东西是一个好的隐喻,有助于人们把握各种可能性。 一些物联网项目直接从魔法中获得灵感。参照哈利波特中追踪韦斯莱家成员所在位置的时钟,通过GPS芯片和FourSquare之类位置签到服务就可做成。 在比如说之前提到的雨伞,可以获取天气预报数据,若要下雨,伞柄就会发光等等。这些装置更具有的是平凡的魔力,用来让任务或者说变得有趣。
隐私性
信任问题,越来越多的感测装置注视着,并向因特网报告数据,偶然或有意穿越传感器监视区域的第三方带来的隐私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提供服务时,不要分享超出所需的信息。 “保守秘密的最好方式是从来不知道这个秘密”如果一开始能避免收集和存储这些数据,就没必要担心意料之外的泄密。
绝不以明文的形式存储密码 比如说单向散列技术,如果不需要把数据恢复到其最初的形式,那么就不要在数据库中存储可恢复为初始形式的身份识别数据,保存一个用单向散列处理后的版本就可以了。 (单向散列是一种加密技术,把任意大小的数据块浓缩为一段称为“散列值”的固定长度的信息。给定散列值情况下,想反方向计算出原始形态数据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称为单向散列技术)
联网装置的Web思维
Postel法则:发送是要保守,接受时要开放”
①小块、松散组合,避免可以完全控制全网的中心位置,就如因特网一样,对服务的设计者来说,意味着服务的每个组件都应该做好单一的一件事情,并且不能太依赖于它所使用的各个独立组件。尽可能让组件变得通用,使其能够为哪些需要类似功能的其他系统服务。 尽量使用已有的标准和协议,比如实现搜索功能时采用标准的Atom信息聚合格式,此时Arduino就利用了这个发明了泡泡机,每当收到一条新的推文,泡泡机就会吹泡泡。
②尽量让装置成为因特网上的一等公民。一等公民是指:你要和因特网上的其他成员保持一致,尽可能使用相同的协议和规范。对于一些超低功耗传感器,现有的协议不能直接使用,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尝试去修改现有标准,或者在传统的标准框架内,创建能解决问题的新开放标准。
③优雅降级 不同种类的因特网终端拥有的能力差异很大,正因如此,不可能创建出能够适用于所有这些终端的服务。 一、承认大量不同类型装置很可能带来问题,设计时就考虑到,设计的能让旧装置仍然能读取新版本数据格式的主要内容,called 后向兼容。 二、优雅降级。该技术旨在为能力足够强的客户端提供全部特性的用户体验,而对于能力不足的客户端,则可以自动降级——可能有若干个级别,提供部分特性的用户体验。比如现代浏览器支持的各种高级的JavaScript特性。优秀的应用在使用某个特性时会检查是否可用,若不可用,则会限制自己使用更简单、更常用的JavaScript代码。 设计联网装置时,除了通过使用几种功能相同的技术实现优雅降级外,也能把优雅降级应用到装置本身,实现一定程度的故障容错能力。 *当有些部件不能工作时,让装置继续具备使用价值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你的冰箱只支持IPv4,但现在已经IPv6,但仍然可以用它的触摸屏写字,如果触摸屏坏了,它的制冷功能依旧可以使用。
功能可供性
什么是功能可供性?
比如说一个灯光调节开关,接入家庭自动化系统后,灯的亮度就能被远程控制,这时同步旋钮的位置和灯光亮度级别就有一定难度,所以很多旋钮就被换成了按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用户失去了快速大范围改变亮度和小范围精确调整亮度的能力。 一个解决方法:使用电动电位器,就是音响设备中的音量旋钮。远程亮度的改变会立刻反映为旋钮位置的变化。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