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之路【第07章】:Python文件操作(文件,正则)

Python文件操作(文件,正则)

  • 文件:

  • 文件操作

  • 文件编码

  • 打开文件的几种模式

  • 操作文件的方法

  • 文件内光标的移动

  • 文件的修改

  • 正则:

一、文件的操作

1.文件的介绍:

  计算机系统分为:计算机 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三部分;

  无论使用python还是其他语言若想要把数据永久的保存下来,必须要将存在内存中的数据刷新到硬盘中,这就涉及到应用程序要操作硬件;我们知道,应用程序是不能直接操作硬件的,只能通过操作系统来调用硬件,操作系统把复杂的硬件操作封装成简单的接口给用户/应用程序使用,其中文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老操作硬盘虚拟概念,用户或应用程序通过操作文件,可以将自己的数据永久保存下来。

2.操作文件的流程:

  有了文件的概念,我们无需在去考虑操作硬盘的细节,只需要关注操作文件的流程:

1 1.打开文件,得到文件句柄并赋值给一个变量;
2 2.通过文件句柄对文件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3 3.关闭文件;

3.在python中的表示:

#1.打开文件,得到文件句柄并赋值给一个变量;
f = open("python.txt","r",encoding="utf-8")
## 注意,默认打开模式就是r只读模式;


#2.通过文件句柄对文件进行操作:
date = f.read()


#3.关闭文件
f.close()

4.“f = open("python.txt","r",encoding="utf-8")”的过程分析

#1.由应用程序向操作系统发起系统调用open(...)

#2.操作系统打开该文件,并返回一个文件句柄给应用程序

#3.应用程序将文件句柄复制给变量f

5.关于文件操作需要注意的地方,关于文件操作需要注意的地方,关于文件操作需要注意的地方,重要的事敲三遍;

#强调第一点:

    打开一个文件包含两部分资源:操作系统级打开的文件 + 应用程序的变量;在操作完毕一个文件时,必须把与该文件的这两部分资源一个不落的回收;
    
    回收方法:
    1.f.close()    #回收操作系统级打开的文件;
    2.del f         #回收应用程序级的变量;
    
    其中 del f 一定要发生在f.close() 之后,否则就会导致操作系统打开的文件还没有关闭,白白占用资源;而python自动的垃圾回收机制决定了我们无需考虑 del f ,这就要求我们在操作完毕文件后,一定要记得 f.close()

    还有一种方法,不用我们去考虑f.close()问题,那就是使用with关键字来帮我们管理上下文:
with open('a.txt','w') as f:
    pass

with open('a.txt','r') as read_f,open('b.txt','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write_f.write(data)
#强调第二点:

    f=open(...)是由操作系统打开文件,那么如果我们没有为open指定编码,那么打开文件的默认编码很明显是操作系统说了算了,操作系统会用自己的默认编码去打开文件,在windows下是gbk,在linux下是utf-8。

    这就用到了上节课讲的字符编码的知识:若要保证不乱码,文件以什么方式存的,就要以什么方式打开。

6.py2和py3中的file和open:

  首先在python3中操作文件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open();

  而在python2中则有两种方式:file()与open();

  两者都能够打开文件,对文件进行操作,也具有相似的用法和参数,但是,这两种文件打开方式有本质的区别,file为文件类,用file()来打开文件,相当于这是在构造文件类,而用open()打开文件,是用python的内建函数来操作,我们一般使用open()打开文件进行操作,而用file当做一个类型,比如type(f) is file;

7.文件路径:

  绝对路径:从硬盘的根目录开始查找,或者从互联网上寻找一个路径;

  相对路径:相对于当前程序所在的文件夹

 

二、文件编码

  上面提过,重要的事在说一遍;

  f=open(...)是由操作系统打开文件,那么如果我们没有为open指定编码,那么打开文件的默认编码很明显是操作系统说了算了,操作系统会用自己的默认编码去打开文件,在windows下是gbk,在linux下是utf-8。

 

三、打开文件的几种模式

  语法:文件句柄(变量) = open(file, mode='r', buffering=None, encoding=None, errors=None, newline=None, closefd=True)

  模式mode:

#1.打开文件的模式有(默认为文本模式):
    模式                          说明
    r              只读模式,也是默认模式,文件必须存在,不存在则跑出异常;
    w              只写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的话如果有进行写入动作则清空文件内容并写入新内容,如果没有写入动作则只打开不清空文件;
    a              只追加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只在末尾追加内容;

#例子:
  对"python.txt"这个文件里的内容进行读取;

    [root@wolaixunshan ~]# echo "人生苦短,python当歌" > /tmp/python.txt
    [root@wolaixunshan ~]# cat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Author:zjk
    #mail:zjkmmd@163.com
    #Time:2018-08-06 15:05:32
    #Name:py1.py
    #Version:V1.0
    #Description:This is a script.
    f = open("/tmp/python.txt","r",encoding="utf-8")
    date = f.read()
    print(date)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人生苦短,python当歌



#2.对于非文本文件,只能使用b模式打开,"b"表示以字节的方式操作(而所有文件也都是以字节的形式存储的,使用这种模式无需考虑文本文件的字符编码、
图片文件的jpg格式、视频文件的avi格式)
模式 说明 rb 只读模式,文件必须存在,不存在则抛出异常; wb 只写模式,不存在则创建,存在的话如果有写操作则清空文件内容并将写操作数据加入进行,没有写操作的话则不清空文件; ab 只追加模式,不可读,不存在则创建,存在则只追加内容;

注意:以b方式打开时,读取到的内容是字节类型,写入时也许要提供字节类型,不能指定编码;
#3."+"模式,就是增加了一个功能;
    模式                        说明
    r+                读写(可读,可写)
    w+                写读(可写,可读)
    a+                写读(可写,可读)

注意:
    1.r+模式:
    读写模式,先读后写;这里需要注意的时,在r+模式中无论读取了多少内容,光标在哪里,写入的时候都是在结尾写入的,除非上来就写入,
   这时的写入是写在文件开头的 例如: 使用r
+模式先读取3个字符内容,然后进行数据添加;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root@wolaixunshan ~]# cat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Author:zjk #mail:zjkmmd@163.com #Time:2018-08-06 15:05:32 #Name:py1.py #Version:V1.0 #Description:This is a script. f = open("/tmp/python.txt","r+",encoding="utf-8") date = f.read(3) f.write("老铁666") print(date)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ABC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老铁666[root@wolaixunshan ~]# ##会发现数据是加到末尾了并不是光标的所在处!这点需要注意
#4.以bytes类型操作的读写、写读、追加写读模式
    模式                说明
    r+b            读写,可读,可写
    w+b            写读,可写,可读
    a+b            追加写读,可写,可读

 

四、操作文件的方法

  常用的函数:

  1.file.close()

  说明:用于关闭一个已打开的文件。关闭后的文件不能再进行读写操作, 否则会触发 ValueError 错误。 close() 方法允许调用多次。当 file 对象,被引用到操作另外一个文件时,Python 会自动关闭之前的 file 对象。 使用 close() 方法关闭文件是一个好的习惯。

  语法:file。close()

  实例:

#打开文件
f = open("python.txt", "wb")
print("文件名为: ", f.name)

#关闭文件
f.close()

  

  2.file.flush()

  说明:用来刷新缓冲区的,即将缓冲区中的数据立刻写入文件,同时清空缓冲区,不需要是被动的等待输出缓冲区写入。一般情况下,文件关闭后会自动刷新缓冲区,但有时你需要在关闭前刷新它,这时就可以使用 flush() 方法。

  语法:file.flush()

  实例:

#打开文件
f = open("python.txt", "wb")
print("文件名为: ", f.name)

#刷新缓冲区数据到磁盘
f.flush()

#关闭文件
f.close()

 

  3.file.read(size)

  说明:用于从文件读取指定的字符数,如果未给定或为负则读取所有。如果使用的是rb模式,则读取出来的是size个字节

  参数:size -------> 指定从文件读取的字符数或字节数;

  返回值:返回从字符串中读取的字符或字节;

  实例: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张鋆康
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root@wolaixunshan ~]# cat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encoding="utf-8")
date = f.read(1)
print(date)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张
[root@wolaixunshan ~]# cat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b")
date = f.read(3)
print(date)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b'\xe5\xbc\xa0'
>>> s = b'\xe5\xbc\xa0'
>>> print(s.decode("UTF-8"))
张

  

  4.file.fileno()

  说明:返回一个整型的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 FD 整型),可用于底层操作系统的 I/O 操作

  语法:file.fileno()

  返回值:返回文件描述符。

  实例:

[root@wolaixunshan ~]# cat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b")
print("文件名为:",f.name)
fid = f.fileno()
print("文件描述符:",fid)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文件名为: /tmp/python.txt
文件描述符: 3

 

  5.file.isatty()

  说明:检测文件是否连接到一个终端设备,如果是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语法:file.isatty

  返回值:如果连接到一个终端设备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实例:

[root@wolaixunshan ~]# cat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b")
print("文件名为:",f.name)
ret = f.isatty()
print("返回值:",ret)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文件名为: /tmp/python.txt
返回值: False

 

  6.file.readline(size)

  说明:用于从文件读取整行,包括 "\n" 字符。如果指定了一个非负数的参数,则返回指定大小的字节数,包括 "\n" 字符;

  语法:file.readline(size)

  参数:size ----------> 从文件中读取的字节数或字符数;如果是rb模式就是读取的字节,如果是普通模式就是读取的字符;

  返回值:返回从字符串中读取的字节或字符;

  实例: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张鋆康
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root@wolaixunshan ~]# cat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
print("文件名为:",f.name)
line = f.readline().strip()
print("读取一行:",line)
ret = f.readline(4)
print("读取4个字符:",ret)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文件名为: /tmp/python.txt
读取一行: 张鋆康
读取4个字符: ABCD

 

  7.file.readlines()

  说明:用于读取所有行(直到结束符 EOF)并返回列表,该列表可以由 Python 的 for... in ... 结构进行处理。 如果碰到结束符 EOF 则返回空字符串;

  语法:file.readlines()

  返回值:返回列表,包含所有的行;

  实例: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张鋆康
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root@wolaixunshan ~]# vim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
print("文件名为:",f.name)
line = f.readlines()
print("读取全部行:",line)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文件名为: /tmp/python.txt
读取全部行: ['张鋆康\n', 'ABCDEFG\n', 'HIJKLMN\n', 'OPQRST\n', 'UVWXYZ\n']

 

  8.seek(self, offset: int, whence: int = 0)

  说明:用于移动文件读取指针到指定位置。

  语法:file.seek( offset: int, whence: int = 0)

  参数:offset -----------> 开始的偏移量,也就是代表需要移动偏移的字节数,正数表示向右偏移,负数表示向左偏移;

     whence --------> 可选,默认值为0,给offset参数一个定义,表示要从哪个位置开始偏移;0代表从文件开头开始算起,1代表从当前位置开始算起,2代表从文件末尾算起

  实例: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张鋆康
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root@wolaixunshan ~]# cat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
print("文件名为:",f.name)
line = f.readline(2).strip()
print("读取一行的前两个字符:",line)
f.seek(0)
line1 = f.readline().strip()
print("读取一整行:",line1)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文件名为: /tmp/python.txt
读取一行的前两个字符: 张鋆
读取一整行: 张鋆康

 

  9.tell(self)

  说明:返回文件的当前位置,即文件指针当前位置

  语法:file.tell()

  返回值:返回文件的当前位置;

  实例:

张鋆康
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root@wolaixunshan ~]# vim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
print("文件名为:",f.name)
line = f.readline().strip()
print("读取一行:",line)
num = f.tell()
print("当前光标所在位置:",num)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文件名为: /tmp/python.txt
读取一行: 张鋆康
当前光标所在位置: 10

 

  10.truncate(self, size: int = None)

  说明:用于从文件的首行首字符开始截断,截断文件为 size 个字符,无 size 表示从当前位置截断;截断之后 V 后面的所有字符被删除,其中 Widnows 系统下的换行代表2个字符大小。

  语法:file.truncate(self, size: int = None)

  参数:size ---------- > 如果存在则文件截断为size字节,没有参数的话则截断到光标出;

  实例: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张鋆康
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root@wolaixunshan ~]# vim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
print("文件名为:",f.name)
f.seek(6)
f.truncate()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张鋆[root@wolaixunshan ~]#

-----------------有参数截取-----------------------------------------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张鋆康
ABCDEFG
HIJKLMN
OPQRST
UVWXYZ
[root@wolaixunshan ~]# vim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
print("文件名为:",f.name)
f.seek(6)
f.truncate(15)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文件名为: /tmp/python.txt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张鋆康
ABCDE[root@wolaixunshan ~]# 

 

  11.file.write(str)

  说明:用于向文件中写入指定字符串。在文件关闭前或缓冲区刷新前,字符串内容存储在缓冲区中,这时你在文件中是看不到写入的内容的。

如果文件打开模式带 b,那写入文件内容时,str (参数)要用 encode 方法转为 bytes 形式,否则报错:TypeError: a bytes-like object is required, not 'str'。

  语法:file.write(str)

  参数:str ---------> 要写入文件的字符串;

  返回值:返回的是写入的字符长度;

  实例: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张鋆康
ABCDE[root@wolaixunshan ~]# cat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
print("文件名为:",f.name)
f.write("你好呀!")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文件名为: /tmp/python.txt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你好呀!CDE[root@wolaixunshan ~]#

 

  12.file.writelines()

  说明:用于向文件中写入一序列的字符串。这一序列字符串可以是由迭代对象产生的,如一个字符串列表。换行需要制定换行符 \n。

  语法:file.writelines(item)

  参数:item ------> 要写入文件的字符串序列。

  实例: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张鋆康

[root@wolaixunshan ~]# cat py1.py 
#!/usr/bin/python3
#-*- coding:UTF-8 -*-
f = open("/tmp/python.txt","r+")
print("文件名为:",f.name)
li = ["中国","北京","沙河"]
f.writelines(li)
f.close()

[root@wolaixunshan ~]# python3 py1.py 
文件名为: /tmp/python.txt
[root@wolaixunshan ~]# cat /tmp/python.txt 
中国北京沙河[root@wolaixunshan ~]# 

 

五、文件内的光标移动

  1.read(3)

  文件打开方式为文本模式时,代表读取3个字符;

  文件打开方式为b模式时,代表读取3个字节;

  2.其余的文件内光标移动都是以字节为单位如seek,tell,truncate

  

  注意:seek有三种移动方式0,1,2,其中1和2必须在b模式下进行,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是以bytes为单位移动的;

   truncate是截断文件,所以文件的打开方式必须可写,但是不能用w或w+等方式打开,因为那样直接清空文件了,所以truncate要在r+或a或a+等模式下测试效果;

 

六、文件的修改

  文件的数据是存放于硬盘上的,因而只存在覆盖、不存在修改这么一说,我们平时看到的修改文件,都是模拟出来的效果,具体的说有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全部加载到内存,在内存中是可以修改的,修改完毕后,再由内存覆盖到硬盘(word,vim,nodpad++等编辑器)

import os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全部读入内存,如果文件很大,会很卡
    data=data.replace('alex','SB') #在内存中完成修改

    write_f.write(data) #一次性写入新文件

os.remove('a.txt')
os.rename('.a.txt.swap','a.txt')

  方式二:将硬盘存放的该文件的内容一行一行地读入内存,修改完毕就写入新文件,最后用新文件覆盖源文件;

import os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for line in read_f:
        line=line.replace('alex','SB')
        write_f.write(line)

os.remove('a.txt')
os.rename('.a.txt.swap','a.txt')

   监听文件的输入例子:

f = open("123.txt",encoding="utf-8")
while 1:
    line = f.readline()
    if line:
        print(line)

 

七、正则表达式

1.介绍:

  正则表达式是对字符串操作的一种逻辑公式,就是用事先定义好的一些特定字符以及这些特定字符的组合,组成一个“规则字符串”,这个规则字符串用来表达对字符串的一种过滤逻辑;

2.特点:

  a.逻辑性、灵活性和功能性非常强;

  b.可以迅速用极简的方式达到字符串的复杂控制;

  c.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比较晦涩难懂;

3.场景:

  a.从大段的文字中找到符合规则的内容;

  b.爬虫,从网页的字符串中获取你想要的数据;

  c.日志分析,提取所需要的数据;

  d.判断某个字符串是否完全符合规则:比如表单验证:手机号、QQ号、邮箱、银行卡、身份证。。。

4.正则表达式的规则:

  制定好正则表达式的规则,然后从指定的字符串中找到符合规则的子串;

5.python中的正则表达式大致分类:

  a.元字符  b.模式  c.函数  d.re内置对象用法  e.分组用法  f.环视用法

  所有关于正则表达式的操作都使用python标准库的re模块;

  1)字符组:

  用 [ ] 写在中括号中的内容,都出现在下面的某一个字符的位置上都是负责规则的;

  例如: [0-9]      #匹配数字

      [a-z]      #匹配小写字母

      [A-Z]      #匹配大写字母

      [a-zA-Z]      #匹配大小写字母

      [a-zA-Z0-9]   #匹配大小写字母+数字

      [a-zA-Z0-9_]   #匹配数字字母下划线

  注意:有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元字符进入字符组中会回复它本来的意义 :  .  |  [ ]  ( )

  

 

  2)转义符:

  用“\”来表示;

  3)元字符:

  例如: \w        #匹配数字字母下划线,相当于[a-zA-Z0-9_]

      \d        #匹配所有的数字,相当于[0-9]

      \s        #匹配所有的空白符,包括换行符、制表符、空格

      \n        #匹配所有的换行符

      \t         #匹配所有的制表符

      \[space]      #匹配所有的空格,注意[space]用空格来表示

      \W         #匹配非数字字母下划线,也就是\w取反;

      \D        #匹配非数字,也就是\d取反;

      \S        #匹配非空白符,也就是\s取反

      ^         #匹配字符串的开始

      $         #匹配字符串的结尾

      .          #匹配除换行符以外的任意字符

      []         #只要出现在中括号内的内容都可以被匹配

      [^]          #只要不出现在中括号中的内容都可以被匹配;

      a|b        #或,符合a规则的或者b规则的都可以被匹配;

            如果a规则是b规则的一部分,且a规则比b规则要苛刻/长,就把a规则写在前面;将更复杂的\更长的规则写在最前面

      ()        #分组,表示给几个字符加上量词约束的需求的时候,就给这些量词分在一个组;

  

  4)量词:

  例如: {n}       #表示 这个量词之前的字符出现n次

      {n,}        #表示这个量词之前的字符至少出现n次

      {n,m}       #表示这个量词之前的字符出现n-m次

      ?       #表示匹配量词之前的字符出现 0次 或者 1次 表示可有可无;

      +        #表示匹配量词之前的字符出现 1次 或者 多次

      *         #表示匹配量词之前的字符出现 0次 或者 多次

 6.例子:

贪婪匹配的过程:先整个匹配完合规的,然后在回溯到最后一个字符地方;

 6.python中的正则

  python中的正则需要我们加载正则模块re之后才能使用;import re;re 模块使 Python 语言拥有全部的正则表达式功能

  re在python中的使用方式:

查找:

  1.findall

  说明:在字符串中找到正则表达式所匹配所有子串,并返回一个列表,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的,则返回空列表。

  语法:re.findall(pattern,str,flag)

  参数:pattern ------------> 正则表达式

     str  -----------------> 要匹配的字符串

     flag -----------------> 标志,之后会讲

  返回值:如果匹配到子串,则返回一个列表,列表元素为所匹配的子串,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的,则返回空列表;

  实例:

>>> import re           #导入re正则模块
>>> st = "sjkhk172按实际花费928"      #定义字符串
>>> ret = re.findall("\d+",st)              #使用re模块中的findall查找所有符合规则的数字
>>> print(ret)    
['172', '928']
>>> ret = re.findall("\d",st)
>>> print(ret)
['1', '7', '2', '9', '2', '8']
>>> ret = re.findall("-",st)    #没有匹配到的则返回一个空列表
>>> print(ret)
[]
re.findall(正则表达式,字符串,flag)

  需要注意的是:findall有一个优先级的概念,这个优先级只有在正则表达式里使用了括号时才生效。

  使用finall函数时如果在正则中加入了括号,则finall函数优先返回括号里的内容,例如:

#例如:
import re
##1、匹配一篇英文文章的标题 类似 The Voice Of China
ret = re.findall("([A-Z][a-z]* ?)+","The Voice Of China")
print(ret)

----------- 输出结果 --------------------------------------------
['China']

#这是因为我们在使用fildall方法时在正则里加入了括号,这时会优先返回括号里的内容,又因为China是最后一个匹配上的,所有就只返回了China
fildall 优先级

  那么,我们就上题的要求,怎么去除这种优先级呢?只需在括号里的开头写上?:就表示取消优先级权限,恢复默认,例如:

import re
##1、匹配一篇英文文章的标题 类似 The Voice Of China
ret = re.findall("(?:[A-Z][a-z]* ?)+","The Voice Of China")
print(ret)

#只需要在括号里的开头加上?:就可以取消了
fildall 取消优先级

 

 

 

 

  2.search

  说明:从左到右扫描整个字符串,并返回第一个成功匹配的子串的匹配对象,可以通过这个匹配对象的group方法来查看这个匹配成功的子串;

  语法:re.search(pattern, string, flags=0)

     参数:pattern ------------> 正则表达式

      str  -----------------> 要匹配的字符串

      flag -----------------> 标志位,用于控制正则表达式的匹配方式,如:是否区分大小写,多行匹配等等

  返回值:如果成功匹配则返回一个匹配的对象,注意是个对象,对象里有第一个成功匹配的子串;如果没有匹配上,则返回None;

  group是匹配对象的一个方法;

  用法:匹配对象.group(num=0)

  使用说明:a.group() 可以一次输入多个组号,在这种情况下它将返回一个包含那些组所对应值的元组;

       b.group()默认组号是0,返回这个匹配成功的子串;

       c.当nun=1时,则返回这个成功匹配的子串的第一组;

  实例:

>>> import re
>>> st = "sjkhk172按实际花费928"
>>> ret = re.search("\d+",st)    #生成一个匹配对象
>>> print(ret)
<re.Match object; span=(5, 8), match='172'> 匹配对象里的内容包含了匹配成功的子串,以及子串在字符串中的索引位置(5,8)
>>> print(ret.group())
172
>>> ret = re.search("-",st)      #当匹配不到时,则返回None
>>> print(ret)
None
>>> print(ret.group())     #这时候再使用group方法时会报错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NoneTyp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group'
re.search
>>> st = "2018-06-12 08:26:54"
>>> ret = re.search("([1-9]\d{3})-(1[0-2]|0?[1-9])-([12][0-9]|0?[0-9])",st)
>>> print(ret.group())
2018-06-12
>>> print(ret.group(1))
2018
>>> print(ret.group(2))
06
>>> print(ret.group(3))
12
re.search组方法的使用

 

  3.match

  说明:从字符串的起始位置开始匹配,并返回第一个成功匹配的子串的匹配对象,如果匹配不成功,则返回None;相当于search正则表达式前加了一个尖角号^

  语法:re.match(pattern, string, flags=0)

  参数:pattern ------------> 正则表达式

      str  -----------------> 要匹配的字符串

      flag -----------------> 标志位,用于控制正则表达式的匹配方式,如:是否区分大小写,多行匹配等等

  返回值:匹配成功re.match方法返回一个匹配的对象,否则返回None;

  group是匹配对象的一个方法;

  用法:匹配对象.group(num=0)

  使用说明:a.group() 可以一次输入多个组号,在这种情况下它将返回一个包含那些组所对应值的元组;

       b.group()默认组号是0,返回这个匹配成功的子串;

       c.当nun=1时,则返回这个成功匹配的子串的第一组;

  实例:

#定义两个字符串
>>> st1 = "172china16beijing13"       
>>> st2 = "china172shanghai16haha"
>>> 
>>> ret1 = re.match("\d+",st1)
>>> print(ret1.group(0))
172
>>> ret2 = re.match("\d+",st2)
>>> print(ret2.group(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NoneTyp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group'
#通过上面例子可知,match是匹配字符串的起始位置的且只匹配第一个成功的子串,如果没有匹配到则返回None,这时再用group方法查看的话会报错;
re.match

 

替换、切割:

  1.split

  说明:split 方法按照能够匹配的子串将字符串分割后返回列表;默认是不保留匹配的子串的;切割是一分为二的,所以如果切割符是在开头或结尾则会产生空子串。

  语法:re.split(pattern, string[, maxsplit=0, flags=0])

  参数:pattern --------> 正则表达式

     string ----------> 要匹配的字符串

     maxsplit -------> 切割的次数,默认全部切割,

     flag  -------------> 标志位。以后讲

  返回值:返回一个切割后的列表,列表中的元素就是被切割后的各子串,但不包括切割符,也就是匹配的子串;

  实例:

#1.使用正则匹配出子串,用匹配后的子串作为分隔符来分隔,
>>> st1 = "172china16beijing13"
>>> ret1 = re.split("\d+",st1)
>>> print(ret1)
['', 'china', 'beijing', '']
#首先因为默认分隔符也就是子串是不能保留在列表中的,所以列表中是没有匹配的子串的,又因为此题中匹配的子串首尾都有,所以会在首尾产生两个空字符串;


#2.使用正则匹配出的子串作分隔符,对字符串进行分隔,且只分隔1次;
>>> st2 = "china172shanghai16haha"
>>> ret2 = re.split("\d+",st2,1)
>>> print(ret2)
['china', 'shanghai16haha']
re.split

  那么,我们如果想在列表中保留我们匹配的字符串,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保留分隔符,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只需要给要匹配的的内容外加上括号就行,在split里就表示保留匹配的子串,例如:

#在正则表达式规则中给匹配内容加上括号,就表示在列表中保存这些匹配的子串;
>>> st1 = "172china16beijing13"
>>> ret1 = re.split("(\d+)",st1)
>>> print(ret1)
['', '172', 'china', '16', 'beijing', '13', '']
#可以看到匹配成功的子串都保留下来了
re.split 在列表中保留匹配的子串

 

  2.sub

  说明:用于替换字符串中的匹配项

  语法:re.sub(pattern, repl, string, count=0)

  参数:pattern ---------> 正则表达式;

     repl  -------------> 新的字符串,也可为一个函数

     string ------------>  要被查找替换的原始字符串

     count -------------> 模式匹配后替换的最大次数,默认 0 表示替换所有的匹配

  返回值:返回一个替换后新的字符串;如果匹配不成功,则返回原字符串;

  实例:

#1.匹配成功后,替换所有匹配的子串
>>> st1 = "172china16beijing13"
>>> ret1 = re.sub("\d+","ZJK",st1)
>>> print(ret1)
ZJKchinaZJKbeijingZJK

#2.匹配不成功,返回原字符串
>>> ret1 = re.sub("-","ZJK",st1)
>>> print(ret1)
172china16beijing13

#3.匹配成功后,替换1处匹配的子串
>>> ret1 = re.sub("\d+","ZJK",st1,1)
>>> print(ret1)
ZJKchina16beijing13
re.sub 替换

 

  3.subn

  说明:用于替换字符串中的匹配项,并告知替换了多少处。

  语法:re.sub(pattern, repl, string, count=0)

  参数:pattern ---------> 正则表达式;

     repl  -------------> 新的字符串,也可为一个函数

     string ------------>  要被查找替换的原始字符串

     count -------------> 模式匹配后替换的最大次数,默认 0 表示替换所有的匹配

  返回值:返回一个元组,匹配成功则元组的第一个元素为替换后的新字符串,否则第一个元素为原字符串,元组的第二个元素为替换的次数,若没有替换,则为0;

  实例:

#定义一个字符串;
>>> st1 = "172china16beijing13"

#匹配成功后
>>> ret1 = re.subn("\d+","ZJK",st1)
>>> print(ret1)
('ZJKchinaZJKbeijingZJK', 3)
#匹配不成功
>>> ret1 = re.subn("-","ZJK",st1)
>>> print(ret1)
('172china16beijing13', 0)
#设置替换的次数
>>> ret1 = re.subn("\d+","ZJK",st1,2)
>>> print(ret1)
('ZJKchinaZJKbeijing13', 2)
re.subn 替换以及替换的次数

 

 re模块的进阶

  优秀的程序,看代码的这几个方面,时间、空间、扩展

  1.使用正则表达式节省解决问题的时间

  complie

  说明:compile 函数用于编译正则表达式,生成一个正则表达式( Pattern )对象,供 正则其他函数的使用;

  优点:一次编译,多次使用,节省了执行时间,在使用正则表达式执行其他操作时不用在去对正则进行解释了,而是直接使用第一次编译好的正则;

  语法:re.compile(pattern[, flags])

  参数:pattern ----------->   一个字符串形式的正则表达式

     flags 可选,表示匹配模式,比如忽略大小写,多行模式等,具体含义下面会说;

  实例:

#导入模块
>>> import re
#定义正则表达式,系统会对其进行编译
>>> pat = re.compile("\d+")
>>> print(pat)
re.compile('\\d+')
>>> st = "172china16beijing13"
直接调用定义的正则表达式pat
>>> ret = pat.findall(st)
>>> print(ret)
['172', '16', '13']
>>> ret = pat.search(st)
>>> print(ret)
<re.Match object; span=(0, 3), match='172'>
>>> print(ret.group())
172
>>> ret = pat.sub("HOOK",st)
>>> print(ret)
HOOKchinaHOOKbeijingHOOK
re.conplie 定义正则表达式,提高代码执行时间

  

  2.使用正则表达式也可以节省空间,也就是节省内存;

  finditer

  说明:和 findall 类似,在字符串中找到正则表达式所匹配的所有子串,并把它们作为一个迭代器返回;这样的话我们在取值时就是在迭代器里取回,迭代器的优点就不说了;

  注意:需要通过循环+group的形式取值;

  语法:re.finditer(pattern, string, flags=0)

  参数:pattern ------------> 正则表达式

     str  -----------------> 要匹配的字符串

     flag -----------------> 标志,之后会讲

  返回值:返回一个迭代器

  实例:

>>> st = "172china16beijing13"
>>> ret = re.finditer("\d+",st)     #得到一个迭代器
>>> print(ret)
<callable_iterator object at 0x7fa22f1314a8>
>>> print(list(ret))   #将迭代器转换为列表
[<re.Match object; span=(0, 3), match='172'>, <re.Match object; span=(8, 10), match='16'>, <re.Match object; span=(17, 19), match='13'>]
#如果想打印的可以不进行列表转换,直接for循环ret,然后给每个元素加上group方法;
re.finditer 将匹配结果放到迭代器中,

正则表达式修饰符—可选标志:

  

      

posted @ 2018-08-06 17:02  重启试试  阅读(379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