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阅读笔记1
就我个人而言,在我还没读《构建之法》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我平常在写代码中犯了这么多的错误,虽然这些错误都是一些小错误,并不影响代码的执行,但是看了《构建之法》这本书之后,才忽然明白原来一些小错误也会造成大的问题。首先,在第一章中我大致了解了我可以在书中学到什么,如何落实学习。1.1节通过三个简短的对话,启发我对什么是程序,什么是软件,什么是软件工程,也了解到了一个软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写就写的,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人们的需求,功能的可行性。1.2节详细的给软件工程下定义,介绍软件工程的特殊性,介绍软件工程中的“工程”的由来,讲述了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告诉我软件开发中应用工程化原则的重要性。第一章中有一个问题,每个人对于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软件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但是这句话不是我们逃避问题的原因。我们要尽自己的可能将一切做到最好。在软件生产前要努力了解到人们的需求。基于此进行软件的开发。软件开发完成后。不是所有工作都完成了。要继续对我们软件进行维护。当我们开始工作时,软件的维护将是一项大工程,千万不要小看它!程序员们要不断的对软件进行维护,使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服务于大众,这才是开发软件的真正用意。 初读《构建之法》,带给我的最大体会便是代码的规范书写,否则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将是非常重大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跟我过去读到的软工书籍差别很大,这本书写得非常通俗易懂,甚至有些俏皮,完全不像板着脸的软件工程「教材」,而是不断用打比方和讲故事的方法阐述软件工程中的概念。
编码一直以来是我们对「生产软件」最直观的理解 —— 生产软件不就是程序员坐在电脑前 啪 啪 啪 敲键盘写代码吗?我们会把所有其他诸如计划、设计、代码复审和测试工作统称为写代码外的「其他工作」。
我们会认为在软件活动中,用 80% 的时间写好代码,其他 20% 把其他杂七杂八做一下就好了。
其实,软件工程这个学科就建立在对「写代码之外的其他工作」的重视和优化之上。编码如果是我们看到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那么计划、估算、设计和测试等等才是水面下的完整冰山